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朝会伊始
推荐阅读:韩娱之梦、剑焚九天、随身带着传国玺、鼎铸乾坤、韩娱骑士、首席独宠麻辣妻、游戏在异界大陆、来自无限世界的男人、不良药圣、绝品花香、
延裕将阿五揽入怀中道:“你知道朕今天为什么当着皇儿们和公主们的面出兄弟友恭这样的话吗?”
杨阿五缓缓道:“陛下可能是害怕他们步了妾身兄长们的后路吧。”
677J
延裕轻轻点了点头道:“你对了,朕很害怕皇儿们为了这个帝王之位,争得你死我活,最终导致兵戎相见。”
杨阿五将头靠在延裕的肩膀道:“陛下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妾身其实也害怕这样的事情出现。”
只听延裕继续道:“只有一条路才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杨阿五有些不解的问道:“陛下又想到什么样的好办法了?”
延裕缓缓道:“朕决定削减皇权,加大内阁的权利,然后等到皇子们十五岁之后,让他们开始跟随一名文武双全的官员辅助他们去封地待上一年,一年之后依靠他们的政绩,让文武百官进行不记名投票甄选太子。”
杨阿五有些不懂的道:“朝廷之中的事情,妾身是不懂的,前朝有言妇人不得干政。但是妾身只想告诉陛下一句话,那就是不管陛下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妾身都是全力支持的。”
延裕闻听杨阿五这番话很受感动,轻轻亲吻了下杨阿五的额头道:“你能出这样的话,朕很欣慰,你放心吧,等过几年朕平定天下,将下一届皇帝钦定之后,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江南游玩。”
忽然闻听延裕出这番话,杨阿五有些感动的道:“妾身闲赋之时曾经阅览《老子》一书,书上有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这一句话,周朝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彝,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都是这样行事的,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道家的显赫人物,难道陛下竟然对道家著述有过研究吗?”
延裕轻轻一笑道:“朕哪里有时间去研究道家学,不过是想着这些年一直都在四处征战,没有与你们好好的享受一番人生的多姿多彩,这才想着过些年与你们一起乘一叶轻舟,荡漾在西湖之上,那该多美妙。”
杨阿五将双手放在延裕的勃颈处,一往情深地道:“只要陛下在身边,妾身去哪里都觉得挺好的。”
月色阑珊,皎洁的月光透过轩窗映射进来,延裕抚摸着杨阿五的秀脸道:“夜色已经深了,咱们还是研究下如何生个皇子这件紧迫的事情吧。”
闻听延裕这番话,杨阿五紧紧的抱着延裕,满脸羞涩的道:“陛下讨厌……”
话第二天,天色微微亮,王承恩便在门外喊道:“陛下将要五更十分了,该到上早朝的时间了。”
朦胧中闻听王承恩这番话,延裕便睁开眼睛道:“朕知道了。”
五更时分,杨延裕在杨阿五以及宫女的服侍下,身着皇帝冠冕,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及通天冠,佩戴龙渊剑缓缓的来到武德殿。
随着一阵阵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传来,文武百官鱼贯而入殿内,此时延裕已经坐定,但见文武百官跪地齐声喊道:“臣等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延裕注视着文武百官,大手一挥道:“众卿家免礼。”
随着文武百官起身之后,便有内侍总管王承恩上前一步朗声道:“众位大臣可有本奏来?”
只见国子监忌酒孔颖达率先上前一步道:“启奏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延裕挥手道:“孔大人有事且来听听。”
只听孔颖达朗声道:“今年二月按照陛下的旨意,微臣与高炯,苏威等大人经过层层筛选,共计挑选了符合标准的学生一百四十余人,入读国子监,现在这些学生已然入学八个月有余,学生是多了,可是国子监的房屋却有些紧凑,有些学生居家过远,往来不方便,所以微臣奏请陛下建立一些房屋,供学生住宿。”
闻听孔颖达这番话,杨延裕沉思片刻便道:“国子监之前的房屋仅有一十二个,的确是有些过于少了,既然孔大人提出来了,那么朕自该考虑这件事情了。”
延裕这番话完之后,只见给事黄门侍郎马周上前一步道:“启奏陛下,微臣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往后拖拖。”
延裕一愣便问道:“这是为何呢?”
只听马周道:“而今天下未平,我大军又要四处征战,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粮去修建国子监房屋。”
闻听这番话,延裕便注视着户部尚书苏威问道:“苏大人你来国库的情况吧。”
只见苏威上前一步朗声道:“启奏陛下,马大人的是事实,今年八月以来渭河,黄河,洛河三河泛滥,造成关中之地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庄家被颗粒无收,为了应对灾情,臣与长孙大人,房大人,杜大人以及魏大人多次商议,才征集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去救济灾民,而今国库中的钱粮已经所剩不多了。”
闻听苏威这番话,延裕有些不解的问道:“那洛口仓的粮食运过来了吗?”
左仆射杜如晦上前一步道:“洛口仓的粮食还没有运送过来。”
就在杨延裕在武将队伍里,寻找镇守洛口仓的守将杨德方时,杨德方已经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只听杨德方道:“陛下不必担忧,虽关中之地遭遇洪水灾害,但是我们占领的李密诸郡,并没有发生什么自然灾害,今年各地风调雨顺,粮食已经全部搬到了洛口仓里,约莫有五十万石,足够陛下修建国子监和明年大军开拔所用了。”
闻听杨德方这番话,延裕有些喜悦的道:“只要钱粮足够,朕就不担心什么了。”
这时候马周便道:“倘若粮草足够使用的话,那微臣对于扩建国子监一事便没有任何异议。”
杨延裕又注视着其他人问道:“其他大臣还有异议吗?”
只听众人拱手道:“臣等没有异议。”
闻听文武百官这番话,杨延裕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么扩建国子监这件事情就交给工部尚书阎立本了。”
只见阎立本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拱手道:“微臣遵旨。”
杨阿五缓缓道:“陛下可能是害怕他们步了妾身兄长们的后路吧。”
677J
延裕轻轻点了点头道:“你对了,朕很害怕皇儿们为了这个帝王之位,争得你死我活,最终导致兵戎相见。”
杨阿五将头靠在延裕的肩膀道:“陛下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妾身其实也害怕这样的事情出现。”
只听延裕继续道:“只有一条路才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杨阿五有些不解的问道:“陛下又想到什么样的好办法了?”
延裕缓缓道:“朕决定削减皇权,加大内阁的权利,然后等到皇子们十五岁之后,让他们开始跟随一名文武双全的官员辅助他们去封地待上一年,一年之后依靠他们的政绩,让文武百官进行不记名投票甄选太子。”
杨阿五有些不懂的道:“朝廷之中的事情,妾身是不懂的,前朝有言妇人不得干政。但是妾身只想告诉陛下一句话,那就是不管陛下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妾身都是全力支持的。”
延裕闻听杨阿五这番话很受感动,轻轻亲吻了下杨阿五的额头道:“你能出这样的话,朕很欣慰,你放心吧,等过几年朕平定天下,将下一届皇帝钦定之后,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江南游玩。”
忽然闻听延裕出这番话,杨阿五有些感动的道:“妾身闲赋之时曾经阅览《老子》一书,书上有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这一句话,周朝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彝,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都是这样行事的,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道家的显赫人物,难道陛下竟然对道家著述有过研究吗?”
延裕轻轻一笑道:“朕哪里有时间去研究道家学,不过是想着这些年一直都在四处征战,没有与你们好好的享受一番人生的多姿多彩,这才想着过些年与你们一起乘一叶轻舟,荡漾在西湖之上,那该多美妙。”
杨阿五将双手放在延裕的勃颈处,一往情深地道:“只要陛下在身边,妾身去哪里都觉得挺好的。”
月色阑珊,皎洁的月光透过轩窗映射进来,延裕抚摸着杨阿五的秀脸道:“夜色已经深了,咱们还是研究下如何生个皇子这件紧迫的事情吧。”
闻听延裕这番话,杨阿五紧紧的抱着延裕,满脸羞涩的道:“陛下讨厌……”
话第二天,天色微微亮,王承恩便在门外喊道:“陛下将要五更十分了,该到上早朝的时间了。”
朦胧中闻听王承恩这番话,延裕便睁开眼睛道:“朕知道了。”
五更时分,杨延裕在杨阿五以及宫女的服侍下,身着皇帝冠冕,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及通天冠,佩戴龙渊剑缓缓的来到武德殿。
随着一阵阵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传来,文武百官鱼贯而入殿内,此时延裕已经坐定,但见文武百官跪地齐声喊道:“臣等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延裕注视着文武百官,大手一挥道:“众卿家免礼。”
随着文武百官起身之后,便有内侍总管王承恩上前一步朗声道:“众位大臣可有本奏来?”
只见国子监忌酒孔颖达率先上前一步道:“启奏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延裕挥手道:“孔大人有事且来听听。”
只听孔颖达朗声道:“今年二月按照陛下的旨意,微臣与高炯,苏威等大人经过层层筛选,共计挑选了符合标准的学生一百四十余人,入读国子监,现在这些学生已然入学八个月有余,学生是多了,可是国子监的房屋却有些紧凑,有些学生居家过远,往来不方便,所以微臣奏请陛下建立一些房屋,供学生住宿。”
闻听孔颖达这番话,杨延裕沉思片刻便道:“国子监之前的房屋仅有一十二个,的确是有些过于少了,既然孔大人提出来了,那么朕自该考虑这件事情了。”
延裕这番话完之后,只见给事黄门侍郎马周上前一步道:“启奏陛下,微臣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往后拖拖。”
延裕一愣便问道:“这是为何呢?”
只听马周道:“而今天下未平,我大军又要四处征战,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粮去修建国子监房屋。”
闻听这番话,延裕便注视着户部尚书苏威问道:“苏大人你来国库的情况吧。”
只见苏威上前一步朗声道:“启奏陛下,马大人的是事实,今年八月以来渭河,黄河,洛河三河泛滥,造成关中之地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庄家被颗粒无收,为了应对灾情,臣与长孙大人,房大人,杜大人以及魏大人多次商议,才征集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去救济灾民,而今国库中的钱粮已经所剩不多了。”
闻听苏威这番话,延裕有些不解的问道:“那洛口仓的粮食运过来了吗?”
左仆射杜如晦上前一步道:“洛口仓的粮食还没有运送过来。”
就在杨延裕在武将队伍里,寻找镇守洛口仓的守将杨德方时,杨德方已经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只听杨德方道:“陛下不必担忧,虽关中之地遭遇洪水灾害,但是我们占领的李密诸郡,并没有发生什么自然灾害,今年各地风调雨顺,粮食已经全部搬到了洛口仓里,约莫有五十万石,足够陛下修建国子监和明年大军开拔所用了。”
闻听杨德方这番话,延裕有些喜悦的道:“只要钱粮足够,朕就不担心什么了。”
这时候马周便道:“倘若粮草足够使用的话,那微臣对于扩建国子监一事便没有任何异议。”
杨延裕又注视着其他人问道:“其他大臣还有异议吗?”
只听众人拱手道:“臣等没有异议。”
闻听文武百官这番话,杨延裕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么扩建国子监这件事情就交给工部尚书阎立本了。”
只见阎立本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拱手道:“微臣遵旨。”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4/14594/93258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