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冰封星海

推荐阅读:我的亮剑生涯闲山静水小村生活混沌天帝诀神道帝尊独游兼职艺术家霸武宇智波的人生模拟器重生千禧大玩家夜的第一章

    中华大地上,三所大学里,一大群地理学未来的精英是懵逼的。
    因为视频画面断了,提示主播已离开。
    从上面传来的消息最终让闹哄哄的场中学生们安静了下来。
    “他们深入了一个没有信号的地方,所以直播暂时停止了。不过我建议大家在这儿等待,因为当他们出来时,可能会有录播场景,到时候能看到他们探索的结果。”
    经过两个半时的攀登后,当四人走出冰洞时,华柏和马峰峰直接摊到在地。
    太累了。
    方宏直接走了过去和王教授交流。
    不多时,一行特别是生物学家都跟着出了冰面。
    在美国人的站里,方宏打开了一台电脑,用设置了局域网,然后点开了一个文件,一个视频文件。
    同一时间,直播也重启了,不过是录播。
    三所大学的学生和等待的水友再一次看到了画面。
    夜视仪下的冰洞看上去是惨白的,那是强光探照灯在夜视仪中产生的效果。
    而这边,方宏将视频快进到了他们到达地面时的场景。
    夜视仪下,一个巨大的,恐怕有一个县城面积的空洞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一个,在冰盖与海面之间形成的空洞。
    夜视仪下,海面一些黑影卓卓,让人生疑。
    “这是什么?”一个海洋四号来的生物学家提出了疑问。
    随后,方宏拿起了石头丢向了海面。
    夜视仪瞬间变成了普通拍摄。
    海面上,亮起了无数亮点。
    如同波纹一样扩散。
    邱青看到这里,再一次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南极水母!”
    2006年罗恩·欧德带领的国际海洋生命普查组在南极冰盖上打穿了七百米的冰洞,用摄像机下水,在冰盖下的海水中第一次拍摄到了南极水母的样子。
    这种生物,通体透明,外壳附近发射冷光,而整个水母的脑干,也就是神经元发射出红色光芒,两种光芒混合成粉色光辉,让那次科考见证了海洋考察中最重要的一次发现。
    这比深海考察更有科学价值。
    也证明了冰盖下方的海水中拥有大量生物,以及完整的生态圈。
    然而问题是,不能获得样本,因为下不去。
    而现在,这个视频的发现,让邱青非常激动:“立刻调运设备过来,准备捕捉一只样本!”
    苦逼的直升机驾驶员双双累了二十四时,才休息了六个时又被喊醒。
    海洋四号上面有的是捕捉海洋生物的设备,需要直升机吊运。
    视频中,还有更多瑰丽的东西。
    一头黑影,被邱青确定为海豹,也就是,哺乳动物可以生活在这里。
    同时,一头鲸鱼的影子让人惊讶。
    海豹就是为了躲避鲸鱼的追击,才藏身这一片水母之中,因为水母攻击性很高,喜欢蛰靠近自己的生物。
    “这肯定是地热提供给了藻类生存需要的能量,才产生了这个生态圈,采集海水样本,我们将会有可燃冰生态圈之后的新发现!”
    地球上的生态圈,大部分以太阳能为核心,不过并不是全部。地热、可燃冰等等都可以产生自己的生态圈。
    不过没有这么大的非太阳能生态圈。
    虽然早在2006年就被发现,但是未被证实。
    这一次,证实它的机会就在眼前。
    邱青瞬间就感觉几个时的攀登有了意义,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
    接下来,海洋生物捕捉仪器,夜视仪,红外探测仪,光谱分析仪,什么东西都被直升机一趟一趟的送了过来。
    经过一个半时的播放后。
    直播中终于到达了海面。
    当星辰大海亮起时,三个科大的学子惊呆了。
    作为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交集还是很多的,一些两个专业同修的硕士生很明白这是新的生态圈。
    而水友中吃瓜群众多,有见识的也不少。
    瑰丽而灿烂的星辰波纹后,方宏四人回程,录播结束。
    方宏坐在站里,看着切出来的画面:“这个在五年前被发现的生态圈得以证实,目前,我们的科学家已经赶到了地底,而各种设备运送向了地下,不久之后,可以预计的是,这一次,将会有很多新被发现的生物,也会有一些已知生物的亚种出现。这是本年度南极科考中最重大的发现。”
    “枪哥,枪哥,好屌,那些发光的真是水母?”
    “的确是水母,也不全是,也有其他生物,等着邱青同志去给它们命名呢。”
    “枪哥,不该你来命名么?”
    “别逗了,这一次是国家的科学考察,他们是主力军,我只是向导加攀岩教练……加摄像师。”
    的确,这一次的发现是基于华柏马峰峰这样的科学家对于探索的执着,而不是方宏起到带头作用。
    “枪哥,怎么也得署名把,得带上你的名字吧。”
    “那应该是的,王教授了,记头功,嘿嘿。”
    这件事情是盖不住的,在新闻界传开了。
    如果发现一个新物种,也许新闻界懒得报道。
    但是这种吸引眼球的光亮,当然是要当做新闻发出去的。
    方宏顺便又赚了一拨版权费。
    各国科学家也是要赶过去凑热闹的。
    如果是单一的物种发现,根本没有去的必要。
    不过一个被冰封了千万年的生态圈的发现,绝对是值得跑过去凑热闹的。
    这里的生物,适应了零度的海水温度,适应了无光的环境,甚至在多次火山活动的硫化物侵蚀下没有灭绝,明它们也适应了硫化物污染。
    这可能对于一些新科技的诞生起到推进作用。
    王教授之所以让直升机驾驶员玩儿命的带设备过来。
    就是要蹭着其他各国的科学家到来之前,将大部分发现的物种命名,然后记录在案。
    “这是一次中华科学界以及世界科学界的重大发现,很幸运能够参与其中。”方宏微笑:“大家也应该庆幸能够看到整个过程。”
    “接下来,带上来的样本以及王教授同邱青他们的发现,我也会跟大家分享,不过,这也让这一次的探险路程需要中断几天了。王教授整理好第一批样本后会送往昆仑站,到时候我会跟随飞机一起去南极最高点继续冒险,在此之前,是一场生物学上的狂欢。”
    最开始做出让方宏直播这个决定的周卫建院士也都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大的发现。
    不过周卫建院士对于新兴事物的接纳度很高,接下来她就建议让科大生物系和气候环境系的学生也加入看直播的大军。
    一个被通知看直播的哥们儿在自己的微博上更新状态:“什么鬼,我上一次在体育场和足球场看直播,还是神舟七号飞天。”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15/15405/98577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