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莲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还是你家粽子好吃,我妈和老钟婶子也包了些,味道比你们这个差远了。”
    初四晚上,去村东老戏台听戏的路上,赵大海还拿着粽子边走边吃呢,“你说这做饭不如你们家吧,这还情有可原,这粽子能差啥呢?不就糯米跟配啥包的那点事吗?”
    “是啊,富贵家这粽子,哪怕是这白米粽子,什么也不加呢,就又香又甜的,太好吃了。”
    向文霞和丫丫娘俩也跟着说道。
    这是陈凌一家子过来听戏的时候,给他们两家送的,出来的时候每人拿了两个,边走边吃。
    杜娟听此微微一笑,说道:“估计是咱们没咋包过粽子,手艺比较差,包出来粽子,角边很多都是开口的。”
    粽子包的好不好,没入锅的粽子看不出来,煮熟了的粽子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包的不结实,糯米很容易就会把粽叶从边角上撑开,锅中的水浸入到粽子中,就没有粽子的味道了。
    两家老太太包的就是这样,粽子的味道很澹,吃着没啥粽子该有的味道。
    而陈凌家的粽子,包裹的棱角分明、小巧玲珑,粽子煮熟后散包的没有几个,一个个新鲜漂亮的跟艺术品似的。
    他们不知道陈凌选的粽叶有玄机,听杜娟这样一说,只以为是他们家粽子包的好,完整囫囵不进水,香味便浓呢。
    “对了富贵,我觉得你们这边的大米味道也挺好的啊,中午在你们村支书家吃了顿饭,大米饭香得很。
    我看你们水库和老河湾附近,不是不能改水田,为啥不种上一点稻子呢?”
    山猫跟着问道。
    陈凌侧过脸看向他们俩:“你们没问支书吗?”
    山猫摇摇头:“光顾说在这儿盖房安顿的事了,也没多问。再说了,玉宝叔想在这儿安家,肯定也要买一小块耕地种点东西,能买则买,不能买就承包下来。”
    “哦,听你的意思,他们想种河边的田?”
    陈凌想起去年四爷爷说的事,轻叹一口气道:“我们这边儿吧,种水稻那得往前推好几十年了,是建国前后的事情,后来公社统一,南山上的泉眼断流,老河湾慢慢干涸了,水库那时候也不是现在这模样,要保留水田的话,水不够用,得用毛驴拉着水车运水,很麻烦,后来就不种了。
    我们这儿的大米吃起来可不容易啊,山泉米更是不易。
    吃着好吃,种起来要遭好多罪。
    哪怕南山上的泉眼重新冒出水来了,老河湾和水库也能供应充足的水量,现在肯定也没人愿意改种水稻了……”
    没别的原因。
    一是习惯了种麦,种包谷。
    二是老人们吃过种稻的苦,受过种稻的罪。
    那是痛苦的记忆啊。
    以前没水库,老河湾也没什么水,春天该种稻了水量也严重不足。大家怎么弄呢?就挖沟,安上水车,或者毛驴拉着水车运井水。
    妇女小娃也齐上阵,那时候几乎每天都要绞水。
    有的家里,汉子干脆住在田里,到了栽种的时候,田整的不好,秧苗可不好栽啊,手指各个红肿发炎还算轻的,有的划到手和胳膊,伤口流黄水,有的脚心痒得人发狂,实在折磨。
    稻苗返青,到了雨季,稻田地里的野草开始疯长。
    又要及时去除草。
    三伏的天,上蒸下烫,蚊虫叮咬,蚂蟥吸血,受的那个罪和煎熬,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描述的。
    千辛万苦,到了水稻成熟的季节,又不得安生,因为那时候没有打稻机,就得用碌碡碾压,把稻皮大部分碾掉,吃的时候还得春米。
    总之,习惯了现有的粮食作物,想吃上原来的那种山泉米,真是各种各样的麻烦,村民们没谁乐意去找罪受再改回去的。
    “原来你们这儿种稻这么艰难,这么一比,小麦倒真是小儿科了啊。”
    听完陈凌所说,他们才有些体会到,种地这玩意儿真不是一厢情愿的,不能光靠脑袋想,还得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么。
    半途中,遇到了两拨记者,听他们谈论这些,也跟着走了一段。
    听完后有人若有所思,有人嚷嚷着回去要写文章,陈王庄现在这么出名,可以做成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可不容易啊,涉及内容多得很,到时候可以光明正大找借口过来出差了。
    主要是这里确实好玩,美景好看,美食好吃,还有一系列玄奇的事情频发。
    甚至还听说,赵玉宝这个大作家要在这里定居,这太有内容可挖了。
    这么一堆理由砸过去,领导也不会说什么的。
    几人越说越兴奋,他们也是看唱戏回来的,结果这时一边跟在陈凌他们身后一边七嘴八舌的谈论这件事,不知不觉又走了回来。
    感觉到前方的热闹与明晃晃的灯光才反应过来。
    “哎哟,咋又走回来了。陈大哥,我们回去了啊,明天再见。”
    “好,明天见。”
    夏天的夜,十分热闹。
    村东的老戏台周围更是灯火通明,夜里看戏的人比白天少了许多,但仍然是人挤人的盛况。
    戏台上搭着一个大大的棚子,但没几个人,似乎是戏班经过了一番休息,吃过了晚饭,又一折新戏刚刚要开场,管事的还在台上坐着喝茶说话。
    “老板休息好了吧,休息好了吃饱喝足了,就好好唱,最好唱到他天明。”
    戏班子的老板也是本地人,在台上笑眯眯的作揖:“放心放心,都是十里八乡的乡亲,肯定不能湖弄事儿。”
    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人大喊:“可不是么,这戏班的老板是咱们陈王庄的外甥哩,唱得不好那可对不起他老表,唱得不够劲儿,对不起他老姐妹儿……”
    陈凌等人一愣,随后跟着哈哈笑起来。
    来看戏的老少爷们也是哗啦啦一阵鼓掌叫好。
    旁边嘴闲的婆娘则是鼓完掌后,好奇互相问起这老板是哪家的外甥。
    陈凌他们说来听戏其实并不懂戏,就算会唱也只是唱一句两句的。
    就是一伙人吃过饭后,在家没事,带着孩子过来逛一圈,看看这边有啥吃的玩的,感受感受过节前的气氛。
    节后马上又要忙起来,朋友们也要分开了,这是难得一次放松嘛。
    大人还好,小娃子们听到半场,新鲜感就过去了,吵着嚷着要去这里去那里。
    因为看到村里的小娃子拿着瓶子火把,到处在墙根附近转着,捉蝎子呢。
    陈凌他们无奈,只好抱着孩子跟过去。
    这么一玩,直接围着整个村里村外,各个人家房前屋后的转了一大圈。
    到了村口水库,这里更是热闹,村里的龙舟队还在河面上操练。
    “富贵你娃这几天过得清闲啊,赶紧下来划两圈。”
    “哈哈,还是你们自己练吧,我这纯新手,划不来的。”
    “看你说的,庆文大哥和庆忠也来了,不带他们玩玩吗?听说人家风雷镇比咱们玩得好。”
    王庆文兄弟两个赶紧笑着摆手,说也不怎么会。
    入了五月后,这龙舟队就开始练起来了。
    实际上,当时周卫军他们剧组来这边造船的时候,龙舟就下过水了。
    当时,村里很多青壮打工不在家,王来顺还找过他,让他也进龙舟队。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8/8574/50590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