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进军南京
推荐阅读:临时监护人、六万年之后、情欢、一路飚升、宠你一世又何妨、赠你日久生情、误入情路:假婚老公太撩人、尽余生:等你爱我、婚外征服、春风是你,夏夜是你、
在武昌休整了一个多月,太平天国终于准备向南京进发了,这段时间是太平天国人数急剧膨胀的时候。武昌城绝大部分居民都加入了太平军,整个太平天国达到了空前的五十多万人,十几万战兵。
杨山的前军也扩充到了五万多人。大军出发的时候,整个长江江面都快被填满了,帆船数万艘,旌旗铺天盖地,随风招展。大军鱼贯而出,刀山枪海,气势颇为雄壮。
林凤祥、李开芳沿长江北岸进军,陈玉成和李秀成沿南岸进军,杨山和罗大纲在中间的水路行进。水陆两路齐头并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长江沿岸。
出发的时候正是大年初二,但太平天国有自己的历法,不过满清的节日,他们放弃武昌,全力向南京进发。
进军第五天,林李二人攻克浠水县。
进军第七天,杨山率水师攻克黄石港。下巢湖清军全军覆灭,黄石港参将遇寿战死,寿春镇总兵恩长投水自尽。
进军第十天,杨山占领九江。江西巡抚张芾望风而逃。
进军第十二天,杨山占领湖口。
进军第十三天,杨山大军进入安徽。
进军第十六天,杨山攻占安徽省城安庆,这是太平天国打下的第二座省城,从进攻打拿下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如此迅捷的速度明清军在长江下游的防御已经到了全面崩溃的时刻。安徽巡抚蒋文庆被杀。
进军第二十天,杨山攻克安徽铜陵。
进军第二十四天,杨山进攻安徽芜湖,杀福山镇总兵陈胜元。
进军第二十六天,杨山攻占安徽当涂县及和县。
进军第二十八天,杨山的大军终于到达了南京城下,在西南善桥一带,扎营二十四座,准备进攻天国的天堂南京。
这一千多里的水路,杨山的队伍面对毫无还手之力的清军,摧枯拉朽一般,气势是雷霆万钧,战况如秋风扫叶一样简单。
被咸丰寄予厚望的两江总督陆建瀛无力抵抗,一退再退,一路都在逃跑。不过此时他再也跑不掉了,他脚的南京城已经被太平军包围。
其他两位钦差大人,向荣畏惧石达开的军威,不敢冒进。一边尾随,一边催促其他援军前来汇合。
而河南的琦善虽然也带兵赶到了安徽,但他谨慎微,生怕中了太平军的计策,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罪的心态,始终于太平军保持相当安全的距离,目送太平军到达南京。
南京城已是一座孤城,没有了任何支援。杨山望着雄壮的南京城,豪情万丈,誓要为天国打下这座以后的都城。
=======================
在杨山出发后,发生了一件插曲,危机到了山,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自从哥哥程学天被杨秀清在醉仙楼杀害,程学启发誓报仇。他改名程启,混入了太平军中。因为他是一个人参加,又是安徽口音,没有人怀疑他与程学天有关。
程学启凭着自己一点识文认字的能力,在杨秀清手下当了一名文书,虽然官职不高,但得到了接近杨秀清的机会。
这段时间里,程学启根本找不到能杀死东王的机会。东王为人心多疑,心思又很缜密,很多次程学启都差点露出马脚来,所以他放弃了暗杀的计划,打算借刀杀人。
东王权势很大,天王虽然名义上是首领,但他不管事,军政大权都在东王手中。程学启想破脑袋也找不到能够搬倒他的人,但有一个人被程学启看中了,他可能有那么一点机会,这个人就是杨山。
东王和杨山虽然是父子关系,但毕竟不是亲生的。杨山军功日重,有功高盖主之嫌,如果能挑动他们两个人的矛盾,互相残杀。即使杨山灭不掉东王,东王的实力也会大损,这是个完美无缺、两全其美的办法。
于是程学启的目光盯住了杨山,但他却不敢接近山。听这个人有通天的本领,而且看他的面相,程学启觉得自己实在判断不出杨山的想法做派。这个人做事出其不意,奇谋怪计不断,程学启只敢从他手下入手,来寻找杨山的破绽。
终于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李秀成处他得到了杨山的那首词。那日杨山在橘子洲头所做的“沁园春长沙”,李秀成听完惊为天人。后来把这诗誊录下来,挂在自己的营房中,用来在空余时间欣赏。
程学启和李秀成不同,他没有在意词句的美妙,但他读出了这首词背后的雄心壮志。这样的气魄是帝王气也不为过。
“如果这诗被东王发现,他会怎么想?”程学启暗自琢磨道,自己都能感觉出来,他觉得以东王的智慧必然能读懂这里面的味道。自己不能急,要好好筹划一番,一定要让东王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
终于他找到了一个机会,悄悄地把这首词挂在了东王的营帐里。东王虽然识字不多,但有时也附庸风雅,在房间里挂点字画装点门面,不过他平时忙于军务,并不留心挂满了营帐的字画。
太平军要转移了,手下开始收拾屋子,这首杨山的词引起了东王的兴趣。
“这是杨山作的词?”东王好奇地问道,他认识杨山这三个字。
“回东王,这词是在李军帅李秀成那边发现的,属下觉得这词很好,就拿来挂在了这里。”程学启连忙抓住这个机会解释道。
“哦,上面写的什么,你解释给我听听。”杨秀清来了兴趣。
程学启一词一句的解释,其中当然夹杂了一些私货,但他不点破,让东王自己去猜去体会。果然杨秀清听闻后,开始还连连点头后来却脸色变淡,并没有高兴的意思,但他又什么都没,只是交代把词收起来。
程学启当然也没有那么明显的提示,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个猜忌的种子已经种下,随着杨山的功劳日益高涨,他们之间迟早都会发生危机,那个时候就是自己的机会。
杨山的前军也扩充到了五万多人。大军出发的时候,整个长江江面都快被填满了,帆船数万艘,旌旗铺天盖地,随风招展。大军鱼贯而出,刀山枪海,气势颇为雄壮。
林凤祥、李开芳沿长江北岸进军,陈玉成和李秀成沿南岸进军,杨山和罗大纲在中间的水路行进。水陆两路齐头并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长江沿岸。
出发的时候正是大年初二,但太平天国有自己的历法,不过满清的节日,他们放弃武昌,全力向南京进发。
进军第五天,林李二人攻克浠水县。
进军第七天,杨山率水师攻克黄石港。下巢湖清军全军覆灭,黄石港参将遇寿战死,寿春镇总兵恩长投水自尽。
进军第十天,杨山占领九江。江西巡抚张芾望风而逃。
进军第十二天,杨山占领湖口。
进军第十三天,杨山大军进入安徽。
进军第十六天,杨山攻占安徽省城安庆,这是太平天国打下的第二座省城,从进攻打拿下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如此迅捷的速度明清军在长江下游的防御已经到了全面崩溃的时刻。安徽巡抚蒋文庆被杀。
进军第二十天,杨山攻克安徽铜陵。
进军第二十四天,杨山进攻安徽芜湖,杀福山镇总兵陈胜元。
进军第二十六天,杨山攻占安徽当涂县及和县。
进军第二十八天,杨山的大军终于到达了南京城下,在西南善桥一带,扎营二十四座,准备进攻天国的天堂南京。
这一千多里的水路,杨山的队伍面对毫无还手之力的清军,摧枯拉朽一般,气势是雷霆万钧,战况如秋风扫叶一样简单。
被咸丰寄予厚望的两江总督陆建瀛无力抵抗,一退再退,一路都在逃跑。不过此时他再也跑不掉了,他脚的南京城已经被太平军包围。
其他两位钦差大人,向荣畏惧石达开的军威,不敢冒进。一边尾随,一边催促其他援军前来汇合。
而河南的琦善虽然也带兵赶到了安徽,但他谨慎微,生怕中了太平军的计策,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罪的心态,始终于太平军保持相当安全的距离,目送太平军到达南京。
南京城已是一座孤城,没有了任何支援。杨山望着雄壮的南京城,豪情万丈,誓要为天国打下这座以后的都城。
=======================
在杨山出发后,发生了一件插曲,危机到了山,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自从哥哥程学天被杨秀清在醉仙楼杀害,程学启发誓报仇。他改名程启,混入了太平军中。因为他是一个人参加,又是安徽口音,没有人怀疑他与程学天有关。
程学启凭着自己一点识文认字的能力,在杨秀清手下当了一名文书,虽然官职不高,但得到了接近杨秀清的机会。
这段时间里,程学启根本找不到能杀死东王的机会。东王为人心多疑,心思又很缜密,很多次程学启都差点露出马脚来,所以他放弃了暗杀的计划,打算借刀杀人。
东王权势很大,天王虽然名义上是首领,但他不管事,军政大权都在东王手中。程学启想破脑袋也找不到能够搬倒他的人,但有一个人被程学启看中了,他可能有那么一点机会,这个人就是杨山。
东王和杨山虽然是父子关系,但毕竟不是亲生的。杨山军功日重,有功高盖主之嫌,如果能挑动他们两个人的矛盾,互相残杀。即使杨山灭不掉东王,东王的实力也会大损,这是个完美无缺、两全其美的办法。
于是程学启的目光盯住了杨山,但他却不敢接近山。听这个人有通天的本领,而且看他的面相,程学启觉得自己实在判断不出杨山的想法做派。这个人做事出其不意,奇谋怪计不断,程学启只敢从他手下入手,来寻找杨山的破绽。
终于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李秀成处他得到了杨山的那首词。那日杨山在橘子洲头所做的“沁园春长沙”,李秀成听完惊为天人。后来把这诗誊录下来,挂在自己的营房中,用来在空余时间欣赏。
程学启和李秀成不同,他没有在意词句的美妙,但他读出了这首词背后的雄心壮志。这样的气魄是帝王气也不为过。
“如果这诗被东王发现,他会怎么想?”程学启暗自琢磨道,自己都能感觉出来,他觉得以东王的智慧必然能读懂这里面的味道。自己不能急,要好好筹划一番,一定要让东王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
终于他找到了一个机会,悄悄地把这首词挂在了东王的营帐里。东王虽然识字不多,但有时也附庸风雅,在房间里挂点字画装点门面,不过他平时忙于军务,并不留心挂满了营帐的字画。
太平军要转移了,手下开始收拾屋子,这首杨山的词引起了东王的兴趣。
“这是杨山作的词?”东王好奇地问道,他认识杨山这三个字。
“回东王,这词是在李军帅李秀成那边发现的,属下觉得这词很好,就拿来挂在了这里。”程学启连忙抓住这个机会解释道。
“哦,上面写的什么,你解释给我听听。”杨秀清来了兴趣。
程学启一词一句的解释,其中当然夹杂了一些私货,但他不点破,让东王自己去猜去体会。果然杨秀清听闻后,开始还连连点头后来却脸色变淡,并没有高兴的意思,但他又什么都没,只是交代把词收起来。
程学启当然也没有那么明显的提示,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个猜忌的种子已经种下,随着杨山的功劳日益高涨,他们之间迟早都会发生危机,那个时候就是自己的机会。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20/20862/125296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