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升级版 > 军史小说 > 英伦文豪 > 第241章 海燕,作者:高尔基、Lu

第241章 海燕,作者:高尔基、Lu

推荐阅读:神魔之眼幻灵决执掌命轮超禁忌动漫极限强者神域天尊魔剑仙尊之创神界异界之疾风剑神我的极品房东上古天尊转生之奎九恶道

    清晨。
    圣彼得堡。
    哒哒哒——
    清脆的马蹄声刺破了寂静。
    空气中弥漫着寒意,像刀片轻轻划过马儿的皮肤,
    马儿抖了抖脑袋,打个喷嚏,鬃毛随之颤栗。
    马车内坐着两个老朋友——
    马克西姆·高尔基和列夫·托尔斯泰。
    两人似乎都很疲惫,
    尤其是托尔斯泰,毕竟年纪大了,半闭着眼睛,长时间的赶路让他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尽的战斗。
    “托翁……”
    高尔基压低声音,
    “托翁?”
    托尔斯泰缓缓睁开眼睛,
    他的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颧骨更加凸出,皮肤也变得松弛,
    “怎么了?”
    出乎意料地,他明明看着很累,可双眼炯炯有神。
    高尔基松了一口气,
    “咱们一路赶来,舟车劳顿,你没问题吧?”
    托尔斯泰摆手,
    “我能有什么问题?亚斯纳亚离莫斯科近得很,坐火车也很方便嘛”
    亚斯纳亚博利尔纳,
    这其实不是一个标准的地名,
    在俄语中,它的意思是“空旷的林间空地”,但因为是作家托尔斯泰出世、生活的地方而闻名于世。
    托尔斯泰摊手,
    “反倒是你,从西伯利亚赶来,才是真的舟车劳顿。”
    “啊这……”
    高尔基有些尴尬。
    托尔斯泰哈哈大笑,拍拍对方的肩膀,满是欣赏。
    高尔基叹气,
    “我应该听陆教授的劝说,低调行事的。”
    当时,他从法国回程后,因头脑发热,参加了圣彼得堡的示威游行,结果被捕,
    出狱后,他又秘密组建印刷所,没想到事情败露,理所当然地第二次被捕,
    俄国可没有“再一再二不再三”的说法,
    第二次被捕的结果就是流放,
    发配西伯利亚种土豆,没得商量。
    幸好西伯利亚的监管漏得就像得了痔疮的菊花,
    身强力壮的囚犯,趁着看守撒尿,找个雪窝熬一阵就能脱身;
    有钱的更简单,贿赂就行。
    总之,高尔基逃出来了。
    托尔斯泰轻轻掀开车窗帘的一个缝隙,
    冷风灌进来,
    他不由得缩缩脖子,
    “阿列克赛,你能感觉到一股期待正在酝酿吗?”
    高尔基:“啊?”
    有些跟不上老爷子的思路。
    托尔斯泰低声道:“随着太阳的升起,寒冷将会慢慢消退,温暖重回大地。所以,寒冷能带来冷冽的清新,也能带来对温暖的期待。”
    高尔基:“……”
    心里吐槽,
    托翁未免也太浪漫了,直说要打倒沙皇,那多干脆。
    这时,外面忽然跑过几个孩童。
    托尔斯泰赶紧叫停马车,
    “等一等!停车!”
    车夫一勒缰绳,气冲冲地问:“干嘛?这么冷的天!”
    隔着大老远,伏特加的酒气便飘了过来,甚至连车厢里的高尔基都能闻到。
    托尔斯泰却没回答车夫,
    他对那几个孩子招手,
    “过来。”
    孩子们面面相觑,低声交流,似乎是在评估风险。
    车夫大为恼火,猛灌了一口酒,捋着大舌头呵斥道:“伱们几个别在那儿磨磨唧唧的,赶紧过来!车上的老头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能是秘密警察啊!?”
    如此直接,正是俄族特色。
    但车夫说得确实有道理,
    孩子们商量一阵,还是靠近了马车。
    车夫对托尔斯泰说道:“动作麻利点儿!”
    他跳下马车,在附近找了个墙根,用嘴叼着酒瓶,解开裤腰带撒尿。
    高尔基嘿嘿一笑,
    “这车夫,倒是聪明得很。”
    其实,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底层人都非常聪明,知道“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
    托尔斯泰扫他一眼,
    “你不是最近在构思戏剧吗?主题就是劳苦大众吧?”
    高尔基点头,
    “所以我才那么说的。”
    他构思的剧本叫《在底层》,是通过20年时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
    而他本人也是底层出身,知道底层生存的智慧。
    托尔斯泰对那几个孩子点了点头,
    “你们卖报纸吧?”
    此言一出,孩子们立即变得紧张起来,
    年龄最大的那一个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托尔斯泰摆手,
    “我怎么知道的无所谓,关键是看你们都卖什么。让我见识见识吧。”
    说着,从怀中拣出几枚硬币,
    “这是瑞典克朗。”
    孩子们立即瞪大眼睛。
    1900年,俄国因为外债过高难以偿还,经济增长开始出现放缓甚至停滞的情况,物价飞涨,
    到后来的日俄战争时期,通货膨胀甚至导致铁路线都无法正常运作,经济之差可见一斑。
    有个孩子说:“我们有报纸!有很多!”
    说着,他左右看了看,随后将上衣从下摆处掀开,露出里面厚厚的一叠。
    托尔斯泰扫了一眼,
    “我不要这些。”
    他晃了晃手中的硬币,说道:“我既然给你外国钱,那么,买外国报纸应该是非常合理的要求吧?”
    高尔基在旁边附和,
    “孩子们,该拿的都拿出来吧,我知道你们有。”
    为首的孩子回答:“外国报纸可不便宜。”
    他从屁股侧后方拨拉出一个小邮差包,把里面皱皱巴巴的报纸展示给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点头,
    “都给我。”
    他将硬币收了回去,改用纸币。
    为首的孩子嘀咕:“这个是……是真钱吧?”
    托尔斯泰笑,又收回纸币,转而将衣兜里的硬币全都翻出来,塞进对方手中。
    孩子们不认识瑞典克朗,但硬币上的阿拉伯数字总归是认识的,
    况且,金属看着就比那些纸片可靠。
    他们连装报纸的邮差包都不要了,直接丢进马车,转身跑走。
    “啧……”
    高尔基咋舌,
    “这搞的,简直像买卖违禁品的人在接头。”
    托尔斯泰大笑,
    “这么说也没错啊。现在,某些报纸肯定是违禁品了。”
    这时,马车夫也回来了,也不废话,催动马儿重新出发。
    托尔斯泰打开第一份报纸,赫然就是《费加罗报》。
    高尔基问道:“怎么样?”
    “唉……”
    托尔斯泰叹了口气,
    “还能怎么样?当然是头版头条咯这一次,咱们俄国人的脸是丢到全欧洲去了。”
    高尔基十分好奇,
    两人本是相对而坐的,他赶紧坐到了托尔斯泰身边。
    他们一齐看报。
    文章名叫《请不要僭越!》,
    作者是本届儒勒·凡尔纳奖的获得者——
    马赛尔·普鲁斯特。
    文学的土壤本该是自由、开放、平等且包容。
    当然,也可以选择无视那些反感的作品,默默将其过滤掉。
    凭借个人喜恶和手中的权力铲除异己,
    这是恐惧的表现!
    就差点名尼古拉二世了。
    高尔基说道:“这小伙子名不见经传啊……”
    托尔斯泰摊手,
    “法国人嘛”
    高尔基愣了半晌,随即大笑,
    法国人确实很滑头,让普鲁斯特这种年轻人出来吹进攻号,
    不过,放在《费加罗报》的头版,态度也算明显了。
    托尔斯泰继续翻看另一份报纸,
    “这是德国的……先说好,我德语只能看个大概,不精通的。总体读下来,德国的报纸几乎没有留退路,甚至请了海塞大师出山。嘶……他的言辞比那个姓普鲁斯特的小伙子可激烈多了。”
    高尔基窃笑。
    想想这也是必然的,
    在欧陆,还称得上封建帝制且有影响力的国家:
    德国、
    奥匈、
    俄国。
    这三个国家,最怕的就是国内舆情出问题。
    谁能想到,尼古拉二世脑子抽了,主动跳出来认领《动物庄园》,
    另外两国哪有不拼命往对方身上扣屎盆子的道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么做,还能显得自家更自由呢
    高尔基低声道:“我听说中国有句话,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说的就是这个吧?”
    托尔斯泰有些惊讶,
    “西伯利亚还有中国人?”
    高尔基摊手,
    “什么都学点儿,有好处。”
    托尔斯泰:“……”
    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高尔基摆摆手,岔开话题道:“最关键的是英国。英国的反应如何?”
    孩子们卖给两人的报纸中,
    《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曼彻斯特卫报》、《镜报》,
    英国的主流报纸一应俱全。
    他们依次阅读。
    结果,任何特殊的文章都没有,
    《朝闻道》被尼古拉二世封禁的事,各报只在一些角落进行了报道,连批评都显得很敷衍,如同例行公事。
    《镜报》的头版头条甚至是一种名为“游戏攻略”的新题材,
    更离谱地,作者竟然是爱德华七世。
    国王陛下在文章里分享了一款名叫《魔戒》的桌面游戏的游玩经验,重点介绍各种职业该如何构筑,并以新手副本进行了举例。
    高尔基:“……”
    托尔斯泰:“……”
    两人都很懵逼。
    托尔斯泰低声道:“‘构筑’、‘新手副本’……是我们和这个世界脱离了吗?里面这么多词,我怎么都看不懂?”
    高尔基摊手,
    “我也……嘶……”
    他想到了什么似的一拍额头。
    托尔斯泰不解,
    “怎么了?”
    高尔基说道:“比起普鲁斯特和海塞,爱德华国王的地位如何?”
    一语惊醒梦中人!
    托尔斯泰恍然大悟,
    《镜报》用头版头条分享国王陛下玩游戏的心得,
    还有比这更文学自由的创作吗?
    这才是真正的与民同乐!
    托尔斯泰苦笑,
    “陆教授的想法实在是太超前了!”
    高尔基缓缓点头,
    陆时的想法如天马行空,就连打脸的方式都与众不同。
    而且,这种方式肯定是最好的,
    无论德、法,那两篇文章读起来总有一种刻意,远不如润物细无声来得有效果。
    托尔斯泰嘀咕:“这才是搞舆论的手腕,沙皇真该好好学学。”
    高尔基连连摆手,
    “他还是别学了吧。否则,我们该怎么推翻……”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车夫的声音,
    “到了!”
    他刚说完就暴躁地敲了敲车厢的木板,
    “赶紧下车!”
    俄国人可没什么服务精神。
    高尔基跳下马车,然后扶托尔斯泰下来。
    他对车夫道:“能帮忙搬下行李吗?”
    一边请求,一边掏小费。
    车夫吮一口酒,白了高尔基一眼,说:“把你的钱好好揣兜里吧!车费你之前已经付过了。”
    说完,三下五除二地卸完行李,架着马车扬长而去。
    高尔基和托尔斯泰回过头,
    眼前是一幢老旧的建筑,外立面已然斑驳,布满岁月的痕迹,
    门牌肮脏不堪,内容早已模糊不清。
    托尔斯泰问:“这儿?”
    高尔基点了点头,
    随后,他一边念叨着“三、五、一、二”这串数字,一边有规律的敲门。
    不多时,门被打开。
    一个精明强干的光头站在门口处,
    “阿列克赛,你总算是……咦……你怎么带了人?”
    光头看向托尔斯泰,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
    蓦地,他瞪大了眼睛,
    “你是……”
    托尔斯泰摇摇头,
    “进去说。”
    说完,他和高尔基便闪身进了屋。
    屋内打扫得十分干净,
    家具陈设亦是简洁,几乎看不到多余的东西。
    光头对托尔斯泰伸出右手,
    “我是米哈伊尔·格林金,以前在圣彼得堡有一家印刷厂。你是托翁吧?出版界的人,不可能认不出你。”
    托尔斯泰点头。
    结果,他刚要说话,却被高尔基率先插入话题,
    他打趣格林金:“你现在也有一家印刷厂。”
    格林金挑眉,
    “我现在只拥有一台印刷机,而不是一家印刷厂。”
    他招招手,
    “你们跟我来。”
    说完便朝屋内的一个衣橱走去,
    吱呀——
    橱门被打开。
    成排的衣服挂在那儿,后面有一张垂到地面的挂毯。
    “来。”
    格林金将挂毯掀开。
    瞬间,浓厚的油墨气息扑面而来,充斥了三人的鼻腔。
    在衣橱后是一个小房间,
    老旧的印刷机正由两个工人操作着,不停地运转,发出低沉而规律的噪音。
    高尔基问:“《朝闻道》怎么样?”
    格林金回答:“供不应求。”
    他不由得叹气,
    “一台机器的效率太低,我考虑过不印刷《乡村教师》、《朝闻道》,只印刷《动物庄园》,然后制作成小册子。但是……唉……你知道的,那两篇也很好,我实在不忍舍弃。”
    高尔基“嗯”了一声,
    “我明白你的想法。陆教授的作品实在是……”
    他没有给出准确的形容词,而是从怀中摸出一个笔记本。
    笔记本的封面磨损严重,应该是跟着主人在西伯利亚吃了不少苦头。
    格林金问道:“这就是你找我的原因?”
    他接过了本子。
    高尔基提示:“从后往前翻,那里有陆教授的一首长诗……诗其实是我写的,但陆教授画上了点睛之笔。”
    格林金按对方的要求翻阅,
    “这篇《海燕》吗?”
    高尔基点头,
    “你读读看吧。”
    格林金遂沉下心来仔细阅读,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这首诗写得极好。
    开头,极力渲染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紧张气氛,
    连带着格林金也跟着紧张起来。
    诗歌能调动读者情绪,无疑是成功的。
    他读着读着,声音渐渐大了起来:“——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高尔基伸出手,帮对方又翻了一页,
    瞬间,格林金瞪大眼睛,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两句让整首诗的高度又上了一个层级。
    格林金甚至吼了出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太强劲了!
    太炽烈了!
    他的手甚至都在微微颤抖,
    “这是……这是一个中国人写出来的?用俄语……他能用俄语创作?”
    托尔斯泰笑道:“你可能想象不到,《乡村教师》的第一语言其实是法语。”
    “嘶……”
    格林金倒吸一口凉气,
    确实想象不到。
    他转向高尔基,
    “我大概能猜到你来找我是想做什么了。不过……”
    他指指身后正在运转的印刷机,
    高尔基说:“那就按你之前的想法,删掉《乡村教师》和《朝闻道》。”
    格林金“啊?”了一声,
    “这……”
    他看向托尔斯泰。
    托翁毕竟是《朝闻道》的翻译,当着翻译的面大声密谋这种事,总感觉怪怪的。
    没想到,托尔斯泰竟然说:“我赞成。”
    他叹了口气,
    “现在的问题不在出版,而在战斗。只有在战斗中取胜,lu的作品才能见于阳光之下。”
    格林金挠挠头,
    “可是,这么做不就成了……lu不可能同意啊!”
    他虽然没把话说完,但高尔基和托尔斯泰都听懂了,
    对方是觉得,这么搞属于夹带私货。
    《朝闻道》是lu的作品,在里面放一首《海燕》,那不是开玩笑吗?
    有职业操守的人都干不出这种事!
    高尔基展颜而笑,
    “米哈伊尔,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忘了我刚才说的话了吗?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lu画上的。”
    格林金摇摇头,
    “那也不合适的吧?毕竟《海燕》的主要作家是你,你怎么能将它强行安在lu的身上?”
    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夹带私货。
    高尔基笑,
    “谁说我要将它安在lu的身上了?咱们就不能实事求是吗?”
    他拿出笔在笔记本的空白处写了两行:
    《海燕》,
    高尔基、lu。
    高尔基反问:“这总归是实事求是了吧?而且,lu对此也是不介意的。我和他以及萧伯纳先生在船上聊起文学、历史,他们二人的态度都相当开放。”
    格林金无言以对。
    过了片刻,他才说道:“那好,就这么办吧。反正这么做的也不止我们。”
    尼古拉二世一时脑抽,封禁《朝闻道》,反而给那些“反贼”递了刀子。
    “反贼”们大张旗鼓地印刷《动物庄园》,制成小册子。
    但重点不在,而在夹带的私货,
    他们或者对内容稍作修改,比如将主要角色拿破仑变成彼得大帝;
    或者,在后加印各种“主义”。
    与之相比,高尔基这种实事求是的行为根本不算什么。
    格林金又看了一遍《海燕》,
    随后,他露出一个看笑话的表情,说道:“托翁、阿列克赛,你们知道这件事最荒诞的点在哪吗?”
    托尔斯泰和高尔基摇头,
    “在哪?”x2
    两人不解。
    格林金说道:“《朝闻道》作为科幻短篇合集,在俄国本没有多少传播的土壤。结果,因为尼古拉沙皇的封禁,反而让它传播得比任何书都快。就连那些不识字的都要让人帮读……”
    托尔斯泰轻笑,
    “lu在美国创造了荒诞派戏剧,据说正逐渐流行。也许,将来某一天,这次的事件也会被以荒诞派戏剧的形式记录下来呢?”
    (本章完)
    烽火中文_书迷正在阅读:
    《英伦文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科幻小说,烽火中文转载收集英伦文豪。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3/13358/87635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