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扒皮王

推荐阅读:谍涯无痕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过于贤惠了人间苦剑仙三千万原来主角是我女儿全职公敌养殖凶猛神豪从垂钓开始我们野怪不想死路易的奇幻冒险

    宫外聚集了很多大臣,虽然李善长说大家可以先离开,回家等消息。
    可这么大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放心离开。
    大多数人都聚在宫门口,等待着更确切的消息传来。
    约莫大半个时辰后,李善长等人终于从宫里出来。
    大家连忙围上去,询问太孙情况如何了。
    李善长只说了一句话:太孙坠马,天降异象。
    然后任凭其他人如何追问,都不发一言,径直离开。
    有人不甘心,太孙的伤势到底如何了?
    有人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太孙坠马,天降异象?
    嘶……天命太孙啊。
    太子和常氏一系,差点笑出声来。
    太孙的地位稳了,咱们的富贵也有了。
    但众人心中难免会有疑惑,会不会事情赶巧了?
    太孙就是落马而已,不至于惊动苍天吧?
    难道说伤的很重?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最初,太孙的伤势到底如何了。
    李善长、曾泰、任昂等人都守口如瓶,除了‘天命太孙’,别的一概不说。
    可别忘了跟过去的还有一个人,常茂。
    这个人肚子里是藏不住话的,被人恭维几句就什么都抖落出来了。
    太孙重伤垂死,正在抢救。
    作为太孙的亲舅舅,大家自然相信他不会拿这事儿说谎。
    更何况李善长等人的脸色也骗不了人。
    得到这个消息,群臣对于‘天命太孙’再无怀疑。
    但心中却都是一沉。
    没想到太孙竟然伤的这么严重。
    尤其是文官群体,‘天命太孙’是他们最乐于见到的。
    这太符合他们追求的礼法了。
    他们比任何人都期盼太孙健康成长,顺利继位。
    太孙,你可千万别有事儿啊。
    ——
    日食的覆盖范围是很广的,这一次半个华夏都看到了,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有些地方的百姓,拿起锣鼓、瓢盆爬到房顶拼命的敲打。
    还有人拿出烟花爆竹燃放。
    别误会,他们不是为了庆祝,而是想把天狗吓走。
    日食,又叫天狗食日。
    人们在地上制造动静,就能把天狗吓退,保住太阳。
    这种朴素的思想,很多地方都有。
    但该有的疑惑还是会有的,为何会发生日食?
    朝廷出了什么大事了吗?
    于是各种谣言都出现了。
    有人认为是皇帝失德,有人认为是政策有问题。
    还有人认为是锦衣卫天怒人怨。
    长安那边的百姓,认为是秦王朱樉不当人,天降异象示警。
    得知太子要来这里巡视,当地人就准备拦路喊冤。
    很快,一个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开。
    太孙坠马,天降异象。
    这个消息在极短时间就传遍应天府,而且传的有鼻子有眼。
    什么皇帝正在上朝,日食突然出现,所有人都被吓到了。
    群臣正在寻找原因,就有禁卫闯入奉天殿,太孙坠马重伤。
    皇帝担忧之下,差点晕过去。
    甚至详细到了,李善长、曾泰、任昂、常茂等人,去现场看过太孙的伤势。
    一开始大家还不信,纷纷通过自己的关系询问情况。
    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这下,天下瞬间就沸腾了。
    什么皇帝失德,什么朝有奸佞,哪有这版本更有话题性。
    原来这次日食是为太孙而降下的。
    这说明了啥?
    说明太孙乃天命之主啊。
    太孙是大明储君,未来的天子。
    他是天命之主,那岂不是说大明的法统,是得到苍天认可的。
    大明就是天下正统啊。
    因为这件事情,大明的国祚更加稳固。
    少数不安分的人,也纷纷偃旗息鼓。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朱元璋都兴奋不已。
    本来他还想教训一下毛骧。
    你动用锦衣卫的力量,宣扬‘天命太孙’就行了。
    竟敢将朝堂细节传出去,成何体统。
    但有了这个意外收获,他也就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这件事情,朱雄英的太孙身份可以说稳如泰山。
    虽然本来就很稳,但太子还没有继位就册封太孙,还有些不符合礼法的。
    很多比较古板的人,心里都是有意见的。
    现在有了天命加身,一切都变得合理了。
    再古板的人,也都不会拿这来挑刺了。
    相反,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太孙最坚定的支持者。
    天命太孙,谁敢说半个不字,老夫就和他拼命。
    读书人的想法和官僚群体差不多,对此也是乐于见成。
    除了符合礼法之外,还关乎着自身利益。
    太孙的位置稳固,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投资了。
    不用担心押错注,最后一无所有。
    百姓们的想法很淳朴,太孙才八九岁,他是天命之主,那大明至少还能太平五六十年。
    而且既然是天命之主,肯定不会是昏君。
    也就是说,天下百姓至少还能过五六十年太平日子。
    好,好啊。
    可是现在太孙重伤在身,咋办啊?
    不会出事吧?
    赶紧为他祈福吧。
    于是民间开始自发的为太孙祈福。
    道佛两家自然也不甘寂寞,纷纷跳出来,为太孙的‘天命之身’做背书。
    还举行水陆法会,为太孙祈福。
    在这个年代,宗教在民间的影响力,是远远超过朝廷的。
    原本‘天命太孙’只在城市里传播,农村较为封闭,基本很少有人关注这事儿。
    现在宗教插手,直接将这股风吹到了乡村。
    随着水陆法会的举行,‘天命太孙’这个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毫不夸张的说,在民间太孙的存在感,甚至超过了太子朱标。
    你要是和他们讲太孙,他们能滔滔不绝吹一天。
    要是和他们讲太子,他们都是一副惊讶的样子:
    啊?咱大明的储君不是太孙吗?太子是什么鬼?
    更戏剧性的是,无数人都在期盼着,苍天赐给人间的君王登基。
    以至于民间开始流传一句话:
    等太孙登基,咱们的日子就能好过了。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道佛两教如此大张旗鼓的举行水陆法会,自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
    很多人上书朝廷,希望下令禁止。
    得到的批复是:下不为例。
    朱元璋也很不喜欢什么祈福,要是道佛敢打着他的幌子这么做,他必然会大怒。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569/11052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