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草莓价格喜人

推荐阅读:重写科技格局今天起做钢铁猛男我能看到准确率我真不是科技大佬开错外挂怎么办大唐一刀999级贫僧法海我们岛主是奇葩重生之玩转魔兽世界王牌一对一:陆少,你出局了!

    采购员小李到了。
    他进入草莓大棚之后,看着红彤彤的果子,非常震惊,“老支书,这是你们村里自己摸索种出来的草莓?”
    老支书点头,“昂,这可多亏了我们兰月。”
    “你摘一个尝尝,看看给什么价钱合适?如果价格便宜,我就不卖了,留着过年给村里发福利。反正也没有那么多。”
    听到这话,小李顿时急了,“老支书,您别着急。你总得让我尝尝啊?再说了,我小李一向办事公道,从来不压价,该是什么价钱就是什么价钱。”
    老支书笑笑,“行,就是信任你,才让你过来的。”
    小李尝了之后,酸甜可口,尤其是现在大冬天,在暖房里,吃着酸酸甜甜的草莓,真的太享福了。
    “我打听过了,草莓三毛钱一斤。这个价格就很公道了,不能比这个价格再高了。”
    老支书笑笑,“小李,我知道这是你打听到的价格。只是咱们这边的草莓品相很好,而且味道好。”
    “物以稀为贵,整个青山县,甚至说整个市里,整个省里也就是我们宋家村种植这些草莓。”
    “你想买,你未必买得到,这样一来,你觉得三毛钱一斤还合适吗?”
    小李听到这话挠了挠头,老支书这是觉得他给的价格低了。
    不过老支书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就比如现在的平菇,不仅有宋家村有,其他村、其他县也有,所以价格越来越低,已经成为城里普通的一种蔬菜。
    可现在这个草莓,有价无市。
    有钱的未必买得到!
    首先是种植量少,而且现在又是过年前后。
    想要弄点好东西,送节礼的人多的是,价格高一点,也有人愿意买。
    小李最后经过一番思索之后,然后对老支书说:“老支书,最多只能再增加五分钱一斤,再多的就是我们站长也无能为力!”
    老支书也知道现在对价格管控非常严格,下面能够活动的范围非常少。
    既然已经三毛五一斤了,老支书也不想继续讲价。
    “行,那咱们就按照三毛五一斤!只是这个草莓比平菇娇嫩,怎么包装合适呢?”
    小李听到这话笑眯眯,“这就是用得着我这个经验丰富的采购员的时候了!”
    “我带来了很多小竹筐,上面还有盖子,采摘好之后,直接装入这些筐子里,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挤压碎裂。”
    这个是稀罕的东西,当然要更加慎重。
    他们站长也特意交代,务必让他完成任务。
    因为只有两个大棚的草莓,是第二年,处于丰果期,加起来才一亩地。
    另外六个大棚属于一年期的草莓,虽然也有挂果,但数量少一点。
    前前后后忙了一个上午,采摘了六百多斤草莓。
    经过测量,一个小筐子,除去框的重量,大约能装四斤的草莓。
    总共装了一百五十四小筐,按照三毛五一斤,也才不过两百块钱。
    老支书看到收款单上的钱,微微皱眉,“还是数量少了,如果咱们有一百个大棚,三百个大棚,卖的钱就多了。”
    小李同志笑了笑,“种植草莓的技术含量可比平菇复杂多了。明年你们要增加产量,收入也会相当可观。”
    老支书我点了点头,“开了那么多荒地,用发酵好的肥料养了一年,明年就能派上用场了!”
    “到时候全部弄成草莓大棚,草莓的产量就能够增加了。”
    小李同志也非常期待,能够收到稀罕的东西,也能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
    “老支书,我这马上就回去了。下次,下次收购草莓是什么时候啊?”
    尽管数量少,小李也乐此不疲。
    老支书看向宋兰月,“这我不懂,问兰月。”
    宋兰月笑笑,“五天后,应该还能有一批,也有五六百斤。年后还能采摘一批。”
    小李点头,“行,那我五天后就过来。我估计产量也不太多。”
    “反正到了盛果期,比这次多点,你筐子多带点。”宋兰月提醒,免得不够麻烦。
    “行,能多点,不能少。”小李很显然明白这个道理。
    小李高高兴兴地离开,平菇和草莓一起运走。
    老支书也笑了,“兰月,这又是你的功劳,年底好好奖励你。”
    宋兰月笑笑,“其实我之前带孩子,并没有管理这里。大姐和二姐,照看这几个草莓平菇。要说功劳,也是她们的。”
    “都有功劳。”老支书笑呵呵,“平菇大棚现在技术成熟了,效益也提升,要不了那么多人。明年分一些人建造草莓大棚。”
    “不过你先育苗,苗育好了,事半功倍。咱们明年干一场大的。”
    宋兰月点头,支持老支书的决定,“好!”
    这一年里,村里的收入,其实没有下降太多,生活富足。
    另外,砖窑厂里的砖,不停地烧。
    村里很多人家都开始盖房子,宋大刚和宋二刚的房子,都已经盖好了。
    只不过是毛坯的,还没抹上石灰粉墙,就上冻了,只能明年继续弄。
    村里很多人家盖房子,都是请的隔壁村的人帮忙盖房子。本村里的人忙着弄大棚,根本就没空。
    不过这样也好,隔壁村的人给宋家村盖房子赚了不少钱。
    整个宋家村喜气洋洋,到了杀猪分粮食分钱的时候了。
    有的知青愿意回家,但有些知青不愿意回去了,比如刘天鸣,他家在沪市。
    家里三兄弟,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已经工作了,当初没有工作安排他,所以他到了年龄就要下乡。
    时隔几年,回到魂牵梦绕的家里,但刘天鸣发现家里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父母的三间房里,住着父母,另外两个房间,分别住着大哥大嫂,二哥二嫂,还有他们的孩子。
    他回家那些天,都是睡在客厅的凳子搭起来的临时小床上。
    嫂子们看他带回来东西,热情地招呼他。
    等到东西吃完了,就开始不热情了。
    就连父母也开始算计每天的粮食,就怕不够,毕竟家里多了三个小孩子,不能不算计。
    他当时不想让父母为难,就把钱拿出来一些给父母,热热闹闹过一个年。
    没想到回来之后,居然接到了二哥的信,说家里的日子过得艰难,希望他接济。
    这是知道他在宋家村分到钱分到粮食了,才特意给他写信。
    可之前几年,家里不也是过来了吗?
    再困难,还有当初他刚刚来到宋家村的时候艰难吗?2kxs提示:个别地区章节图片加载较慢,如出不出来,请刷新!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3/13242/87251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