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他还得谢咱呢

推荐阅读:谍涯无痕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过于贤惠了人间苦剑仙三千万原来主角是我女儿全职公敌养殖凶猛神豪从垂钓开始我们野怪不想死路易的奇幻冒险

    第151章他还得谢咱呢
    “叶云流可是叶先生最得意的后人,怎么会让他拜你为师?”
    陈景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方孝孺很满意这个效果,道:“自然是因为我有能力教好他。”
    这一点倒是不假,作为宋濂的学生,他的文章可是一等一的好。
    他要是说收徒,想要拜师的人能绕秦淮河一圈。
    但叶兑可是和宋濂齐名的大儒啊,也同样以写文章著称于世。
    怎么会让自己的传人拜他人为师。
    陈景恪狐疑的道:“你老实跟我说,是不是做了什么大事情?”
    方孝孺不无得意的道:“这几个月不才写了几篇文章,阐述了学说思想变迁史。”
    “主要是讲环境如何影响学说,而学说又是如何推动时代发展的……”
    “我准备把百家都讲一遍,目前只讲了道儒法墨四家的起源。”
    陈景恪震惊了,这方孝孺是要逆天吗?
    这是要对华夏文明的思想做一个梳理啊。
    一旦完成,对学术界将是一场巨大的冲击,也将彻底破除先贤身上的神圣光环。
    但并不是将先贤拉下神坛,而是将他们镌刻在真正的丰碑上。
    对华夏文明来说,这将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
    他不禁盛赞道:“此真乃丰功伟业啊,恭喜方兄找到了自己的道。”
    方孝孺却摇头说道:“不,我离道尚远,这不过是寻道之路上的一些发现罢了。”
    看着他不骄不馁的样子,陈景恪心下也不禁为他感到开心。
    几经波折,他终于沉淀下来了。
    照此发展下去,他必将绽放出光璀璨的光芒。
    难怪叶兑会将叶云流送到他身边学习。
    叶兑虽然是大儒,但儒学造诣在他所有学问里,并不是最突出的。
    他最擅长的就是史,其次天文地理。
    所以他对方孝孺不会有任何偏见。
    更能明白方孝孺这几篇文章意味着什么。
    所以才会让重孙拜他为师。
    不过随即陈景恪又疑惑的道:“如此大著,理当名扬天下才是,为何我从未听过?”
    这些文章堪称离经叛道,有多少人认同不好说,但必然会招致儒生群起而攻之。
    可为何他从未听说过?
    方孝孺笑道:“还要感谢景恪,你给我讲的那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无需攻击任何人,也不用刻意宣传,认同我的自然会主动学习。”
    “所以我的文章并未公开,只在小范围传播。”
    “我还叮嘱过他们,暂时不要传出去。”
    陈景恪斟酌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也一下也是好的。”
    “第欧根尼的学问,也是经过追随者宣传,才广为人知的。”
    方孝孺说道:“我知道,但我需要借助翰林院的藏书,帮我梳理自身所学。”
    “若文章传播出去,我无法在此地立足,也就无法再翻阅这里的藏书了。”
    “所以眼下还不是和他们翻脸的时候。”
    陈景恪笑道:“原来如此,方兄好算计啊。”
    方孝孺也跟着一起大笑起来,若是让翰林院那些人得知的打算,想来表情会很精彩。
    笑过之后,他正色道:“景恪,对于如何寻找自己的道,我依然毫无头绪。”
    “我知胸有丘壑,今日邀你过来,一是叙旧,二是想问一问你,可有办法助我悟道。”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思考良久才说道:
    “道不在书中。”
    方孝孺大喜,道:“我就知景恪必有良法教我,快快道来。”
    陈景恪说道:“书中写的都是过往之道,是前人之道……”
    “但并不是说先贤之道就是错的,只是不在适应当前时代而已……”
    “我们所遵循的道,最早是从何而来的呢?”
    “是先贤根据当时的环境,悟出了适合当时的道,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新时代的人,在先贤之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总结出了更适合新时代的道。”
    “可以说,每一代人,都是踩着前人的肩膀在前行。”
    “不同的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总结出来的道也有不同。”
    “于是就有了百家争鸣……”
    “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方孝孺连连点头,类似的道理在他的文章里也有所阐述。
    他自然听的明白,也深以为然。
    只是陈景恪竟然如此化用,道家的万物化生理论,还是让他眼前一亮。
    道德经果然无物不包啊,以后要好好研究才行。
    陈景恪继续说道:“所以,想要找到自己的道,就要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了解先贤之道,其二深入了解当前环境。”
    “前者方兄已经具备了,现在所欠缺的就是后者。”
    方孝孺犹如醍醐灌顶,惊喜的道:“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真是糊涂啊。”
    “多谢景恪提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罢了。”陈景恪谦虚了一句,转而说道:
    “每一个人观察环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这也是百家诞生的原因。”
    “方兄可知,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道,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为大多数人接受呢。”
    这一点很重要,百家真正的显学,也就道儒法墨兵五家而已,其他学说都太片面了。
    而片面的结果就是,沦为配角。
    方孝孺自然不希望自己未来的道,是一个配角。
    只见他起身,朝陈景恪郑重行礼:“请贤弟教我。”
    陈景恪脑海里,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台词,‘他还得谢咱呢’。
    面上不动声色,坦然受了一礼,才说道:
    “这就涉及到历史观了,你持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决定了你的思想。”
    方孝孺一脸茫然:“历史观?”
    陈景恪斟酌说道:“就是你用何种观念来看待人类历史的。”
    “有人将历史观分为两大类,唯物观和理念观……”
    “唯物观认为物质是独立存在的,影响着精神和意志……”
    “理念观则是反过来的,认为精神和意志是独立存在的,物质只是精神的外在具现。”
    见方孝孺一头雾水,陈景恪也有些头大,他只是个学医的,不是搞哲学的。
    一时间还真不好解释。
    想了想,决定换一套更好解释的说辞: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569/11052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