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当朝政令

推荐阅读:三国神话世界独家婚宠:傲娇老公太霸道末世为王绝宠毒妃:魔帝,很傲娇鬼帝宠妻:娘娘,皇上又挂了!暴食君主天芒至尊盛嫁院长驾到总裁在上

    第四十章当朝政令
    文/萌萌萌萌哒哒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皇帝很是精明,对百姓也相对比较宽容。
    税收就只在秋收后收一次粮税。
    就是这劳役不好评价。
    每年都有为期一月的劳役,都是就近安排,要求每户出一个男丁,若家里的都是男人在十六岁一下或是五十岁以上的则可免除。
    此外,若是不想不去服役,用五百文银钱或等价的粮食即可相抵,如果是用粮食抵扣,可酌情的少收一些。单从这一点来说,还是比较开明的。
    在南方不下雪的地方,大多的百姓看来,当然更愿意去服役了。毕竟,这五百文不是一个小数目,不是谁家都能负担的起的。
    虽然地里出的粮食足够缴纳劳役的,但是只是出门做一个月的体力活,天气也比较凉快,没有什么难处。
    然,北方就不同了,虽然劳役的时间减半,但是他们这儿的冬天不是一般的冷,服役是在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上旬,服完役大雪已经封路了,出去的时候还好,回来可就难了。
    受北方环境的影响,服役本身就已经是受难了,回来还要挨一场冻。
    去一次,人啊,就消瘦一回,身体好一点的还好说,身体不好的,回来也撑不了多久,跟着就去了。
    杨家村和周围几个离山比较近的村的村民就没有这样的担心了。
    他们在雨季里的收获足够交五百文的劳役了。
    其他村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只能一年又一年的挨着。这还是当朝皇帝比较开明的,这是因为前朝的皇帝就是在税收和劳役上激起民愤,被推翻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得多了。
    不过,在北方,只要是家里稍微能过一点的,就是勒紧裤腰带,也会把这钱省下来,不去服役。
    即使这样,每年有些村子里还是会多那么一座新坟。
    也因此,家里的兄弟比较多的家庭,是不愿分家的,一分家,田少不说,还有劳役要服,可不就是找死吗?
    但是朝廷法令规定,若是户主死亡的家庭,成了亲的儿子和媳妇必须分出去过。
    所以,基本上,这里的家庭就算是有天大的矛盾,也不会轻易的提出分家。
    都是一个劲的攒钱买田,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分家。
    总得来说,到了这个时候,家里老人的大限也将至了。
    相对有田的百姓,城里居住的百姓自是要好一些,每家每户总会有那么一两项营生,每月都有入项,精打细算的妇人从年初就开始存钱,只等劳役一到,交钱了事就行,然后,有开始存下一次的要交的钱。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交不起钱,只得乖乖的服役。
    这样的人在城里也呆不久,最多拖一年,如果找不到其他营生,只能卖了自家祖产,去乡下讨日子。
    至于在城里租房子过的人,基本上都是读书人或是暂时歇脚的生意人,即使是在做其他的,也是在城里有营生的。
    不管是什么人,至少也是在乡下有田有房的人,自是不会为那劳役操心。
    当然,城里的乞丐不在其中。但是在入夜后,城门就会关闭,他们也会被赶出城。
    还有一点,百姓所拥有的土地和房产必须到当地衙门过户,按户头上所登记的土地纳税。
    自己开出的荒地虽然免收三年的税收,不过必须到衙门过户,也就是办理地契,按照当地的地价计算,向朝廷缴纳银钱。
    如果是有主之地的交易,过户时,就必须向朝廷缴纳一部分银钱,这笔钱的多少按照交易土地的数量和价值来计算。
    对于房子,相对来说就比较宽松了。
    在城里,所有的房子都必须上户,按照大小缴纳上户的银钱,交易过户时,也必须向朝廷缴纳一部分银钱,这笔钱按照交易时的房价计算。
    在村里,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房子基本上是不上户的,如果哪家要卖房子,直接让买家拿钱去衙门过户就行。
    这样,不仅可以少交一笔钱,还可以少一道手续,就少了一笔打点衙门的钱,何乐而不为呢?
    不得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还是很强大的。
    不过,很显然,朝廷是知道这回事的,不过却没有过多的要求,可见当朝皇帝也是个精明的,水清则无鱼,不是?
    虽然在田地和房子的事上要求比较严苛,收纳的银钱也比较多,但是相对的也保护了百姓的财产安全,不怕家里的地契或是房契被偷了。
    因为地契和房契都是在衙门办理的,都是过过户的,有名有姓的,在当地衙门也能查到。
    即使衙门不小心失火,簿子被毁,也可以在上一级一州之府那里有备案。
    当朝皇帝登基以后,就将此番政令下发下去,再加上这些年风调雨顺,几年时间,国库就充盈起来。
    对此,百姓也没有多少埋怨,对于长期受到压迫的他们来说,日子总算是有了一个盼头。
    粮税和劳役本就是应当,现在朝廷颁布的法令更是顺应民心。
    他们有大半年的时间来准备劳役,而且就算是没钱去了,也只不过是过几天苦日子,挨一挨也就过了。
    显然,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在其中,不然怎么年年都有因此添上的新坟。
    所以,这只要是想过好日子的人,埋头苦干就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与之相比,针对商业的税收就要多的多了。
    就是是进城摆摊卖菜的乡下人,也少不了要收几个钱的。
    更何况是做大买卖的,多多少少会被当地官员剥削一下。
    皇帝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分,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不过还好,当今圣上选拔人才不单单只考察学问,还看中实干,尤其讨厌那些个只会读书不懂庶务的酸秀才。
    这样的人,即使家里有关系,也只能某个无足轻重的闲置,也是朝廷养的闲人。
    为此,皇帝精简了两次官员,不过,也没有做的太过。
    所以,真正在这官场上混的,哪一个不是人精,自是有一套生存之法。
    在这样的官风和民风下,当今这个时代,上到皇亲贵族、大大小小的官员,下到商人百姓都是幸福的了。
    (/106/106874/)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或评论含法律抵触或侵犯他人权力的行为,请向我们举报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2/12386/84380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