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改土归流

推荐阅读:谍涯无痕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过于贤惠了人间苦剑仙三千万原来主角是我女儿全职公敌养殖凶猛神豪从垂钓开始我们野怪不想死路易的奇幻冒险

    回到住处,朱雄英就找到朱棡询问土蛮巴优入籍之事。
    朱棡很是不屑的道:“蛮夷而已何须在意,且他们叛服无常,若入了籍再行叛乱,折损的也是朝廷的颜面。”
    陈景恪连连摇头,道:“晋王此言差矣。”
    朱棡对他还是很尊重的,说道:“哦,景恪有何高见?”
    陈景恪知道,朱棡是很傲慢很有主见的人,想正面说服他很难。
    就决定迂回一下来劝说,于是道:
    “晋王欲在碎叶川立国,那里被异族统治上千年,真正归属中原王朝的时间才只有数十年。”
    “所以当地人对中原并无太多向往。”
    “且那里是当地方圆数千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但凡大一点的部族,都想到那里落脚。”
    “虽然我不知道那里到底生活着多少部族,但几十个应该是有的,总人数至少有四五百万人。”
    “且现在碎叶川归属帖木儿汗国,该国国主帖木儿雄才大略,手下控弦之士不下四十万。”
    “你准备如何攻打此地,又如何治理这里呢?”
    朱棡应该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想都没想就说道:
    “帖木儿汗国乃多部族联合而成,各部臣服他,乃是因为他兵锋最盛。”
    “我只需正面击败他几次,让各部族认识到他的脆弱。”
    “然后采取分化拉拢之策,离间他和各部族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他猛然明白陈景恪的意思,对待异族要分化拉拢,而不是一味的歧视打压。
    但他依然有不同的意见:“大明与碎叶川不同,这里是我们汉人的主场,蛮夷再乱也掀不起风浪。”
    “在碎叶川,我们乃客场作战,自然要拉拢他们。”
    听到他的话,陈景恪想到了一个词,统战价值。
    谁有统战价值,谁就受优待,没有统战价值的那都是屁民。
    统战价值是哪来的?
    抗争打出来的,顺民是没有统战价值的。
    这种思想,前世他真的是受的够够的,没想到穿越了还能碰到。
    深吸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他问道:
    “等打败帖木儿汗国,你准备如何治理那片土地呢?”
    “将异族全都撵走,从中原迁移百万人过去,然后慢慢的繁衍生息?”
    朱棡摇头道:“不行,那里异族力量强大,若将他们全部驱赶走,就是逼迫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我。”
    “到那时即便我的力量再强,也扛不住的。”
    “我会先稳住他们,用文化同化,让他们变成我的子民。”
    “然后将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去征服更多的土地。”
    陈景恪说道:“看吧,道理你都懂……大明若想征服更多的土地,内部也需要拧成一股绳。”
    “蛮人和夷人确实有些部落叛服无常,但也有部落希望成为大明的顺民,安心的生活。”
    “对于他们,我们也需要区别对待。”
    “如此过上几十年,大明再无蛮夷,全都是大明顺民。”
    朱雄英不停点头,是这个理啊。
    朱棡也陷入深思,良久后才缓缓点头:“说的不错,是我太狭隘了。”
    陈景恪趁热打铁的说道:“况且,伱立国的目的是什么?就为了当王?然后呢?”
    “我们的理想是不是可以更高一点?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让国泰民安?”
    “蛮夷也是人,也是国家的子民。不将他们治理好,又何谈国泰民安?”
    “别人可以歧视他们,君主不行……”
    陈景恪一番长篇大论,主题思想很简单,不能歧视蛮夷,要教化他们。
    有些话朱棡并不赞同,但总体上来说,他也是赞同这个观念的。
    反倒是朱雄英,一副深以为然的道:
    “说的好,教化蛮夷使其懂礼仪明大义守律法,本就是朝廷的责任,我们又岂能置之不理。”
    “我这就写信给皇爷爷,让他准许蛮夷入籍。”
    陈景恪拦住他,说道:“别急,给蛮夷入籍说起来简单,但操作不当反会成为麻烦。”
    朱雄英问道:“那你说该如何做才好?”
    朱棡也看了过来,希望能学到一些东西。
    陈景恪回道:“人都是有私心的,对于蛮夷部族首领来说,部民就是他们的私有财产。”
    “入籍就相当于是将他们的财产充公了。”
    “并非所有部族首领,都能和巴优一样为部民着想。”
    “如果不能解决这一点,恐怕很多部族首领都不会同意入籍的。”
    朱棡插话道:“确实如此,而且他们多生活在深山里,想要出动大军剿灭非常麻烦。”
    “这也是历代,都拿他们没有太好办法的原因。”
    陈景恪说道:“办法其实也有,只是很少有朝代愿意去做。”
    朱棡问道:“哦,不知是何法?”
    陈景恪回道:“这个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分化拉拢。”
    “愿意臣服朝廷的,必须献上户籍名册,然后朝廷封部落首领为土司。”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化。”
    “现在蛮夷各部最基层的百姓,只知道有土司,不知道有天子。”
    “土司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没有民心支持,朝廷想要治理蛮夷各部,就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教化这一步尤为重要。”
    “朝廷可以许诺,不管他们内部事务,但要派遣官员去教化蛮夷。”
    “使其明大义、懂礼节、知律法……”
    “各部土司必须配合教化官员的工作,否则就废除其职务。”
    “只需要一二十年之功,就能让最基层的蛮夷,知道谁才是天下之主。”
    “如此民心尽皆归于朝廷。”
    “然后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了,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不用解释只看字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朱棡忍不住击案叫好:“好,好一个三步法,好一个改土归流,世无景恪无解之难矣。”
    朱雄英的表情一如既往,甚至有点想笑。
    就喜欢看你们大惊小怪,没见识的样子。
    看看我,多淡定。
    陈景恪要是解决不了问题,那肯定是想偷懒。
    之后,朱棡派人去调查巴优的身份,不能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至于衙门的身份证明,也不是不能作假,还是小心求证为好。
    朱雄英则亲笔写了一封信,将安抚教化蛮夷之策告诉了朱元璋。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569/25058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