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试探
推荐阅读:神医王妃谋天下、妃常有毒:鬼王的一品冷妃、冷宫废后,无良邪王欺上榻、女总裁的护身爱人、豪门禁爱:总裁的秘密情人、鬼眼王妃:相公别装残、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绝世兵王、大小姐的最强保镖、误惹萌妻:大叔,别使坏、
这话其实有些恶毒!
作为长安城内有盛名的神童,如果武三思这句话传出去,被叫成色狼简直指日可待,神童的名声可就完了!
上官婉儿端着酒盏的手顿了顿,并无异样。太平公主飞了武三思一眼,正要话,张昌宗已经笑眯眯地道:“是吗?家母先前还担心长成子这样,将来找不到媳妇儿,承武公吉言吧。”
武三思脸上的笑容一顿,转而问道:“六郎的新诗虽未填完,但诗句所写却颇觉动人,那般美丽之娘子,不知是在何处见的?竟能引出六郎之诗兴,若能寻到,不定六郎便有灵感写完全诗呢?”
这么一问,连武氏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来。张昌宗道:“多谢武公提醒,只是子已然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是不是长得特别好看……现在想来,似乎相貌也寻常,当时似乎是恰好有个神态比较特别,触动了子,得了这几句残诗,后来便忙着苦思诗句去了,倒忘了看人。”
果然还是没开窍的孩子!
这话出来,武三思倒不好往下引,因为武氏已然笑指着张昌宗笑骂道:“六郎这作态到有几分名士风范,风流不下流,甚好。最后更是忙着作诗而忘了看美女,倒有几分读书人的呆气。”
张昌宗故作不服气的抗议道:“太后,您前几日才夸过子机灵来着,怎地今日就变呆了?”
武氏反问道:“呆不好吗?”
张昌宗答道:“总是聪明、机灵这些词意更好些,被夸总比被呆好些。”
武氏微微一笑,道:“本宫倒觉得呆气挺好。若六郎不呆气,何以数年如一日,日日手不释卷,勤学苦读不辍,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呢?”
原来是这个。
张昌宗腼腆的一笑,躬身道:“多谢太后夸奖,其实子也没太后夸的那么好。不瞒太后,子也有想懈怠之时,但是,想到曾答应过太后和师父,还要母亲、叔父们要好好读书,若做不到……男子汉大丈夫,以后怎么见人!再,其实读书挺有意思的,生活中有许多事子想不明白,可是对照先贤之语再看,似乎世事都变得简单通透起来!先贤真厉害啊,同样是过一生,先贤可以悟出些微言大义,而有些人却只会庸碌一生。太后,您,人与人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
这两年来,因为婉儿师父的关系,张昌宗常在宫里行走,与武氏接触也渐渐变得多起来。抛开成见不谈,武氏其实颇通文史,在还没被男色迷昏的时候,其实是个颇有政治才干和文采斐然的女人。
在上官婉儿教导张昌宗的时候,武氏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指点张昌宗几句,倒是让张昌宗对她改观不少。如今日这般,有时候是她考问张昌宗,有时候是张昌宗请教她,只要不是涉及容貌之类的话题,一老一少多能和谐交谈。
张昌宗这个问题,倒是把武氏兴趣勾出来了,面上现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后方才道:“此事本宫亦想知道,想来千百年来,想知道其中奥妙的人不知凡几,然谁也无法确切答出,否则,这世间可称先贤者又岂止区区之数?也如此,人才之所以才会显得珍贵,这世间总是智者稀,庸者多些。”
“子受教。”
张昌宗点点头,这个问题其实是婉儿师父拜师之初用来引导他的,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机会也想听听别人的法。
看,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么有趣。婉儿师父与未来的女皇陛下,同样的问题,看待的角度就不同。婉儿师父的答案更偏向于学者型,带着探索的意味;而女皇陛下的法则更偏向于上位者视角。
从这个问题女皇陛下看到的是人才难得,为上者当珍惜人才。与上官婉儿截然不同的角度和答案……作为受教者,张昌宗真的觉得这种差异非常有意思。
太平公主看探讨已然告一段,抬手拍拍张昌宗的脑袋,道:“今日乃是节日,母亲素日忙碌,难得清闲,六郎莫要缠着母亲这些,扰了母亲兴致不,还累她劳神,今日且让母亲松快些。”
“殿下的是,是子不懂事。太后,太后,秀儿妹妹的筝弹得可好了,莫若让秀儿妹妹弹筝听可好?”
张昌宗从善如流,投桃报李,太平公主赞许的看他一眼,然后便期盼的看着母亲。武氏看在她面前一直十分安静的薛崇秀一眼,颇感意外:“秀儿这么便会弹筝了?”
太平公主道:“回母亲,这孩子于音律一道颇有几分天份,性情好静,年纪竟也学的不错。”
武氏打量薛崇秀两眼,在她印象里,这个孩子打话礼仪方面被教的好,若问到她到能大方的回答,若问不到她也能安静自处,一直不活泼,偏文静。这样的性情,稳则稳矣,但却不够出挑,在她眼里,对她的印象还不如六郎来得深刻……偏偏这样的孩子,居然能与活泼顽皮的六郎处的那般好,倒也是奇事。
武氏打量的目光带着审视的意味,颔首道:“如此也好,今日大家齐聚曲江池,倒也难得,听一听秀儿的筝也好,本宫也当效仿前人,享一享天伦之乐才好。”
太平公主连忙道:“母亲既然有兴致,那便是秀儿的福分,只是,她还,宫里的筝都大,她弹不了,母亲既然想听,女儿这遍使人回府取秀儿的筝来。”
“筝?”
“正是。绍郎宠孩子,见秀儿喜好音律,便遣匠人看她手型做了大适合之筝,让母亲见笑了。”
武氏微笑着点点头,没什么,只是让太平公主速速派人回去取薛崇秀的筝来。
到驸马薛绍的时候,张昌宗特意留意武氏的神色,然而,她老人家不愧是大风大浪走过来的人,张昌宗这只菜鸟即便是两世为人也完全看不出她的想法来,心里不禁有些挫败——
果然每个女人都不简单!
作为长安城内有盛名的神童,如果武三思这句话传出去,被叫成色狼简直指日可待,神童的名声可就完了!
上官婉儿端着酒盏的手顿了顿,并无异样。太平公主飞了武三思一眼,正要话,张昌宗已经笑眯眯地道:“是吗?家母先前还担心长成子这样,将来找不到媳妇儿,承武公吉言吧。”
武三思脸上的笑容一顿,转而问道:“六郎的新诗虽未填完,但诗句所写却颇觉动人,那般美丽之娘子,不知是在何处见的?竟能引出六郎之诗兴,若能寻到,不定六郎便有灵感写完全诗呢?”
这么一问,连武氏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来。张昌宗道:“多谢武公提醒,只是子已然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是不是长得特别好看……现在想来,似乎相貌也寻常,当时似乎是恰好有个神态比较特别,触动了子,得了这几句残诗,后来便忙着苦思诗句去了,倒忘了看人。”
果然还是没开窍的孩子!
这话出来,武三思倒不好往下引,因为武氏已然笑指着张昌宗笑骂道:“六郎这作态到有几分名士风范,风流不下流,甚好。最后更是忙着作诗而忘了看美女,倒有几分读书人的呆气。”
张昌宗故作不服气的抗议道:“太后,您前几日才夸过子机灵来着,怎地今日就变呆了?”
武氏反问道:“呆不好吗?”
张昌宗答道:“总是聪明、机灵这些词意更好些,被夸总比被呆好些。”
武氏微微一笑,道:“本宫倒觉得呆气挺好。若六郎不呆气,何以数年如一日,日日手不释卷,勤学苦读不辍,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呢?”
原来是这个。
张昌宗腼腆的一笑,躬身道:“多谢太后夸奖,其实子也没太后夸的那么好。不瞒太后,子也有想懈怠之时,但是,想到曾答应过太后和师父,还要母亲、叔父们要好好读书,若做不到……男子汉大丈夫,以后怎么见人!再,其实读书挺有意思的,生活中有许多事子想不明白,可是对照先贤之语再看,似乎世事都变得简单通透起来!先贤真厉害啊,同样是过一生,先贤可以悟出些微言大义,而有些人却只会庸碌一生。太后,您,人与人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
这两年来,因为婉儿师父的关系,张昌宗常在宫里行走,与武氏接触也渐渐变得多起来。抛开成见不谈,武氏其实颇通文史,在还没被男色迷昏的时候,其实是个颇有政治才干和文采斐然的女人。
在上官婉儿教导张昌宗的时候,武氏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指点张昌宗几句,倒是让张昌宗对她改观不少。如今日这般,有时候是她考问张昌宗,有时候是张昌宗请教她,只要不是涉及容貌之类的话题,一老一少多能和谐交谈。
张昌宗这个问题,倒是把武氏兴趣勾出来了,面上现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后方才道:“此事本宫亦想知道,想来千百年来,想知道其中奥妙的人不知凡几,然谁也无法确切答出,否则,这世间可称先贤者又岂止区区之数?也如此,人才之所以才会显得珍贵,这世间总是智者稀,庸者多些。”
“子受教。”
张昌宗点点头,这个问题其实是婉儿师父拜师之初用来引导他的,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机会也想听听别人的法。
看,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么有趣。婉儿师父与未来的女皇陛下,同样的问题,看待的角度就不同。婉儿师父的答案更偏向于学者型,带着探索的意味;而女皇陛下的法则更偏向于上位者视角。
从这个问题女皇陛下看到的是人才难得,为上者当珍惜人才。与上官婉儿截然不同的角度和答案……作为受教者,张昌宗真的觉得这种差异非常有意思。
太平公主看探讨已然告一段,抬手拍拍张昌宗的脑袋,道:“今日乃是节日,母亲素日忙碌,难得清闲,六郎莫要缠着母亲这些,扰了母亲兴致不,还累她劳神,今日且让母亲松快些。”
“殿下的是,是子不懂事。太后,太后,秀儿妹妹的筝弹得可好了,莫若让秀儿妹妹弹筝听可好?”
张昌宗从善如流,投桃报李,太平公主赞许的看他一眼,然后便期盼的看着母亲。武氏看在她面前一直十分安静的薛崇秀一眼,颇感意外:“秀儿这么便会弹筝了?”
太平公主道:“回母亲,这孩子于音律一道颇有几分天份,性情好静,年纪竟也学的不错。”
武氏打量薛崇秀两眼,在她印象里,这个孩子打话礼仪方面被教的好,若问到她到能大方的回答,若问不到她也能安静自处,一直不活泼,偏文静。这样的性情,稳则稳矣,但却不够出挑,在她眼里,对她的印象还不如六郎来得深刻……偏偏这样的孩子,居然能与活泼顽皮的六郎处的那般好,倒也是奇事。
武氏打量的目光带着审视的意味,颔首道:“如此也好,今日大家齐聚曲江池,倒也难得,听一听秀儿的筝也好,本宫也当效仿前人,享一享天伦之乐才好。”
太平公主连忙道:“母亲既然有兴致,那便是秀儿的福分,只是,她还,宫里的筝都大,她弹不了,母亲既然想听,女儿这遍使人回府取秀儿的筝来。”
“筝?”
“正是。绍郎宠孩子,见秀儿喜好音律,便遣匠人看她手型做了大适合之筝,让母亲见笑了。”
武氏微笑着点点头,没什么,只是让太平公主速速派人回去取薛崇秀的筝来。
到驸马薛绍的时候,张昌宗特意留意武氏的神色,然而,她老人家不愧是大风大浪走过来的人,张昌宗这只菜鸟即便是两世为人也完全看不出她的想法来,心里不禁有些挫败——
果然每个女人都不简单!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4/14380/92015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