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满篇都写满了吃人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晁错得意洋洋的离开了厚德殿。</br> 刘安却问道:「阿父…您这个从我开始…是从埋我还是节葬还是我埋....」</br> 刘安井没有说的太直白,但意思是表达出来了。</br> 刘长却示意他坐的近一些,安就坐在了阿父的右手边上,刘长抓着他的肩膀,「当然是从你埋我开始了....那些想着死后如何如何的都是狗屁,活的时候都没活好,死了还能干什么?看看你大父,你大父就不在意这个,当初他病危之时,曾有负责礼法的大臣询问陪葬之事,你大父给了他一耳光,让他不要挡着自己看石夫人跳舞…你大父就这点随我,跟我一样豁达!」</br> 刘安欲言又止,将心里的话咽了下去。</br> 「阿父,这些道理我都明白的,我也觉得节葬是对的,但是国内的大小事,若是都通过这样强硬的方式来推行,我就担心会引起民怨,民怨一旦产生,想要让他们真心接受就会变得困难,往后不好说有哪个不肖子孙为了获得名声就废除您的律法…要推行政策,首先要让百姓知道好坏,去教导他们,让他们明辦是非,在他们知情的情况下推行,则事半功倍,还能延续很久。强行让百姓接受是最不好的行为…最好的政策是让百姓自愿接受,其次的是让百姓思考着接受,最差的就是强行让百姓接受。〞</br> 「我之所以不喜欢韩非子的学说,就是因为韩非子将百姓视为愚蠢的,不能让他们知道国事的,是要强行执行的,不能跟他们妥协的…可我认为,秦国就是因为这样的制度才灭亡的,大汉不能走秦国的道路,要使民有智,使民有知,方可使国长治!」</br> 「今日晁错践行韩非子的学问,将群臣当作仇人,将诸侯王当作罪人,对百姓不屑一顾,我以为这不是正确的主张。「</br> 刘安皱着眉头,低由说着。</br> 刘长却笑了起来,「朕知道你的想法,其实你想的也没错!」</br> 「可朕还是要这样做!〞</br> 「你要记住,千万不能效仿我的做法!「</br> 刘安苦笑了起来,「我就是想要效仿,伯是也没那个能力啊。」</br> 「我不明白,阿父明知道这样的道理,为什么还要重用晁错,用强硬的手段来推行呢?」</br> 刘长抚摸着胡须,平静的说道:「因为我想要做成的事情很多…时不我待!治理国家,任何事情都不能轻视,越是这样细微的事情,反而可能成为国家灭亡的祸患,如今天下皆从我之意,不敢建背,我便是强行下令,也没有人敢抱怨,至于骂名,谁又敢当面骂我呢??我与寻常君王不同,其他君王所不能做的事情,我却能做到!」</br> 「因此,我一直都很担心你会效仿我,你没有我这样的能力,若是强行效仿,怕是要出大问题,不过你能谨慎的对待国事,不操之过急,我很欣慰!「</br> 「阿父过誉了!</br> 「看看你这样子,听了几句好话,嘴巴都笑的合不拢了,这般性格,如何能成大事?人不能只是听好话,更不能好听赞赏!这方面你要多学我,荣辱不惊!」</br> 「唯!!!」</br> 刘长又问道:「家里还好吗?比起过去如何啊?」</br> 刘安尴尬的笑了笑,「挺好…就是晚上不能再出去与朋友们相聚了…今日又耽误这么久,回去又得听她唠叨了...」</br> 「哈哈哈,这么快就开始抱怨了。」</br> 父子倆没有再谈论国事,在近侍拿上了些饭菜后,刘长就如一个寻常的阿父一样,吃着酒,跟自家不成器的孩子吹嘘了起来,「我可不同,我就是每晚都不回去,你阿母也管不了我,我在家里,从小到大,都是一言九鼎,从不受人所制,大文夫嘛..家里的事情啊,你要多上心,若是连一个家都管不好,那大汉这好几百万的家庭你</br> 又如何治理呢?」</br> 「阿父说的对!」</br> 刘安给他倒了点酒,乖巧的坐在一旁。</br> 「我听人说,你最近弄出了个什么…叫以道为本,吸纳百家,融会贯通,学以治国??〞</br> 「阿父,这是我在胡毋生的提醒下所想到的,儒以仁,墨以兼爱,黄老以道…我则以治!」</br> 「治???啥意思啊?」</br> 「就是治世,简单来说,就是将百家学问并用以经世,以民为本、为民立政,重视施政功效,反对空谈,重视实干...」</br> 刘长有些不屑,「那你这个也大简单了吧?这种道理我两三岁的时候都能说出来...」</br> 刘安也不生气,只是笑着问道:「也有复杂的说法?阿父要听嘛?。」</br> 「算了,还是等你写完了我再给你点建议吧。」</br> 「况且,学派的核心又不一定是要最复杂的,而是要最合适的,儒家的仁,也不复杂啊...可是却能演变出很多东西来,就比如说</br> 「好了,夸你几句怎么还扯上了?我乃荀子真传,难道还需要你给我解释儒家的学问嘛?」</br> 刘长不好气的打断了儿子,此刻也是喝的有些微醺,「我是哪个有用就用哪个,你倒好,谁有用就抄谁的.....」</br> 「阿父....要不你休息我们明日再谈?」</br> 「怎么?这就开始害怕家中之妻了?看你这没出息的样子…」</br> 「多学学我,我何曾怕过你阿母…」</br> 刘安偷偷推了一下他。</br> 「不是…是阿母来了。」</br> 刘长抬起头来,这才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曹姝。刘长顿时回了她一个憨厚的傻笑。</br> 刘安告辞离开了,曹姝帮着刘长换着衣裳,抱怨道:「安刚成家,你把他留在殿里做什么…你啊,哪里像个要当大父的人?」</br> 刘长只是傻笑着,「不是还有你嘛?我不像,你像就是了。」</br> 「娥那里我可是安抚了很久,你要多去她那里。她这几天都不是很高兴…还有卿,最近可有不少传间,说勃要前往就国,,她也是忧心忡忡的…」</br> 听着熟悉的唠叨,刘长惬意的躺在床榻上。</br> 「姝啊…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当大父大母了吧?」</br> 「或许吧。」</br> 「时日过的真快啊…我现在这个年纪,身强力壮,经验丰富,不打仗实在是太可惜...」</br> 「这是什么话…身强力壮就得去打仗?」</br> 「身强力壮的时倾不去打仗,难道还等到到白发苍苍的时候去打嘛?」</br> 次日,当晁错大声的宣读了新法令的首,群臣顿时哗然。</br> 原来大家只是编笑语嘲笑晁错,说有人去他那里告状,他会将告状的人都一并抓起来,可如今,晃错还真的就准备这么做。</br> 盗墓贼去盗墓,他居然说被盗墓的人家也有过错。</br> 这是什么道理??</br> 提倡节葬,大家都能理解,可还不节葬就要砍头??</br> 你还是个人嘛??</br> 群臣几乎炸开了,要不是刘长慵懒的坐在上位,打着盹,这些人只怕早就骂开了,可刘长在,他们就只能是保持着敢怒不敢言的模样,尤其是儒家出身的那些人,对儒家来说,孝当然是最重要的,大汉以孝治国。这是儒家唯一能拿出来跟黄老对线的政治优势、儒家的人很重视这些礼仪,尤其是葬礼,每当有人将葬礼办的风风光光的,用最多的陪葬品来安葬家里人,并且自愿守在他陵墓边的时候,总是能得到儒家的重视。</br> 很多人还因此出了名,而且愈演愈烈,在汉朝未期。这甚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成</br> 名的手段,就比如某位著名的四世三公。</br> 可晁错直接就将这种行为批判为不孝,沽名钓誉的行为,非但不去奖励,还要去惩罚,这还了得??</br> 晃错在自己臭名昭著的人生履历上又加上了浓厚的一笔。</br> 有大臣愤怒,也有大臣讥笑。</br> 重视这些的不只是贵族,民间的情况更是如此。你这般下令就等着被天下人所辱骂吧!</br> 刘长直接通过了晃错的上奏,这项法令正式下达。</br> 果然,法令下达之后,就在各地引起了轩然大波,迅速引起了大批人的不满,奈何,晃错早就料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在各地增派人手,让他们严格的监督,井且告知他们,但凡有对此政不满的人,就要被抓起来问罪。</br> 典型的历王行为,道路以目简直就是最好的形容。</br> 而这种对立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太学,太学里的儒生彻底炸开了,他们井不惧怕晁错,有的人写文章来批判,有的人则是直接准备去堵晁错的府邸,有人则是拉着众人要去皇宫….浮丘伯很是担心,事次出面干涉。却也压不住儒生心里的怒火,终于,晁错的府邸还是引起了儒生们的围攻,这些儒生们很快就被廷尉带走。</br> 晁错则是借口太学闹事的问题,直接上书《正言论》,名正言顺的通过,设立了对太学的一系到管理办法。</br> 在这一刻,晃错的恶名达到了瓜点,从庙堂到乡野,没有人不厌恶他,乡野里关于他的童谣是一个接着一个,游侠们则是纷纷以他为目标…他几乎成为了第二个郭开。</br> 这项法令颁发的第一天,墓葬就开始得到了严格的控制,当然,也有不愿意的,多地都发生了百姓与官吏发生冲突被抓起来的情況,儒生们则是积极宣传,认为这些人是真正的孝子,因为孝顺儿与官吏冲突,不肯让父母受难,是要全力去营救的,在这种事情上,晃错其实井没有什么助手,因为就是与儒家关系不好的黄老,在这种时候也不敢站在他这边。</br> 各地都出现了频繁的波动,不少人被抓了起来,更是有各地的官员上书,请求废除这样的法令。</br> 群臣的奏章更是如雪花般飞向了刘长。</br> 而刘长,对此不用一顾,他此刻正在韩信的府邸里。</br> 韩信正在书写着什么,刘长吃着果子,就坐在他的身边,侧着头观看,他光是吃就算了,还发出很大的声音。</br> 韩信也不明白,为什么这竖子吃个东西都能这么招人烦。</br> 「师父?你写完了??「</br> 「还没有…你是上我这里来避难了?「</br> 「避难??。</br> 「呵,群臣都开始跟我上书了,这可是头一次,可见你将他们都逼成了什么…「</br> 「啊??他们居然还敢跟师父上书?他们都说了什么?「</br> 「说有小人蛊惑圣君,让我诛杀小人,为天子正名。」</br> 刘长一脸讥笑,「这些沽名钓誉的也配让我来避难?一个个说的大义凌然的,实际上都是怕坏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从前都是通过这样孝顺的方式来获得名望的,若是我不认可这样的孝行,那对他们的名望就会造成损害…有些犬入的,自己不敢站出来,就去教唆太学生,还在地方上造势,想要让我妥协…」</br> 「儒家这群人,恨不得让天下都遵守他们那一套礼法,当初我阿父逝世的时候,他们非要让我兄长守孝五年,让我们守孝三年…还说全天下都要守孝,食肆全部关门,天下人都待在家里默衰一年…这不是放屁吗?这么搞,天下都要给亡...那些朝臣正在给我办事的时候,家里出了丧事,我让他们回去处置,处置好了继续办事,他们就开始指责此人不孝…</br> 「民间的百姓,有的吃不起饭了还要</br> 举办隆重的葬礼,就是不愿意背负不孝的骂名...这些人的礼法是吃人的,非要拿活人的饭去喂死人,喂了就是孝顺,可喂完后呢,他们要吃什么?这些儒生才不理会呢!」</br> 「权贵就更不用说,恨不得将所有的家当都带下去,那一车车的黄金,衣裳,孤本的书籍….当初我大哥逝世的时候,我那个犹子为了彰显自己的孝顺,弄了整整十辆车的黄金,三百多件华服,还有很多强弩,宝剑…我仲父逝世的时候,那些他所供养的儒生们更是上书郢客,说不能差与齐王,弄了更多的黄金,珠宝,书籍,华服,强弩,宝剑,长矛…恨不得将楚国的家当都给丢进去!!!而其余大儒们居然还说孝哉贤哉!要是我仲父知道自己积累了一辈子的财富就这么跟着他被埋葬,不用于国事,他不打断这些儒生的腿?!」</br> 「我总算是知道阿父当初为什么要往他们帽子里撒尿了!「</br> 「要是我,我直接往他们头上拉矢!。</br> 韩信沉默了许久,看来这竖子这次是真的生气了。</br> 刘长冷笑着,「这些人说地方的百姓这般反对,那般反对,我亲自去了长安外头转了几圈,百姓可没有他们说的那么重视那虚名,有不少穷苦百姓都松了口气,终于不必打肿险来装孝顺了,他们连饭菜都吃不上了,难道要他们卖了自己去搞葬礼吗?!甚至他们还敢围攻晁错的府邸,堂堂大汉三公…」</br> 韩信眯了眯双眼,「你要对儒家动手?」</br> 「我当初扶持儒家,不是为了让他们兴盛后来反对朕的!〝</br> 「听话,他们才是能跟黄老争锋的显学,若是不听话…呵呵呵,我就让他们知道始皇帝可以做的,大汉皇帝也能做…」</br> 韩信笑了起來,「其实吧,始皇帝那会,抓的大多都是方士…」</br> 「这我就不管了。」</br> 韩信没有再理会这些人,他开口说道:「孔雀和百乘正式开战了…我已经下令将大量淘汰下来的军械运到了西庭国…就看刘启自己怎么去办这件事了,我还准备了一支骑兵,以柴武为首,让他们做好淮备,朝着身毒出发…必要的时候,我会进行干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国内越是混乱,对大汉越是有利,你不要总是看着那些朝贡的东西…这一次,我会让整个身毒都跟你朝贡…我要将大汉的军队驻扎再身毒,让他们来承担消耗…」</br> 韩信眯起了双眼,言语里充满了自信。</br> 刘长也不再去想那些烦人的家伙们,笑着说道:「如此甚好,老师尽管去做,若是做不成,只管给...」</br> 「嗯?」</br> 「老师当然是能做成的!」</br> 「老师…我只是觉得啊柴武这个人年纪大了,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怕是不容易啊,要不您换个得力之将?「</br> 「你是说周亚夫?」</br> 「不,我是说我自己!「</br> 「我带着两千人过去,保准将孔雀王抓过来献给您!!」</br> 韩信沉默了半晌,骂道:「我要那孔雀王有什么用?!你身为一国之君,岂能亲自征?!」</br> 太学内浮丘伯皱着眉头,他的年纪已经非常大了,不挂拐杖基本都走不动路,此刻,他看着面前这些来***的大儒们,忧心忡忡,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他的弟子。</br> 「诸位…太学乃是钻研学问的地方,不适合参与这些事情。」</br> 「我非但不会领着你们上书,我还要阻止你们上书!「</br> 众人听到浮丘伯这么说,顿时就有些急了。</br> 「您是如今儒家之领袖,天子轻信女干臣,要治孝顺之人的罪,要鼓动不孝的行为,这简直是天下最为荒谬的事情了,您若是不去阻止,谁又能做到呢?〝</br> 浮丘伯摇着头,「儒家重视孝行,可孝行不只是事死,真心的孝敬父母,让他们吃上好吃的,让他们穿上暖和的衣裳,在他们生病的时候端着药亲自服侍,这就可以被称为孝子了,又何以用这些不切实际的礼来证明呢?」</br> 此话一出,儒生们顿时哗然。</br> 「非儒宗,实小人也!!」</br> 有人大声骂道。</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172/470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