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小祝支书的感慨

推荐阅读:爆笑宠妃:爷我等你休妻新婚夜的雷人规矩:爷我等你休妻极品田园小医妃无限仙武世界重生欧美当大师白狼公孙奇葩废柴修仙记吻安,小娇妻!重生洪荒之恶来足球:非凡之路

    宋檀记事_小说52
    蚯蚓粪的直播持续了半个小时。
    怎么说呢,最后家里连绿萝都没有的人都买了一单,说现在就去楼下挖土捡塑料壶种葱头……
    对此,看完全部直播的张燕平只能表示:还是乔乔天天把人家钓成翘嘴儿,又没有单可以卖,以至于大家憋着股劲儿,非要花一笔钱出去了。
    再来就是这个定价的优势了。
    9.9元罢了,抛开蜜雪,这个价格其他品牌的,连一杯奶茶也买不回来。
    买两斤蚯蚓粪又怎样?
    又支持乔乔,又助农,又培养自己的健康爱好,说不定还真的很好,给花草带来营养呢。
    如此这般,云云家两亩地第一次生疏的产出共烘干蚯蚓粪四吨多,总销售额39600元。
    快递一共4000单,每单2.8,再除掉其他包装袋什么的成本,这次盈利也有两万多了!
    三个月的努力挣两万多,在大城市不值一提,但在农村,这笔钱甚至能全部存上!
    而且这才是一开始摸索着出来的成果呢,再往后岂不是产量会更多?
    连齐霖他们都保证了蚯蚓粪的效果,但凡客户用上了,肯定能知道有用的。
    回头客可能不像现在销售的这么快,但却能细水长流。
    这是一门稳稳的好生意啊!
    云云开心坏了!
    云云丈夫也乐颠颠的:“这钱到账了,都给存上。”
    云云不同意:“之前苦干算你有力气,但人不能老靠着这一把子力气吃苦。我问了燕老师他们了,你弄个喷雾洒水系统,定时遥控的,总共也就一千多块钱,别省这点儿。”
    “还有去市里头拉货,你跟人家好好谈谈,能不能每天往这儿送,咱给钱的。”
    这蚯蚓养的好了多了,以后一个月可能要吃一二十吨的杂料,平均一天都要将近一吨。
    就靠着丈夫那个小三轮儿,一趟一趟的从市里头拉,折腾人不说,还容易疲劳,有危险。
    尽管这样做会将成本再一次抬上来,但云云却觉得,自己不想吃的苦,家里人能不吃也最好。
    她丈夫在别处听话,只是花钱这事儿上……
    云云却已经瞪他:“钱不是归我管吗?”
    又琢磨着:“我再瞅瞅,给乔乔打个金坠子……你也别舍不得。人家一句话,咱半个小时就挣了两万多,放谁家不表示一下也过意不去呀。”
    人家不缺钱,他们也量力而行嘛。可能不贵,但那是她的态度。
    云云丈夫有些舍不得。
    但是……
    “你、你打个大的!他们家帮忙多,一开始就在帮忙。”
    “下次再卖,给你也打一个金镯子。”
    云云白他一眼:“知道了——快点帮忙套快递袋!”
    云云的成功引得村里好一阵轰动,大家说起来不是不眼红的。
    但是因为今年日子都显而易见的变好了,这酸气中又夹杂着微微的感叹:
    “也合该他们挣钱。”
    这撑船打铁磨豆腐苦,他这大热天里钻棚子汗出如雨,吭哧干一天,也不容易!
    “你看人家,30多度了,中午还在那儿翻土……我说我家菜园子长虫了,让早晚去捉一下,我家男人还不耐烦呢……”
    “这个钱确实是真真正正的辛苦钱。”
    对比种菜来说,又不知累上多少了。
    人家再稍微多挣一些,那也是理所应当。
    乌兰在家提起时也心生感慨:
    “要不都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呢?大家日子过好了,周边也太平。”
    以前农村里养狗,过年都得看好了,不然就让人家捉走了。还有那鸡鸭,总有人来偷,地里的菜也有人糟蹋。
    之前还有包鱼塘的呢,头一年才挣了些钱,第二年正接着干呢,鱼快要收的时候,让人家直接药死了,整片塘都废了。
    那会儿又没有监控,这村子地广人稀的,到哪儿去找罪魁祸首去?
    证据也拿捏不到,难着呢。
    小祝支书正在旁边掰了个甜瓜吃,闻言也笑道:“所以国家要振兴乡村嘛,也不光是经济层面的考虑,还有咱们的品德教化,后续发展之类的。”
    一个地方如果只有恶,那必定是发展不起来的。
    “这要说起来,我也粘了咱们家的光,在这儿干一年多,干的还不错吧?”
    “那可真太不错了!”
    不是乌兰偏袒人家,小祝支书是给她家帮了很多忙没错,但换成别人家能拉动地方经济,她也照样帮!
    云云家倒是还没拉起来,她难道少费功夫了吗?
    申报注册那个,她也没少帮忙问两声、提提意见。
    再说了,就从她处理当初宋大方两口子在家里闹腾那件事儿,就知道:有一个明白且不该和稀泥的时候不和稀泥的领导,那得多幸运啊!
    他们镇的镇长现在万事不管,老宋家都觉得高兴呢。
    不像石头坡,本来就那么穷了,人家城里孩子回来想给老家收拾收拾,那个旧房改造的申请一直过不了。
    最后没法子,请了家里长辈,拎了两瓶好酒,又订了一桌……
    你要说人家捞钱吧,他没从这里捞多少,就吃吃喝喝混了。
    可你要说这事儿办的恶不恶心,那可把年轻人恶心坏了。
    大家都是义务教育起步的,大城市里工作,虽然也有求人办事儿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自家的问题,手机程序里该点点,该办办,早不是过去那个办事员七拿八卡的年代了。
    你让人家回来适应这种乡村风俗,那太难了。
    乌兰就跟小祝支书说这件事儿:
    “人家现在网上不是流行拍短视频,就是给大家展示自己什么露台花园呀,或者自己回农村改造房屋,改造花园。”
    “人家年轻人也是想着,不能一辈子在外头漂泊,改造一下,一方面自己能好好住,再来万一也能挣点儿流量呢。”
    “真要没有流量也没啥,反正他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叫家里人住的舒坦一点儿。”
    “还跟咱们商量了,说到时候沿着那个向日葵跟野菊花那片地弄个指示牌儿,我想着人家也不容易,就答应了。”
    谁知道呢!
    总之,房子还没开始修整,就把人家气到了,最后计划不了了之,简单翻新重盖一下,还是打算回城市了。
    小祝支书也叹了口气。
    石头坡这么多年穷着,穷着穷着,还一点儿变化都没有,一时半会儿也难说要怎么捋清啊。
    她又啃了口甜瓜,乌兰却已经闲聊又换了另一个话题:
    “上次寄回去的那些个甜瓜、黄瓜之类的,你们家老爷子老太太们吃着好吧?”
    好啊,那可太好了。
    他们年纪大了,好些农产品都不让吃,像那些腌制品啊,咸菜啊,酱之类的,有些人是真沾不了一点儿,肠胃早坏了。
    但这些果蔬不一样,新鲜的没打药的,再怎么受不了,嘬一口西红柿汁儿,总问题不大吧!
    那滋味绝了,黄瓜都不用拌,老太太们用水一冲就能咔咔啃。
    老头儿们倒是想拍个黄瓜,再开上一瓶珍贵的酒呢,被严令禁止。
    没法子。
    再看看西红柿呢?
    又被家里人切片后撒上白糖,放冰箱里放上几个小时,拿出来时喝一口——
    那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西红柿汁啊!
    有两个糖尿病的都没扛住。
    哎呀哎呀,小祝支书听的时候都觉得馋。
    她慢慢嚼着嘴里的甜瓜,吃着碗里,还想着锅里:
    “咱家今天用糖压西红柿吗?”
    乌兰不知道她心里念头散到各处,因而毫不犹豫:
    “这有啥呀,等会儿去地里摘几个切切,撒个糖就行了,多简单的事儿。”
    又道:“夏天了,喝这些冰冰凉凉的就是舒坦。”
    小祝支书顿时心满意足。
    她摸了摸肚子,又不无苦恼的想:
    在这边养叼了嘴,回头再调到什么贫困县城之类的,那自己可咋坚持呀?
    这好吃好喝的,也太能消磨人的意志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宋檀,你家的猪牛羊啥的,过年能给我备上一头吗?”
    “猪一头,牛一头,二十只羊。”
    “能行吗?”
    宋檀:……
    这量倒是不大,供也是供得起,就是不知道常老板知道了,还要怎么发癫呢。
    她叹口气:“到时候我让陈迟兄弟俩简单收拾了,你自己找辆冰鲜车运回去。”
    “活体不行,乔乔不让。”
    这个小祝支书也是知道的。
    她甚至觉得之所以牛羊肉这么好吃,跟这个屠宰方式也有关系。
    毕竟每次要宰杀,都就是先喂人家一顿醪糟,睡得晕晕乎乎的,陈迟兄弟俩手起刀落,别提多利索了。
    “人家古代都说君子远庖厨,咱们乔乔如今也有这个风范了。”
    就保持这个质朴的天性,挺好的。
    君子见到被宰杀的生灵会心生不忍,但乔乔却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尽可能的不让他们吃苦害怕。
    真挺好的。
    而且自古以来,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是这种隐形的,不是要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而是要物尽其用,尽可能每一个地方都不会被浪费,如此,才能避免更多更盲目的杀生。
    小祝支书笑眯眯的想:果然,爷爷千万教导自己多读典籍,真真是很有意义的。
    而宋檀则在旁边问道:“鸡鸭不要吗?还有之前送的艾草膏、艾条之类的,怎么样?”
    怎么样?
    那可太不一样了。
    其实山上的防蚊需求不多,虽然植被茂密,但却有定期消杀。
    不过,再怎么消杀,为了减轻毒害,肯定还是灭之不绝的。
    蚊子这种东西嘛,大家感受过的都晓得:杀伤力不强,但侮辱性极大。
    它什么都不必做,只需嗡嗡绕上几圈,就会让人半夜里杀心顿起。
    而自打有了那艾草驱蚊膏,老爷子们也不在家吹空调了。
    背心大裤衩一穿,身上抹个膏,再摇个扇子,拿着棋盘手机往那凉亭树荫底下一坐——
    就说养生不养生吧?
    那可太舒坦了!
    还有那个艾条,小郭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小祝支书得到的医嘱跟王秘书是一样的。
    而山上的保健医师,则比王医生有更从容的时间。
    就这么慢慢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来调整艾灸,不说别的,艾条送回去大半个月,拿到手的那些人家,没有一家再生了什么病的,或者什么复发的。
    要不是真好,小祝支书能厚颜张嘴再要吗?
    至于鸡鸭,那不用问!
    她刚不说是不好意思,宋檀都主动问了,哪有不要的道理?
    “你知道的,我爷爷们年龄那么大,总该吃点好的吧?我还有些奶奶也健在,一辈子拼死拼活的……”
    宋檀:……
    她哼了一声:“钱给够,啥都有。”
    小祝支书眼睛一亮。
    “那蜂蜜银耳鱼虾黄鳝茶叶……”
    她报菜名儿似的,恨不得把整片地都给囊括起来,宋檀听得头大:
    “你日子不过了?这回一次送那么多,下次要是突然变少了,怎么交代呀?”
    小祝支书:……
    果然当局者迷了!
    她毫不犹豫:“那你等等,我回头写个表,抽空就去找他们要一回钱……”
    这个月一点儿,下个月一点儿,细水方能长流嘛!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
    先看到这里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全本
    如果您认为不错,请,以方便以后跟进宋檀记事的连载更新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1329/72090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