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沧海

推荐阅读:谍涯无痕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过于贤惠了人间苦剑仙三千万原来主角是我女儿全职公敌养殖凶猛神豪从垂钓开始我们野怪不想死路易的奇幻冒险

    海津镇……现在应该叫海津城――沧海省的省治。
    为什么要将省治放在这里,其实没啥好说的。
    主要是划给沧海省的土地,没啥特别繁华的地方。
    河间虽然也历史悠久,可在明初也是百废待兴的状态。
    没有特别的地方,事情反而好办了,只需要选择地理位置最合适的就行。
    海津镇临海又直通大运河,作为漕运中转站,各种漕运渠道都是现成的。
    因为比较荒僻,搞基建也不用发愁拆迁的问题。
    且它旁边就是产盐大户直沽。
    综合考虑,实在没有理由不放在这里。
    自从沧海省成立,海津城就变成了大工地。
    朝廷从各地迁徙了五万人过来,这些人中的青壮和妇人直接被招募成为了建筑工人。
    未来他们也是海津城的第一批居民。
    四舍五入也算是给自己家盖房子,这些人干活还算卖力。
    一座城池的雏形已然显现。
    城池是陈景恪和将作监的大匠们一起规划的,首先考虑的就是商业和居住。
    其次才是安防。
    用陈景恪的话来说就是:
    “以大明现在的国力,如果还能被外敌打到海津城下,那再坚固的城防都没有用。”
    当然,他之所以会这么说,还是因为火器时代即将到来。
    在大炮面前,城防的用处确实不大。
    别人不知道这一点,自然对他的话提出了质疑。
    最终看在他以往积累的信誉上,大家还是通过了这个方案。
    许柴佬也是到达海津城后,才知道的这些事情。
    他对陈景恪的想法倒是深以为然。
    虽然他不知道火器时代什么的,但渤海停靠着的就是大明的北海舰队。
    都这样还能被人打到海津城下,说明大明已经完了,再坚固的城防都没啥用。
    还不如将商业性发挥到最大,顺带兼顾一下城防就可以了。
    从家里出来,他信步往交易市场走去。
    新城区最先建好的就是居民区和交易市场,至于原因,这里就不嗦了。
    走在这座全新的城池里,他的感受确实不一样。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觉得这里比别的城池都要顺眼的多。
    然而事实上,他在这里并不受待见,大家对他多有敌视。
    他自然知道原因是什么。
    虽然治理淡马锡失败,可陈伴读又将他放到了新特区。
    说是当智囊,可谁知道会不会干着干着就转正了。
    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都不想把位置让给他,排挤他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他到来至今,从未有人过来问过他任何问题。
    正因为明白其中缘由,他也没有强求,反而放下了心中的重担。
    每天就到处走走看看,抽空把淡马锡的工作经验写下来。
    今天他出门倒也不是闲逛,而是去衙门取信件。
    算算时间,楚国的书信应该到了。
    他接受了岑信通的建议,在沧海省住下后,就主动给楚王朱桢写信,交流对新政的看法。
    双方几乎保持着五六天一封信的频率在交流。
    信里,他替朱桢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又根据经验指出了很多潜藏的问题。
    也因此,朱桢在信里的语气更加的诚恳,言必称先生。
    感情确实是交流出来的。
    一开始他对于去楚国,心里还是有点抵触的。
    倒不是觉得楚国作为藩属国,前途有限什么的。
    主要那里也算是他的伤心地,还有不少故旧活着,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现在朱桢如此礼贤下士,反而打消了他心中的疑虑。
    而且他还托朱桢打探南洋诸国的情况,尤其是诸国对南洋大族的态度。
    得知朱走后,南洋开始流传朝廷对大族不满,导致诸国开始觊觎大族财富之后。
    他心中就明白了朝廷的全盘计划。
    诱使诸番蛮对南洋大族动手,朝廷再以保护大明百姓为由出兵,可以说合理合法。
    只可怜了南洋大族,成了这场博弈的牺牲品。
    这个计谋也是陈伴读设下的吗?真看不出来啊。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菩萨心肠,雷霆手段。
    不过……如果朝廷早就用这一招,或许淡马锡就不会……
    想到这里,他忽然停住了,眼睛里先是恍然大悟,然后就变成痛苦之色。
    他终于想明白了一切。
    朝廷最开始并不准备对南洋大族动手,那毕竟也是大明子民。
    而且朝廷准备同化整个南洋,这些大族在当地深耕多年,如果肯配合能节省大量时间。
    那么是什么让朝廷改变了主意呢?
    淡马锡的失败。
    淡马锡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他这个总督软弱,有权贵的商队横行霸道。
    南洋大族推波助澜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他们不服王化,和番蛮勾结,替权贵销赃……
    如果没猜错,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朝廷决定放弃南洋大族,将一切推倒重新洗牌。
    也就是说,自己才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想通这一切,他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压力袭来,压的他喘不过来气。
    过了好半晌,他才恢复过来,但脸上再没有一丝轻松之意。
    他知道淡马锡失败带来的后果很严重,却没有想到,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的多。
    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大明的整个南洋策略。
    前后因此而死的人,可能要超过百万之巨。
    这个因果实在太大了,大到了他有些无法承受。
    但这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去南洋的决心,一定要弥补自己的过失。
    等情绪彻底平缓下来,他才继续往市场方向而去。
    大街上人群络绎不绝,越靠近市场人群越拥挤。
    各种叫卖声、呼喊声充斥耳边,显得异常的热闹。
    虽然海津城还没有修建好,可闻到味儿的商人们早就蜂拥而至。
    他们虽然不完全知道什么叫特区,却知道淡马锡是怎么回事儿。
    试想,哪个商人不想去淡马锡那样,对商人友好的地方经商?
    更何况,朝廷直接下令,环渤海带的盐全部在海津城交易。
    商人就算想不来都不行。
    但繁华之下,许柴佬却看到了许多不和谐之处。
    比如街道秩序混乱,很多商家的摊位突出街道,恨不得占据半条街。地上到处都是垃圾,行人一边捂着鼻子路过,一边毫不犹豫的将手里的垃圾丢在地上。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569/26611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