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算筹计数法
推荐阅读:我觉醒了强化、精灵之天王争霸、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从火凤凰开始打卡、诸天武侠霸主、全球修武、大师兄的平凡生活、盛世大唐美名扬、狐仙请自重、一个顶流的诞生、
孔颖达面带微笑望着二人,问道:“欧阳学士,褚学士,你们还有问题吗?”</br> 二人沉默不语。</br> 孔颖达继续说道:“今日之争,是学术之争,虽然不决生死,但一定要争出一个高下。”</br> 说完,他望向了程俊,又看了看国子监和弘文馆的学生们,说道:</br> “你们不要怕争,争,才是天之道。”</br> “湖静无波,流水则鸣,谷深俱寂,落石则响,木连为林,风吹则簌。”</br> 看着两方学子们陷入思索,孔颖达直言说道:</br> “流水成溪,意在争相入海,落石震谷,来自山石争动,簌簌之音,源于风摧秀木。”</br> “追根究底,是因争而鸣!”</br> 孔颖达掷地有声说道:“争鸣争鸣,不争,何来的鸣!”</br> “儒学也是如此,尔等伏案研究,与闭门造车有什么区别?穷极一生,能让儒学有多大的变化?”</br> “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发展至今,因为周遭环境太过于安逸,天下儒士都快要忘记孟子说的那句话了!”</br> 孔颖达沉声道:“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家国适用于此理,儒家学说,也同样适用此理。”</br>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则达。”</br> “万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更没有一劳永逸的道理。”</br> “所以要变,春秋儒学,适用于春秋,不适用于战国,所以法家兴盛。”</br> “汉初儒学无以济民,所以汉代君主休生养息,黄老之学再起。”</br> 孔颖达语气一顿,接着说道:</br> “到了我大唐,陛下以儒学作为国之根本,奉行以德治国,但在老夫看来,还远远不够,甚至,儒学会因此走向僵化。”</br> 欧阳询皱眉道:“孔祭酒,你危言耸听了。”</br> 孔颖达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原因何在,就在于科举!”</br> 科举......众人纷纷愣了一下。</br> 程俊闻言目放异色的望着孔颖达。</br> 孔颖达道:“朝廷开科取士,皆以五经要义为准绳,这没有错,但长此以往,只尊儒学,以后如何不僵啊?”</br> “所以,我觉得应该争一争!”</br> 孔颖达恳切道:</br> “我们要着眼于未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隅,今日兵家和儒家相互争一争,能让儒家看到更广阔的方向,促其发展,才可使儒学成为万世之基啊。”</br> “说得好!”</br> 程俊拍手鼓掌,听了孔颖达的一番见解,程俊对孔颖达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br> 他竟然能看到未来......程俊想到了后世的八股文,身为穿越者,他知道这个历史。</br> 但是孔颖达却仅凭蛛丝马迹,就能预料到未来,这份眼界,不愧是大儒。</br> 欧阳询、褚亮彼此对视了一眼,孔颖达的言语,让他们感到震撼,但是,这并不足以说服他们。</br> 褚亮问道:“凭程俊一人,你觉得能让我等受益匪浅吗?”</br> 孔颖达反问道:“不试试怎么知道?”</br> 褚亮冷声道:“老夫问你,分出高下,应当如何?”</br> 孔颖达毫不犹豫道:</br> “如果程俊胜出,我们国子监,聘其为师。”</br> 聘其为师......二人心中一惊,让程俊当上国子监的授课之师,孔颖达真够敢想的,程俊才多大年龄。</br> 但孔颖达确实有这个权力。</br> 欧阳询问道:“他败了又当如何?”</br> “孔祭酒,你要明白,国子监和弘文馆之争,必然会很快传出去,一旦程俊输了,国子监会因为他而名声扫地,你考虑过这个后果吗?”</br> 孔颖达语气毋庸置疑道:“他败了,老夫担责,即刻卸任祭酒之职。”</br> 玩得这么大?</br> 褚亮、欧阳询眼瞳一凝,吃惊的望着他。</br> 孔颖达转头望向程俊,问道:</br> “程俊,你有压力吗?”</br> 程俊疑惑道:</br> “输了是你卸任,又不是我,我有什么压力?”</br> “……”</br> 一句话,把孔颖达干沉默了。</br> 程俊见他这样,安慰道:“不过,我不会让孔祭酒失望的。”</br> 孔颖达瞅着他,这才脸色一缓。</br> “那就开始吧。”</br> 欧阳询转头望向两方的学子们,说道:</br> “你们可以准备了。”</br> 弘文馆的五十名学子,以及国子监的五十名学子,纷纷从腰间摘下一个布袋,抖落出里面的东西。</br> 布袋里面,装着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br> 长度大概在13-14厘米。</br> 弘文馆五十名学子,从布袋里拿出来的小棍,多是兽骨、象牙、金属制成之物。</br> 反观国子监的五十名学子,拿出来的小棍,多是竹子、木头制作而成。</br> 彼此身份贵贱,可见一斑。</br> 当然,国子监也不是没有勋贵子弟,只是这次挑选的人都是成绩优异的佼佼者,那些勋贵子弟,就读书而言,比不上他们,所以没有被选上。</br> 没有被选上的人,其中就包括尉迟宝琳。</br> 程俊看着他们手中的小棍,脑海中浮现出五个字。</br> 算筹计数法。</br> 两方学子手里的小棍,便是算筹。</br> 他们将用小棍,来算出加减乘除的结果。</br> 程俊记得《孙子算经》记载着算筹记数法则的口诀,即为: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br> 《夏阳侯算经》则对此作出了补充,即为: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br>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将圆周率π的值精确到了第七位,领先世界约一千年。</br> 他在天文学的成就更加辉煌,测出了木星公转周期为11.858年,用圭影的长短测出了更准确的冬至日。</br> 程俊记得,在现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月亮上的一座环山,被命名为“祖冲之环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行星”。</br> 当时祖冲之的计算工具,就是算筹。</br> 可以说,算筹在明代以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br> 这时,欧阳询的声音响彻而起:</br> “古人为什么要学‘数’,因为‘数’,涉及到了规、矩、准、绳,孔祭酒曾经说过,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准所以正直,绳所以正曲。”</br> “大禹治水时,左手执‘准绳’,右手拿‘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br> “测算山高谷深,丈量田亩面积,粟米交换,制定历法,都需要有‘数’作为基础。”</br> “对‘数’没有概念,就做不好官。”</br> “这便是‘数’会成为君子六艺之一的原因。”</br> 欧阳询说完,扫视了两方学子们一眼,淡淡说道:</br> “你们准备好了以后,老夫会给你们出题,数算比试,先比足损积商。”</br> 这时,他发现程俊站在一旁,手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不由皱起眉头道:</br> “程俊,你的算筹呢?”</br> …………</br> 第二更。</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8/8727/51367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