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升级版 > > 厂公为王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师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师

推荐阅读:邪帝传人在都市高玩人生宛若梦幻道印风流狂少修真门派掌门路失去七情六欲快死了,全京城为我哭坟没钱怎么当明星三国之曹家逆子我的徒弟们都太逆天了!

    “眼瞅着都要休息了,这怎么又来了活儿了。”看着面前的黄门,一高一矮两个锦衣亲军直嘬牙花子。
    “这是又要打谁啊?”一边着话,一边从架子上抄起水火棍扛在肩上。
    “还是上次那个。”黄门笑笑,转身头前引路。
    “上边儿吩咐的差事,咱家也只是传个话。”
    “这次要打多少啊?兄弟们上茅房去了,就剩了我们俩看着,要不要等会儿?”
    “还是五十棍。你俩就行,跟我来就是了。”黄门笑着点头,转身引路。
    廷杖行刑的地方从来都是在午门口,但头前的黄门却领着两个亲军往东直门的方向走。
    “这是往哪儿啊?”互相看看,个头稍高的锦衣亲军疑惑的开口问道。
    “咱家接的口谕。”黄门回头道:“是那倒霉蛋现在没在宫里,一会儿会从东直门回来,老祖宗吩咐,直接将人在东直门找个地方打了就行。”
    “这是什么差事办砸了,还没回来复命就直接打。”
    三人话间就来在了东直门的门洞下边。和几个守门的侍卫打声招呼,便在东直门下耐心的等待。
    “那人的故事的真不错”
    “确实不错,不过好像只是个简单的版本,估计等他完善好了会更好。”
    “那你回头再领我出来呗~”
    “看吧。”
    “我当你答应了?”
    “呵呵,看吧。”
    头顶着日的余晖,朱允炆和徐如意一前一后的向这边走来,两人手上都只拿了两个包子,一边笑,一边走着。
    之前买的大宝裹一股脑的全被朱允炆留给了书的快嘴鱼,他的理由是为了捧场,不过徐如意觉得主要是因为书先生有个女儿。当然了,朱允炆是绝对不会承认的,反而一直在指责徐如意人之心。
    “你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皇爷爷听,他会不会高兴啊。”朱允炆笑着问道。
    “。。。。。。”
    “你怎么了?”见徐如意突然不话,不禁疑惑的推了他一下。
    “你皇爷爷高不高兴我不知道,反正估计我是高兴不了了。”徐如意哭丧着脸向前边一指。
    “怎么?”朱允炆一抬头,那边黄门带着两个锦衣亲军也有些尴尬的迎了上来。
    “奴婢冯喜(张大力、李皮子)叩见长孙殿下。”三人跪倒请安。
    “这。。。。”朱允炆看看他们“你们是专程在这里等我的?”
    冯喜犹豫一下,还是老实的回话:“回长孙殿下的话,奴婢三人奉了皇上的口谕,是在这里等如意公公的。”
    “等他?”朱允炆奇道:“等他做什么?”
    “殿下啊!!!”徐如意一腔悲愤的指着地上的水火棍(三人还没有站起来,棍子也就在地上):“他们摆明了又是皇上派来打我的啊!”
    “啊?!打你?你又犯错了?”朱允炆惊叫一声,随后又自己否定道:“不对啊,你今天不是一直和我在一起吗?”
    “殿下你是喝的茶还是喝的假酒啊?!”徐如意都快气乐了:“就是和你在一起才是错啊。”
    “和我。。。哦~~~”朱允炆终于反应过来了,“哎呦”一声,一拍大腿,好似脱缰的野狗,向宫里飞奔而去:“你们在这儿等我,我再去帮你求情~”
    随着朱允炆的离去,场面有些尴尬了起来。等着挨打的徐如意站着,等着打人的冯喜三人组还在地上跪着。没办法,刚才话赶话的,朱允炆愣是把那句“平身”给漏了。
    宫门就快锁了,再等下去也不是办法了。
    “唉~”徐如意叹了口气:“几位哥哥还是起来吧,身上都有差事,咱们早办完早了事儿不是?”
    “不合规矩吧。。。”三人互相看看,有些犹豫。
    “没事儿的。太子殿下不会追究的。”徐如意着,上前将地上的三人掺了起来。
    “额,好吧。”三人从地上站起,随后引着徐如意往宫里走去,一路上客客气气,脸上挂着笑,没话找话的。徐如意一开始还有些奇怪他们的态度,不过转念一想,也明白了。和上次不同,这次自己可是和朱允炆一块儿回来的,而且朱允炆对自己的态度他们也是有目共睹的,倒也不奇怪。
    “噼里啪啦”的板子声响起,徐如意一边咬牙忍受,一边暗骂:“还等你呢,我这都快打完了你也没回来啊。”
    “公公您忍着点儿啊。”李皮子手起板:“打板子就要见血,不然我们也不好交差,再您不疼不痒的也容易被人看出破绽。”
    张大力也在一旁道:“不过您放心,擦上药,三两天,包您好!”
    黄门笔直的站着八字步,报着数。“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
    朱允炆一路疾奔来到了武英殿外,刚要往里冲,却被门口的老张给堵住了,死活也不让他进去。
    “老张你做什么?!我要见我皇爷爷!”朱允炆真的有些生气了。自己不在意是不在意,可真的有人违逆了心思,他也是不含糊的,尤其对方还是个太监。
    “长孙殿下。”老张跪倒在地,苦苦解释道:“陛下吩咐了,没他的命令以前,谁也不能进去打扰啊。”
    一听是朱元璋亲自吩咐的,朱允炆才勉强熄了怒火,皱眉道:“不应该啊,你确定连我也不见吗?”
    “哎呀长孙殿下,老奴不敢欺骗您,皇上了,谁也不能进去。”老张面色难看,似有难言之隐。
    朱允炆盯着老张仔细的看了一阵,见不似作伪,才点头道:“好吧,那我就等等。”
    老张想了想,低声道:“殿下,陛下在里边儿做什么老奴不能,不过看您这么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若真的有事,老奴拼了命,愿意为您通报一声。”
    老张的姿态低的不能再低,朱允炆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到底是个善良人,挠头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意他又要挨打了,张公公您知道吗?”
    “老奴知道,是陛下吩咐的。”老张躬身道:“殿下,听老奴一句劝,陛下打徐如意是为了他好,将来还有重任要放在他肩上,不多打几次的话难免让他失了敬畏。”
    “可是上次。。。。”
    “而且不光要打,还要多打,这也是为了我大明江山啊。”
    “大明江山?”朱允炆疑惑道,正要细问,武英殿的大门被推开了。
    仙风道骨这个形容词很别致。一起来,眼前往往会浮现一个道士形象:一袭青色道袍,背绣八卦阴阳鱼,三缕长须垂胸,亮闪闪一头华发,腰间系着水火丝绦,头上带着宝梁道观。身背宝剑,手拿拂尘,最重要的,年纪一定要大。
    可是看着这个从武英殿里出来的道士,朱允炆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上边对于仙风道骨的要求这个道士都很满足,就是这年纪。。。。。好像很大?
    朱允炆有些吃不准,面色红润有光泽,看起来最多也就是人到中年,还是刚刚到的那种,三十二三岁顶天,但是不看面相,一头华发,三缕长须,略略有些佝偻干瘦的身形,怎么看都是花甲以上的年纪。
    硬要给个定义的话。。。
    “这是妖怪吧?!”朱允炆眼神惊疑不定。也难怪,未知的永远是最可怕的。
    “无量天尊。”高声一唱,道士来到了朱允炆的近前:“贫道邵元杰,参见长孙殿下。”
    左手掐诀,右手拂尘一甩,搭在手肘,低头施了一个道礼。
    “道。。。道长有礼了。”朱允炆本想叫道爷的,但感觉不太合适,所以改了称呼。
    “道长您。。。”伸手虚扶,朱允炆刚要客套几句,问问仙乡何处之类的,突然愣住了。心中暗道:‘不对呀?!我这身上也没穿冕服,只是一身素袍,他怎么看出来的?’暗暗瞥了这邵元杰一眼:‘难道真有神通不成。’
    其实这就是当局者迷了,外表虽然看不出来,不过旁边还站着老张呢,两人的态度,位置,瞎子才会看不出来他的身份。
    朱允炆发愣,邵元杰却微笑开口:“长孙殿下与我道家有缘,贫道身无长物,便将您下界前赠与贫道的一块玉还赠给殿下吧。”
    伸手在空中一招,再回来,掌心里却是晶莹剔透一块药玉。
    药玉是什么?药玉又称琉璃,其实本质上来就是玻璃,今天因为配方原料以及制作工艺上的革新已经不值钱,但在明朝可就不一样了。
    这年月的玻璃配方不完善,很不通透,所以才叫药玉。药玉很珍贵,《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而且四品以上才有。
    邵元杰手里的药玉,晶莹剔透,那还叫药玉吗?
    朱允炆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东西一定价值连城。还有这神乎奇技的手法,或者仙术?
    还有。。。。。
    “道长您什么?”朱允炆瞪大了眼睛,手指向自己:“我?下界?真的是我?”
    “天机不可泄漏。”邵元杰高深莫测的一笑,将手上的玻璃,好吧,是药玉,递到朱允炆的手上,作歌而去:“紫气修成龙虎山,身坐魂游天地间。历劫甲子复甲子,一梦还来帝王前。”
    “紫气,龙虎山,帝王前?”朱允炆喃喃道,只觉得这邵元杰不似凡人。
    “殿下,殿下?”老张轻轻呼喊。
    朱允炆“啊”的一声惊醒,回过神来:“怎么了?”
    老张轻轻一指武英殿:“您还进去吗?”
    “我。。。。”朱允炆想了想,耐不住自己心里的好奇,向着武英殿内走去。
    “哎呦。哎呦。”徐如意嘴上呼痛,一瘸一拐的走在从东直门往院走。
    徐如意和朱允炆这么硬的关系,冯喜自然要抓住机会大献殷勤的,在一旁心的搀扶着。一边走,还一边安慰道:“徐公公您就知足吧,这回那两个家伙可是留了手了,不然五十板子下去,那可就不是皮开肉绽,而是藕断丝连了。”
    “看不出你还会成语啊。”徐如意随口搭话,心下郁闷。你这白骨禅,好得快、不留疤有什么用啊,该疼不还是疼嘛,有本事让我不疼啊。。。
    ‘话上回山崎龙也砍我一刀几分钟就好了,为啥棍子打的两天才好啊。’徐如意这边乱想,那边不远处,一身道袍的邵元杰走过。
    一个道士,徐如意本没有放在心上,不过一看旁边的冯喜,面容恭敬,眼神透着一丝。。。。
    ‘虔诚?’徐如意古怪的打量了一下那边的道士,低声问道:“这是谁啊?”
    “这你都不知道啊。”冯喜低声道“这可是龙虎山邵天师。”着话,抱拳向天,以示尊崇。
    邵元杰入宫的事情,或多或少的,已经传开了,算不得什么秘密。
    老张之前之所以不和朱允炆解释,只是因为这种事情不太好和他,皇上密秘召见道士,好不好听。
    “邵天师?”徐如意一撇嘴,没听过,也不太感兴趣。咱可是见过张三丰的人了,活神仙面前,一个天师好像算不得什么。
    话回来,自从见过张三丰以后,徐如意心里对神仙的形象,或者对高人的形象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言谈上,能的直,不太故弄玄虚。
    也有和大家一样的毛病,比方贪财,还有不讲卫生。
    尤其是不讲卫生!搞的现在徐如意见到人家穿的干净的高人都有点儿不习惯了。
    “哎呀~”冯喜见徐如意语气似有不敬之意,急道:“徐公公,可不敢冒犯他老人家啊。”
    “怎么?”徐如意疑道。
    “邵元杰邵天师可是法力无边的啊,这民间都传他曾经。。。。”冯喜絮絮叨叨的卖弄着自己不知从哪听来的关于邵元杰的三无传(无证据、无证人、无逻辑)。
    “邵元杰?!”徐如意一听这个名字,脑中好似响了一个霹雳!
    洪武朝的邵元杰徐如意没有听过,但嘉靖朝还有一个邵元杰!仔细想想,好像也是龙虎山的。
    徐如意冷汗都下来了,不会这么巧吧?走错片场了吧?
    嘉靖朝的邵元杰,道门魁首级的人物,尤擅长炼丹、祈雨。
    第一项不好多,反正嘉靖皇帝觉得好用。
    重点在于祈雨。
    一祁就灵的那就不叫祈雨,应该叫呼风唤雨了(史料记载:有时,京城雨雪不能按期而至,每逢发生这种情况,皇帝即命邵元节做法事以祈求雨雪降临。祈祷屡次应验,皇帝极为高兴,封邵元节为“清微妙济宁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让他兼管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天下道教,并赐金、银、玉、象牙印玺各一枚)。
    徐如意半眯着眼:‘可能后来那个就是借了他的名字吧。。。’
    是吗?
    不是吗?
    谁知道呢。。。。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0/10119/71426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