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 黄山云隐录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刘崇造反

第一百七十一章 刘崇造反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王莽巧妙的借鉴了周公的历史典故,声称周公当年也曾向周的祖先祭祷,获得王命摄政称王。
    这一说法,再次彰显了他对儒家的深厚信仰。
    人们普遍相信“周公践祚称王”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
    然而,其中的隐情却远非如此简单。
    周公与周成王是同姓宗族,周公的权力仍牢牢掌握在周王室内部,这是家族内部权力的临时分配,不涉及天命更迭。
    周成王依然是无可争议的天子。
    但王莽却是个异姓外戚,他无法从刘姓皇族那里获得“王命”来当皇帝,因此只能依靠天命的转移来谋求自己的天子之位。
    那么,天命转移的标志又是什么呢?
    答案便是灾异与祥瑞。
    汉室频遭灾异,而王氏则祥瑞频现。
    一个甲子以来,刘姓天命终结、新王继起的传言已经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元、成、哀、诸帝并非无动于衷,他们在祭祀、制度等诸多方面尝试改制,以期避免天命的终结。
    然而,这些努力不仅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对传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王莽以安汉公的身份为汉室制礼作乐,成效显著,祥瑞不断涌现,无疑是在挽救汉室的天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祥瑞越来越多,王莽甚至已经祭天了,可皇帝依然是刘氏的。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
    如果王氏归政于刘氏,那岂不是违逆了天命?
    如果王氏要当皇帝,那合法性又从何而来呢?
    如果刘婴是一个成年人,在这个关乎家族、世系、血统、天命的紧要关头,那一定会挺身而出,至少也会发表一番言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然而遗憾的是,他只有两岁,他的声音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始终是沉默的。
    这种沉默中透露出的是,儒经对历史的独特阐释。
    作为经学的儒学,不仅能够应许未来,更能阐释历史。
    经与史,如同不可分割的整体,而阐释权更是尤为重要。
    王莽逐渐掌握了对周公、尧舜等历史人物的阐释权,也掌握了对刘婴身份的阐释权。
    他称刘婴为“皇太子”,却又另外赐号为“孺子”。
    皇太子本身就是尊贵的称号,为何还要另外赐号呢?
    这还是在于王莽对周公的模仿。
    《尚书》中记载,周公东征之时,管蔡诸叔曾放出流言:“公将不利于孺子。”
    “孺子”便是周成王。
    王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细节,他称刘婴为“孺子”,既是对他年龄幼小的客观描述,也是给刘婴的一个“官方称呼”。
    这一称呼,不仅凸显了刘婴的稚嫩,更在无形中将他与周成王相提并论。
    从而提醒世人,刘婴“就是”周成王。
    周公如何对待周成王,我王莽就会如何对待刘婴。
    王莽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称呼,都蕴含着深意与算计,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精心布局,步步为营,只为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笑到最后……
    与长安城附近百姓的满怀期待相比,遥远之地那些刘姓宗室心情就复杂的多了。
    刘婴被立为皇太子,仅仅一个月,消息仿佛春风一般,吹遍了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刘姓宗室人数多达十万之众,无论是身居高位、拥有爵位的贵族。
    还是已经沦为普通臣民的远亲,无不对如今刘家天下没有皇帝的安排,感到惊讶与困惑。
    然而,他们的态度在暗中悄然分化,有的紧张观望,试图从风云变幻中寻找出路。
    有的不问世事,仿佛一切与自己无关。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8/8184/47359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