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军史小说 > 扼元 > 第七百一十七章 商行(下)

第七百一十七章 商行(下)

推荐阅读:谍涯无痕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过于贤惠了人间苦剑仙三千万原来主角是我女儿全职公敌养殖凶猛神豪从垂钓开始我们野怪不想死路易的奇幻冒险

    扼元玉帐初鸣鼓第七百一十七章商行宣缯眯起眼睛,看看贾似道,再看看契约上的花押。
    这章恺在最近这几年里,靠着往来北方港口赚了大钱,宣缯在庆元府的族人猜测,他应该是背后靠着定海军的某种关系。
    贾似道见此花押,态度又稍稍突兀了一点,似乎不光是听说过名声那么简单。
    说不定这章恺和贾似道二人,还有暗中的勾搭。
    不过这也无妨。
    去年初史相公迫于某些压力,示意各路市舶司阻断与北面的粮食贸易。那一趟以后,许多官员贵胃都有损失。于是他们面上不露声色,暗地里都在鼓励贸易,甚至以自家的权势为走私保驾护航。
    眼下来看,说到和中都方面的关系,各种各样的论调此起彼伏。但说到和中度方面的贸易,好像谁也不愿多提。一直跳着脚要求朝廷严加管控,并鼓动沿江制置司水军参与打击走私的,反倒是某几位与茶马司相关的人物。
    因为随着海上贸易越是繁荣,临安地界的马匹价格渐渐往两百贯上走;而朝廷往年拨给茶马司,用来从川、广两地发纲马至临安的耗费,却高达每匹马五百贯。这其中的差价,真乃无数官员胥吏衣食所系,不能轻易放弃的。
    反倒是那些喜欢唱高调的士大夫们,因为眼看着族人或同侪从海上得益渐多,抵触便不强烈。终究没人非要和钱财过不去,偶尔有人逼问意见,这些文人总有舌灿莲花的本事,正说反说、这样那样,都有道理可讲。
    所以这章恺若真能勾连北面,宣缯反倒放心。
    至少,自家这些年来慢慢积攒的钱财,安全上肯定有保障了。如果上海行成立的簿册上没有吹牛,两万贯的本钱投入进去,一年至少也能赚个七八千贯呢!
    只消此行没什么大的纰漏,未来数年都会很顺利的。北面的强敌尽可以经营武力,而大宋之民丰阜富,便是大宋的凭藉。
    中都方面要维持财政,少不了和大宋的海上贸易,开封府方面要供养他们十三都尉的精兵,也少不了大宋的岁币赐予和榷场贸易。
    随着这两家在财政上与大宋的联系紧密,其风气也将逐渐受到大宋的影响。宣缯前阵子特地查问过,行在各地书坊凋版印刷的书籍,一向都大量向北出售。其中不止包括释、老、儒家的经典,还有朱子、诚斋、放翁等先生的大作。这还是在朝廷厉行书禁的情况下,如果在这上头加以鼓励,用大宋的文风雅韵来浸染粗鄙之北人,说不定……
    如今的东西两金朝廷,严格来说都是急就章的凑合结果。但要求政权的稳定,就不能光靠着盘马弯弓,总得拿出点政治理念。而那些执掌重兵的宿将元勋,迟早会转化为朱门高第,在此过程中,哪里少得了读书?
    所以,己方以贸易扩张带动文化上的交流,如果行动够快够有效率,还会有点别的惊喜?
    此时轻舟顺水,海船直放明州。宣缯年纪虽长,体格却不错,而且自家就是庆元府人,自幼近海,并不晕船。这一路上,他便反复盘算着,怎么在中都以文会友,宣扬文教,怎么向开封传播程朱之学。
    所谓上国伐谋,下国交兵。
    定海军那边的意图,是分享海上贸易的巨大收益,以巨利拉拢大宋朝堂群臣,从而保障他们的这条海上生命线。这是伐谋。
    而大宋若能传播学问,分享大宋的文治理念,进而提前在新生的周国内部埋下伏线,拉拢有志于安享太平之人,也是伐谋。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297/29837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