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军史小说 > 宰执天下 > 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

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

推荐阅读:明尊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仙人消失之后国民法医鸿蒙霸体诀我在古代建工业重生我老板实在太有才了我要莽穿娱乐圈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就在福宁殿中,当值御医赶着为天子熬制镇心安神的汤药的时候,身在文德殿上的许多朝臣,也发现自己需要一剂安神汤才能保持镇定了。</br>  听着太后驾到的呼声,望着屏风后隐隐绰绰的人影,诸多朝臣皆惊讶莫名。</br>  太后在养病多日后,终于出现在朝会上,这对大多数朝臣来说,诚然是一桩喜事。</br>  可文德殿的御榻之上,眼下却空无一人。</br>  太后上朝,却不见天子。</br>  不管向太后有多高的威望,又多得朝臣拥戴,但在法理上,向太后不过得先帝熙宗授权,代幼年的天子治理天下——向太后统御天下的权力,来自于天子,故而朝会时,太后不可能丢下天子独自出现。如果天子有恙,不能上朝,太后也不当出现在朝会上。</br>  文德殿每日举行的常朝不算,那只有不厘务的朝臣才参加,一般由宰相押班,太后和天子都不会到场。</br>  举行于垂拱殿、主要由朱紫重臣参加的常起居,则的确曾有几次太后单独出场的情况。</br>  但每五日在垂拱殿举行百官大起居,以及今日这种更加重要的朔望朝会和一年最多三次的大朝会,却从来没有过太后单独出场的记录。</br>  要变天了!</br>  尽管几乎每一位立于殿中的朝臣对此都有所准备,可事情当真发生在面前,还是让绝大多数朝臣感到一阵心悸。</br>  尤其还是选在了那一位进京诣阙的时候。</br>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王安石,满朝文武都在等待这位元老重臣的反应。</br>  ‘能闹大点就好了。’蒲宗孟的视线中承载着满满的期待。</br>  他还记得韩冈之前对他说的那些话。</br>  从韩冈这边得到的内情,只比议政通报上的内容多上一点。但这一点已经足够让蒲宗孟彻底放弃皇帝。但也意味着他进入两府的几率更加微乎其微,从年龄上看,在七十岁之前,他是没有机会拿到那张清凉伞。</br>  或许把尾巴摇得再勤快一点,韩冈会在快到七十的时候赏他一张清凉伞,接着在一年半载之后,找个好州郡给他养老。</br>  可是,相对于这等酒店用餐后送上的漱口用的免费茶汤,蒲宗孟更加喜欢实实在在的大餐。</br>  出行的队列能张起清凉伞固然可喜,但没有了清凉伞所代表的那些东西,单纯的一张青罗盖伞,不过是百贯不到的便宜货。</br>  幸好还有王安石,也只有王安石才能让宰相们的盘算给打破。即使有了王安石的辅佐,蒲宗孟也并不认为天子有一星半点翻盘的可能,但王安石足以让一潭死水的朝堂突起波澜,给蒲宗孟一个最好的表现机会。</br>  不止一人如蒲宗孟一样期待王安石的怒火,只有乱起来的朝堂,才能多空出些位置。在下面的猴子,总是希望上面能看到的红屁股越少越好,而王安石就是那个能把大树上的猴子摇下来的巨人。</br>  如果王安石沉默,眼下这个稳定得如同山岩的宰辅议政体系,可就会让人绝望的继续保持下去了。</br>  不过朝会的节奏,不会为这些期待所改变。</br>  太后、天子驾临,接下来自然是宰相率百官参拜。</br>  王安石虽然是侍中,品级远在现任的三位宰相之前,但按照朝堂仪规,现任的宰相地位在所有臣僚之上。卸任的宰相也罢,亲王也罢,都压不到礼绝百僚的在任宰相之前。</br>  因而文官班列,苏颂作为平章军国重事当仁不让,站在王安石的前面。不过章惇和韩冈虽为宰相,却都是后生晚辈,没有抢在王安石前头的意思,主动谦让下,让王安石排在了第二。</br>  太后上座,苏颂自无犹豫,一如既往,当先领众拜倒于殿廷。</br>  苏颂无视天子的缺席,这并不出人意料,但王安石接下来的动作,却让朝臣们惊骇莫名。</br>  众目睽睽之下,王安石紧随苏颂,向着殿廷之上俯首行礼。</br>  那是再标准不过的拜礼,在朝堂上几近五十年,王安石现在身上穿着的衣服或许能找到油渍污迹,但仪态举止则绝对是完美的毫无瑕疵。</br>  但他怎么会行礼,他怎么能行礼?</br>  如果不是在朝会之上,如果不是殿中数以百计的政治动物早已习惯了收敛自己的情绪,王安石现在的举动,肯定会惹起一片哗然。</br>  多少朝臣因为过于关注王安石而慢了一步才警醒过来。</br>  别人能改弦更张,但拗相公不应该;别人能放弃皇帝,但皇后外公不应该;别人能与宰相同进共退,但新学之宗不应该。</br>  那是谁啊?</br>  蒲宗孟迷惑的睁大眼睛,觉得自己老花的程度好像又严重了许多。</br>  现在拜倒于地的那一位,根本就不是他印象中的侍中兼河东节度使、观文殿大学士、楚国公王安石。</br>  当年的那位认定了一件事,就死活不肯低头的拗相公,到底去了哪里?</br>  一直都在关注着王安石的王安礼,虽不会觉得苏颂身后的是另外一个人,但他对自家兄长的举动惊讶更甚,拜倒行礼时更是比前后本已惊愣的同僚还要慢上了半拍。</br>  感觉到了殿中侍御史刺在背后的视线,王安礼匆匆忙忙赶上大部队的行动。只是在起拜之间,头脑还是一阵乱,最后起身的时候,脚下一滑,虽然没栽倒,可还是踉跄了一下才站稳。</br>  浑浑噩噩的从地上拾起自己的笏板,王安礼已经无暇顾及明天就要落在头上的弹章了。</br>  王安礼当初得知王安石要跟皇帝结亲时,就十二分的不满,差点就要跟兄长闹翻。此番王安石上京,王安礼就估计他是来为孙女婿撑腰的。</br>  到底要如何在太后和宰相面前表现出自己与王安石截然不同的立场,同时还要在皇帝留个几分人情,以便万一皇帝胜了太后、宰辅时,还能依靠外戚的身份脱灾免难,这让王安礼很是伤了一番脑筋。</br>  他可是从来没想过,王安石会站在太后的一边。</br>  王安礼实在弄不懂自己的兄长在想什么,既然今日能决定支持太后、宰辅,那之前把孙女嫁给皇帝又是为了什么?</br>  难道要悔婚?可太后废帝本就理屈,只是为了搪塞人言,也绝不会同意王安石悔婚。</br>  要说突发变故,让王安石不得不低头,说起来也不是不可能。可是以王安礼对王安石的了解,他的三哥根本不可能服软,拗相公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br>  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br>  ……………………</br>  看见王安石低头俯首,向太后终于松了一口气。</br>  有三位宰相领头,议政重臣鼎力支持,加上自己在后做靠山,换个皇帝都没问题。</br>  唯有王安石最难办,这是块硬骨头,而且是死硬的。</br>  其人在江宁,但声望遍及天下,一个不好,就会天下大乱。</br>  这样的危险人物,与其放在地方成为祸乱之源,不如请回京师看着。</br>  这是几位宰辅共同的意见。没了王安石,即使有文彦博、冯京、吕惠卿等一众致仕元老、前度宰臣在外,也掀不起风浪来。</br>  王安石上京甚至可以说是政事堂主动引导的结果,韩冈也主动担负起说服王安石的重任。他现在也的确说服了王安石——尽管只是勉强说服。</br>  放下心中重担,千百倍的疲倦便如潮水般涌来,头脑中针扎一般的疼痛也跟着一起泛起,忍不住几声叫痛。</br>  “太后,太后!”</br>  侍立在旁的亲信内侍忙抢上前来,低声急叫。</br>  向太后休养多日才能够勉强上朝,虚弱的身体情况,谁也不能保证她能坚持到最后。</br>  “没事,就快了。”</br>  向太后低声说,身后的宫女也忙上来帮着按摩着头部。</br>  按摩了几下,待疼痛稍减,向太后就立刻重新坐正身子,俯视拜礼已毕重新归班朝臣们。</br>  依朝规,百官参拜之后还有一段仪式,但向太后觉得自己没空浪费那个时间了。</br>  当苏颂正要引领百官继续朝仪,殿上突然传来太后身侧传旨官的声音:“诸位卿家,吾有一事相商。”</br>  ‘来了。’</br>  蒲宗孟精神一振,王安石没有大闹朝堂,这让他很是失望。</br>  不过当太后要废皇帝的时候,他又会如何?!</br>  皇帝已经被幽禁,宫中被太后牢牢控制,宰相、议政尽数奉太后为尊。</br>  且皇帝在民间、在士林,可谓是声名狼藉,加之又是幼主,本无恩德于天下,今日太后决心废掉他,别说出面反对,就是为其叫屈的也不会有多少人。</br>  很可能除了王安石之外,这座大殿上,就没有第二个人。</br>  但以王安石的性格,可不会在乎自己身边的人多人少。</br>  只是当蒲宗孟用眼角余光搜索到排在上首的王安石时,他的心里忽然又不那么笃定了。</br>  万一王安石又跟刚才一样呢?</br>  蒲宗孟知道,王安石年前大病了一场,今天早上看见王安石,也觉得比过去苍老憔悴了许多,或许这病愈之后,王安石的性格变了一个人也说不定。</br>  蒲宗孟越想越觉得没有错,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身上实在是大错特错,一切都要靠自己才对。</br>  眼下不正是有个机会吗?!</br>  望着空无一人的御座,听着苏颂说着‘请陛下训示’,蒲宗孟发现,这可是天大的良机。</br>  只要敢豁出去,蒲宗孟想,这就是机会!</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7/7115/38833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