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正当时

推荐阅读:谍涯无痕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过于贤惠了人间苦剑仙三千万原来主角是我女儿全职公敌养殖凶猛神豪从垂钓开始我们野怪不想死路易的奇幻冒险

    第二天早上,周瑞在自己老旧的套间里,整理着装。
    定制的灰色正装,没有领带,却打理的一丝不苟。
    锃亮的皮鞋,配合精致的袖钉,看上去年少多金
    头发向后背去,梳成大人模样。
    哦.已经是大人了那就算了。
    周瑞重新扒拉了几下,让短发变得自然、有活力
    推门离开卧室,正好看到林托从对面小房间出来。
    他虽然尽职尽责,但毕竟还是血肉之躯,是需要换班休息的。
    只是他一般只挑选在周瑞最不可能需要他的时候,所以才显得常伴左右,24小时不合眼。
    “周总,现在出发么?”
    周瑞点点头:“对了,我房间有些乱,就别让阿姨来打扫了,晚上回来我再想办法恢复原样”
    完全恢复很难,估摸着得赔一点钱,昨晚玩嗨了。
    林托愣了一下,有点没明白什么意思。
    等周瑞起身出门的时候,飞快的去望了一眼卧室。
    只见里面所有“家具”,基本都变成了零件
    电视、电话、桌椅、灯泡都卸下来了!
    地上还有一些拼接的“小玩具”,似乎是用各种零件拼凑的飞机模型?还有更多他甚至认不出来。
    林托小脑都萎缩了
    不是怎么床都拆了?昨晚周总不是一个人睡的么?
    ――――――
    简单吃了个饭,和零星几个早餐吃的晚的新晋院士认了个脸熟,周瑞就出发去往了科学院大礼堂。
    不用坐车,这个老宾馆后面就有小门,能直通科学院侧门,一条马路的距离罢了。
    忽略了各学部的办公室、一些协会办公地址,周瑞径直走向了大礼堂。
    这里算不上宏伟,毕竟是个院内建筑,内部呈现圆形分布,让周瑞想起了自家的智能指挥中心。
    看了看台签,他的位置,在最中央第二排,已经是增选院士中最好的位置了,因为第一排是留给参与评审的往届院士和工作人员的。
    他安安稳稳的坐下,环顾了一下,没有看到邱力勋的身影,对方家就在京北,所以昨晚没住宾馆,估计一会儿就到。
    五分钟后,邱力勋抵达,和周瑞打了个招呼,就老老实实坐到后面去了,这位置排列没有说法,但要说完全随机,显然也没可能。
    又过了一会儿,礼堂内来人越来越多,而周瑞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孙嘉栋,孙老。
    孙老一进来,就四处张望着,很快锁定了周瑞的位置,笑呵呵的走来。
    “周总,听说你今天授称,我离得近,就来看看你。”
    周瑞赶紧起身和孙老握了握手:“您直说,我回头干脆去拜访一下您好了。”
    孙老摆摆手:“你忙的很,哪有老人耽误年轻人时间的,年轻人的时间,比金子还珍贵”
    两人还未聊完,礼堂内传来了一阵压抑的近乎,周瑞回头看去,愣在了原地。
    一个衰老但精神奕奕的身影,在旁人搀扶下,走了进来。
    如果说孙老的辨识度没那么高,那么这张脸,任何人都不会陌生。
    杂交水稻之父,元老。
    元老的目的也很明确,来到周瑞身前,眯着眼睛,打量着这个一身正装,朝气勃发的年轻人。
    浑浊的眼睛中,映照着周瑞的倒影,闪过了无数情绪。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最后所有情绪,化作了亲切的问候:“小周啊听说要当院士喽,我就来看看”
    周瑞拍了拍元老的手.感觉到那双满是皱纹的手,有些无力。
    瞳孔微阔第一次发动了“洞察之左眼”。
    片刻后说道:“元老休假?”
    “算是吧”
    “那结束后别着急回去,和我去趟沪上吧,给您看个新东西.”
    元老有些犹豫,八月份田里活可不少。
    但最终还是点点头:“行,难得小周邀请我”
    闲谈片刻,随着入场者越来越多,仪式即将开始,三人才分开。
    孙老坐在了科学院一侧的第一排,而元老则坐在了工程院的第一排。
    显然,他们并不是真的临时起意,只是没有告诉周瑞罢了。
    周瑞坐了回去,也是有些开心,院士称号授予一般只会有新晋院士自己参加,所以不存在“亲友见证”,但今天,却有两个老前辈为他而来,如何不开心?
    11点左右,人员基本到齐,因为两院仪式共同举行,这大概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圆形的大礼堂除了一小部分因为角度问题被封闭,其他三面差不多完全坐满。
    院士称号授予仪式,正式开始.
    院士,虽不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但却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称号。
    院士是终身荣誉,一经授予,除非有重大学术丑闻、违法乱纪、品行不端、Z治错误,一般轻易不会收回。
    每两年增选一次,人数不定,但一般在100人左右,经由多道程序后评审决定。
    能走到这一高度,基本都是各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有着优秀且明确的成果。
    他们之中,不会都是完人,也不会都是圣人,但肯定都是聪明人,是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别人眼中的天才。
    今天,95位新增选院士,汇聚在了中国科学院大礼堂上。
    仪式的前半段,就已经彰显出了院士这一称号的特殊,没有慷慨激昂,没有喜庆连天,有的只有慎重、严肃。
    由科学院、工程院的院长分别上台致辞,内容以强调院士义务,以及督促遵守院士管理章程为主。
    其中,有四个表率。
    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
    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
    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
    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
    理想化么?是的。
    不切实际么?不是的。
    院士们不是完人,更不会是圣人,制度没有万全,更没有完美。
    学术成果多年后存疑的,为人品行逐渐暴露的,口无遮掩误导群众的,私德有亏为人诟病的,这些年来都有。
    由于院士是终身制的,且由国家背书,所以每给出一份荣誉,公信力就会被“借走”一分。
    院士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社会对中国科学界的看法。
    但如果连规则和章程上,都不够理想化,如何去维护公信力,维持荣誉的纯洁性。
    很少有人知道,院士是有津贴的,杂七杂八加起来一个月大概9800元,年薪十万。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6/6160/38087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