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激励农业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时间很快,一年一度的春耕礼马上就要来临了。</br> 由于今年的立春来的比较晚,所以直到三月末,才勉强赶上了一个黄道吉日。</br> 其实这时,已有许多百姓家的田间耕种都早早完成了。</br> 完成归完成,但该有的礼仪却不能少,故,春耕礼还得要办。</br> 不仅要办,还要大张旗鼓的办。</br> 为什么呢?</br> 齐誉认为,无论在任何时候,农业生产都不能有丝毫地放松,更不能因为商业上赚了俩钱就丢弃了最基本的农耕,这是一种很愚蠢的观念。</br> 说句不中听的话,万一真碰上个沾边靠沿的灾荒年月,没有足够的囤粮作为支撑,那就一夜回到建国前了。</br> 这种类型的例子多不胜数,且还都是血淋淋的教训。</br> 所以,农业生产必须得高度重视,不能马虎。</br> 今年的农耕礼保持了原来的固有传统,依旧是以开垦荒芜和劝课农桑为主,此外还要颁布一些新的政令,以激励新一年的农业生产。</br> 和去年同,齐誉戴上斗笠,披上蓑衣,以淳朴的老农民形象在万众瞩目下勤勤恳恳地犁了回地。</br> 而其麾下的众吏也没闲着,他们按照自己地位上的高低排出来先后顺序,然后依次完成自己的耕耘任务。</br> 柳荃作为是知府夫人,也换上了一身荆钗布裙,深入到基层百姓家中劝课养蚕织布。在离开了农家之后,她又进入了纺织厂以及制衣厂内进行慰问,和这些走出家门的劳动妇女们谈了回心。</br> 单说齐大郎,他在耕耘完了之后,擦着汗水并气喘吁吁地对着围观的百姓拱手说道:“在去年时,本府曾大力扶持农耕种植以及劝课桑蚕,并还定下了奖励耕牛以及赏银的激励制度,而咱们辖区百姓们也都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去年的农业生产。”</br> “这都是齐大人您领导有方……”</br> “大人,您辛苦了……”</br> 其实,真正的实话却没有人明说。</br> 百姓们无一不是看在奖励的份上才辛勤劳动的。</br> 正所谓,有好处才有动力嘛。</br> 齐誉淡淡一笑,道:“今年的奖励机制依旧如前,且只增不减,让汝等百姓多多受益。”</br> 嗯?</br> 居然无人应?</br> 见百姓们兴致索然,齐誉豪迈地丢出了自己的‘王炸’,乃道:“诸位可知,我琼州的农业辉煌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br> 农业?还辉煌?</br> 这是啥意思?</br> 果然,百姓们都被他这豪言壮语给吸引了过去,貌似兴致激增。</br> 齐誉见状不禁暗叹:看来,今时已经不同往日了,百姓们的种田积极性也比以前更加地难以调动了。</br> 事实上确实如此。</br> 就当下的琼州府来说,商业已比以前大幅开拓,用工的岗位也随之有增,百姓们即使不种粮食,单靠做工也能养活家里,如此一来,种田就不是必须的生计了。</br> 若把去年实施的耕牛的奖励制度拿到现在来看,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br> 这并不是百姓变懒了,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br> 劝课农桑的意义在于是‘劝’,一切皆以调动起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主,并不是强制措施,更不能强令要求百姓们种植什么,否则就不是‘劝’了。</br> 不过,劝也有很多种的方法,比如画个可以实现的大饼啥的,效果奇佳。</br> 齐誉看了看百姓们的反应,才满意说道:“不瞒诸位说,本府已命属下远航东洋,去海外寻找那济世苍生的高产番粮。在那些中,说有一种名叫番薯的杂粮,据传一亩地的均产可达六千多斤,若逢悉心灌溉者,甚至还可高达万斤之巨的收获,如此奇粮,不种岂不是暴殄天物?……其实,在除了番薯之外,还有不少的不菲作物,我就不一一列举了……”</br> 这番高论一出,宛如是九天惊雷,直接震撼了所有人的耳膜。</br> 亩产万斤?</br> 是真的吗?</br> 这席话,若从别人嘴里说出,肯定会被人笑成是痴人说梦。但是,由齐大人的口中讲出,那感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br> 他文治武功之卓越,谁人不服?</br> 他说有,就一定会有,不容任何置疑。</br> 就在百姓们沉浸在亩产万斤的震惊中无法自拔时,齐誉突然又道:“由于这高产农作物的种源十分有限,所以,栽培第一季时无法做到全面的普及,也只能先由少部分人种植而得利了。咳咳,本府在这里向你们做出承诺,但凡是今年的农桑佼佼者,都有资格获得到新粮食的珍惜种子,且,不收任何费用……”</br> 什么?</br> 只要表现得好,就有资格得到珍贵种子?</br> 这诱惑力,可比耕牛大多了,要知道,那可是亩产万斤宝贝疙瘩呀!</br> 齐誉见百姓们的情绪热情高涨,又继续加把火道:“也罢,本府就再让出一步。这样,只要是表现勤劳者,即使拿不到佼佼者的资格,也会得到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源,这些个作物虽然没有番薯那么高产,却可以为家里增添不少收入……”</br> 这……</br> 哎呀呀,齐大人如此给力,咱还有什么理由懒惰呢?</br> 随后,欢声如雷,响彻四方。</br> 待狂喜的浪潮消退过后,齐誉才继续说道:“在不久前,本府曾去过一趟感恩县境内,却发现那地的农商依旧凋敝,工业也没有全面展开,这番鞭策让我深深地意识到,琼州府的发展并不均衡。所以,本府决定,最近两年会加大琼中和琼南的各项投资,汝等之中若有迁移意愿者或者是欲做买卖着,皆可放心前往建树……”</br> “还有一件事情,我想给你们透露一下,本府已经决定,把琼南新建的地字码头正式改名为三亚码头,其中的寓意就是,那地方的农业、商业、工业这三方面的发展,仅仅亚于繁荣的府城,大家听明白了吗?”</br> 他说这话,又是什么含义呢?</br> 其实,并不难懂。</br> 齐誉就是想借着春耕礼的机会,向全州府的老百姓公开喊话,来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br> 要知道,知府乃是一州之首牧,在执政方面必须得一碗水端平,让更多的人对未来看到希望。</br> 礼毕之后,就是祭城隍的礼仪了。</br> 于是,齐誉就在百姓们的簇拥和欢呼之下,再次来到了城隍庙,祭拜苏轼老前辈。</br> 再接下来,就是与民同乐的环节了。</br> 咚得隆咚锵~~</br> 百姓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连成一片。</br> 略作歇息时,忽有一位乡老挤开人群并靠了上来,恭敬地给齐大人奉上一碗老酒。</br> 这一出~~</br> 齐誉感觉有点怵头了,要知道,自己的酒量素来不大,这么一大碗喝下去,那还不得变成‘但愿长醉不愿醒’呀?</br> 那,喝不喝呢?</br> 喝!</br> 百姓所敬,岂能不饮?</br> 这一碗的火辣辣咽下去之后,直把齐大郎灌得是晕头转向,他在兴奋之下,话也开始变多了:“诸位可知,咱们的城隍老爷苏轼先生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是一为嘴巴馋的吃货,尤喜大肥猪肉。”</br> “哦?还有这事?大人快说来听听……”</br> “好,话说苏老前辈在被贬谪黄州期间,他因好食那里的猪肉,还专门研究出了一道名菜,其名曰东坡肉。现如今,我与他分列阴阳两侧同护琼州,也可算得上是联袂同治,嗯,若我治下的百姓吃肉少了,岂不是要受他嘲笑?”</br> “哈哈……”</br> 齐誉也随着众百姓豪爽一笑,又继续说道:“不瞒你们说,在我之前提到的那些高产作物当中,还有一种名叫做玉米的杂粮,这种东西除了味美可食之外,还可广泛地应用于畜牧养殖。此粮若得,咱们的琼州的肉价将会便宜一半,嗯,可能还不止……”</br> 说到这里,他就含着微笑醉倒了……</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979/3668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