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三里闻臭,万国传名(求月票)
推荐阅读:谍涯无痕、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过于贤惠了、人间苦、剑仙三千万、原来主角是我女儿、全职公敌、养殖凶猛、神豪从垂钓开始、我们野怪不想死、路易的奇幻冒险、
第1340章三里闻臭,万国传名(求月票)</br> 第一百六十三章三里闻臭,万国传名</br> 镜世台当初公布姜望有通魔之罪时。</br> 绝大部分齐人当然是义愤填膺。</br> 他们的国之天骄刚从污名中挣脱出来,洗刷了卖国嫌疑,转身就被扣上通魔的帽子……实在是太委屈了!</br> 景国打压齐国天骄之心,简直昭然若揭。</br> 很多人甚至觉得,早先加在姜望身上的卖国嫌疑,也是景国方面推动的舆论,为的就是把姜望这黄河魁首逼出齐国。</br> 何以天下罪他?因为我之英雄,是敌之寇仇!</br> 但也有一些“理智”的齐人,很有些“冷静”的看法。如曾写下雄文《功过论》,险些把姜望声名钉死的名儒尔奉明,就曾公开宣言——</br> “景虽强权已久,但于人族大义无所失。万古以来,诛魔除妖,丰勋累累。重玄遵亦是国之天骄,观河台上唯斗昭可敌,五府同耀,光照一时,天资不输姜青羊!通魔之名何以无染?持身正也!是谓泥沙俱下,长河犹清;粪腐堆沤,三里闻臭!自古以来,诛魔共约,未闻无罪而罪者。地狱无门,无涉乎?平等国,无涉乎?魔族,无涉乎?三过粪坑不染臭,古今未闻也!”</br> 还举出了一些景国历史上刑杀本国通魔天骄的事例,证明景国在通魔一事上的公正,向来是对事不对人。</br> 再举出历史上如秦国修士通魔,牧国修士通魔,也都有被擒拿到玉京山公审后刑决的例子,不曾听说过秦国、牧国抗议不公。</br> 那些都是真真切切的通魔事件。</br> 景国主导诛魔盟约,已是延续了很多年的古老传统。他们不会,也没有必要为一个姜望坏规矩。</br> 姜望再天才,还能有世上最年轻的真人李一天才?</br> 尔奉明劝国人不要自欺欺人,区区一个内府境的天骄,往后未必能成气候。有什么值得景国这样一个当世最强国针对的?</br> 还说什么希望姜青羊不要逃避,不要妄图以舆论护身,应该好生面对问题。</br> 一时鬼迷心窍,或许还有还转余地。一世执迷不改,才是自绝于天下。</br> 又说齐人首先是人,他尔奉明忠齐君爱齐国,但首先是一个人,要站在人族的立场上。通魔是动摇人族根本的问题,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他很感谢姜望为齐国赢得的荣誉,可不会因此忽略通魔这样的原则问题。</br> 还是那句话,功过不能相抵。</br> 一时之间。</br> 什么“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跟这么多脏事情搅在一起,姜望难道自己真的没有问题吗?”</br> 什么“他要真的清白,就不会逃跑了。去玉京山公审,天下见证他的清白,难道不好吗?”</br> 什么“仗着齐国的培养,获得一点微薄功劳,就想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保住他。哪有这种好事?魔族奸细也能保的吗?”</br> 诸如此类言论,甚嚣尘上。</br> 直到齐廷发出国书谴责景国,公开表态,又极其强硬地接连派出计昭南、师明珵、温延玉等人去接应姜望,国内的这些言论,才暂时停止。</br> 尔奉明也深锁庭院,宣称闭门读书,倦于世事。</br> 不少人觉得,他是对现实失望。</br> 关于姜望的暗涌,其实从未停歇。</br> 景国建立威信已经太久了,在很多时候,景国的宣声便是金科玉律。</br> 在齐国,一直都有人埋怨,像师明珵、温延玉这样的国之柱石,不应该为一个洗不清嫌疑的姜望奔波。如计昭南这样的神临天骄,在万妖之门后建功才是正途。之后在星月原开始的战争,更全是姜望的责任……</br> 直到这一天。</br> 天下公认的顶级相师余北斗,亲自去法家圣地三刑宫举证。</br> 三刑宫也公开表态,证明余北斗所言非虚。</br> 景国镜世台宣传的所谓通魔之罪,根本从头到尾就不应该成立。</br> 什么魔窟遗留气息,什么修为进展诡异,什么曾经练过邪法……</br> 全都在镇封《灭情绝欲血魔功》一事上被颠覆了。</br> 黄河魁首姜望,不仅没有通魔之罪,反倒是诛魔英雄。以内府之修为,参与镇封魔功之事,称得上大智大勇,可歌可泣!</br> 要知道,杀魔易,杀魔功难。其间危险处,多少神临修士都避之不及!</br> 就连余北斗这种身在当世最强真人之列的强者,也频频失手。</br> 谁能说姜望不够勇敢?</br> 这根子上的罪名洗清了,其它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br> 姜望打破天府老人的记录,斗杀外楼人魔,成就青史第一内府,更是让天下沸腾,叫齐人引以为傲。</br> 这是足以在修行历史上刻下丰碑的壮举。</br> 王夷吾打破通天境的历史极限,都曾让军神姜梦熊赞叹不已,自谓后继有人。</br> 姜望如今创造的是内府境的历史,对标的是天府老人那样的传奇,分量又岂是通天境的记录可比?</br> 一时之间,举国称颂!</br> 齐国国内那些践踏蔑污姜望的声音,忽然就全都沉寂了。</br> 那些信誓旦旦姜望肯定有问题的人,个个闭门装死,好像从未开口说过话。</br> 那些无名无姓的,悄然也就混了过去。但那些有名有姓、曾经激情引导舆论的人物,就没有那么容易被放过。</br> 名儒尔奉明在东郊有一座风景极好的宅邸,院里的荷花池,被人倾入墨汁。</br> 满池皆黑,池鱼皆死。</br> 岸边有人留字:泥沙不能污清水,墨汁可乎?</br> 其人在临淄的院子,大门被人趁夜泼了粪。</br> 时人经过,掩鼻远避,笑曰——</br> “原来这就是三里闻臭。”</br> 尔家人气急败坏地去巡检府报官,要求排查邻里街巷,把泼粪污门的人找到。</br> 巡检府的捕头只回道:“天下恶尔君者何其多也,擦肩接踵亦何止三里远?巡检府实在无力排查。”</br> 一时之间,“三里闻臭尔奉明”,遍传临淄。</br> ……</br> ……</br> 姜望成名时,成名于天下瞩目的观河台。</br> 他声名狼藉之时,也狼藉到天下皆知。</br> 世人有知其者,不知其者,但这段时间都很难避开这个名字。</br> 三刑宫向来立身以法,不曾偏向天下任何一个势力。</br> 规天、矩地两座法宫少履尘世,唯独刑人宫门徒常常周游天下。</br> 不同于其他学派的修士,或行侠仗义,或惩恶扬善,全凭心中正义。</br> 刑人宫门徒不管到了哪里,行罚论诛,都尊重当地律法。</br> 各地律法不同,如偷盗之事,以齐律论,是十倍罚之。以秦律论,则是斩一指。</br> 如奸淫之事,以楚律论,刑期五年以上不等。以牧律论,则是“马尾去势”,即将要害绑于马尾,生生拖拽去势。</br> 曾有外地吴姓商人,在草原见色起意,结果第二天就被送去行刑……</br> 此案见于牧国刑卷,记曰“……器甚小,不能就马尾,刑夫不耐,挥刀去之。”</br> 据说这吴姓商人使了不少银子,想回本国审理,却未能成功。这件案子流传甚广,也是列国律法不同的一个明证。</br> 天下列国的法典,本都是脱胎于《法经》,只是因时因地不同,又因为不同法家修士的理念,而出现诸多差异。</br> 法家门徒精通天下法典,行止从不违律,处理恶事往往以当地官府为主,在很多国家都极受欢迎,甚至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游学之士,常常被当做本国吏员之外的有力补充。</br> 对于那些极重官方威严的强大国家来说,则恰恰是最不欢迎游学的法家门徒的。</br> 当然,这些国家吸纳法家人才,却往往不遗余力。</br> 说到底,他们要的是“令从己出”,其次才是规矩。</br> 三刑宫在不同地方尊重不同地方的律法,有觉得律法不妥的地方,也只是选择派人才入仕,默默从成法上加以修正,从不会直接以武力干涉哪国。</br> 因而名声极好。</br> 但在各国之外,涉及人族整体的部分。如妖族、魔族、海族……三刑宫则依循《法经》。</br> 姜望通魔一事,恰是三刑宫可以绕开景国律法来关注的。</br> 放诸天下,以公信力而论,三刑宫远非镜世台可比。</br> 所以三刑宫这边一表态,景国镜世台那边舆论就已经崩溃。</br> 在此情况下,景国缄默,天下却并非无声。</br> 大楚淮国公府。</br> 只以一根月钗簪起发髻的中年美妇,缓步走在园中。</br> 衣着虽极素净,仪态自然雍容。</br> 其时满园花香暗涌,一树斜晖在天。一个身穿水蓝色长袍的俊秀少年,独坐亭中演法。</br> 一张石凳,一人而已。</br> 水流绕身而转,波光中隐现亭台楼阁。但见水榭龙宫,生而又灭,愈发映得其人出彩。</br> “小光殊……”妇人开口道。</br> 声极温柔,似能抚平世间一切皱痕。</br> 左光殊睁开了眼睛,隔着水流与妇人对视:“娘亲何事?”</br> 眉头微皱,有些被打扰的不快。</br> 倒不是说母子俩感情不好,只是他醉心修行,只求奋进。而娘亲每月至少要来劝个五次以上,让他多休息、多玩耍。总找借口影响他修炼,今日杏园的果子,明朝沃野的花。</br> 这个年纪的他,好声好气说了几次也无用后,就难免有些不耐烦起来。</br> 走入园中的中年美妇,名为熊静予,乃是大楚皇室女,是当今楚帝的亲妹妹,血脉尊贵。当年嫁入淮国公府,是楚地人人艳羡的一桩亲事。</br> 后来左光殊的父亲战死后,楚帝心疼妹妹,劝她另嫁,并列了好几个权贵之家任选。却被她坚决拒绝,只说“曾经长河难随波”。</br> 她一手拉扯着两个儿子长大,亲自教导他们,说要“为英雄继英雄”,也的确做到了。</br> 长子很争气,重振左氏声威,横压楚国年轻一代,直到河谷之战,天骄陨落……</br> 这个坚强而温柔的女人,脚步很轻,是这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怕自己影响了孩子的修炼。</br> 见得左光殊这副不耐烦的样子,她也不以为忤。</br> 只摇了摇手里的玉签,温柔笑道:“刚刚得到了一个有趣的消息,看来你是不想知道咯?”</br> 终是自己的娘亲,不能恶语相向。</br> 左光殊虽然对她嘴里的‘有趣消息’毫无兴趣,也早就厌烦了那些“灯会”、“花会”,却也不能明言。</br> 只能垂着眼眸,好声好气地解释道:“娘,我要修炼呢。”</br> “噢,这样。”熊静予叹了一口气:“也是。你这大楚俊才,堂堂小公爷,怎么会在意一个齐国人的消息呢?是娘亲打扰你啦!”</br> 左光殊抬起眼睛来。</br> 但她已经把玉签放到身后,就那么背着手往园外走。</br> 嘴里小声嘀咕道:“也不知道你上次说的那个,会陪你去山海境,会到家里来住一阵子的姜望……是不是这个姜望呢?”</br> “娘……”左光殊糯糯地喊了一声。</br> 熊静予歪头回身,美眸中盈着笑意:“谁在叫我呀?”</br> 左光殊挥手将那绕身的水流去了,乖巧地道:“是小光殊哇!”</br> 熊静予整个身体转回来,仍然背手在身后,脸上露出很浮夸的、担心的表情:“娘是不是打扰你修炼了?”</br> “哪有!”左光殊赶紧否认。</br> “当真没有?”</br> “确实没有!”</br> “噢。那我就放心了。”熊静予轻轻拍了拍心口,做出长舒一口气的表情:“耽误了小公爷修炼,我可怎么好意思?”</br> 左光殊垂着眼睛,窘道:“娘……”</br> “唉哟。”熊静予轻声一笑:“咱们小光殊,这会知道害羞了呢。”</br> “那个……娘。”左光殊心知不能跟她缠磨下去,七聊八扯的,这女人能聊到明天早晨去。便歪头往她身后看了看,伸指点了点,乖巧地问道:“您带了什么消息给我啊?”</br> 熊静予倒也不继续逗他,只将手里的玉签往前一递:“喏。”</br> 左光殊一步踏出亭外,便将这记录情报的玉签拿在手中,心神流过,已尽得其中消息。</br> 看向自己的娘亲,眼睛变得晶亮:“属实?”</br> 熊静予笑道:“章华台的消息,还能有假么?”</br> 左光殊自矜地笑了笑:“他还不错嘛,不愧是能跟我交手的人物。”</br> 姜望与左光殊在太虚幻境中交好,熊静予自然是知道的,不然也不会第一时间拿着这消息过来。</br> “那行。”熊静予笑着瞧了瞧儿子,转身往外走:“娘就不打扰你修炼了,免得叫你烦呢。”</br> “娘,可别这么说。”左光殊在身后很是嘴甜地道:“我一点都不烦呢!”</br> 熊静予并不回头,只摆了摆手:“给你房间里凉了凤梧茶,回去记得喝。”</br> 那背影渐渐远去了。</br> 这是习以为常的背影。</br> 待得娘亲走远,园内空空,左光殊才猛地一握拳头,在原地蹦了一下。</br> “嘿!”</br> 青史第一内府!可真了不起!</br> 已经走出园子的熊静予,忍不住又笑了。</br> 自……之后,小光殊很少有这么开心的时候。</br> 感谢书友“20210731092542058”成为本书盟主!是为赤心巡天第179盟!</br> 感谢书友“叹长生望逍遥”成为本书盟主!是为赤心巡天第180盟!</br> 两章合并,中午十二点还有。</br> 八月第一天,求月票!!!先冲个几名!!</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248/1755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