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 抗清 > 第76章 有辫为难民,无辫为顺民

第76章 有辫为难民,无辫为顺民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张煌言一直是钱谦益“楸秤三局”战略的积极实施者,前后四次率军进入长江,对闽浙江南沿海地区的水文地理也是了如指掌,可以说是个活地图。
    而其政治资历和威望已是当世第一人,无论是夔东的三位老帅还是韩王、东安王,又或在台的鲁世子、宁靖王、泸溪王、巴东王等明朝亲藩宗室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张煌言更是事实上的明兵部尚书,按传统“体制”观念,他这个“本兵”地位甚至还在郡王郑经之上。
    故而若张煌言能放下同郑氏父子的“隔阂”前往台湾辅佐郑经,必然能使郑经于“三藩之乱”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向更积极的方面转进。
    以张煌言的大局观,纵是无法劝说郑经挥师北上重演其父的长江之役,至少也能避免郑、耿交恶,从而不使在东线独力作战,抵御清东南集团的耿精忠迅速垮台,继而影响到与清西线集团对峙的吴周集团。
    在自身不够强大,短期内也无法左右局势的前提下,王五必然要走务实路线。
    尽一切可能减少反清集团的内耗,将各方势力引领到共同对清这一大方向上,就是他现在必须要做的事。
    不管成与不成,事情走向又是否如自己所期盼那般,他都要尝试。
    做了总比不做的好。
    事实上劝说张煌言到西山同三位老帅、韩王他们会合,与大局并无多少作用。
    因为以西山根据地目前现状,只能以维持二字形容,想要有所发展、突破,无疑痴人说梦。
    张煌言去西山后,最大的可能就是同洪育鳌一样,郁闷不得志。
    毕竟,他是正统明军的代表,而三位老帅领导的明军是由当年“反贼”大顺军改编而来。
    正统明军的代表怎么可能取得老顺军的指挥权。
    所以,劝说张煌言去台湾利用自身影响力左右郑经的决策,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这位当世第一人的政治影响力。
    郑经之所以后来屡屡犯蠢,除跟其出身“海盗世家”目光不够长远,做事喜欢先考虑自家得失有关,也是与其部下没有帅才有关。
    刘国轩、陈永华、冯锡范这三位被称为“台湾三杰”的郑军主要谋臣将领,都不具备优秀的参谋能力。
    刘国轩、陈永华二人还稍好些,那个冯锡范就差的多了。
    王五依稀记得郑经和耿精忠闹翻原因似是耿精忠手下一個将领想投降郑经,郑经担心接受此人投降会影响同耿精忠的盟约,冯锡范却拼命劝郑经纳了那耿部降将,以此壮大地盘。
    结果导致郑、耿分裂,旋即为清军所乘,东南抗清斗争为之失败。
    不客气的说,郑氏集团的幕僚们很像倭国昭和时期的参谋,只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
    因而,王五就要力劝张煌言这位有大局观,也有统帅能力更能震得住场子的人前往台湾辅佐郑经。
    只是这需要张煌言自愿前往。
    在此之前,张尚书同台湾郑家父子合作一直是不愉快的,其领军脱离郑氏于浙江独立作战,也是因为郑经不肯奉鲁监国继统以延明祚,导致永历父子一死,明室再无天子号召天下。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5/5805/34845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