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 第143章,组团送物资(求订阅)

第143章,组团送物资(求订阅)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一九五九年六月下旬,北汽制造厂。
    门口站岗的余懋成、王怀水,以及房子里面的付成励、叶茂昌和夏孟远等人,全都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由一辆吉普车带队,后面跟了十辆大卡车,总共是十一辆汽车的车队,稳稳地停靠在厂区门口。
    其中有一辆大卡车上面装了三头大肥猪,那是真的好大一头,怕不是有三百斤重吧?
    随着大卡车停下来,大肥猪彼此碰撞,大肥猪身上那肥肉,波浪一滚一滚的,好不诱人。
    后面的九辆大卡车,则是全都是钢材。
    看车轮胎被碾压的程度,以及马路上的车轮印子,就知道这些大卡车上面装着的货,非常沉。
    好家伙,京城钢铁厂,什么时候这么豪气,而且这么主动给北汽制造厂送货来了?
    反正眼前这事儿,已经超出了叶茂昌他们这些保卫科职员的理解范围了。
    罗树江科长很快也出来了,他亲自跟前来送货的汪兆惠交涉,恭敬道:
    “汪书记,我刚才已经通知我们段书记了,您先让这位兄弟同志开进来,我们段书记很快就来了.”
    “没关系,我就等一会儿吧。”
    汪兆惠呵呵一笑,直接下车,然后让其他汽车先开进北汽厂区再说。
    不过等了一会儿,先来到的却不是段云平和陈国华,反倒是薛亚军和田敬业两人联袂而来。
    “原来是汪书记来了呀,欢迎欢迎,您可是我们北汽的贵客啊.老罗你怎么搞的?怎么能让汪书记在这里站着啊?”
    薛亚军笑呵呵地一开口,然后话音一转,扭头就朝着罗树江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
    后者十分委屈,但还没解释呢,汪兆惠便已经开口替他说话了。
    “薛书记,这可不能怪罗科长,是我要在这里等老段的,哈哈”
    却在这个时候,段云平和陈国华两人总算是姗姗来迟。
    双方见面之后,免不了一番寒暄客套。
    然后便听到汪兆惠指着那九辆大卡车说道:
    “老段,你也知道,咱是讲究人,这次你们北汽制造厂帮了我们钢铁厂这么大的忙,喏,这就是我们的回报,怎么样?还满意否?”
    后面一句,直接文绉绉了起来。
    段云平却是听着非常舒服,脸上因为太过高兴,而出现了很多的皱纹。
    “老汪,伱这事儿办得地道啊”
    可不咋地,这可是九辆车的材料啊,不提那些钢铁材料,就说这三头大肥猪,好家伙,段云平自己都有些口干舌燥了,主要是馋的。
    反倒是薛亚军、田敬业、罗树江等人,却有些懵逼了。
    他们可不知道之前段云平曾带着陈国华去过京城钢铁厂,所以现在是一脸不解。
    “不过老汪啊,你这大肥猪.”
    只是很快段云平又皱眉地指着大肥猪,有些迟疑地说道。
    众所周知,现在的政策,那可是不能够随意宰杀大肥猪的,否则的话,即便是一把手,那也是说办你就办你。
    汪兆惠顿时哈哈大笑,然后从自己的文件袋里面拿出了一份审批文件:
    “喏,你自己看吧,上面盖了大印章的,可不是我随随便便给你的哦”
    文件上面是关于三头大肥猪的审批,上面还有工业部门的盖章。
    有了这些手续,那就妥了。
    段云平大喜,跟汪兆惠勾肩搭背地往办公室里面走去。
    一把手办公室里面,几位领导分主客坐着,陈国华也拉了一张凳子,坐在旁边听着。
    汪兆惠此次过来,就是为了感谢之前陈国华拿出来的两份技术。
    早在上个月的时候,陈国华就应邀前往京城钢铁厂,当时给出了氧气顶吹转炉和钢包精炼炉这两份方案。
    由于陈国华有言在先,只提供技术方案,但不会参与其中。
    因此,后续也仅仅只是派人过来找陈国华问过几次关于技术难点的事儿,后面就没有下文了。
    这两份技术是非常详尽的,几乎可以说,只要是大型钢铁厂,有上面的鼎力支持和充足的资金,那基本上都能够造出来。
    氧气顶吹转炉这技术的理论,早已经有了,甚至钢铁厂内部本身也已经有了部分技术积累。
    然而,还是不如陈国华提供的这份全套详尽到极致的技术资料。
    更别说钢包精炼炉了,这玩意儿才是让京城钢铁厂一众技术员、八级工人、工程师们感到震惊的地方。
    那些北方来的工程师们,在看到这份技术资料之后,甚至还一度自我怀疑了呢。
    并且上报给了北方上面的人,让他们进行自查。
    没办法啊,钢包精炼炉这东西,他们也只是刚开始研究,并没有研发出来。
    不是他们不想研发,而是没有那么多工程师,上面也不是那么重视。
    要知道,北方那边可是资源充沛,不太在乎这些钢铁技术。
    反倒是集中科研实力,全面发展军工、航空等层面的技术突破。
    至于钢铁嘛,产量够用就行了,慢慢发展呗。
    也因为钢包精炼炉的事儿,导致北方那边来一次自上而下的自查。
    就这件事,还让北方的那个老赫鲁同志亲自给文津街发来电报咨询此事。
    反正后续如何,汪兆惠也不知道了。
    只不过,工业部的领导,批准了这些奖励,送给北汽制造厂。
    并且汪兆惠还冲着陈国华直言道:
    “我估计啊,上面很快就会通知你了,到时候记得去一趟工业部衙门领奖”
    后者只是谦虚了一下,并没有什么表示。
    反正他是没有接到通知,如果真的有奖,那就拿着呗,难道他还怕烫手不成?
    聊完这些事儿,汪兆惠便又看向陈国华,再次说道:
    “小陈,你上次不是说有四种解决办法嘛,当时只说了两种办法,现在能不能告诉我,第三和第四种办法是什么?”
    陈国华狐疑地看向对方:
    “汪书记,难道你们钢铁厂已经消化了我之前说的那两个方案?上面已经拨款了?”
    听到这里,汪兆惠顿时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上面确实已经拨款了,目前同意了这两个技术项目同时推进.”
    事实确实如此,他们京城钢铁厂,在上个月拿到陈国华的技术之后,就召集技术人才、工程师、八级工人等,开始对这两份资料进行研究。
    后面北方的工程师们就被踢出了钢包精炼炉这个项目,全都被转去了氧气顶吹转炉这边。
    因为,汪兆惠他们也是在北方工程师们的惊呼声中,才知道,他们也不熟悉这个技术呢。
    那哪里还能让他们看啊?
    也就是这个时候,汪兆惠才知道,原来陈国华提供的这个钢包精炼炉技术,是那么的先进。
    甚至,不到一周的时间,氧气顶吹转炉项目也把那些北方工程师们,全都给踢出去了。
    没办法啊,这个项目里面的部分技术,也是非常先进的。
    比如烟气净化回收系统这项技术,北方工程师们都没有见过。
    这技术包括炉气的冷却、除尘和抽引机械,用以回收炉气的物理热和化学热和去除炉气中的细微烟尘颗粒物。
    可谓是相当先进的环保技术,对于五十年代的人来说,当然较为少见了。
    而且这个时代的人,也就是部分欧洲那边的人,才会重视。
    比如众所周知的雾都伦敦,这地方也是在一九五二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这才开始治理雾霾的。
    可治理雾霾的准备阶段就持续到了一九六零年,之后的二十年时间里伦敦的雾霾情况才得到改善。
    所以,环保层面的技术,也是在六零年之后,才慢慢出现的。
    而现在是一九五九年,人家北方那边还在忙着搞军工和航空呢,哪有精力整什么环保?
    知道了这两项技术的重要性之后,工业部那边的领导也坐不住了。
    经过开会讨论之后,这才同意同时推进两项技术的研发工作。
    而这两项技术都不简单,光是想要吃透它们,便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上周,汪兆惠也开了很多会议,连轴转地忙活了一个多月。
    现在项目落地了,资金、人员和设备等都会陆陆续续地进场。
    也就是这个时候,汪兆惠才有时间来北汽制造厂这边。
    而他之所以提及后面的那两个技术,并不是单纯满足好奇心,而是希望能知道一些,然后及早准备。
    听完对方的解释之后,陈国华点点头道:
    “汪书记,不是我不愿意拿出来,而是后面的这两个技术,拿出来了,您也只能干瞪眼,我也一样,因为目前我们的电力系统、技术储备等,都无法支撑我们这么干.”
    “是资金问题还是技术人才的问题?”
    汪兆惠连忙追问道。
    这个时候,旁边一直听着的段云平、薛亚军和田敬业三人,也是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他们算是听出来了,陈国华很有才华,甚至这个才华,远超他们的想象。
    其实段云平之前也早就知道了有这四个技术的事儿。
    甚至当初从钢铁厂离开的时候,他还好奇地询问过陈国华呢。
    只不过后者没有直接回答他,所以他也不知道后面的那两个技术,到底是什么。
    “汪书记,您在钢铁厂也待了很多年了吧?那我问您,你们钢铁厂的那个发电厂,能支撑200t超高功率电炉的运转么?”
    陈国华的一句反问,直接让汪兆惠吃惊地站了起来,满脸不敢置信地看着前者,道:
    “小陈,你真的可以提供200t超高功率电炉的技术吗?”
    这可真是小刀拉屁股,开眼了呀。
    电弧炉炼钢起源于一百年前的高卢鸡,那个时候是一个高卢鸡人用两根水平惦记在熔池上方发生电弧间接加热熔池熔炼金属。
    这项技术,后来就被慢慢改进了,出现了三相交流电弧炉。
    由于其工联单、工艺灵活、可用废钢为原料、产品质量高,所以很是被钢铁厂所喜爱。
    然而五十年代的京城钢铁厂,目前也只是使用小型电阻炉、中频感应炉、炼钢电弧炉等等,但功率都是在30t以下。
    “当然可以,甚至,我还能提供控制气氛电阻炉、真空电阻炉和真空电弧炉等相关技术,以及配套的技术,但汪书记您刚才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陈国华淡淡地点头,道:
    “并且,据我了解,咱们京城附近目前可没有多少发电厂,应该不足以供应这么高功率的电弧炉”
    “其实最合适的还是核电厂,只不过,您也知道,别说我们国家,就算了外国,现在的核电厂技术,其实也不太稳定.”
    看着侃侃而谈的陈国华,办公室内的众人,齐齐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特别是汪兆惠,心说小陈你可真敢说啊,还核电厂呢?
    如果是三峡水电站能够建设出来的话,那么内地这边,在短时间内来说,就不太缺电了。
    关于三峡水电站这个方案,早在孙先生的建国方略之二的实业计划当中,便提出了三峡工程的设想。
    甚至当时的民国政府还派人前往长江上游进行勘测,并且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了一番方案。
    便是北美那边的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也来三峡勘测之后,提出了一份萨凡奇计划。
    而在建国之后,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江城城里,当时就有人提议修建三峡水库。
    从那个时候开始,直到现在,文津街那边的领导,一直就没有放弃过建设三峡水电站的想法。
    并且也是多次前往那边进行调研考察,也有北方的工程师去过。
    然而,截至目前,也没有定下来。
    汪兆惠便直言道:
    “小陈,你说的核电厂不太实际,还不如考虑一下三峡水电站呢.”
    对方这么一说,话题就更歪了。
    陈国华呵呵一笑,把话题给带回来了。
    说什么核电厂不切实际?
    讲真的,三峡水电站才是不切实际呢!
    原时空的历史上,一九九一年的时候,秦山核电厂就已经投建完成,并且并网发电。
    而三峡水电站却是在一九九四年的时候,才开始动工。
    直到千禧年的第三年,也就是二零零三年,三峡水电站这才开始蓄水发电,到了二零零六年,大坝主体才完工,二零零九年这才全部完工。
    而这个时候的秦山核电厂,已经发电快二十年了。
    所以说,陈国华提出的核电厂,看似很虚无缥缈,实际上,比三峡水电站这个项目,靠谱得太多了。
    然而现如今的五九年,蘑菇蛋都还没出来,大家当然更加期待三峡水电站,而不是什么核电厂了。
    汪兆惠表示,他们钢铁厂的发电厂肯定是无法满足200t这么超高功率的电弧炉,但可以先把技术给他们研究一下嘛。
    另外就是还剩下的最后一种技术,他也想听一听。
    陈国华闻言,心里好笑不已,还真是贪心了。
    算了,让你死心吧!
    “汪书记,您记得前年在人民报上面,刊登关于魔都那边的钢铁公司中心实验室的那一台工业规模立式试验机组吧?”
    “我当然知道啊,去年京城钢铁学院的徐宝隆教授就亲自设计了矩形坯连铸机,就在重钢三厂那边建成了呢,我可是很眼馋啊.”
    汪兆惠闻言,顿时两眼放光地说道:
    “小陈,您不会是有比这个更先进的技术吧?”
    “当然,但是汪书记,您一口也吃不成一个大胖子啊.”
    却在这个时候,段云平直接开口道:
    “小陈,那我们现在就去重钢三厂那边,老汪他们现在肯定是吃不下去了,但三厂那边绝对没问题.”
    还别说,陈国华此时确实有些心动。
    可是汪兆惠却赶紧拉住了陈国华,“小陈,陈所长,您别走啊,把技术给我们钢铁厂吧,真的.”
    “老段,你们别这样,我们京城钢铁厂肯定能够吃得下.”
    京城这个地界,钢铁工厂的大佬,绝对是京城钢铁厂,没有之一。
    虽说重钢三厂并不在京城,而是在遥远的山城观音桥。
    但对于段云平来说,这是事儿吗?
    再不济,津城、东北、魔都等地,也都一样有钢铁厂,要去这些地方的话,绝对不是什么大问题。
    甚至都不需要这么麻烦,只需要拍一封电报出去。
    津城等其他地方的钢铁厂领导,绝对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北汽制造厂这边拿技术的。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去地安门大街附近的工业部衙门,把技术资料往领导办公桌一放,就可以等着领取奖励了。
    至于说京城钢铁厂嘛,大概率是没办法在短期内内拿到这份连铸机的技术方案了。
    “老汪,小陈说的没错啊,你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段云平好笑地指着汪兆惠,道:
    “你们京城钢铁厂,现在可是手握两大技术项目,等你们消化之后,绝对会远超全国其他钢铁厂的.”
    “这个时候,你还盯着其他技术资料?还真吃不下呢你们!”
    后者哪里会放弃啊?
    经他的手提交给到上面工业部的领导,那么上面领导肯定会考虑一下他们京城钢铁厂啊。
    如果只是北汽制造厂这边,直接提交过去的话,那就跟他们钢铁厂没什么关系了。
    “不是,老段,你真见死不救啊?”
    段云平闻言,顿时被气得吹胡子瞪眼:
    “我说老汪你好歹也是京城钢铁厂的书记啊,讲讲道理好不好?怎么就见死不救了?”
    就在此时,办公室门口出现了罗树江的身影。
    他是来汇报情况的,因为外面又来了不少汽车,而且这次不仅仅是送资料来了,还有技术人员、设备等等。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6/6073/37390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