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 天下第一关

推荐阅读:明尊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仙人消失之后国民法医鸿蒙霸体诀我在古代建工业重生我老板实在太有才了我要莽穿娱乐圈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92章天下第一关
    经过5天700多里的长途奔波,以洪涛为首的陆军指挥体系终于走到了山海关,差不多同时抵达的还有大批后勤辎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人诚不欺也。看着路上一串串的马车,洪涛不由得感叹起古时行军打仗的艰辛。三万人出征,后勤保障差不多也要动员三万。
    这还是大部分使用海运和四轮马车的结果,如果去掉海船,把四轮马车换成两轮的,估计后勤保障人员的数量还要翻两倍。
    前线需要一万斤粮食,后方就得征收四万斤,四分之三全消耗在路上了。这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峙时总处于劣势的原因之一,成本太高耗不起。
    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遂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
    在作者小时候,教科书上都把山海关说成明长城的东起点,当时肯定不是史料不明,就是不知道为啥这样写。到了作者参加工作之后,有一年去东北旅游,偶然在丹东市下辖的宽甸县发现还有长城。
    上网一查才知道,这里才是明长城的最东端。它西起山海关以北的吾名口台,绕着辽东镇绵延几千里,被称为辽东边墙。
    不过山海关做为明长城的最东端,放到此时此刻并没有错,因为景阳皇帝登基之后放弃了辽东镇。此时始作俑者正在一群官员将领的簇拥下站在巍巍雄关面前,左边看看、右边看看,还不停的询问。
    山海关在后世里是个旅游景区,与居庸关的模样差不多,就是个带瓮城的大城门楼子。实际上明代的山海关远不止如此,它是个综合防御体系,写着天下第一关的城门楼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剩余的都被拆了。
    整体的山海关像个头向东、脚向西、伸开双臂、右手还提着大锤的人形。最西边的腿是西罗城,主要用于囤积粮草兵械。
    再往东有条护城河,过了河是西瓮城,进了瓮城才能进入山海关的关城,也就是人形的胸腹。总兵府、巡抚衙门、军队家属、部分兵营以及少量店铺和居民都在关城里居住。
    关城的东墙就是长城的城墙,在城墙上开个门,盖个敌楼,就是天下第一关的城楼。
    但这座城楼并不是抵御敌人攻击的第一线,它的东边还有瓮城,瓮城外面有护城河,护城河东边还有个东罗城,为人形的头。东罗城外面还有护城河,这里才是前线。
    光有东西纵深防御体系就够了吗?明朝的设计师觉得不够严密,于是又设计了南北防御体系,做为人形的左膀右臂。
    在关城的南北相距两里远,有北翼城和南翼城,城内也有驻军,遥相呼应。这下东南西北都有坚城呼应,该满意了吧。这位设计者还觉得不够严密,光在陆地上扎紧了篱笆,万一敌人坐着小船顺着浅海摸过来咋办呢。
    于是又设计了老龙头和宁海、威海两座城,直接把长城修进了浅海,还配上两座坚城,驻扎守军严密监视,这下想从浅海偷偷溜过来也没戏了。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4/4512/24466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