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0章沪上暗流与江南微光
推荐阅读:神级风水师、银白的死神、婚期难料、重生之末世降临、邪能复兴、绝世神脑、醉卧少帅怀、大巫司天、报告总裁:傲娇萌妻太难宠、至尊神魔系统、
江南水乡,晨雾氤氲。
天光未大亮,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着的渔村,远处运河的水声潺潺,夹杂着早起渔人收拾渔网的细碎声响。
莫老憨家那间低矮的瓦房灶间,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
阿贝(贝贝)蹲在灶膛前,熟练地往里添着柴火。跳跃的火光映在她日渐清秀的脸庞上,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她身上穿着打了好几个补丁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粗布衣裳,身形比起同龄的少女要显得单薄些,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极了被河水反复冲刷后,浸润在月光下的黑曜石,沉静中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韧性。
“阿贝,火慢点儿,心糊了锅。” 莫婶儿在一旁揉着杂粮面团,轻声叮嘱,目光慈爱地在养女身上。十几年过去,岁月和劳苦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但看向阿贝的眼神,始终未变。
“晓得了,娘。” 阿贝应着,手下动作放轻了些。她声音清脆,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软糯调子,却又比一般女孩多了几分利。
粥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米香混合着切碎的野菜气息,弥漫在狭的灶间。这便是他们一家三口寻常的一餐。
莫老憨扛着渔网从河边回来,裤脚还沾着湿泥,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今早运气不赖,网着几条大点儿的鲫鱼,回头拿到镇上市集,能换些盐巴钱。”
“爹,快擦把脸,吃饭了。” 阿贝立刻起身,从破旧的木架子上取下毛巾,在温水盆里浸湿拧干,递过去。
一家三口围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木桌旁,就着咸菜,喝着稀薄的野菜粥。生活清苦,却自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暖意。
吃完饭,阿贝利索地收拾好碗筷,又将屋里屋外打扫了一遍。她动作麻利,手脚不停,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阿贝,一会儿跟爹去趟镇上?” 莫老憨一边修补渔网上的破洞,一边问道。
阿贝眼睛一亮,随即又看了看莫婶儿:“娘一个人在家……”
“去吧去吧,” 莫婶儿笑着摆手,“我正好把后头那块菜地拾掇拾掇。你爹粗心,你跟着去,看着点秤,别让人糊弄了。”
“哎!” 阿贝高兴地应下。她喜欢去镇上,并非贪图热闹,而是那里能看到更多的人,听到更多的事,还能在书铺外面,蹭着看几眼那些她买不起的书籍封面和偶尔被风吹开的书页。她心里藏着一个谁也没告诉过的渴望,渴望知识,渴望了解这个渔村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沪上。
齐公馆,西式楼的书房内。
晨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影。已经长成挺拔少年的齐啸云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白色西装,坐在宽大的书桌后,手中拿着一份刚送来的英文报纸,眉头微蹙。他面容俊朗,继承了其父齐光耀的英挺,眉眼间却更多了几分其母的斯文与深邃,只是那紧抿的唇线和专注的眼神,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锐利。
管家福伯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将一杯刚沏好的雨前龙井放在他手边,低声道:“少爷,老爷一早去商会了,中午不回来用饭。夫人约了几位太太去打牌。”
齐啸云“嗯”了一声,目光并未离开报纸,随口问道:“福伯,前几天让你打听的事情,有眉目了吗?”
福伯微微躬身,脸上露出一丝难色:“少爷,您让打听莫家那位……失散的姐……时间过去太久了,当年莫家出事,树倒猢狲散,知情人本就不多,这些年又战乱流离,实在……实在如同大海捞针。只隐约听,当年那位乳娘,似乎是江南籍贯,但具体是哪里,也无人知晓了。”
齐啸云放下报纸,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他望向窗外,公馆花园里繁花似锦,一派奢靡安宁,但他的眼神却仿佛穿过了这重重景象,到了某个遥远而模糊的地方。
“继续查。”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哪怕只有一丝线索,也不要放过。还有……莹莹妹妹那边,最近怎么样?”
提到莫莹莹,福伯的脸色柔和了些:“莹姐很好,就是……林夫人前几日似乎又染了风寒,咳嗽得厉害些。莹姐日夜照料,人都清减了几分。我们按少爷的吩咐,以老爷的名义送去的钱和药材,林夫人起初不肯收,还是老奴再三劝,言明是老爷感念旧情,不忍故人之后受苦,她才勉强收下,还让老奴带话,多谢齐老爷挂念。”
齐啸云沉默了片刻。他知道母亲林婉贞的骄傲,若非为了女儿,她是绝不会接受这些接济的。而莹莹……那个记忆中总是跟在他身后,怯生生叫他“啸云哥哥”的女孩,如今也已出得亭亭玉立,却在最美好的年华,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找个可靠的大夫,再去给林夫人瞧瞧。费用从我的账上出,不必让父亲知道。” 齐啸云吩咐道。
“是,少爷。” 福伯应下,犹豫了一下,又道,“少爷,下个月是您十八岁生辰,老爷和夫人的意思是要大办,沪上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会来,您看……”
“你们安排便是。” 齐啸云兴趣缺缺地打断。那些应酬和虚与委蛇,他早已厌倦。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尽快在家族生意中掌握实权,如何找到那个可能流在外的莫家血脉,如何……才能真正护住他想护住的人。
江南镇,市集喧嚣。
阿贝跟在莫老憨身后,穿梭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她手里紧紧攥着卖鱼得来的几个铜板,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瞟向街角那间的书铺。
“爹,我去那边看看。” 阿贝指了指书铺。
莫老憨知道女儿的心思,叹了口气,从怀里摸出两个额外的铜板塞到她手里:“去吧,别耽搁太久,买点想吃的零嘴。”
“谢谢爹!” 阿贝没有推辞,她知道这是父亲能给予的最大支持。她攥着铜板,像只灵巧的鱼儿,挤过人群,来到了书铺门口。
她不敢进去,怕身上的鱼腥气惹来店家的白眼,只敢站在窗外,踮着脚尖,贪婪地看着里面书架上一排排的书籍。那些厚重的、散发着墨香的书本,对她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就在这时,一阵争吵声吸引了她的注意。
书铺旁边是一家当铺,一个穿着绸布长衫、戴着瓜皮帽的掌柜,正将一个包袱和一个老人往外推搡,语气刻薄:“去去去!什么破烂玩意儿也敢拿来当?一块破石头,雕得歪歪扭扭,还是祖传的?当我们永昌当是收破烂的吗?”
那老人衣衫褴褛,满头白发,被推得一个踉跄,怀里的包袱散开,一块巴掌大、灰扑扑的玉石掉在地上。那玉石质地似乎很一般,形状也不规则,上面隐约有些刻痕,但蒙着灰尘,毫不起眼。
“掌柜的,行行好,家里等着米下锅……这真是祖上传下来的,您再看看,再看看……” 老人苦苦哀求,弯腰想去捡那玉石。
“看什么看!赶紧滚!” 掌柜的不耐烦地挥手。
周围有人围观,却无人上前。世道艰难,谁也不想多管闲事。
阿贝看着那老人绝望的眼神,心中不忍。她挤过去,帮老人捡起了那块玉石。入手微沉,触感冰凉,上面的刻痕似乎有些特别,但她来不及细看。
“老爷爷,您没事吧?” 她将玉石递还给老人。
老人接过玉石,浑浊的老眼里满是感激:“谢谢姑娘,谢谢……”
那掌柜的见是个半大的丫头,嗤笑一声:“丫头片子,懂什么?一边去!”
阿贝抬起头,清澈的目光直视着掌柜,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奇异的镇定:“掌柜的,开门做生意,讲究个和气生财。老爷爷年纪大了,您不收便不收,何必动手推人呢?”
掌柜的被她得一噎,周围也有人低声议论起来。他脸上挂不住,哼了一声,转身进了当铺,“嘭”地关上了门。
阿贝扶着老人走到街边人少处:“老爷爷,您家在哪里?我送您回去?”
老人摇摇头,看着手里的玉石,长长叹了口气:“家?哪还有家啊……儿子被抓了壮丁,媳妇跟人跑了,就剩我这个老不死的……本想当了这祖传的东西换点药钱,没想到……” 他着,剧烈地咳嗽起来。
阿贝看着老人枯瘦的手和那块灰扑扑的玉石,心中酸楚。她摸了摸口袋里那两个还带着体温的铜板,犹豫了一下,还是全部掏了出来,塞到老人手里:“老爷爷,我只有这些,您拿去买个饼吃吧。”
老人愣住了,看着手里那两枚微不足道的铜板,又看看阿贝身上打补丁的衣裳,眼圈顿时红了:“使不得,姑娘,使不得……你也不容易……”
“您拿着吧。” 阿贝坚持道,又看了看那块玉石,“这东西,既然是祖传的,不定真是个宝贝,您好好收着,也许以后能遇到识货的人。”
她完,不等老人再推辞,便转身快步离开了。她怕自己再待下去,会忍不住把卖鱼的钱也拿出来。那些钱,是家里等着买米买盐的。
老人望着阿贝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又低头看看手里的铜板和玉石,喃喃道:“好心肠的姑娘啊……菩萨保佑你……”
阿贝找到莫老憨,只书铺人多,没进去。父女俩买了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便踏上了回家的路。阿贝心里还想着那个老人和那块奇怪的玉石,隐隐觉得,那玉石上的刻痕,似乎在哪里见过一种非常模糊、遥远的印象,仿佛童年某个破碎的梦境。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在那里,贴身挂着她从不离身的半块玉佩。玉佩温润,带着她的体温。这是她身世的唯一线索,也是莫家留在她生命里的,最初的印记。
沪上,齐公馆。
傍晚,齐啸云处理完手头的文件,揉了揉眉心。福伯走进来,低声道:“少爷,赵家派人送来了请柬,赵会长五十寿宴,请您务必赏光。”
齐啸云接过那张烫金的精致请柬,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赵坤,这个当年陷害莫家的元凶之一,如今已是沪上商会举足轻重的人物,风光无限。
“知道了。” 他将请柬随手丢在桌上,“备一份厚礼。”
“是。” 福伯应道,迟疑片刻,又道,“少爷,还有一事……我们的人在南边查到一点消息,十几年前,江南一带确实有过一个带着婴儿的妇人出现,形迹可疑,但具体脚处,还在查证。”
齐啸云精神微振:“盯紧这条线。江南……范围还是太大,想办法缩。”
“老奴明白。”
福伯退下后,齐啸云走到窗边,望着华灯初上的沪上夜景。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这座繁华的都市背后,隐藏着太多的阴谋与算计,也掩盖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
他想起了时候,莫家花园里,那个和他拥有半块一模一样玉佩、笑起来有两个梨涡的贝贝妹妹;想起了家破人亡后,躲在贫民窟里,眼神惊恐却依旧紧紧拉着母亲衣角的莹莹妹妹。
一个下不明,生死未卜;一个近在咫尺,却因门第之见和母亲的骄傲,无法光明正大地照拂。
他握紧了拳头。力量,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只有足够强大,才能揭开当年的真相,才能找回失散的亲人,才能……不再让他在意的人,受到任何伤害。
沪上的暗流在夜色下涌动,而江南水乡的那一点微光,似乎也正被命运的丝线,悄然牵引向这座巨大的漩涡。
阿贝回到渔村,帮着莫婶儿做好了晚饭,又将院子里晾晒的鱼干收好。夜深人静时,她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听着窗外细微的风声和水声,再次从怀里掏出那半块玉佩,就着从窗户缝隙透进来的微弱月光,细细摩挲。
玉佩上的纹路,似乎与今天在镇上看到的那块怪石上的刻痕,有某种隐约的相似?是错觉吗?
她不知道,这无心的一瞥,这源于善良的一个举动,或许早已在冥冥之中,为她那迷雾重重的身世,揭开了一线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缝隙。
南北两地,两个命运迥异的少女,以及那个在漩涡中心奋力挣扎的少年,他们的人生轨迹,正沿着各自的轨迹前行,而交汇的那一天,似乎已不再遥远。
天光未大亮,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着的渔村,远处运河的水声潺潺,夹杂着早起渔人收拾渔网的细碎声响。
莫老憨家那间低矮的瓦房灶间,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
阿贝(贝贝)蹲在灶膛前,熟练地往里添着柴火。跳跃的火光映在她日渐清秀的脸庞上,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她身上穿着打了好几个补丁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粗布衣裳,身形比起同龄的少女要显得单薄些,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极了被河水反复冲刷后,浸润在月光下的黑曜石,沉静中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韧性。
“阿贝,火慢点儿,心糊了锅。” 莫婶儿在一旁揉着杂粮面团,轻声叮嘱,目光慈爱地在养女身上。十几年过去,岁月和劳苦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但看向阿贝的眼神,始终未变。
“晓得了,娘。” 阿贝应着,手下动作放轻了些。她声音清脆,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软糯调子,却又比一般女孩多了几分利。
粥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米香混合着切碎的野菜气息,弥漫在狭的灶间。这便是他们一家三口寻常的一餐。
莫老憨扛着渔网从河边回来,裤脚还沾着湿泥,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今早运气不赖,网着几条大点儿的鲫鱼,回头拿到镇上市集,能换些盐巴钱。”
“爹,快擦把脸,吃饭了。” 阿贝立刻起身,从破旧的木架子上取下毛巾,在温水盆里浸湿拧干,递过去。
一家三口围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木桌旁,就着咸菜,喝着稀薄的野菜粥。生活清苦,却自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暖意。
吃完饭,阿贝利索地收拾好碗筷,又将屋里屋外打扫了一遍。她动作麻利,手脚不停,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阿贝,一会儿跟爹去趟镇上?” 莫老憨一边修补渔网上的破洞,一边问道。
阿贝眼睛一亮,随即又看了看莫婶儿:“娘一个人在家……”
“去吧去吧,” 莫婶儿笑着摆手,“我正好把后头那块菜地拾掇拾掇。你爹粗心,你跟着去,看着点秤,别让人糊弄了。”
“哎!” 阿贝高兴地应下。她喜欢去镇上,并非贪图热闹,而是那里能看到更多的人,听到更多的事,还能在书铺外面,蹭着看几眼那些她买不起的书籍封面和偶尔被风吹开的书页。她心里藏着一个谁也没告诉过的渴望,渴望知识,渴望了解这个渔村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沪上。
齐公馆,西式楼的书房内。
晨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影。已经长成挺拔少年的齐啸云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白色西装,坐在宽大的书桌后,手中拿着一份刚送来的英文报纸,眉头微蹙。他面容俊朗,继承了其父齐光耀的英挺,眉眼间却更多了几分其母的斯文与深邃,只是那紧抿的唇线和专注的眼神,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锐利。
管家福伯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将一杯刚沏好的雨前龙井放在他手边,低声道:“少爷,老爷一早去商会了,中午不回来用饭。夫人约了几位太太去打牌。”
齐啸云“嗯”了一声,目光并未离开报纸,随口问道:“福伯,前几天让你打听的事情,有眉目了吗?”
福伯微微躬身,脸上露出一丝难色:“少爷,您让打听莫家那位……失散的姐……时间过去太久了,当年莫家出事,树倒猢狲散,知情人本就不多,这些年又战乱流离,实在……实在如同大海捞针。只隐约听,当年那位乳娘,似乎是江南籍贯,但具体是哪里,也无人知晓了。”
齐啸云放下报纸,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他望向窗外,公馆花园里繁花似锦,一派奢靡安宁,但他的眼神却仿佛穿过了这重重景象,到了某个遥远而模糊的地方。
“继续查。”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哪怕只有一丝线索,也不要放过。还有……莹莹妹妹那边,最近怎么样?”
提到莫莹莹,福伯的脸色柔和了些:“莹姐很好,就是……林夫人前几日似乎又染了风寒,咳嗽得厉害些。莹姐日夜照料,人都清减了几分。我们按少爷的吩咐,以老爷的名义送去的钱和药材,林夫人起初不肯收,还是老奴再三劝,言明是老爷感念旧情,不忍故人之后受苦,她才勉强收下,还让老奴带话,多谢齐老爷挂念。”
齐啸云沉默了片刻。他知道母亲林婉贞的骄傲,若非为了女儿,她是绝不会接受这些接济的。而莹莹……那个记忆中总是跟在他身后,怯生生叫他“啸云哥哥”的女孩,如今也已出得亭亭玉立,却在最美好的年华,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找个可靠的大夫,再去给林夫人瞧瞧。费用从我的账上出,不必让父亲知道。” 齐啸云吩咐道。
“是,少爷。” 福伯应下,犹豫了一下,又道,“少爷,下个月是您十八岁生辰,老爷和夫人的意思是要大办,沪上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会来,您看……”
“你们安排便是。” 齐啸云兴趣缺缺地打断。那些应酬和虚与委蛇,他早已厌倦。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尽快在家族生意中掌握实权,如何找到那个可能流在外的莫家血脉,如何……才能真正护住他想护住的人。
江南镇,市集喧嚣。
阿贝跟在莫老憨身后,穿梭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她手里紧紧攥着卖鱼得来的几个铜板,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瞟向街角那间的书铺。
“爹,我去那边看看。” 阿贝指了指书铺。
莫老憨知道女儿的心思,叹了口气,从怀里摸出两个额外的铜板塞到她手里:“去吧,别耽搁太久,买点想吃的零嘴。”
“谢谢爹!” 阿贝没有推辞,她知道这是父亲能给予的最大支持。她攥着铜板,像只灵巧的鱼儿,挤过人群,来到了书铺门口。
她不敢进去,怕身上的鱼腥气惹来店家的白眼,只敢站在窗外,踮着脚尖,贪婪地看着里面书架上一排排的书籍。那些厚重的、散发着墨香的书本,对她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就在这时,一阵争吵声吸引了她的注意。
书铺旁边是一家当铺,一个穿着绸布长衫、戴着瓜皮帽的掌柜,正将一个包袱和一个老人往外推搡,语气刻薄:“去去去!什么破烂玩意儿也敢拿来当?一块破石头,雕得歪歪扭扭,还是祖传的?当我们永昌当是收破烂的吗?”
那老人衣衫褴褛,满头白发,被推得一个踉跄,怀里的包袱散开,一块巴掌大、灰扑扑的玉石掉在地上。那玉石质地似乎很一般,形状也不规则,上面隐约有些刻痕,但蒙着灰尘,毫不起眼。
“掌柜的,行行好,家里等着米下锅……这真是祖上传下来的,您再看看,再看看……” 老人苦苦哀求,弯腰想去捡那玉石。
“看什么看!赶紧滚!” 掌柜的不耐烦地挥手。
周围有人围观,却无人上前。世道艰难,谁也不想多管闲事。
阿贝看着那老人绝望的眼神,心中不忍。她挤过去,帮老人捡起了那块玉石。入手微沉,触感冰凉,上面的刻痕似乎有些特别,但她来不及细看。
“老爷爷,您没事吧?” 她将玉石递还给老人。
老人接过玉石,浑浊的老眼里满是感激:“谢谢姑娘,谢谢……”
那掌柜的见是个半大的丫头,嗤笑一声:“丫头片子,懂什么?一边去!”
阿贝抬起头,清澈的目光直视着掌柜,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奇异的镇定:“掌柜的,开门做生意,讲究个和气生财。老爷爷年纪大了,您不收便不收,何必动手推人呢?”
掌柜的被她得一噎,周围也有人低声议论起来。他脸上挂不住,哼了一声,转身进了当铺,“嘭”地关上了门。
阿贝扶着老人走到街边人少处:“老爷爷,您家在哪里?我送您回去?”
老人摇摇头,看着手里的玉石,长长叹了口气:“家?哪还有家啊……儿子被抓了壮丁,媳妇跟人跑了,就剩我这个老不死的……本想当了这祖传的东西换点药钱,没想到……” 他着,剧烈地咳嗽起来。
阿贝看着老人枯瘦的手和那块灰扑扑的玉石,心中酸楚。她摸了摸口袋里那两个还带着体温的铜板,犹豫了一下,还是全部掏了出来,塞到老人手里:“老爷爷,我只有这些,您拿去买个饼吃吧。”
老人愣住了,看着手里那两枚微不足道的铜板,又看看阿贝身上打补丁的衣裳,眼圈顿时红了:“使不得,姑娘,使不得……你也不容易……”
“您拿着吧。” 阿贝坚持道,又看了看那块玉石,“这东西,既然是祖传的,不定真是个宝贝,您好好收着,也许以后能遇到识货的人。”
她完,不等老人再推辞,便转身快步离开了。她怕自己再待下去,会忍不住把卖鱼的钱也拿出来。那些钱,是家里等着买米买盐的。
老人望着阿贝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又低头看看手里的铜板和玉石,喃喃道:“好心肠的姑娘啊……菩萨保佑你……”
阿贝找到莫老憨,只书铺人多,没进去。父女俩买了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便踏上了回家的路。阿贝心里还想着那个老人和那块奇怪的玉石,隐隐觉得,那玉石上的刻痕,似乎在哪里见过一种非常模糊、遥远的印象,仿佛童年某个破碎的梦境。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在那里,贴身挂着她从不离身的半块玉佩。玉佩温润,带着她的体温。这是她身世的唯一线索,也是莫家留在她生命里的,最初的印记。
沪上,齐公馆。
傍晚,齐啸云处理完手头的文件,揉了揉眉心。福伯走进来,低声道:“少爷,赵家派人送来了请柬,赵会长五十寿宴,请您务必赏光。”
齐啸云接过那张烫金的精致请柬,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赵坤,这个当年陷害莫家的元凶之一,如今已是沪上商会举足轻重的人物,风光无限。
“知道了。” 他将请柬随手丢在桌上,“备一份厚礼。”
“是。” 福伯应道,迟疑片刻,又道,“少爷,还有一事……我们的人在南边查到一点消息,十几年前,江南一带确实有过一个带着婴儿的妇人出现,形迹可疑,但具体脚处,还在查证。”
齐啸云精神微振:“盯紧这条线。江南……范围还是太大,想办法缩。”
“老奴明白。”
福伯退下后,齐啸云走到窗边,望着华灯初上的沪上夜景。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这座繁华的都市背后,隐藏着太多的阴谋与算计,也掩盖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
他想起了时候,莫家花园里,那个和他拥有半块一模一样玉佩、笑起来有两个梨涡的贝贝妹妹;想起了家破人亡后,躲在贫民窟里,眼神惊恐却依旧紧紧拉着母亲衣角的莹莹妹妹。
一个下不明,生死未卜;一个近在咫尺,却因门第之见和母亲的骄傲,无法光明正大地照拂。
他握紧了拳头。力量,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只有足够强大,才能揭开当年的真相,才能找回失散的亲人,才能……不再让他在意的人,受到任何伤害。
沪上的暗流在夜色下涌动,而江南水乡的那一点微光,似乎也正被命运的丝线,悄然牵引向这座巨大的漩涡。
阿贝回到渔村,帮着莫婶儿做好了晚饭,又将院子里晾晒的鱼干收好。夜深人静时,她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听着窗外细微的风声和水声,再次从怀里掏出那半块玉佩,就着从窗户缝隙透进来的微弱月光,细细摩挲。
玉佩上的纹路,似乎与今天在镇上看到的那块怪石上的刻痕,有某种隐约的相似?是错觉吗?
她不知道,这无心的一瞥,这源于善良的一个举动,或许早已在冥冥之中,为她那迷雾重重的身世,揭开了一线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缝隙。
南北两地,两个命运迥异的少女,以及那个在漩涡中心奋力挣扎的少年,他们的人生轨迹,正沿着各自的轨迹前行,而交汇的那一天,似乎已不再遥远。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4/14886/94752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