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大家都怕真相

推荐阅读:谍涯无痕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过于贤惠了人间苦剑仙三千万原来主角是我女儿全职公敌养殖凶猛神豪从垂钓开始我们野怪不想死路易的奇幻冒险

    陈景恪拿着伪造好的公文去找了老朱和朱标,他们两人的反应和朱雄英预料的一般无二。
    老朱断然说道:“怎么可能,老四不会骗咱的,那肯定是同名同姓。”
    朱标亦颔首道:“如果真是诈死,又怎会使用真实姓名……”
    “给锦衣卫那边回信,就说让他们不要疑神疑鬼。”
    陈景恪却坚持道:“我觉得还是查一下好,不是怀疑燕王,而是走个流程也能替他洗清罪名。”
    老朱不耐烦的道:“何必多此一举,咱的儿子咱还能不知道,老四没那个心眼。”
    陈景恪相当无语。
    刺猬夸它儿子身上光,黄鼠狼夸它儿子香。
    朱老四这么诡计多端,在老朱眼里就是没心眼。
    不过有一说一,嫡兄弟五个里面,除了老五朱之外,还真就属朱棣心眼最少。
    其他三个,包括朱标在内,那都是心眼上长个人。
    对比一下,可不就是心眼少的实在人吗。
    朱标却很支持陈景恪的提议:
    “燕国这个杨出现的太突兀,能力也是大将之材,惹人怀疑也是正常的。”
    “查一下也好,以后也不会再有人拿此事做文章了。”
    陈景恪摇摇头,故意打岔说道:
    “主要身毒人战斗力太差,打他们体现不出能力。”
    “是不是大将之才不好说,但确实挺有能力的。”
    能调动数万大军而不乱,这本身就是能力。
    “说起来,这些年燕王在北平发掘了不少人才啊,晋王那边更是人才济济。”
    “咱大明的新一代,都快被他们给掏空了。”
    老朱得意的道:“咱的儿子,能力那是没的说。”
    “不过你小子别危言耸听,大明人才辈出,他们才能带走几个。”
    朱标果然不再关注杨的能力问题,笑道:
    “他们都是要做大事的,手下没点人才怎么能行。”
    “这几年朝廷发掘的人才更多啊,沧海省和淡马锡那边的培训班,都人满为患了。”
    陈景恪心中一动,说道:“再有半年,第一批去学习的观政士,就可以授予正式官职了吧?”
    朱标说道:“是啊,虽然不能如之前那般,一上手就是县一级的主官。”
    “但这些人都学过新政,眼界是不一样的,去了地方当能带来不一样的风气。”
    朱元璋却没那么看好,说道:“就怕他们成了当地的异类,处处被排挤。”
    这种情况他巡查地方的时候经常见到。
    接受了新政思想,摩拳擦掌准备干一番事业,结果开头就被敲了一记闷棍。
    陈景恪很乐观,说道:“新旧思想碰撞,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
    “只要朝廷的大方向不变,这股风早晚能吹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这一点,不论老朱还是朱标都不怀疑。
    根本原因还是朱雄英和陈景恪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推行新政。
    这时,老朱忽然问道:“你之前说的那个什么蒸什么机的,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着手开始打造?”
    陈景恪迟疑了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说道:
    “抽调一百名能工巧匠给我,这就着手尝试打造。”
    老朱高兴的道:“你小子墨迹了这么多年,终于肯开这个口了。”
    “早就让你打造,总是推三阻四,也不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也就是咱相信你,否则一准认为你在骗咱。”
    担心什么?
    陈景恪苦笑,担心思想跟不上,工业化反而变成普通人的灾难。
    前世有句话说的好,思想不对,越努力越反动。
    就以前的那种社会制度,前脚搞出工业化,后脚那些人就能把老百姓弄成工厂的奴隶。
    还不是他杞人忧天,前世的种种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西方工业化之后的羊吃人、机器吃人事件。
    二十一世纪尚且如此,就古代这种制度下,会发生什么简直不敢想。
    所以穿越这么多年,他除了稍稍改良了一下火器和纺织技术。
    弄了一下玻璃和钟表,就再没有搞过别的东西了。
    不是不想搞,而是不敢搞。
    先从制度上进行改革,至少出台一定的人身权益保护法案,才能去搞工业化。
    现在他依然不认为是攀科技树的好时机。
    至少也要等到大同世界发布,并被人接受才行。
    只是很明显,老朱等不及了,必须要想办法安抚一下他。
    不过,就算知道结构图,想弄出实用的蒸汽机也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想把它实用化,更是需要大量研究,至少三五年内是不用担心的。
    有这个时间,足够他进行新一轮的变革了。
    主要是经过方孝孺的折腾,唯物学已经被世人熟知。
    为他的大同世界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否则,他想推广自己的这一套理论,没有那么容易。
    此时回想起来,他也不禁为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还好引导了方孝孺,否则光靠自己……难。
    言归正传。
    先把实验室弄出来,弄个蒸汽机的原型机。
    再弄个抽水机和织布机,让老朱他们开开眼也好。
    至于别的,以后再说吧。
    事情敲定之后,老朱比陈景恪还着急。
    立即喊来工部尚书和侍郎,让他们挑选一百名最可靠手艺最好的工匠,给送到洛下书院去。
    至于实验室的地点,这个倒不用担心。
    陈景恪要搞学城,在那边圈了一大片地,建了许多建筑。
    直接找个启用就可以了。
    陈景恪这边也没闲着,回来后就让杜同礼给朱棣去了一封很公式化的信,询问杨的事情。
    朱棣接到信之后,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果然如我所预料,太子和陈景恪帮我们把这事儿掩盖住了。”
    徐妙云淡淡的说道:“他们两个肯定没少在心里骂你。”
    朱棣毫不在乎的道:“嘿,骂我就是骂他们自己,随便骂去。”
    “杨表现不错,这么快就拿下了潘地亚国,没有愧对我这一番冒险。”
    徐妙云瞟了他一眼,说道:“你真以为太上皇和皇上就没有丝毫怀疑?”
    朱棣有些惊讶的看着自家媳妇,说道:“不可能吧?”
    徐妙云说道:“我看你是得意的有点糊涂了。”
    “世间哪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情?”
    “同名同姓,年龄相仿,还是你燕王的部下。”
    “之前名声不显,却突然获得重用,成为燕王府军事统帅。”
    “换成任何人都会产生怀疑。”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569/29145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