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引人瞩目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赵头连着好几天都没能睡好觉。</br>  原先还在想着庙堂会派什么人前来这里对付水贼的问题,本以为周胜之能来这里就已经是蓬荜生辉了,他实在没有想到,车骑将军居然也要前来。</br>  琅琊这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同时聚集了大汉楼船将军与车骑将军,顿时吸引了整个中原的瞩目。</br>  周胜之坐在上位,作为击败水贼的英雄,他在琅琊郡受到了极大的尊重。</br>  当然,周胜之就是没有这样的贡献,也没有人敢不尊重他,尤其是在沿海这一块,他这个楼船将军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br>  赵头忐忑不安的坐在他的身边,再三询问道:“车骑将军真的要前来吗?”</br>  “你都问了多少次了,这个消息在外头都传开了,他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能到达此处。”</br>  赵头顿时有些慌乱,“有您在这里,任何水贼都不敢靠近琅琊,车骑将军又为何要前来此处呢?”</br>  “我要对付的水贼可不只是你这一带的水贼,整个沿岸的水贼,都要一并收拾了,我负责海上的那些人,亚夫是负责陆地上的那些....当然,我听闻他前来此处还有其他的目的,不过我也没有敢详细的询问。”</br>  周胜之很是平静的回答道。</br>  过去周胜之对弟弟还是非常羡慕的,毕竟这弟弟的爵位和能力都压着自己一头,但是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战事后,周胜之也逐渐看开了,此刻的他大概是整个大汉最熟悉水战的将领,虽然在陆地上打不过周亚夫,但若是水战,他确信弟弟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br>  赵头却还是有些茫然,当初一个都不来,这一来就是来两个。</br>  周家两虎同时在琅琊,琅琊的治安方面肯定是不用担心了,但是这两个将军都不好相处啊,若是再出什么事</br>  赵头想想就觉得头疼,不过,他一个小郡守,面对庙堂的政令,也没有什么办法。</br>  在周胜之的左边,则是坐着当地的郡尉公孙贺,至于上次讨伐水贼的功臣杨仆却并不在这里。</br>  周胜之对公孙贺吩咐道:“这些时日里,你要加强戒备,尤其是要提防那些豪族。”</br>  “啊?将军,这些人还敢与您作对不成?自从您上次设伏,全灭那些水贼之后,这些人可是一个比一个要老实本分...”</br>  “我的意思是别让他们跑了...当地的豪族,官吏,商贾,与水贼勾结者定然不少,虽说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一部分人,可是没有一网打尽...我有心整治,但是没有陛下的命令,不好出手,亚夫此番来,肯定是有诏在身的,你要当心这些人逃跑...”</br>  “唯!”</br>  公孙贺忍不住说道:“将军,我听闻野猪在掉进一个陷阱之后,其余野猪就不会再轻易跳进去,连牲畜都是如此,何况是水贼呢?您让杨司马前往其余地方,再次这般的计策,我觉得是难以成功的....”</br>  原来,当初杨仆示敌以弱,成功引诱当地的水贼,随即用楼船军一网打尽之后,杨仆即刻提议,让他前往周边地区,故技重施。</br>  周胜之很是爽快的答应了他。</br>  而公孙贺就有些不明白了,杨仆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水贼怎么可能还上当呢?</br>  周胜之眯了眯双眼,低声说道:“正如你所说的那般,野猪中了陷阱,再次遇到此类的陷阱,肯定是要躲避的....”</br>  公孙贺恍然大悟。</br>  “您是要派他来吓唬那些水贼...让他们不敢轻易靠近沿岸...”</br>  与此同时,杨仆已经出现在了东海国。</br>  面对东海国相,杨仆还是那般桀骜不驯的模样,正在大声的训斥着当地官吏的无能,说着自己三日就能平定这里的水贼。</br>  可这里的官吏们却不像琅琊的官吏们那般愤怒。</br>  因为他们早就听说了发生在琅琊的事情。</br>  他们此刻都是目瞪口呆。</br>  大哥,你这计策都不变一下的吗?我们跟琅琊可是接壤的呀,真觉得我们什么也不知道??</br>  而那些暗中扶持水贼的人,此刻也是在心里骂出了声。</br>  刚骗完琅琊的又来骗我们?真当我们都是傻子吗?!</br>  只是在短短两日内,整个东海的水贼四散而逃,四处都有楼船军潜伏在附近的传闻,水贼们整日惶恐不安。</br>  还不等杨仆从那边回来,车骑将军却已经靠近了琅琊郡。</br>  周亚夫的行军速度本来就很快,而且这次所率领的都是骑兵和战车部队,故而在很短的时日内,就已经奔赴到了琅琊郡的附近。</br>  赵头与周胜之自然是要出来迎接的。</br>  论地位,车骑将军是要高出楼船将军许多的。</br>  “兄长!”</br>  周亚夫赶忙从战车上走下来,朝着周胜之行礼拜见。</br>  周胜之很是开心的扶起了他,拉着他的手,得意的对左右说道:“这就是我无人能敌的弟弟了!”</br>  赵头的脸上挤满了虚假的笑容,小心翼翼的上前行礼拜见。</br>  周亚夫还不曾与兄长多说什么,就直接拉住了赵头的手,“你就是这里的郡守吧?”</br>  “在下正是。”</br>  “你好好准备一下,太尉即将来此处。”</br>  “什么?!”</br>  赵头只觉得眼前一黑,“太尉来这里是...”</br>  “哦,是为了水军的事情,对了,再准备一处行宫,我半路上接到了消息,太子同行。”</br>  赵头整个人都踉跄了一下,周胜之拉着弟弟的手,两人欢快的朝着城池的方向走着,公孙贺却急忙扶住了赵头。</br>  “使君,您无碍吧?”</br>  “无碍...无碍...”</br>  赵头深吸了一口气,方才说道:“不过是一些水贼而已...楼船将军,车骑将军,淮阴侯,再加个太子...我上书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太过了?居然让庙堂这般重视??”</br>  公孙贺低着头,“这也是好事啊,他们若是来了,此地定然太平。”</br>  “太平是太平了,可问题是太引人注目了,到时候整个天下的眼光都在琅琊,这可未必是好事啊。”</br>  “使君不必担心!现在天下人都在关注梁国的情况,不会在意我们的!”</br>  “哦,梁国出了什么事?”</br>  “晁错去梁国了!”</br>  “这算什么大事啊....”</br>  梁国,都城。</br>  梁王站在了城门口,周围被甲士所围的水泄不通。</br>  梁国的几个大臣分别站在梁王的左右,眼里满是惊惧。</br>  今日,他们就要与晁错相见了。</br>  往后就要在晁错麾下办事。</br>  梁国自有传统,因为国内多耕地,百姓多富裕,这里的作风一直都是很懒散的,不作为,梁王带头躺平,诸多官吏也基本不怎么做事,梁国发展的并不差,一直都是顺水顺风的,而晁错的作风跟这里是格格不入的,晁错是个什么样的人,众人早有耳闻,这厮在梁国担任国相,怕不是要将当地的官吏都诛一遍??</br>  就在这焦急的等待之中,远处的马车缓缓靠近。</br>  马车停在了梁王的面前,一人从马车内走出,正是晁错。</br>  “拜见国相!</br>  ”</br>  刘恢领着群臣急忙行礼。</br>  晁错都愣了一下,随即朝着梁王回礼。</br>  “得知您要前来,寡人特意领着群臣在这里恭候,您这一路可还无恙?”</br>  晁错没有回答梁王,只是看着周围的甲士,冷冷的说道:“前来迎我,何以堵住道路呢?梁国乃是中原之腹心,商贾频繁出入,堵住这道路,不知会耽误多少事情....”</br>  刘恢吓得双股颤颤,坏了,这厮该不会以此为借口,直接将我抓起来送长安吧??</br>  好在,晁错只是质问了一句,便直接下令,“让甲士们放行,不要再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了。”</br>  “唯!</br>  ”</br>  梁王领着晁错走进了城内,大臣们跟在他们两人的身后。</br>  晁错打量着周围,忍不住的点着头。</br>  看起来对梁国的情况还是很满意的。</br>  其实,早在知道晁错要来的时候,梁国就开始了行动,豪强们大多跑了,那些没有跑的也被抓起来治罪,同时梁王要求将过去积累的那些事情都给办妥,不许再往后拖下去,要求各地的官吏们勤政,不许懒惰怠慢。</br>  连驻守在城门的甲士,都变得勤快了不少,不再像从前那样懒洋洋的。</br>  晁错进了城,没有前往梁王的王宫,直接来到了国相府,查起了当地的政务和各县所上的书表。</br>  刘恢不愿意逗留,直接借口自己身体不适,离开了这里,返回自己的王宫。</br>  而群臣却是被留在了这里。</br>  晁错坐在上位,翻看各地的情况,看了许久,方才满意的点着头。</br>  “都说梁国怠政,如今看来,传闻倒也不都是真的,没有积累的奏章,事事都处置妥当....”</br>  群臣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些时日里的准备工作算是没有白费。</br>  “你们上一年都颁发了那些政令?操办的如何了?庙堂给你们的政令呢?”</br>  晁错再次问起。</br>  群臣顿时沉默了下来,有郎中令壮起了胆,回答道:“晁公有所不知啊,我们这里就是因为缺乏您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国相,故而没有颁发什么政令,实在是不知如何治理百姓,庙堂也从不在意我们,如今您到了这里,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往后就听从您的吩咐,完成您所下达的政令....”</br>  “呵...阿谀奉承?来人啊,将这厮给我关起来!”</br>  群臣大惊失色,看着甲士将那位郎中令带走。</br>  晁错皱着眉头,愤怒的看着众人,“我此生最是厌恶阿谀谄媚的小人!我不需要你们对我多尊重,也不要你们设什么宴,往后见到我不行礼都没有关系,我只要办实事的人!</br>  ”</br>  “从今日起,都给我收起过去的陋习!”</br>  “少说话,多做事!</br>  ”</br>  “唯!</br>  !”</br>  “梁国有这般家底,你们这些庸碌之辈,居然什么都不做,等到地方有问题就顺手解决,自己却不懂得利用这优势,简直就是暴敛天物!</br>  ”</br>  “召集群臣!</br>  朝议!</br>  !”</br>  “啊?国相,现在已经过了朝议的时日啊...”</br>  “将这厮也给我带下去关起来!</br>  !”</br>  当日,晁错就在府内开了第一次的朝议,当即拿出了二十多条关于治理梁国的方案,其中包括了启蒙,医疗,道路,民居,商业等方面的诸多政令。</br>  梁国的群臣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各个都被吓得脸色苍白,手足无措。</br>  只是在三天之内,晁错就上奏罢免了超过二十位的大臣和官吏。</br>  其中不少人都是出身显赫,甚至还有姓刘的,姓吕的,可晁错完全不在乎这些,在罢免这些家伙的同时,晁错又从地方上提拔了一批人出来,全力调查民间的事情,打击豪强奸商,又令国尉诛杀各地的游侠。</br>  一时间,梁国变了天,官怨四起,官不聊生。</br>  中原各地都在为不同的事情而忙碌着,长安里却变得较为平静,没有什么大事,刘长这些时日里也是整日在城外狩猎,纵车,几乎没有什么要处置的大事。</br>  此刻,在太学内。</br>  司马谈很是愁苦的坐在了老师的面前。</br>  “师父啊,我实在想不明白,我明明是做了好事,却还是挨了陛下的打,我是按着您所教的来做的事,为什么会这样呢?”</br>  “陛下揍了你?”</br>  “是啊,当时我都不知道是陛下,回去后我将这件事情告知阿父,说这长安里居然这般不当人的恶人。”</br>  “我阿父当即训斥我不许羞辱陛下。”</br>  “我不能理解,阿父说,这长安里最不当人的恶人只有皇帝陛下,这件事肯定是皇帝陛下所做的。”</br>  司马谈说起了事情的原委。</br>  杨何坐在司马谈的面前,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胡须。</br>  “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因为当今的陛下不明白这些道理!”</br>  杨何在朝野里还是很出名的,他出名却不是因为学问,而是因为他的百折不挠,这位仁兄因为三次上奏劝谏皇帝,随即被流放了三次,故而被众人称为“三迁公”。</br>  这是他第四次返回庙堂,这次在太学里挂了职,可性格并没有因此而变化,还是常常写文来训斥当今的皇帝。</br>  只是没有哪个邸报敢再用他的文章,连太学内部的邸报都不敢登,这让他颇为郁闷。</br>  杨何认真的对司马谈说道:“千万不要因为这样的事情就改变自己的想法,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今国内,都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只知道如何得到皇帝的欢心,从来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曾告诉你,对人要全力以助,就算有九个是假的,哪怕有一个是真的,那也是值当的,你的做法并没有任何过错!”</br>  “我也知道陛下为何会如此针对你,说起来,这都是因为我的过错啊。”</br>  杨何长叹了一声。</br>  司马谈一愣,随即问道:“这与老师有什么关系呢?”</br>  “你有所不知,我与陛下,可谓是宿敌,我们文斗多年,这些年里,我的文章总是能直指要害,戳中皇帝的缺点,皇帝对此很是生气,三次将我流放到外,不过,也因此特别看重我,他这般对你,肯定是因为我的缘故!”</br>  司马谈看向老师的眼神里有了些崇拜。</br>  “原来如此。”</br>  司马谈认真说道:“我阿父还说,让我不要再跟着您来学习,说您的做法实在危险...”</br>  杨何很是生气,“你阿父知道什么呢?你阿父作为史官,都不敢直言,这是非常不对的,你要记住,往后若是你来书写,一定要恪守本心,实事求是...”</br>  “我知道了!</br>  ”</br>  两人正在内屋里聊着天,忽然,有人撞开了大门。</br>  杨何勃然大怒,站起身来,可看清了门外的人,整个人却顿时怂了。</br>  他的脸上急忙露出了笑容,“老师?您怎么来了...快,快请上座...”</br>  司马谈也急忙起身。</br>  门外是一个老者,胡须全白,住着拐杖,此刻正审视着面前的两个家伙,眼里冒着怒火。</br>  此人唤作王同。</br>  他是杨何的老师,同时也是海内闻名的一位大儒。而他最厉害的身份,则是田何的亲传二弟子...田何是齐国贵族,田氏易学派就是他所开创的,地位虽然达不到荀子的高度,但是跟浮丘伯是同一个级别的,他最厉害的弟子,乃是大汉孝仁皇帝,刘盈曾跟着他学习易,学了很多年,对他非常的恭敬,田何逝世之后,王同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了田易的新话事人,同时收了杨何为弟子。</br>  此人当初因为一些不能明说的原因去了唐国,随即就一直定居在唐国,在那边传授学问,教导弟子,直到如今。</br>  面对杨何,王同顿时抡起了手里的拐杖,直接就朝着他砸去。</br>  杨何都不敢躲,直接挨了这一下。</br>  “老师!这是为何啊!”</br>  “为何?要不是司马公写了书信,我都不知道你在这里做的好事,好好的一块璞玉,都被你教成了这样!还敢去抨击陛下?当初我的老师都不敢这么做,你这厮倒是好大的胆子,还宿敌?陛下认识你是谁吗?!我今日不打死你个逆徒!</br>  ”</br>  老头的脾气相当暴躁,打的杨何惨叫连连,急忙躲避。</br>  很快,老头就收了手,气喘吁吁的坐在了上位。</br>  那两人则是坐在他的面前,低着头,满脸的委屈。</br>  “这申培一点都不知道怎么治学啊,太学就这模样?还不如我大唐的国学呢!”</br>  “稍后,我带你们俩去找皇帝认罪!”</br>  “然后,我们再谈谈在唐国设立新太学的事情。”</br>  “啊??老师要设新太学??”</br>  ps:马上就是五一长假了,可惜作为一个无情的码字机器,假期注定与我无关....说不定还得多更新几章。</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172/1332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