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升级版 > 军史小说 > 三国大明星 > 第一百五十六章 长安乱(中)

第一百五十六章 长安乱(中)

推荐阅读:总裁老公,撩上瘾天降萌妃:皇叔,宠翻天!邪王宠妃:绝色娘亲腹黑宝贝萌妃可口:兽黑王爷,来亲亲快穿之陈幸运血族迷情:魔王宠妻无度帝凤倾城:皇后,朕错了!隐婚100分:重生学霸女神BOSS夺爱:宝贝买一送一神医宦妃:摄政王,别闹

    太师府。
    “启禀太师,吕将军前来入贺!”
    “哼!”董卓微带些愠怒,“召他进来吧。”
    吕布领命而入,还是那员武力横压一世的绝世飞将——三叉束发紫金冠,西川红绵百花袍,兽面吞头连环铠,勒甲玲珑狮蛮带。
    虽没带着那杆武力值+8的神兵方天戟,可他身上仍然不自觉散发着惊人的气势。
    “孩儿,见过义父大人!”
    “汝,还知某是你义父?”
    “孩儿不敢。”
    “那……刁秀儿之事,汝意欲何为!?”董卓这才算是想了起来吕布先前的忤逆。
    “孩儿——”
    “待吾登九五之位,她便是贵妃,你趁早断了念想。若你安分,某仍视你如己出,教你总督天下兵马,若是还敢违抗吾命,休怪老夫不念旧情!”
    “唯!儿臣拜谢义父厚恩!”
    吕布领命离开,没有辩驳也没有反抗,这顺从反倒让董卓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当夜,郊外歌声四起,风吹歌声入城,其声悲切哀苦,令人闻之伤心。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董卓夜半闻歌声而惊醒,辗转反侧再不能寐,随即遣人去寻李儒,知李儒重病不起,便去召李肃来见。
    “近来这怪事倒是多得很!李肃你,这童谣又是主何吉凶?”
    李肃思考了半晌,恭声道:“这应当是言刘氏将灭、董氏正兴之意。”
    “哼!”董卓也不傻,“休要谄媚于老夫,若是禅让欲阻,某拿你是问!”
    “是!肃听凭太师处置!”
    蔡府。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伯喈兄可是品出些什么了?”
    两位鬓发斑白的文士在榻上同酌,静静地等待着城内将要掀起的惊涛骇浪。
    “‘千里草’,‘董’也,‘十日卜’,‘卓’也,这童谣是为太师而作。”
    “太师?呵,汉贼耳!”王允一脸不屑与愤然。
    “哎……”蔡邕长叹一声,“无论是‘千里草’,抑或‘十日卜’,皆是不同以往自上而下解字之法,反倒是自下而上解字,或许……这象征着太师他以下犯上,以臣凌君。”
    “不错!”王允也没再纠结太师不太师的称呼,“伯喈兄的文学造诣,允向来是佩服的很。”
    蔡邕继续道:‘青青’,该是指爆发之意,暗指太师暴盛当权,却又难免失去民心走向败亡,个‘不得生’的结局。”
    “正是如此!”王允拍手赞叹道:“不愧是伯喈兄。”
    “子师……”蔡邕朝王允深深地望了一眼,“你的心思邕知晓,可此事难度极大,败笔甚多,先不如何对付太师,便是如今流传这首童谣,那西凉军中颇有声望的贾文和,朝中心狠手辣的李文优,都可轻易将其中含义窥破,如此——”
    “吾自然明了!”自己精心的安排被他人贬得一文不值,王允哪里还有什么好脸色,“古今凡成大事者,有几多可借时运相助?如今董卓之暴行,天怒人怨,百姓黎民恨不能生啖其肉!况其麾下业已非铁板一块,实可资利用。
    吾身为大汉司徒,已算是谋尽人事,于心无愧。若再迟疑,必遭天谴。此等时机若失,则不可希求再有如此之局面助我成事,便是几率再,吾王允也愿为我大汉,流尽此身之血!”
    “子师,高义。”面对王允澎湃的激情,蔡邕只是淡淡地作了一礼。
    “蔡伯喈……”王允咬牙,“我知你因董卓复起,重获重用,可你别忘了……你是汉臣!”
    “子师放心,今日之事,邕不会向第二个人再提起。”
    “你不愿助我?”
    “司徒早有谋划,邕自知才能不足,便不插手了。”
    “好!我——”
    “送客。”
    王允拂袖而去,出蔡府,踏上门外司徒府的马车。
    “司徒大人……这蔡中郎,如何了?”
    “蔡邕啊,聪明人。”
    王奉如影子般守在王允一旁,等着他的下文。
    “我早知他不会出面对付董卓了。”
    “那您为何仍来相劝?”
    “蔡伯喈,忠义之人,在董卓心中地位甚高。他如今回绝我之请求,内心必觉有所亏欠。若……吕布行刺失败,他兴许会为老夫几句话,纵留不得性命,家该能保全。”
    王奉吃惊的看了王允一眼,似乎没想到他心中早已视死如归的司徒会出这般话语。
    “同归于尽,匹夫手段。老夫非是惜命贪生,只是凡事总得多加筹谋。若能以我这老病之躯换董卓立毙,便是千刀万剐又何惜哉!”
    “司徒深谋远虑,义薄云天,奉,敬服!”
    王奉拜倒,一路无言。
    次日,清晨。
    天气一改昨日的昏沉晦暗,竟透出些冬日的寒晴。
    下属将列仪摆好,董卓从大道入朝,忽见一道人在远处造出不动静,正往董卓车架处而来,其人着青袍白巾,手执一根长竿,上面捆着一丈的白布,两头各书一“口”字。
    “哼,这是何方妖道?”
    李肃忙道:“这恐怕是患了心疾,太师勿虑也!左右给我上!”
    众人领命,将其驱走。
    董卓随即进入宫殿,文武群臣、大百官皆穿着朝服在路边相迎。唯有吕布、李肃陪伴左右,李手执宝剑于侧,吕缀于车后,共同扶车而行。
    不多时,车架抵达北掖门,董卓随军尽数挡在门外,只有左右独有御车二十多人一同进入。董卓心情莫名烦躁,耳边突然响起昨日郿坞老母亲那句话语:
    “早些回来,阿母等你……”
    “蓬!”
    董卓将车帘猛地一掀。只见到几位大臣俱都持着宝剑站立在殿前,加之心中的惶恐,一时大惊喝道:“前方之人为何持剑!”
    竟无人回应!
    马车继续行进,董卓也终于醒悟,一个翻身就从车上滚,欲向宫外逃奔。
    情急之下,只听得某苍老之声嘶哑大呼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
    话音未,城边两侧转出百余人,皆持戟挺槊,朝董卓杀来。
    “岂有!此理!”
    董卓挥舞着随身的利剑,竟好似重新找回几分当年的神勇,加上他身穿的宝甲坚固,围攻之下仍难被破防。
    一阵顽抗,董卓渐渐不支,忽而大呼曰:
    “吾儿奉先何在?”
    “吕布,在此!”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20/20070/121338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