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不悖(四)

推荐阅读:明尊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仙人消失之后国民法医鸿蒙霸体诀我在古代建工业重生我老板实在太有才了我要莽穿娱乐圈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潞国公文彦博求见。</br>  消息传来的时候,韩冈和章惇正在嵩山上。</br>  绕过了近日陷入混乱中的嵩阳书院,也没去禅宗祖庭的少林寺,而是嵩山大法王寺中。</br>  太室山上的大、法王寺,论起江湖地位……不,是论起在朝中僧录司的序列,仅次于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主持是左街僧录,而大、法王寺的主持和尚则是右街僧录——至于后世鼎鼎大名的少林寺,只因禅宗如今并非浮屠主流,排位就十分靠后了。</br>  大、法王寺的历史久远,仅次于白马寺,是当年中国第一部佛经译制之地,又藏有阿育王塔,供奉了佛骨舍利,故而香火鼎盛,甚至不逊于大相国寺。</br>  但与大、法王寺的地位所不相称的,是一袭紫袍上笑得稀烂的一张胖脸,从山脚下一直跟到寺庙中,始终在身侧盘旋不去,着实让韩冈眼睛难受。</br>  章惇也是一副被伤到眼睛的样子,偏过头低声对韩冈道,“右街僧录得换个人。”</br>  “要能看见眼睛的。”韩冈说。</br>  章惇失笑,看了看那住持,又笑着摇摇头。</br>  大法王寺的住持和尚不明所以,在一旁赔笑得只见牙不见眼。让韩冈很想送他去高丽传法。至少在那里,看不见眼睛不算是特征。</br>  日本已经拿下了,如果不算章惇的儿子,损失微乎其微。朝廷已经安排人手在占领地划分地界,兑现之前发行的战争债券。</br>  而针对辽占高丽的会战,正紧锣密鼓的准备中。</br>  无数战争债券的购买者,正摩拳擦掌,准备在高丽的田地、矿山中分上一杯羹——尽管高丽的小朝廷还在国中做食客,但就跟对日本的态度一样,大宋上下,除了一干头脑坏掉的儒生,没人有兴灭国,继绝世的打算。</br>  安抚新占领地人心,在不想给钱给物还准备继续搜刮的情况下,没有比宗教人士更适合了。</br>  这些贼秃,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一边享受朝廷给出的免税免役的好处,一边从信众手中掏钱,真正能恪守戒律的寥寥可数。对国无益,看着还碍眼,韩冈很早就想将这帮人废物利用起来了。</br>  将住持和尚打发了,</br>  韩冈和章惇都不是信佛的人。</br>  到大法王寺之前,韩冈和章惇还逛了隔邻的嵩岳寺,韩冈进去后就欣赏雕像、壁画,章惇进香后也就拱了拱手。</br>  但庙中的各种碑文、题记还是很有意思的。</br>  章惇和韩冈看着竖在前殿外的碑文。</br>  【中书门下牒河南府</br>  河南府奏准赦堪会到登封县嵩山大法王寺系帐存留乞赐名额牒】</br>  这是朝廷批准重建嵩山大法王寺的牒文,被当时的大、法王寺住持刻在了石碑上。</br>  接下来是一段标准的公文内容,之后就是当时中书门下宰辅们的签名,以及牒文签署的年月日。</br>  “庆历三年六月廿八。庆历三年啊。”章惇怀念的说,“可不是什么好时候。”</br>  的确不是好时候。</br>  庆历年间,仁宗皇帝在位,当时内忧外困。官军被党项人打得跟狗一样,而辽人更逼得朝廷派富弼跑去辽国花钱消灾。</br>  现在的党项人,则乖顺得如同家犬。党项诸部的头人们看见韩冈,就差摇尾巴了。倘若他们真有尾巴的话,肯定摇得跟蒸汽机轮一样飞快。</br>  如果说给如今关西的小孩子听,肯定想象不出每到秋冬,整个关西一夕三惊的日子。</br>  “几十年马放南山,就连党项人都能为患中国。”韩冈讥讽的笑了笑,对章惇说,“不过子厚你在福建,应该感觉不到吧。”</br>  “杂赋翻了两番,建州遍地匪患,怎么会感觉不到?”</br>  军费飞涨,自然就只能盘剥百姓。内地流民遍地,盗贼一伙跟着一伙,官府清剿不及。遇上悍匪,甚至有州县官花钱免灾,用重礼请其骚扰隔壁州县去。这也算是上行下效了。</br>  章惇和韩冈一起摇头。</br>  如今中国兵锋远及万里,震慑万邦的局面,其难能可贵,是如今的年轻人所无法体会的。</br>  日期之上是宰辅们的签名:</br>  【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范</br>  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贾</br>  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平章事晏</br>  门下侍郎兼工部尚书平章事章】</br>  这是中枢公文的签名格式,地位越高,签名越靠后,而且只签姓、不书名。</br>  宰相章得象、晏殊,参政贾昌朝、范仲淹。刻在石碑上的,正是庆历三年东府宰执的名单。</br>  韩冈指着最下的章字:“这一位是令族叔……”</br>  看到章惇的表情,韩冈就不说了。</br>  仁宗时的宰相章得象,是章惇的族叔。而章惇与章得象小妾的事,如今依然常有人提起。加上章惇的出身,一直都是被人拿来攻击章惇的武器。</br>  韩冈划了一下范字,“庆历新政可惜了。”</br>  内忧外困,不免要改易旧规。在后有熙宁变法,在前有庆历新政。而主持庆历新政的就是石碑上的参知政事范仲淹。</br>  章惇道,“如果当年新政成功,就不会有文正公的变法了。”</br>  韩冈呵呵笑,“皇帝想办,就得去办,皇帝不想办,就得滚蛋。”</br>  韩冈的话中对皇帝毫无敬意,这是如今常例。只是仁宗皇帝有些特殊,毕竟还有好名声。</br>  不过章惇和韩冈一样,对那位以‘仁’为庙号的皇帝,都不是很看得上眼。</br>  “皇帝,天下之大蠹。”章惇瞥眼看韩冈,“玉昆,这句话应该是从横渠书院传出来的吧。”</br>  “那是以前。以后皇帝只管奉祀天地,不再以天下奉一人之欲,自然不能算是蠹虫了。”</br>  章惇把惊讶压在心中,笑道,“玉昆你真是越来越敢说话了。”</br>  新帝将在议会中登基,而宰相也由大议会任命,两者议会下并立,从此不再统属。</br>  韩冈宣扬的理念和制度,要把皇权打压到底。这已经是高层的共识。</br>  只是直接把皇帝说成是蠹虫,还只是学术上的激进观点。</br>  没哪位高官会公然如此宣称。</br>  但章惇一提,韩冈就坦然承认,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br>  韩冈笑道,“有如今的时势,才有今日的坦言。”他看看章惇,“子厚你有话要说吧,你我在此,又何须忌讳?何不坦言。”</br>  这些日子,韩冈和章惇多次深谈、闲聊,看得出章惇有些话想说,却又有些顾虑。</br>  章惇楞了一下,笑道,“还是瞒不过玉昆。”</br>  他想想,说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可如今,没有了上佐天子这一条,宰相就无从说起,更不用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br>  他看着韩冈,“改易名号,以合新制。”</br>  从宰相、相国,到尚书令、中书令,再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名号的变化过程,就是宰臣地位不断下降的过程。</br>  如今宰相权比天子,名号上却依然沿袭旧制。这当然不好听,也不符合实际。</br>  “我当什么事。”韩冈大笑,“这等事,直说便是。我们做的放在过去都是抄家灭族的谋反事,相比起来,改个名号又算得了什么?”</br>  章惇的顾虑自然有原因,表面上是名号的改变,实际上会牵连到权力上的大变动。韩冈出言反对,也是应有之理。但韩冈又哪里会在意?</br>  “祖龙一统,变三代分封之制,自谓超于三皇,远迈五帝,故自号皇帝。如今宰相,受命于万民,子厚你若想改个名号,当然没问题。不知子厚你可有腹案了?”</br>  章惇谦虚的说,“还要请教玉昆。”</br>  “总统。三公坐而议政,无不总统。宰相位比三公,可改为总统。”韩冈不假思索,又说,“或者总理,宰相理燮阴阳,总理河山。不知子厚你意下如何?”</br>  韩冈的回答出乎章惇意料,两个名号脱口而出,显然韩冈有想过同样的事。</br>  说起来,这两个名号也都不错,但是看韩冈的神情,章惇又觉得不是什么好话。</br>  章惇又愣了片刻,方才说,“总统、总理,的确上佳,只是无先例。太宰如何?”他问道。</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7/7115/38838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