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朱元璋下旨:晋指挥佥事

推荐阅读: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东拐子日记夫人们的香裙龙血天骄爆萌宠妃黑色玫瑰职场小白升职记鬼谷传人在都市传承之泪炼宝强少

    第57章朱元璋下旨:晋指挥佥事第57章朱元璋下旨:晋指挥佥事::
    持续了许久后。
    奉天大殿内的朝臣皆是面面相觑。
    朱应。
    这是他们听到这个名字三次了。
    第一次出现时力斩百,斩将斩旗。
    第二次则是歼灭鞑子万众骑兵,断了鞑子的骑兵。
    而这一次则是更厉害,竟然直接将鞑子的族长都给斩了,破了鞑子的族庭。
    每一次出现的战果都足可震动朝堂。
    “此人,难不成真的是冠军侯再世不成。”
    “凭借数千骑兵竟然杀得这鞑子如此狼狈?如此重创鞑子?”
    “杀入鞑子族庭,斩其首领,这战果当真不小了。”
    “这鞑子虽是小族,人口不过百万,可终究也拥兵数万,竟被朱应带着数千骑兵杀得如此地步。”
    “此子要更得皇上和太子的欢喜了。”
    朝堂之上。
    每一个人都清楚朱应立下此番战功的含金量。
    虽说比不上昔日冠军侯霍去病杀入匈奴府邸,封狼居胥。
    但这战果却是极大的展现了大明的军威,足可振奋全军。
    哪怕是朱标听到这战果,英武的脸上也是浮起了一种惊讶,还有惊赞。
    “好,好,好啊。”
    “他无愧我大明的战将,当真是在这北疆打出了我大明战将的风采,打出了我汉家儿郎的风采。”
    “以数千微弱兵力在敌腹地搅动风雨,将敌人拖住已经是极为难得了,他竟然还能够袭敌人族庭,斩敌首领。”
    “不错,不错。”朱元璋也是十分兴奋的大笑了起来,极为的欣慰。
    “父皇。”
    “有昔日冠军侯之风采。”
    朱标也是一脸笑容的评价道。
    如若之前在军中冯胜有此评价只是在军中少数人知道。
    但此刻朱标一评,整个朝堂,未来整个天下都要知道啦。
    冠军侯之风采。
    这是何等的荣耀?
    冠军侯是何人?
    那可是属于汉家战将的无上荣耀,封狼居胥,风光无限。
    武将要是能够冠以冠军侯之名,那更是荣耀无比。
    朱标有此评价,便是对朱应最大的恩赏了。
    也正是如此评价,满朝文武也不由得面带惊愕。
    能得到朱标如此,这就是给朱应定下了一个恩泽,给予其前途无量了。
    整个朝堂乃至于天下都知道,如今当今皇上已经老了,一切都是在给太子朱标铺路,能得朱标看重,未来大明朝堂之上必有其一席之地。
    “太子所言不错。”
    “的确是有冠军侯之风采。”
    “虽说这鞑子不过是一个小族,比不上昔日雄踞北边的匈奴,可毕竟也有兵力数万,兵力十倍朱应不止。”
    “可他在如此兵力悬殊之下还能够破其族庭,斩其首领。”
    “如此风采,当赏,当重用。”朱元璋也是大笑着赞同道。
    “父皇。”
    “此番宋国公来报便是为朱应请赏。”
    “我大明军中军功为先,有功必赏。”
    “可不能薄待了朱应。”朱标笑着说道。
    “太子觉得该如何封赏?”朱元璋笑着问道,俨然又是将决策权交给了自己儿子了。
    “如今朱应已经官封守备,爵为世袭男爵。”
    “此番立下大功,理当再晋一级,封指挥佥事,统领万军。”
    “除此外。”
    “赐千金,赐将甲,赐剑,赐弓。”朱标略带思索,直接道。
    “唐铎。”
    “听到了太子的话没有?”
    朱元璋笑了笑,看向了兵部尚书唐铎。
    “臣听到了。”
    “臣会立刻下发军令,晋朱应为指挥佥事,统领万军。”唐铎当即应道。
    “父皇。”
    “这一道圣旨,儿臣来写。”
    “朱应乃是我大明年轻骁将,儿臣也要着重对待。”朱标笑着说道。
    听到这话。
    朝堂上群臣并没有任何异色,只有对朱标如此看重朱应的羡慕。
    以太子之身来写圣旨。
    除非是皇帝远行方有此权。
    可这对于朱标来说根本不存在此理。
    圣旨!
    朱标写的也一样,甚至于皇帝的印玺他都可以用。
    历史上号称地位最稳固的太子,这可不是假的。
    “也好。”
    “咱在这位置上可待不了多久了,这朱应很不错,值得标儿你看重。”
    “这封赏圣旨就由你来写,由你来发。”朱元璋笑着说道。
    “儿臣谢父皇。”朱标当即应道。
    朝议散去。
    东宫大殿!
    朱标提着笔,写着一封圣旨。
    一旁侍奉着东宫的属官。
    待得这一封圣旨写完。
    朱标拿出了自己的大印,盖在了这圣旨上。
    “送至兵部,让兵部速速送至辽东。”朱标将圣旨合拢,对着一旁侍奉的属官一递。
    “臣领旨。”
    属官捧起圣旨,恭敬退了下去。
    “十六岁。”
    “倒是一个人才啊。”
    “不够。”
    “他籍贯在北平府,为何会去大宁府入伍。”
    朱标看着面前属于朱应的信息,脸上则是浮起了一抹不解。
    一般来说。
    各地府域招兵,除非是直属朝廷兵部调度,五军都督府征召的兵卒,否则不会跨府域。
    在朱标思索间。
    一个美艳的少妇人捧着一碗鸡汤,缓步走到了殿内,在她身边还跟着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夫君。”
    “处置政务乏了,臣妾为夫君炖了鸡汤。”
    少妇人来到,十分温柔的对着朱标道。
    她,正是这东宫的太子侧妃,吕氏。
    闻言!
    朱标抬起头,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点了点头:“恩,放下吧。”
    “儿臣拜见父君。”
    而在吕氏身边的少年也是恭敬对着朱标叩首一拜。
    他正是如今东宫的大公子,朱允炆。
    朱标如今的长子。
    “允炆没有去大本堂?”
    朱标看着朱允炆,带着几分严厉的问道。
    “夫君。”
    “今日是休沐日。”
    “夫君忘记了。”吕氏笑着道。
    一听这。
    朱标这才有些恍然的点了点头:“是为父错怪了。”
    “对了。”
    “允熥呢?”
    “吾也有很多天未曾见到他了?”朱标看着吕氏问道。
    听到朱标提及朱允熥。
    朱标的次子。
    但论身份却是嫡子。
    吕氏眼底闪过一抹阴冷,但表面却是维持着温柔善解人意的笑容:“夫君,允熥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的,老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里,甚至大本堂也有很多次都不去。”
    ……: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2/2026/16069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