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杂事
推荐阅读:扶明、火影之水遁最强、我从凡间来(这个修士很危险)、恶魔法典、我穿越了我自己、我真没想出名啊、回到过去当女神、传奇族长、代汉、抠神、
新来的同窗这么受欢迎吗?
刚才就有人找过来了?
平日里一下课便跑的没影的众人也不着急走了,大家都装作收拾东西的样子。
清瑶没在教室里说话,拖了个椅子到门口去了。
“来吧,登记登记,人人有份,不出半个月,你们就可以用上暖宝宝了。”
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全都要了,毕竟试试不花钱,这个同窗说的……
清瑶登记了班级姓名,小心的折起来放到书包里。
众人便看见了她的多功能舒适实用书包。
“你这是?书箱吗?”
于是,清瑶又把自己的书包介绍了一遍,一边介绍,清瑶还有心思琢磨别的。
她是不是还缺一个店铺?
比如杂货店?
毕竟她制造出来的,改制的,还有鼓励大家搞的小发明实在太多了,何不弄个小铺子,古代也是有很多杂货铺的,现在还没改名叫百货,不过百姓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杂货铺了。
给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书包之后,清水兄三个字慢慢在同学圈里传了起来。
同班的同窗们也向清瑶打听了什么是暖宝宝。
晚上下学的时候,清瑶怀里揣着好几张名单慢慢的下着台阶。
这台阶太高了,还没个栏杆扶手,万一一脚踩空了骨碌碌的滚下去,那可是要命的!
清瑶回了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包括张伯二人,也没人做饭。
清瑶十分纳闷,这人都哪里去了?
不过都是大人了,还是有分寸的人,她干脆啃了个糕点,也不等他们了,就坐在主桌前可是写起了小说。
最近新开的仙侠文,她起名叫《长生为仙》。
大纲已经写好了,主角是个土生土长的古代人,职业定位是个秀才的儿子,半辈子平平无奇,娶妻生子,按部就班的生活,结果有一天做了个好事。
救了个差点被马车装的小孩子,小孩子的父母为了感谢他便送给了他一个小石头子。
那小石头子里藏着位神仙,故事就是从此刻开始展开……
为啥写个不上不下的身份呢,不是她不想写农民,也不是她不想写的身份高一点。
但是清瑶要考虑现实问题,私自揣测编造撰写高位贵族者的生活是犯禁的。
而写平民生活,农民一天琢磨温饱还不够呢,再说大字还不认识几个呢,是能买的起书啊,还是能读的懂啊?
没有代入感的小说就没有市场啊,扬名第一步一定要稳扎稳打。
清瑶摆好了姿势,落笔写下第一行字。
花国赵家村有一户秀才家的公子年过二十,诞下了第一个麟儿……
“少爷少爷,您回来吗?”
大门口传来了一阵吵闹,王铁蛋风一般的刮了进来。
“少爷,我们回来了,还给您带回来了好吃的。”
清瑶意志力就有点不坚定了,在继续写和出去看热闹中间衡量了一下,就穿上鞋跑出去了。
大家围了一圈,清瑶走过去。
“带什么好吃的回来了?”
大家把包围圈让开,清瑶一看眼珠子差点没腿软的坐地上。
“你们要吃这个!?”
石桌子上放着的是个半人高的篓子,里边盘着两条绿油油的动物。
李老汉点点头,“少爷,您别看这长虫长的吓人,我儿时赶上家乡发洪水,那时候地里颗粒无收,这东西让我们吃个jing光,滋味还挺好的。”
清瑶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就是再好吃,她也不敢吃!
“你们都要吃这个吗?”
大家都点点头,就连张伯二人都想尝尝李老汉做的鬻蛇羮。
清瑶叹了口气,“我不吃,我也不想闻着,我出去走走,一会就在外面吃了,你们吃完赶紧收拾啊!”
邵从文赶紧跟上,“少爷,我跟您去吧?”
“不用不用,我也不走多远,就在附近转转。”
她不想吃那种滑溜溜的东西,接受无能了些。
她在集市上找了一家面摊子吃了碗面,清瑶在大街上打量左右两边的铺子。
不远处有两把大遮阳伞下,挂着一块长方形的牌子,牌子上写着“饮子”二字,那就是花国的饮料了,多用草药煮成,清瑶不好这口,实在是苦了吧唧的。
还有卖鲜花、小吃、面具、泥人、饰品、杯具的。
清瑶还看见了个算命的,阴阳五行、六爻占卜的,清瑶蹲在边上好一会儿,发现这个算命的就知道说好话,就知道这应该不是个有真才实学的。
回巷子的时候,她还看见了挑着担子的货郎,那货郎挑着高肩担子,两头向上高高翘起,有点像水牛角,既可以挑起担子走街串巷,又可以随时随地支起货摊做生意。
他手里把着木柄摇起来,就有了鼓点节拍,然后用蛇皮鼓来伴奏,然后“自唱”,唱词内容是商品的款式和优点,音调婉转动听。
清瑶听见了个花啊朵的满头戴,里里外外俱都在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反正这个货郎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客户的注意,并“自卖自夸”。
好多人都从门里探出头来看热闹。
打眼望过去,上边有一些悬挂的葫芦花朵一样的小饰品,还有一些家用的碗筷子之类的家伙什,还有雨伞,琳琅满目的挂满了两个箩筐。
清瑶不由得赞叹,当真是写得了文案,摇得了蛇皮鼓,唱得了小曲,挑得动担子,卖得了货物……
看来能把货郎这个职业做好的,还真得是个全才。
清瑶脑子里就想,要是有个手推车就能更省力一点,如果有手推车……
瞬间她的眼睛一亮,白日里她光是让邵从文跟王铁蛋去酒楼这些地方打探民生,其实那有点浪费时间。
何不一边卖货一边打听呢,这样还jing准到户。
现代最简单的出摊,不莫过于了汽车后备箱了,某“国货之光”瞅准商机,放出大招,推出了“地摊神车”。
清瑶完全可以把马车仿照后备箱,把侧面打开了放上各种小玩意,在集市上租个摊子卖东西。
也可以拉着马车围着巷子转,邵从文跟王铁蛋一个吆喝,一个负责卖东西。
这就是杂货铺子的原型啊,杂货摊子。
可以进一些东西,比如食盐、糖果、罐头、茶叶、调味品、饼干、糕点、小食品以及、酒、果品、扫把、簸箕、拖把、针啊等日用品。
等过段日子,赵家村送货的人来了,就可以卖家乡的特产了。
她一个人的jing力又要读书又要做生意的,肯定不够用。
不如以后少搞创新发明,多多合作本土的原产业,然后由杂货铺子开始试水,慢慢的把各行各业都涵盖进来,开一家全国连锁的大超市!
当然只能是形似,她也没那么大的地方,但是开一个大一点的杂货铺子还是可以的,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
当然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
这就需要清瑶去联系本土的商家,形成合作关系。
其实仔细想来,大点的杂货铺是有很大优势的,首先她就解决了人手严重不足的窘状,不用一个铺子跟着好几个人。
也不用一样东西或者类似的东西就占了整个铺子。
但是在设计上,清瑶不打算用现代超市那种无人管的经营模式,没有监控她不敢保证人心。
那就划分一个一个的小摊位,两人负责一个区域。
一人销售,另一人管账填补货物。
这念头还不算太完善,还需要再改进,很多漏洞在其中,不过现在还不急,眼下她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作业先写完了,还有抽空把小说写快点,抓紧时间合作个说书先生。
能不能一举成名,就看这一把了!
清瑶开启了埋头苦读和熬夜写小说的日子。
欢娱嫌夜短,寂寞愁更长。
每天忙忙碌碌时间过的快,每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就嫌时间过得慢。
久别重逢时间过得快,焦急等人时间过得慢。
清瑶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jing神充实,勤于学习,专注一事,时间过得快。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十多日了,回信早就已经收到了,毕竟送书信的有专门的驿站,还是日夜兼性的。
算算日子,赵家村的人也快到了。
这几天邵从文跟王铁蛋俩把观察老百姓们生活的工作挪动到了城门口,生怕错过了赵家村的车队。
这就是没有电话的不方便的地方了,不知人是何时能到,每日都要去盯着。
蹲了三天,总算没白蹲,一大清早,俩人就看见了熟悉的马车。
“从文哥,是庄头,是咱家的马车!”
王铁蛋眯着的眼睛陡然睁大,一蹦跑了老远,一边跑还一边喊。
“庄头,王庄头,我在这里!!”
邵从文一把拉住他,“别喊啊,在城门口大喊大叫,你想吃板子吗?”
王铁蛋一拍额头,差点忘了城门口禁止喧嚣,再偷偷一看,果然有个守卫一直盯着他看。
王铁蛋一脸惨白,“从文哥,怎么办,守卫盯着我看,他不是要把我抓起来吧?”
邵从文差点笑出声,“没事没事,那个守卫你不记得了吗?咱们进城的时候,你跟老李当着人家的面把一盒糕点全塞嘴里去了?”
“啊!原来是那个守卫!”
王铁蛋更心虚了,干脆整个人缩在邵从文的身后才感觉好些。
王庄头塞了银子通过了检查以后,直奔俩人跑过来。
“少爷呢?”
都快小两个月没见到自家少爷了,王庄头实在想念。
“少爷还在上学呢,走走走,咱们先找个地方先让大家伙住下啊。”
呼啦啦的一大帮人带着马车往直前去过的酒楼方向走过去。
还是熟悉的那行“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和熟悉的店小二。
那店小二正在门口看着来往的人,时不时还招呼几句。
“南来北往,歇脚住店啊!”
正吆喝着,就看见了两个熟悉的脸,这不是前阵子在自家住过的一行人中的两个人吗?
“客官,今儿来”
“回头客回头客,兄弟八人,住店。”
店小二喜滋滋的,“快请进快请进。”
上回来这几人要了三间人字房,这回来了八个人可不得要四间房了,再加上喂马的草料啊,也可以了。
结果核对完腰牌,邵从文正想开四间人字房。
王庄头就大手一挥,“哎,出门在外,能省则省,以前我们住在没有顶的房子还睡的安安稳稳呢。”
“所以?”邵从文一挑眉。
“来间大通铺!”
店小二差点笔都拿不住了。
这家人是怎么回事,怎么一个比一个抠门?
文昌书院里刚放了学,齐先生就喊住了清瑶。
这就是跟老师住的近的不好的地方了,明日休息两日,齐先生要跟邻居兼学生一块儿走,顺便路上给学生补补课。
清瑶乖巧的跟在齐先生身后,一边低头垂目的听着齐先生说话,一边顺着人流跟着走。
快走到山脚下的时候,就听见熟悉的声音嚷嚷的超大声,还婉转悠扬
“少爷”
王庄头简直想死了自家少爷,所以干脆不肯在客栈呆着,一定要来接清瑶。
所以邵从文他们陪着王庄头一行人就都等在山脚下。
下学的钟声一敲响,大家就都翘首期盼,眼睛亮亮的盯着台阶。
大家的眼睛自瘦弱的高的帅的学子身上一晃而过,一道微胖的身影由远及近。
王庄头一眼就认出了自家少爷,立马大声的喊起来,少爷
那声音包含着思念,关键是他一喊,身后的人条件反射全跟着喊。
一声高过一声,就变成了一个人领喊,剩余的人跟着喊,少爷少爷!
好像啦啦队现场。
清瑶此刻有一种社死的感觉,她想把自己躲在齐先生身后,但是齐先生瘦的可怜,完全挡不住她。
齐先生还叹了口气,“这是谁家的家仆,怎可如此大声喧哗!仆似主人,可想而知这主人……人人人……”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见身后那个他认为品学兼优,身世可怜的学生尴尬的冲他一笑,快步走向了那群下人。
“少爷好。”
清瑶赶紧摆摆手,“低调低调,这是我的夫子,齐先生。”
王庄头们又齐齐地跟着喊,“齐先生好。”
十几个大男人,那嗓门又没控制,周围的学子们都看了过来。
清瑶眼珠子一转,对王庄头眨了眨眼睛,大声道“送齐先生回家。”
王庄头早就跟清瑶配合默契,闻言立马懂了。
“齐先生,咱们回家吧。”
说完一摆手,十来个人分成两队,护送着齐先生走在前边。
齐先生还懵着,就这样被簇拥着往马车的方向走。
而留在原地的学子们默默地看着一大群男人护在马车周围跟着走。
原来……
书院的齐先生,家势如此显赫吗?
刚才就有人找过来了?
平日里一下课便跑的没影的众人也不着急走了,大家都装作收拾东西的样子。
清瑶没在教室里说话,拖了个椅子到门口去了。
“来吧,登记登记,人人有份,不出半个月,你们就可以用上暖宝宝了。”
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全都要了,毕竟试试不花钱,这个同窗说的……
清瑶登记了班级姓名,小心的折起来放到书包里。
众人便看见了她的多功能舒适实用书包。
“你这是?书箱吗?”
于是,清瑶又把自己的书包介绍了一遍,一边介绍,清瑶还有心思琢磨别的。
她是不是还缺一个店铺?
比如杂货店?
毕竟她制造出来的,改制的,还有鼓励大家搞的小发明实在太多了,何不弄个小铺子,古代也是有很多杂货铺的,现在还没改名叫百货,不过百姓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杂货铺了。
给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书包之后,清水兄三个字慢慢在同学圈里传了起来。
同班的同窗们也向清瑶打听了什么是暖宝宝。
晚上下学的时候,清瑶怀里揣着好几张名单慢慢的下着台阶。
这台阶太高了,还没个栏杆扶手,万一一脚踩空了骨碌碌的滚下去,那可是要命的!
清瑶回了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包括张伯二人,也没人做饭。
清瑶十分纳闷,这人都哪里去了?
不过都是大人了,还是有分寸的人,她干脆啃了个糕点,也不等他们了,就坐在主桌前可是写起了小说。
最近新开的仙侠文,她起名叫《长生为仙》。
大纲已经写好了,主角是个土生土长的古代人,职业定位是个秀才的儿子,半辈子平平无奇,娶妻生子,按部就班的生活,结果有一天做了个好事。
救了个差点被马车装的小孩子,小孩子的父母为了感谢他便送给了他一个小石头子。
那小石头子里藏着位神仙,故事就是从此刻开始展开……
为啥写个不上不下的身份呢,不是她不想写农民,也不是她不想写的身份高一点。
但是清瑶要考虑现实问题,私自揣测编造撰写高位贵族者的生活是犯禁的。
而写平民生活,农民一天琢磨温饱还不够呢,再说大字还不认识几个呢,是能买的起书啊,还是能读的懂啊?
没有代入感的小说就没有市场啊,扬名第一步一定要稳扎稳打。
清瑶摆好了姿势,落笔写下第一行字。
花国赵家村有一户秀才家的公子年过二十,诞下了第一个麟儿……
“少爷少爷,您回来吗?”
大门口传来了一阵吵闹,王铁蛋风一般的刮了进来。
“少爷,我们回来了,还给您带回来了好吃的。”
清瑶意志力就有点不坚定了,在继续写和出去看热闹中间衡量了一下,就穿上鞋跑出去了。
大家围了一圈,清瑶走过去。
“带什么好吃的回来了?”
大家把包围圈让开,清瑶一看眼珠子差点没腿软的坐地上。
“你们要吃这个!?”
石桌子上放着的是个半人高的篓子,里边盘着两条绿油油的动物。
李老汉点点头,“少爷,您别看这长虫长的吓人,我儿时赶上家乡发洪水,那时候地里颗粒无收,这东西让我们吃个jing光,滋味还挺好的。”
清瑶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就是再好吃,她也不敢吃!
“你们都要吃这个吗?”
大家都点点头,就连张伯二人都想尝尝李老汉做的鬻蛇羮。
清瑶叹了口气,“我不吃,我也不想闻着,我出去走走,一会就在外面吃了,你们吃完赶紧收拾啊!”
邵从文赶紧跟上,“少爷,我跟您去吧?”
“不用不用,我也不走多远,就在附近转转。”
她不想吃那种滑溜溜的东西,接受无能了些。
她在集市上找了一家面摊子吃了碗面,清瑶在大街上打量左右两边的铺子。
不远处有两把大遮阳伞下,挂着一块长方形的牌子,牌子上写着“饮子”二字,那就是花国的饮料了,多用草药煮成,清瑶不好这口,实在是苦了吧唧的。
还有卖鲜花、小吃、面具、泥人、饰品、杯具的。
清瑶还看见了个算命的,阴阳五行、六爻占卜的,清瑶蹲在边上好一会儿,发现这个算命的就知道说好话,就知道这应该不是个有真才实学的。
回巷子的时候,她还看见了挑着担子的货郎,那货郎挑着高肩担子,两头向上高高翘起,有点像水牛角,既可以挑起担子走街串巷,又可以随时随地支起货摊做生意。
他手里把着木柄摇起来,就有了鼓点节拍,然后用蛇皮鼓来伴奏,然后“自唱”,唱词内容是商品的款式和优点,音调婉转动听。
清瑶听见了个花啊朵的满头戴,里里外外俱都在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反正这个货郎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客户的注意,并“自卖自夸”。
好多人都从门里探出头来看热闹。
打眼望过去,上边有一些悬挂的葫芦花朵一样的小饰品,还有一些家用的碗筷子之类的家伙什,还有雨伞,琳琅满目的挂满了两个箩筐。
清瑶不由得赞叹,当真是写得了文案,摇得了蛇皮鼓,唱得了小曲,挑得动担子,卖得了货物……
看来能把货郎这个职业做好的,还真得是个全才。
清瑶脑子里就想,要是有个手推车就能更省力一点,如果有手推车……
瞬间她的眼睛一亮,白日里她光是让邵从文跟王铁蛋去酒楼这些地方打探民生,其实那有点浪费时间。
何不一边卖货一边打听呢,这样还jing准到户。
现代最简单的出摊,不莫过于了汽车后备箱了,某“国货之光”瞅准商机,放出大招,推出了“地摊神车”。
清瑶完全可以把马车仿照后备箱,把侧面打开了放上各种小玩意,在集市上租个摊子卖东西。
也可以拉着马车围着巷子转,邵从文跟王铁蛋一个吆喝,一个负责卖东西。
这就是杂货铺子的原型啊,杂货摊子。
可以进一些东西,比如食盐、糖果、罐头、茶叶、调味品、饼干、糕点、小食品以及、酒、果品、扫把、簸箕、拖把、针啊等日用品。
等过段日子,赵家村送货的人来了,就可以卖家乡的特产了。
她一个人的jing力又要读书又要做生意的,肯定不够用。
不如以后少搞创新发明,多多合作本土的原产业,然后由杂货铺子开始试水,慢慢的把各行各业都涵盖进来,开一家全国连锁的大超市!
当然只能是形似,她也没那么大的地方,但是开一个大一点的杂货铺子还是可以的,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
当然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
这就需要清瑶去联系本土的商家,形成合作关系。
其实仔细想来,大点的杂货铺是有很大优势的,首先她就解决了人手严重不足的窘状,不用一个铺子跟着好几个人。
也不用一样东西或者类似的东西就占了整个铺子。
但是在设计上,清瑶不打算用现代超市那种无人管的经营模式,没有监控她不敢保证人心。
那就划分一个一个的小摊位,两人负责一个区域。
一人销售,另一人管账填补货物。
这念头还不算太完善,还需要再改进,很多漏洞在其中,不过现在还不急,眼下她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作业先写完了,还有抽空把小说写快点,抓紧时间合作个说书先生。
能不能一举成名,就看这一把了!
清瑶开启了埋头苦读和熬夜写小说的日子。
欢娱嫌夜短,寂寞愁更长。
每天忙忙碌碌时间过的快,每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就嫌时间过得慢。
久别重逢时间过得快,焦急等人时间过得慢。
清瑶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jing神充实,勤于学习,专注一事,时间过得快。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十多日了,回信早就已经收到了,毕竟送书信的有专门的驿站,还是日夜兼性的。
算算日子,赵家村的人也快到了。
这几天邵从文跟王铁蛋俩把观察老百姓们生活的工作挪动到了城门口,生怕错过了赵家村的车队。
这就是没有电话的不方便的地方了,不知人是何时能到,每日都要去盯着。
蹲了三天,总算没白蹲,一大清早,俩人就看见了熟悉的马车。
“从文哥,是庄头,是咱家的马车!”
王铁蛋眯着的眼睛陡然睁大,一蹦跑了老远,一边跑还一边喊。
“庄头,王庄头,我在这里!!”
邵从文一把拉住他,“别喊啊,在城门口大喊大叫,你想吃板子吗?”
王铁蛋一拍额头,差点忘了城门口禁止喧嚣,再偷偷一看,果然有个守卫一直盯着他看。
王铁蛋一脸惨白,“从文哥,怎么办,守卫盯着我看,他不是要把我抓起来吧?”
邵从文差点笑出声,“没事没事,那个守卫你不记得了吗?咱们进城的时候,你跟老李当着人家的面把一盒糕点全塞嘴里去了?”
“啊!原来是那个守卫!”
王铁蛋更心虚了,干脆整个人缩在邵从文的身后才感觉好些。
王庄头塞了银子通过了检查以后,直奔俩人跑过来。
“少爷呢?”
都快小两个月没见到自家少爷了,王庄头实在想念。
“少爷还在上学呢,走走走,咱们先找个地方先让大家伙住下啊。”
呼啦啦的一大帮人带着马车往直前去过的酒楼方向走过去。
还是熟悉的那行“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和熟悉的店小二。
那店小二正在门口看着来往的人,时不时还招呼几句。
“南来北往,歇脚住店啊!”
正吆喝着,就看见了两个熟悉的脸,这不是前阵子在自家住过的一行人中的两个人吗?
“客官,今儿来”
“回头客回头客,兄弟八人,住店。”
店小二喜滋滋的,“快请进快请进。”
上回来这几人要了三间人字房,这回来了八个人可不得要四间房了,再加上喂马的草料啊,也可以了。
结果核对完腰牌,邵从文正想开四间人字房。
王庄头就大手一挥,“哎,出门在外,能省则省,以前我们住在没有顶的房子还睡的安安稳稳呢。”
“所以?”邵从文一挑眉。
“来间大通铺!”
店小二差点笔都拿不住了。
这家人是怎么回事,怎么一个比一个抠门?
文昌书院里刚放了学,齐先生就喊住了清瑶。
这就是跟老师住的近的不好的地方了,明日休息两日,齐先生要跟邻居兼学生一块儿走,顺便路上给学生补补课。
清瑶乖巧的跟在齐先生身后,一边低头垂目的听着齐先生说话,一边顺着人流跟着走。
快走到山脚下的时候,就听见熟悉的声音嚷嚷的超大声,还婉转悠扬
“少爷”
王庄头简直想死了自家少爷,所以干脆不肯在客栈呆着,一定要来接清瑶。
所以邵从文他们陪着王庄头一行人就都等在山脚下。
下学的钟声一敲响,大家就都翘首期盼,眼睛亮亮的盯着台阶。
大家的眼睛自瘦弱的高的帅的学子身上一晃而过,一道微胖的身影由远及近。
王庄头一眼就认出了自家少爷,立马大声的喊起来,少爷
那声音包含着思念,关键是他一喊,身后的人条件反射全跟着喊。
一声高过一声,就变成了一个人领喊,剩余的人跟着喊,少爷少爷!
好像啦啦队现场。
清瑶此刻有一种社死的感觉,她想把自己躲在齐先生身后,但是齐先生瘦的可怜,完全挡不住她。
齐先生还叹了口气,“这是谁家的家仆,怎可如此大声喧哗!仆似主人,可想而知这主人……人人人……”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见身后那个他认为品学兼优,身世可怜的学生尴尬的冲他一笑,快步走向了那群下人。
“少爷好。”
清瑶赶紧摆摆手,“低调低调,这是我的夫子,齐先生。”
王庄头们又齐齐地跟着喊,“齐先生好。”
十几个大男人,那嗓门又没控制,周围的学子们都看了过来。
清瑶眼珠子一转,对王庄头眨了眨眼睛,大声道“送齐先生回家。”
王庄头早就跟清瑶配合默契,闻言立马懂了。
“齐先生,咱们回家吧。”
说完一摆手,十来个人分成两队,护送着齐先生走在前边。
齐先生还懵着,就这样被簇拥着往马车的方向走。
而留在原地的学子们默默地看着一大群男人护在马车周围跟着走。
原来……
书院的齐先生,家势如此显赫吗?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2/12660/85347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