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抵达延州,齐聚十里铺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学院大道,也照在陆院一队队学员身上。
    俗话说,一个民族的崛起兴盛,常常以民族精神的焕发为先导,一支军队的成长壮大,往往靠旗帜的引领作支撑。
    延州之行,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讲堂,正是军事学院民族精神焕发的起始。
    也是旗帜引领的开端。
    陈钧高举着红底金字队旗,砺刃-2012随晨风飘扬。
    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庄重。
    陆院西门外,伴随着一大队学员到来,其他三支队伍也陆续赶到。
    此时,西门外已经停放着一排排大巴车,看样子,学院的领导是早有准备。
    在大巴车的另一侧,陆院后勤人员推出来一辆辆小推车,上面整齐的码放着箱子。
    李钊跟着大步来到西门外。
    他神情严肃的扫过队伍,抬手指向一旁的箱子,大声道:“各分队,各班,带队领早餐。”
    “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吃过早餐后全员登车出发。”
    “但在这之前,我要重申两点。”
    “第一,今天过去延州不是让你们游山玩水,全体人员必须给我端正态度,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回来后每人写一份观后感。”
    “第二,注意队列规定,不允许擅自离队,不允许四处游荡,所有安排服从统一指令,有任何问题,找你们班长汇报,班长解决不了还有分队长,分队长搞不定还有我。”
    “你们也不是第一天穿上这身军装,多余的话我就不嗦了。”
    “总之,外出一切行动听指挥,谁给我找麻烦,给我丢人,那你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都明白没有?”
    “明白!!”众学员声线统一,齐声大吼。
    “嗯。”
    对于学员们的回答,李钊很是满意,抬手指向旁边的箱子,大声道:“各分队,队长安排将早餐配发下去,五分钟后登车。”
    几百号人从配发到用餐,只有五分钟,时间可算不上宽裕。
    陈钧将手中的队旗交给队列前的梁魁,大步走到箱子旁,低头看了看。
    学院提供的早餐都用塑料袋包着,里面有包子,鸡蛋,豆浆,还有十几箱压缩饼干。
    可能是因为今天安排出发的时间早,食堂提前准备了早餐。
    塑料袋被凝结的水蒸气所打湿,黏糊糊的和包子贴在一起。
    大队长没说每人领取的分量,但根据后勤推车拉过来的数量估计,也足够他们所有大一学员连吃带拿了。
    陈钧对着二分队队列招了招手:“来,各班班长搬箱子把早餐配发下去。”
    “压缩饼干每人也尽量多带几包。”
    “但注意点,压缩饼干尝尝味道可以,别全给吃了,身上留点干粮。”
    陈钧站在队列前不断的叮嘱着。
    延州之行,学院规划的是一整天时间,但具体中间有什么安排。
    大队长也没展开讲明白。
    这种情况下,谁知道这顿早饭吃完后,下一顿饭要捱到什么时候?
    红色讲堂课,多半会有忆苦思甜的环节。
    陈钧又不是第一次体会类似的安排了。
    提醒着大家多留点神,总不会有错。
    李钊故意不说,安排后勤送来这么多压缩饼干。
    怕不是后面憋着坏呢吧.陈钧简单的分析着。
    等其他班长搬走箱子,何京,梁魁他们也围上来领早餐。
    整个二分队,以班为单位分散式领取,可比一起排队领节省时间。
    陈钧一边监督,一边抓起早餐,撕开塑料袋,他大口的咀嚼着包子。
    当看到别人都是中规中矩的一包早餐,两包压缩饼干的领。
    唯独杨帆冲过来,神情亢奋整得像抄家似的。
    左手抓五六包压缩饼干,右手抄起四五袋包子。
    把周围几个舍友都给整无语了。
    陈钧更是一阵愕然。
    他上下打量一眼杨帆,眉头紧蹙道:“你逃难啊,拿这么多你吃得完?”
    “随便吃几口不饿肚子就行,你们也记住,别吃太饱。”
    “咋了班副,等下不是坐车嘛,难道还有剧烈运动安排嘛?”梁魁听到提醒,疑惑的接过了话头。
    “嗯,大概率会,今天出发延州又不止咱们一个军校的。”
    “总之,大家做好准备吧。”
    陈钧提醒几句后,几人默契的点点头,随后统一瞪眼看向杨帆。
    用眼神告诉他,少特么吃点。
    要是因为吃太撑导致掉队,都不够丢人的。
    杨帆这家伙,就属于那种记吃不记打的类型,但凡有一点没看到位,他就能给整出幺蛾子。
    今天不止陆院出动的消息,他们都知道了,默默的开始储备体力,等待出发。
    陈钧的担忧不无道理啊,
    无论是部队还是军事学院,风气基本一样。
    相互竞争的情况,无处不在。
    在没外人的情况下,那就内部,班与班之间竞争。
    有外人了,那没得说,一致对外。
    吃过早餐后。
    陆院的车队开始出发,一辆辆大巴车中,承载着一帮带着新奇和探索精神的大一学生。
    从西京学院西门的方向,一路向北。
    开始出发。
    这次延州之行。
    学院准备也很充足,不止安排了大队长,每辆大巴车,都还特意安排了一名政治教员。
    陈钧他们乘坐的车中,担任政治教员的是一名年约四十岁左右,身材中等,带着一副眼镜的上校。
    车辆刚启动,教员就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述,关于红色讲堂的过往。
    据他所说,现在陆院的学生,像陈钧他们这一届,已经很舒服了。
    学院还酌情考虑安排大巴送一程,像他们当时刚入军事学院的年代,也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会。
    教员考入了西京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除了一开始的一个多月新训,当然,那时候也不叫新训。
    而是被称为入伍教育。
    当时进行红色讲堂内容,学习延州老辈精神时,那可没有车可以坐。
    入伍教育结束后。
    就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延州野外拉营,以及长达半年的社教运动。
    教员也算是老一辈的军官了。
    他的阅历,给大一的新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就连陈钧也都是坐在座位上,听得津津有味。
    分配给他们的教员,名字叫周得胜,目前是在陆院大二指挥系专业担任导师。
    在车上,周得胜讲述了山不高,路不陡,山间树木扶疏,流水淙淙金锁关。
    讲述他们当时,每天都要行进七八十里路的行军过程,每天都背着行军被,挎着军用挎包和水壶。
    还有两人一支,换着扛的半自动步枪。
    讲述了他们野营训练过程中,都是怎样进行防空和急行军,怎样风餐露宿。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967/6682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