第九章 出征序曲
推荐阅读:斗破之无上之境、反派他过于接地气、陛下求饶吧,太子造反成功了周铮、周铮、从穷小子到江湖巅峰、抗战:保卫南京获得神级单兵系统、重回02,迷上校花的美少妇妈妈、你迎平妻入府?我抛夫弃子嫁暴君、七零军婚:女特种兵她能一打十、长生仙族,从炼丹学徒开始、
“这么紧张啊?不知道还以为你要去结婚呢,回头看来我得给李告告状。”
宽敞明亮的过道里,赵阳像站军姿一样把身体绷得笔直,那满脸严肃的表情惹得严奇都忍不住走过来开起了玩笑。
“哎哟,严老师,您就别拿我寻开心了,这可是人民大会堂,能不紧张吗?”
就在结束集中训练的当天下午,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全体队员和南大洋考察队、“向阳红10”号船及“J121”船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集结,中央重要领导人将接见他们并作出重要指示。
如此荣耀,也难怪赵阳会表现得像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不光是他,绝大部分队员其实都是第一次步入大会堂,那股子自豪和热血根本就克制不住,把每张脸都染得通红。
简单的列队之后,大门便被推开,随着四周的掌声响起,赵阳看到了几张过去只在时政部素材里见过的面孔,之后没有繁文缛节式的长篇大论,走在首位的领导开口第一句就让他有些意外。
“刚才武主任和郭队长已经向我介绍了大家的准备情况,实话,很骄傲也很欣慰。”
“极地的考察不仅仅是科学工作,它也关乎着我们国家的方方面面,应该进入这个领域,但从现在看来我们的确晚了,要补上这一课。”
“这是我们第一次派出这么大规模的南极考察队,没有可以参照的经验,可能会遭遇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这一定会成为很好的开端,我们没有什么野心,就是增长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地区,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党中央对于你们只有一点要求——团结一致,然后平安回家。”
赵阳设想过很多次今天的接见,无不热血澎湃,激情高昂,但领导这最后一句“平安回家”却以预料之外的方式让他实实在在破了防。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艰巨任务,队员们在平日的交谈里提得最多的是南极一望无际的美丽雪原,是憨态可掬的帝王企鹅,是为国争光的义不容辞。
所有人都非常有默契地“忽略”了这片冰封大陆的危险,可事实是几乎每年都会有科学工作者在南极陷入险境甚至丢掉性命。
有些愿望考察队的队员们不能提,但却真真切切刻在所有爱他们与他们所爱之人的心里。
完成任务,平安回家。
今晚的夜格外热闹,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电影演员和歌唱演员们齐聚一堂,他们要与南极洲考察队的队员们联欢,也是为这些英雄们送行。
谁搞科研的就都是木头疙瘩,相反他们“追起星”来更加疯狂。
赵阳就看到严奇和杨明两个人像跟屁虫一样围着卢光照大师,对那副现场泼墨写就的《立鸿浩之大志》更是爱不释手。
还有李谷一、刘秉义、闵鸿昌等歌唱家一展歌喉,优美激昂的旋律引得队员们纷纷叫好。
当然最具人气的还是电影演员古月和王铁成,他们分别模仿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在50年代的一次讲话,音容笑貌极具感染力,直接将整场联欢晚会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这一晚大家都敞开了心扉,笑声、鼓掌声、欢呼声那大大屋子整个填满,就连最严肃的科学家也会手舞足蹈。
多日积累起来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因为所有人知道等喧嚣散去,太阳升起,他们就要告别祖国和家人,一头扎进波涛汹涌的大海,去往神秘未知的白色极地。
赵阳可能是考察队里最早一批前往出发地上海的人,他和郭坤还有严奇一起在联欢结束的当晚就坐上了飞机。
等降后也只是在招待所随便对付了一觉,天才蒙蒙亮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黄浦江畔的码头。
“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都空间有限,五百多吨的建站物资,体积大不同,功能用途各异,还要考虑在登录建站中需要的先后顺序,所以如何装船成了大问题。
郭坤和考察队几个班长早早就制定了详细的方案,但真到了实际操作中还是问题不断。
尤其是最关键的精密科研仪器和大型机械上,接连出现了空间预留不足、加固方法效果差、器材分类混乱和人手严重不足等情况。
这使得整个装船过程大幅超时,眼看距离出征起航仪式越来越近,郭坤也是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郭老师,冰库的作业基本完成了,南大洋考察队几个实验室的布置也很顺利,但建筑材料的装船进度还是慢,主要是体积重量太大,我们预先准备的几个加固方案都不适合,只能现场一边评估一边调整,所以速度根本提不起来。”
赵阳气喘吁吁地走进餐厅,一屁股坐在郭坤的对面,虽然已经是11月份的天气,但密闭的船舱还是让他满头大汗,隔着几秒就要拿起挂在肩膀上的毛巾反复擦拭。
要赶在20日前完成所有的物资装船和准备流程,考察队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所以就连作为记者的赵阳都被分派了任务,负责统计各个区域的工作进度。
“待会我再去找领导协调一下,看看能不能加派一些人手,你也辛苦了,明天抽点时间回去看看你媳妇吧,她一个女同志自己带着个娃娃肯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郭坤快速把手里半个白馒头塞进嘴里,最近一两周他基本都是这么过来的,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每时每刻都坚守在岗位上。
队员们只需要全神贯注解决自己手上的问题,但作为队长的郭坤不但需要统筹全局,还得为每一个细节做最后的把关。
如此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又要时刻保证头脑的清醒,这不仅考验了身体,还需要意志上的绝对配合。
可明明已经这么累了,郭坤却还是记着自己家里的情况,这让赵阳心头不禁一暖,“编造”的理由瞬间脱口而出。
“没事,郭老师,我媳妇和她爸妈还有哥哥嫂嫂住一起,能照顾她的人很多,现在队里缺人,我就不回去了。”
宽敞明亮的过道里,赵阳像站军姿一样把身体绷得笔直,那满脸严肃的表情惹得严奇都忍不住走过来开起了玩笑。
“哎哟,严老师,您就别拿我寻开心了,这可是人民大会堂,能不紧张吗?”
就在结束集中训练的当天下午,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全体队员和南大洋考察队、“向阳红10”号船及“J121”船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集结,中央重要领导人将接见他们并作出重要指示。
如此荣耀,也难怪赵阳会表现得像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不光是他,绝大部分队员其实都是第一次步入大会堂,那股子自豪和热血根本就克制不住,把每张脸都染得通红。
简单的列队之后,大门便被推开,随着四周的掌声响起,赵阳看到了几张过去只在时政部素材里见过的面孔,之后没有繁文缛节式的长篇大论,走在首位的领导开口第一句就让他有些意外。
“刚才武主任和郭队长已经向我介绍了大家的准备情况,实话,很骄傲也很欣慰。”
“极地的考察不仅仅是科学工作,它也关乎着我们国家的方方面面,应该进入这个领域,但从现在看来我们的确晚了,要补上这一课。”
“这是我们第一次派出这么大规模的南极考察队,没有可以参照的经验,可能会遭遇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这一定会成为很好的开端,我们没有什么野心,就是增长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地区,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党中央对于你们只有一点要求——团结一致,然后平安回家。”
赵阳设想过很多次今天的接见,无不热血澎湃,激情高昂,但领导这最后一句“平安回家”却以预料之外的方式让他实实在在破了防。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艰巨任务,队员们在平日的交谈里提得最多的是南极一望无际的美丽雪原,是憨态可掬的帝王企鹅,是为国争光的义不容辞。
所有人都非常有默契地“忽略”了这片冰封大陆的危险,可事实是几乎每年都会有科学工作者在南极陷入险境甚至丢掉性命。
有些愿望考察队的队员们不能提,但却真真切切刻在所有爱他们与他们所爱之人的心里。
完成任务,平安回家。
今晚的夜格外热闹,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电影演员和歌唱演员们齐聚一堂,他们要与南极洲考察队的队员们联欢,也是为这些英雄们送行。
谁搞科研的就都是木头疙瘩,相反他们“追起星”来更加疯狂。
赵阳就看到严奇和杨明两个人像跟屁虫一样围着卢光照大师,对那副现场泼墨写就的《立鸿浩之大志》更是爱不释手。
还有李谷一、刘秉义、闵鸿昌等歌唱家一展歌喉,优美激昂的旋律引得队员们纷纷叫好。
当然最具人气的还是电影演员古月和王铁成,他们分别模仿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在50年代的一次讲话,音容笑貌极具感染力,直接将整场联欢晚会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这一晚大家都敞开了心扉,笑声、鼓掌声、欢呼声那大大屋子整个填满,就连最严肃的科学家也会手舞足蹈。
多日积累起来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因为所有人知道等喧嚣散去,太阳升起,他们就要告别祖国和家人,一头扎进波涛汹涌的大海,去往神秘未知的白色极地。
赵阳可能是考察队里最早一批前往出发地上海的人,他和郭坤还有严奇一起在联欢结束的当晚就坐上了飞机。
等降后也只是在招待所随便对付了一觉,天才蒙蒙亮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黄浦江畔的码头。
“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都空间有限,五百多吨的建站物资,体积大不同,功能用途各异,还要考虑在登录建站中需要的先后顺序,所以如何装船成了大问题。
郭坤和考察队几个班长早早就制定了详细的方案,但真到了实际操作中还是问题不断。
尤其是最关键的精密科研仪器和大型机械上,接连出现了空间预留不足、加固方法效果差、器材分类混乱和人手严重不足等情况。
这使得整个装船过程大幅超时,眼看距离出征起航仪式越来越近,郭坤也是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郭老师,冰库的作业基本完成了,南大洋考察队几个实验室的布置也很顺利,但建筑材料的装船进度还是慢,主要是体积重量太大,我们预先准备的几个加固方案都不适合,只能现场一边评估一边调整,所以速度根本提不起来。”
赵阳气喘吁吁地走进餐厅,一屁股坐在郭坤的对面,虽然已经是11月份的天气,但密闭的船舱还是让他满头大汗,隔着几秒就要拿起挂在肩膀上的毛巾反复擦拭。
要赶在20日前完成所有的物资装船和准备流程,考察队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所以就连作为记者的赵阳都被分派了任务,负责统计各个区域的工作进度。
“待会我再去找领导协调一下,看看能不能加派一些人手,你也辛苦了,明天抽点时间回去看看你媳妇吧,她一个女同志自己带着个娃娃肯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郭坤快速把手里半个白馒头塞进嘴里,最近一两周他基本都是这么过来的,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每时每刻都坚守在岗位上。
队员们只需要全神贯注解决自己手上的问题,但作为队长的郭坤不但需要统筹全局,还得为每一个细节做最后的把关。
如此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又要时刻保证头脑的清醒,这不仅考验了身体,还需要意志上的绝对配合。
可明明已经这么累了,郭坤却还是记着自己家里的情况,这让赵阳心头不禁一暖,“编造”的理由瞬间脱口而出。
“没事,郭老师,我媳妇和她爸妈还有哥哥嫂嫂住一起,能照顾她的人很多,现在队里缺人,我就不回去了。”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7/7372/54867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