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七)
推荐阅读:明尊、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仙人消失之后、国民法医、鸿蒙霸体诀、我在古代建工业、重生我老板实在太有才了、我要莽穿娱乐圈、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尔等共谋大逆,究竟谁是主使?”</br> “我等宗亲,向来忠心于国,何曾有过谋逆之心?!”</br> “非节庆,非生辰死忌,你等为何要共聚濮王府上?”</br> “是廿一今日突然遣人来,说是有要事相商。”</br> “廿一?是赵宗祐?但为何赵宗祐说的跟节度的供诉对不上?”</br> ……………………</br> “有人首告尔等共谋大逆,可有此事?”</br> “绝无此事!此乃奸人污蔑!”</br> “你兄弟污你作甚?”</br> ……………………</br> “大王,宗室诸王以你为首,大位又不可能轮到你,即使侥幸得逞,也是为他人做嫁衣,何苦聚众谋逆?”</br> “…………”</br> “大王可以不开口,但其他人肯定会说。难道大王就任人污蔑?还是说根本就不是污蔑?”</br> ……………………</br> “尔父聚众密谋,你知否?”</br> “我……小子实不知,家严也不敢做这等谋逆的事。”</br> “赵宗祐业已招认了,是尔父欲废天子。”</br> “绝无此事!是廿一叔邀请家严。若说有人要废天子,只会是廿一叔。”</br> ……………………</br> “赵宗祐,多人皆指称是你主谋,你还要狡辩?”</br> “……非是狡辩,此事实非宗祐主使。判官容禀,先是赵宗愈夜中遣人来,说是太后不豫,需谨防有变,数日间赵宗晖各方联络,而后方有今日之会”</br> ……………………</br> “是赵宗晖派人来请。”</br> “是赵宗祐召集的。”</br> “是三兄。”</br> “是廿一。”</br> “是赵宗晖。”</br> “是赵宗祐。”</br> “是赵宗愈。”</br> ……………………</br> 夜已深,亮了半夜的开封府各堂各厅,终于一个个黑了下来,人声鼎沸的府衙,一点点的安静了下去。</br> 除了几处零星的灯火,只有从前院到靠后的内堂这一条线,依然灯火通明。</br> “都招供了?”</br> 内堂的正上首,权知开封府王居卿的脸上充满了疲惫,但语气很是放松。</br> 半夜的忙碌,一日的辛苦,这下子总算有了初步的成果。</br> “都招了。”</br> 从判官到推官,再到军巡使,一个接一个点头。</br> 左军军巡使甘从方道:“赵宗愈指认宗祐为主谋,会前他实不知情,宗祐,曾,故而宗祐胆怯,首先告官。”</br> “后两句去掉。”王居卿道。</br> 尽管最后两句其实根本就没记下来,但甘从方并没有打算更正,他点头,“下官明白,待会儿就让人删了。”</br> “赵宗祐怎么说?”王居卿又问道。</br> 府判陈德负责审问赵宗祐,听问便道,“他把事情推到了赵宗晖和赵宗愈身上,说他们早有联络,想要推举赵宗朴之孙为帝。他在会上,是确实说了要力保天子之位。”</br> “兄友弟恭。”一名推官冷笑着。</br> “是孝悌传家。”他旁边的另一位推官接上去说道。</br> 话够讽刺,甚至有指斥乘舆之嫌,但在座的没有一人在意。</br> 时候不同了,濮王府这条船,眼看这就要沉下去,就连过继出去的都要一同落水,谁会在意小小的一点‘大不敬’?</br> “可有人否认有废立之议?”王居卿又问。</br> 几名开封府属官相互看了几眼,陈德之外的另一位判官闫修贤道:“一开始有,现在都没了。”</br> “你攀我,我咬你,事倒是有趣了。”王居卿笑道。</br> 陈德道:“这事常见,同案的人犯一多,攀咬就多了。”</br> 王居卿笑了笑:“前些日子,我听到一个笑话。”</br> 厅中众人的注意力都投过来,只听王居卿道:“因为一桩案子,有两个贼人被锁拿入衙。这两人被分开来审问,如果不论怎么审问,两人都不认罪,那结果只能是无罪开释。”</br> 陈德撇了一下嘴,这么怎么可能。一个人倒罢了,强项的汉子虽少,但总是有的。可两人一起被抓进衙门,即使本来都能熬得住审,但最后肯定会招一个。</br> “如果一人认罪,一人不认,不认的视为主犯,刺配远恶变州,认罪视为胁从,徒两年。如果两人都认罪,便皆刺配内地军州。”王居卿说完,问厅中,“你们说,最后结果是什么?”</br> ‘结果?’甘从方心中冷笑,‘要么云南,要么西域,要么交州,军巡院的水火棍没有撬不开的嘴巴。’</br> 他笑着,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两人都认罪,互相指认对方是主犯?”</br> 王居卿是就着眼前这件案子说的故事,甘从方即使想装笨,让王大府表现一下都不行。</br> “当是两人一同刺配。”闫修贤也道。</br> 不知道对方会怎么说,串供便无从谈起。相互间又缺乏信任,生怕对方熬不过,将罪名推到自己身上,自是只会先下手为强。</br> 王居卿微微摇头。</br> “怕是不会。”陈德道,“既然已经开始攀咬了,过去的罪都会咬出来,说不定,两人一人一个斩立决。”</br> “正是这样,韩相公当时就是这么说的!”王居卿拍着扶手,哈哈笑了几声,忽的笑容一收,抬起双眉,“就是要这样最好。你们明白?”</br> 不待一众属官反应过来,王居卿起身。</br> “濮王府谋逆之罪已是确凿无疑,我这去禀报相公,你们继续。”</br> ……………………</br> “相公,王大府来了。”</br> 下人进来禀报,冯从义便起身,“哥哥,我先出去了。”</br> “不,你留下来听一听。”</br> 韩冈留下了表弟,并把王居卿招了进来。</br> “相公,口供已经拿到了。”</br> 王居卿进来,看见了韩冈的表弟,他心中一阵激动,韩冈这是彻底将他当做心腹来看了。</br> 有了韩冈的首肯,冯从义便毫不避忌的笑道,“这才多一会儿?大府就拿到口供了。”</br> “此事倒也好笑。赵宗祐说的赵宗晖、赵宗愈想谋反,赵宗愈说赵宗祐想要谋反,却都没否认濮王府中有人想要取天子以代之。”</br> “还有赵宗祐的儿子,也承认其父这些日子多方奔走,多日夜不归宿。”</br> “赵宗晖的三子也招供了,”王居卿刻意压低了声线,“甚至指证赵宗晖有不轨之心。”</br> “真是好孝子啊。”冯从义道。</br> 韩冈摇头,“十几岁的小孩子,没经历过大事,性子再软懦一点,只消吃府中一吓,要他说什么就说什么。”</br> “相公说的是。濮王府的子孙大多都不成器,很多人还没审到他们,等轮到了,口供就都有了。”王居卿配合着说了几句,又问,“相公,接下来怎么办?”</br> “这件事你继续办,须得办成铁案。”</br> “下官明白。天子那边呢?”</br> “该大婚就大婚,不影响的。”韩冈道,“你让华阴侯准备好,天子大婚后就办那件事。”</br> 王居卿忙点头,“下官明白。”</br> “好了,寿明你先回去坐镇,我这就入宫禀报太后。这件事,不能拖。”</br> ……………………</br> 韩冈夜入宫禁,太后刚刚醒来。</br> 透过半掩的帘幕,能看见坐在床榻上的妇人,脸色苍白,两腮已经凹陷了下去,只是两只眼睛亮得惊人。</br> 这是吃了药的缘故,不按时服药,就完全没有精神。</br> “臣韩冈拜见太后。”</br> 韩冈低头的时候,心中一阵酸楚。</br> 太后这一病,元气损耗甚大,即使现在就康复,想要复原,少说也得一年半载。</br> “相公来了?昨夜是相公值守,今夜也是相公?”</br> “今夜是章惇,他现在政事堂。”</br> 两位宰相,如今在夜中,绝不会同时进入大内。所以韩冈带着这么重要的消息进宫,章惇还巍然不动。一方面因为信任,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安全。</br> “那明天是谁?”</br> “枢密使张璪。”</br> 向太后点了点头,没说什么。</br> 但韩冈能看得出来,她的情绪比听见章惇时稍稍放松了一点。</br> 张璪的姐夫叫王经臣,王经臣的外甥女是向经的继室,而向经便是太后亲父。</br> 不过向太后毕竟是向经发妻李氏所生,所以张璪在向太后垂帘之前从来没有攀过这门亲,即使在垂帘之后,也从没有公然宣扬过,加之这份亲戚实在绕了点,前两年才渐渐为外人知晓。</br> 但有这一点瓜葛亲在,又是定储之夜的参与者,太后对张璪的信任比其余宰臣还是要多一点。</br> “相公此时入宫,想必是有要事。”向太后终于说到了正题。</br> “臣确有要事禀报太后,有关濮王府。”</br> “方才官家来闹了一场,说是相公无故遣人围捕宗室。”</br> 韩冈默然不言。</br> 这件事,他和章惇早就禀报了太后,征得了太后的同意。</br> 不过韩冈不觉得赵煦还会胡闹,估计是过来探消息的,只是城府还没深到能掩盖心情,态度不会太好。</br> 太后叹息着:“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知好歹,都不知道谁为他好。”</br> 韩冈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世事向来如此。”</br> 向太后闭起了眼睛,许久没有说话,好像睡了过去,韩冈耐心的等着。</br> 过了一阵,太后突然又开口询问,“逆贼都擒获了?”</br> “皆已擒获,一众男丁皆已押赴开封府审问。据已得口供,濮王府的确有废立之心,今日群聚,便是在商议此事。不过,赵宗晖、赵宗祐皆指认对方为主谋者,不肯认罪。”</br> “当然不会认罪。”太后,“相公,你觉得该如何处置?”</br> “可交由御史台、大理寺和开封府会审,不宽纵一人,也不冤枉一人。”</br> “恐怕没几个是冤枉的。”向太后的声音低了下去,喃喃自语,“想不到朝中有这么多乱臣贼子。”</br> 韩冈离得近,听到了,遂回道,“国之有变,难免乱臣贼子。”</br> “国之有变……国之有变……”太后默默的反复几句,忽又问道,“相公多读史书,想必对先人必有所品鉴。吾听政已十载,比之章献如何?”</br> 韩冈飞快的瞟了太后一眼,考虑了一下,“章献有吕武之材,无吕武之恶,当得起一个贤字。”</br> “哦。”向太后低低的应了一声。</br> “但陛下不当与章献比。”</br> 太后抬起眼,诧异道,“为何?”</br> “章献文无教化之德,武无开拓之功,维持而已。陛下十年来励行教化,开疆拓土,古之帝王亦鲜有可比者,仅有汉文、唐宗区区竖帝可在陛下之上,章献实不足论。”</br> “相公谬赞了。”</br> 向太后苍白的脸上多了三分血色,也多了些笑容。韩冈这个等级的名相的赞许,放在任何一位帝王的面前,皆足以自豪了,</br> 但她脸上的笑意很快收敛,“那相公可知官家怎么看我?”</br> 韩冈稍稍一顿,方回道,“天子不是仁宗。”</br> “是啊,吾不是章献,官家也不是仁宗。”太后叹息着,“可能是吾疑神疑鬼吧——人病了,就容易疑神疑鬼——但官家的确有些不妥当。”她低声道,“他要做的那些事,吾要是说出来,都怕相公不信。”</br> “臣读过史书,不会不信陛下。”</br> 太后脸上浮起了一个苍白的微笑,“先帝之事,官家却不信。”</br> 先帝暴毙宫中,真相其实无关紧要,只是必须要有人出来负责。这个罪,要么太后担起来,要么皇帝担起来,其他人都不够资格。</br> 当初是天子年幼,太后临朝,这弑君之罪自然就是小官家的。可一旦天子亲政,他怎么可能不发难不翻案?</br> 向太后自先帝出事之后,辛辛苦苦了十年,可不是为了死后给儿子踩上计较。</br> “先帝之崩,内情早已昭彰于世,绝不容许翻案。”韩冈知道太后想要说什么,也知道太后想要听到什么,他朗声道,“臣请陛下下诏,皇城使、庆州团练使向绰带御器械,仍管勾皇城司。”</br> 虽说自开国以来,外戚便被严加管束。即使为将,也只得‘奉朝请’,不可实际领军。</br> 但这一般只是指近亲,到了缌麻、袒免这等远亲,管束就没有那么严格了——以重臣、勋旧之间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真要严格了,不知会有多少人要丢了差事。</br> 向绰是向太后的族叔,向绰的祖父和向太后的曾祖向敏中是兄弟,已经属于远亲。</br> 自宫变之不久,向绰便开始在宫掖任职,前年就接任皇城司管勾。</br> 带御器械,如今虽是给功臣的虚衔,但只要带御器械还在京师,就必须要执行守卫天子的任务。每逢上朝,就会守在皇帝身边,而且顾名思义,能带着武器的。</br> “合适吗?”向太后问道。这毕竟有些过了。</br> 韩冈道:“臣请陛下释天下之疑,安臣下之心。”</br> 要证明太后的立场,没有比这个加官更恰当了。</br> “就依相公。”太后不再拒绝。</br> “臣还想请陛下下诏,以向宗旦为中书舍人。”</br> 向宗旦是向家唯一一个由科举正途出身的子弟,同时也是向太后的堂兄。不仅仅是外戚,而且资历浅薄,为外制的中书舍人,资格远远不够。</br> 韩冈这是为安太后之心,向太后更不推托,“也罢,一并依了相公。”</br> 点头之后,她才安心的躺靠了下来,“吾别的不盼,只盼着日后能见熙宗。”</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7/7115/38833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