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玄幻小说 > 大国院士 > 第八百八十章:意想不到的碳纳米管高效集成方法

第八百八十章:意想不到的碳纳米管高效集成方法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挂断了电话,徐川将手中卷起来的实验数据报告重新展开。</P>
    碳基芯片的研发评价为S级项目是完全符合标准的。</P>
    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星海研究院这边的项目评价最高只有S级,如果上面还有SS级或SSS级的话,它同样够得上。</P>
    就如同学霸考一百分是因为试卷满分就只有一百分一样,碳基芯片对于星海研究院来说,评分是S级是因为最高就只有S级的评分。</P>
    这应该是材料研究所那边的第一个S级项目,在此之前,材料研究所并没有S级项目,最高的级别是A级。</P>
    翻阅着手中的实验数据报告,徐川陷入了沉思。</P>
    虽然说他在材料领域的研究还算是出色,但在芯片领域却是个纯外行。</P>
    因为这涉及到的领域实在是太多了。</P>
    材料、设计、制造、封测、设备.....cpU、GpU、FpGA、存储芯片、指纹识别芯片、摄像头cIS芯片、射频芯片......各个环节,各种类型可以说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搞定的。</P>
    硅基芯片的研发设计制造,也不是米国一个国家推动的,这是集合近乎整个西方国家阵营的力量,才完善的。</P>
    比如来自日耳曼国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来自樱花国的高纯度单晶硅、亦或者来自米国的极紫外光系统.....</P>
    毫不夸张的说,一枚小小的芯片的生产过程,涉及到近乎完整的工业化体系。</P>
    而且绝大部分的零件,还都是最顶尖的那种。</P>
    所以星海研究院的研发能力再强悍,也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能够独自将一枚芯片生产出来。</P>
    所以在碳基芯片的研发和后续开发上,寻找合作伙伴是必须的。</P>
    而在芯片的研究方面,国内有资格有能力的其实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后续的合作研发,要挑选的话,找谁呢?</P>
    脑海中国内的芯片厂商陆续划过,并没有用多久的时间,徐川便已经有了决定。</P>
    毕竟合适的厂商,其实也并没有太多的选择。</P>
    当然,在寻找合作厂商前,他需要解决掉碳基芯片的制备难题,至少是部分核心制造难题,比如碳纳米管晶体的批量完整排序,比如碳半导体的稳定转变等等。</P>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有足够的希望能够做出来真正的碳基芯片。</P>
    ......</P>
    针对月球背面瑶池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正在调查探索中。</P>
    但在那之前,他们并不是没有事情可以做。</P>
    一方面,在信息研究所那边,超算中心已经腾出了足够的计算资源,正在通过各种实验数据对‘瑶池晶’进行分析。</P>
    对于目前的材料学界来说,当前主流的新材料研发方法,依旧是通过研究者的“科学直觉”、以往积累的“实验经验”以及大量重复的“尝试法”实验,利用有限的条件去发现一条可行的方法。</P>
    不过在他这边,这种传统的方案可以先通过针对性建立起来的化学材料计算模型来进行模拟计算,通过超算中心节省大量的实验工作量的。</P>
    当然了,数学的方法虽然能缩小实验的工作量,但实验依旧是必不可少的。</P>
    毕竟理论再怎么厉害,也是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P>
    而信息研究所的超算中心这边,针对瑶池晶这种特殊材料的计算分析已经进行了两天了。</P>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天差不多就能完成最后一批的分析工作。</P>
    而另一方面,在针对瑶池晶的研究中,徐川已经开始了第一批的材料复刻实验。</P>
    ......</P>
    材料研究所内的核心实验室中,穿着白大褂,带着手套护目镜全副武装的徐川正在将手中的实验器皿送入了cVd管式炉中。</P>
    瑶池晶,也就是从月球背面‘瑶池环形山’的冲击壁上采集的月岩。</P>
    这是徐川命名的名字,它在各透射电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等各种科研设备的分析下,已经摸清楚了里面的成分和结构。</P>
    这会所做的,就是尝试性的复制。</P>
    碳纳米管能够在瑶池晶的衬底上稳定生长,这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P>
    即衬底材料能够用来,至少其中的某一项物质,能够用来当做碳基芯片的基底。</P>
    简单的来说,就是类似于硅基芯片的基底硅片一样,可以让晶体管在上面生长和光蚀雕刻,进而形成集成电路。</P>
    而碳基芯片,自然也离不开这种基底。</P>
    只不过目前来说,相关的研究只仅仅存在部分实验室里面。</P>
    这是超高难度的研发工作,没有那么容易解决的。</P>
    包括现在徐川所进行的复刻实验,也只是人工的将瑶池晶上的衬底材料拆解出来,然后利用cVd管式炉进行碳纳米管的气相沉积生长。</P>
    至于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否初步具备半导体性质,对于目前的研究来说并不是很重要。</P>
    天然生成的矿物,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不如人工冶炼的。</P>
    所以这一次的实验,只不过是想按照瑶池晶的原有材料进行一次复刻,看看能否人工做到将碳纳米管完整有序的叠层排列在衬底上。</P>
    这才是最重要的。</P>
    就在徐川处理着手中的研究之时,实验室的大门被人推开了。</P>
    材料研究所的所长赵光贵拿着一叠厚厚的文件快步走了进来。</P>
    “徐院士,完整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数据出来了。”</P>
    “稍等一下,我处理完手上的这些碳纳米管。”</P>
    听到赵光贵的汇报,徐川头也没回,有条不紊的将手中的材料处理妥当,最终送进了cVd管式炉后,调整好参数后,设备启动开始实验后,他才将手套和护目镜摘了下来。</P>
    一旁,赵光贵快速的将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数据递了过来,同时简单的开口道。</P>
    “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来看,瑶池晶中的碳纳米管是在超过至少三百度以上的高温、无氧、高压的环境中形成的。”</P>
    “而在形成过程中,瑶池晶中的另一种材料,即材料内部的硫化合物可能起到了催化的作用。”</P>
    “硫化物?”</P>
    闻言,徐川的脸上闪过了一丝惊讶,他推测过多种可能,也推测过瑶池晶中具有起到催化作用的关键材料,但还真没往硫化物上面去想。</P>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898/32503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