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凌烟阁(求月票)

推荐阅读:超品渔夫万妖圣祖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军工科技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天唐锦绣从海贼开始横推万界高武纪元割鹿记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无形的阴霾笼罩在了整个大唐之上。
    ——顾泉薨了!
    虽然在表面之上这并不能影响到大唐什么,但实则影响极大。
    同样,也包括了顾氏。
    顾泉于整个顾氏这一代人之中的身份如兄如父。
    顾煜游历天下之时,一直都是顾泉在扛着顾氏照顾着他们,他们对于顾泉的感情同样浓厚。
    还没过几日,顾兹亦是薨世。
    一个时代正在随着历史的车轮而逐渐流去。
    李世民对此亦是万分悲痛。
    他本想给顾兹定谥,但顾兹在临终之前亦是万般交代绝不能给自己定谥。
    他觉着自己的功劳不够。
    无论是对于整个顾氏也好,亦或是对于整个天下也罢。
    对此,李世民也是万般的无奈。
    西域。
    策马屹立在风沙之中,顾彦下令三军休整,强忍着翻汤倒海的咽喉,不让自己在三军面前咳嗽出来。
    随着大唐的政策渐渐在西域铺开。
    整个西域再次迎来了造反的浪潮,顾彦只能率军平叛。
    也唯有真正的走到了这一天,接过了昔日顾泉手中的重担之后,顾彦才能彻底理解顾泉身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
    其实如今已经要好上很多了。
    毕竟李世民又往西域送来了许多的官员,可以分摊他的重担。
    但这才短短几年时间,顾彦便已经要扛不住了。
    他的身体也不再年轻了。
    尤其是整个生活在这种高压之下,还有连续的征战,时时刻刻的都在消耗着一个人的内外。
    并不是顾易不想救,顾泉再次为他带来了十五万的成就点,还包括了一个带着效果的特殊成就“守护者”。
    他如今并不缺少成就点。
    但奈何顾彦这是患上了与顾泉一般的症状,他没抽到道具亦是无能为力,只能看着这一代人最后的幕。
    哪怕身体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顾彦并没有离开西域的想法,
    直至走回行营之内,顾彦这才终是忍不住咳了出来。
    “叔父!”
    “兄长!”
    眼看着顾彦竟然吐出了鲜血,一众顾氏子弟的表情不由得皆是大变。
    但顾彦却直接摆了摆手,让众人安静了下来:“桃槐国、休循国定有细作打探我的消息,绝不能让他们知道我病了。”
    ——他并不是防范唐军。
    这些都是属于大唐最为核心的精锐,可称之为百战之师,他无需有此防备。
    顾彦真正担心的是那些国的细作。
    他的名头太响亮了。
    顾泉所做的一切都加之在了他的身上,他必须要利用好这份声望,才能最为迅速的平定一切叛乱。
    顾彦此行的目标乃是位于帕米尔北部阿赖谷地一带的国,位处丝绸之路西域南道西端,距离大唐距离颇为遥远。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之下。
    大唐的政策才刚刚开始于此地施展。
    没办法,无论是顾泉也好,亦或是顾彦也罢,整个顾氏与大唐都在为此做着各种的努力。
    如此速度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这是一个个志士用鲜血铺出来的道路,且不那些阵亡的将士,大唐的臣子死在西域之人便不下二十,甚至还有近十个顾氏子弟。
    顾泉的没错,有数不清的人难以活着重回玉门关。
    顾彦又怎么可能离去?
    他不断的喘着粗气,整个人的脸上并未有什么悲喜。
    整个帐内一片寂静。
    顾泉薨世的消息已经被送过来了,再加上顾彦的身体越来越差,众人的情绪自然不高。
    直至过了良久之后,顾彦这才率先开口商讨起了战术。
    顾易已经将洛书协律器融入到了顾彦的体内。
    他的属性虽然达不到顶尖水准,但对付一些西域国不是什么难题。
    休整一日,再次开拔。
    如今的顾氏已经拥有了整个西域极为详细的堪舆图,对付一些国自不是什么问题。
    但其中所花费的心血仍旧不少。
    最关键的是——
    哪怕就算是能够平叛,也不代表着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大唐想要让西域彻底融入九州。
    后续无论是威逼亦或是怀仁,都需要顾彦来操心,毕竟名义之上他才是如今大唐在西域的最高级官员。
    在这种情况之下,顾彦的身体自然而然也是愈发的受到了影响。
    “兄长,回朝吧。”
    一众顾氏子弟全都在劝着顾彦。
    顾彦并未去管辈,只是看向了如今只剩下几人的同辈兄弟,笑了笑道:“换做是你们,你们会回去嘛?”
    他的语气十分轻松,但瞬间便让所有人安静了下来。
    他们没法回答。
    因为他们也从来都想过回去。
    见众人沉默,顾彦再次笑了笑,旋即看向了那漫天的繁星,感叹道:“大兄此生都献给了顾氏。”
    “我这个受益之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大兄的脸面不是?”
    “你们放心。”
    “我是不会有事的。”
    满天繁星之下,泪水在不觉间便从他的眼角之中滑了下来。
    看着默默流泪的顾彦,一众顾氏子弟同样也是沉默泪,一些辈看着这一幕,明亮的眼神亦是愈发复杂。
    言传身教始终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纵使顾彦身死,这种传承也始终不会断。
    顾氏将耕耘这片土地。
    直至——
    它彻底的融入到九州之中。
    长安。
    无论是李世民的旧部也好,亦或是朝堂群臣也罢,所有人都清晰的感觉到了岁月的无情。
    李世民老了。
    昔年在战场之上所留下的病症逐渐在他的身上显现了出来,并且一个个随着他而起事的臣子也是相继离世。
    一股难掩的沉重感笼罩在整个大唐庙堂之内。
    李世民也变得愈发的沉默,不再像昔年的那般斗志昂扬。
    时间终究是会带走一切,使得一代新人换旧人。
    太极殿。
    在议论完朝政之后,李世民再一次的回忆起了昔年种种。
    或许人就是这样。
    只要到达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便会开始怀念过往,李世民同样也是如此。
    他与众臣回忆起了昔年的种种。
    提到了顾泉,提到了与众人相识的过程,包括决议造反之时等种种,甚至都提到了李建成。
    他的眼眶越越红,到了最后甚至都下了泪水。
    其实顾易曾经还感叹过。
    李世民变了,不像是原本的历史记载之中那般的容易泪。
    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也是渐渐体现了出来。
    孤独——
    这似乎是每一个有着经天纬地之能的帝王,最后都需要面对的磨难。
    群臣亦是感慨万分。
    这时,李世民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忽地就站了起来:“朕要建一座阁楼!”
    “将诸位对朕,对我大唐有功之人全都供奉其中!”
    “与朕共享后世祭祀!”
    突然的决定不由得让所有人一愣,但随后便是纷纷眼神一亮。
    又有谁不愿享受后世之人祭祀呢?
    贞观一朝。
    哪怕就算是截止今日为止,这一朝同样都是前无古人。
    他们这些臣子也注定会被历史铭记!
    “陛下圣明,若铸此阁,天下士子定会感叹陛下纳才之心!”
    “陛下圣明!”
    霎时间,声声的喊声瞬间便响了起来。
    所有人都同意了此事。
    李世民并不是个会犹豫的人,当即便定下了此事,令人于皇城太极宫内修建阁楼。
    更是为其取名——
    凌烟阁!
    整个朝堂都关注到了此事,所有人都渴望着能够入选阁中。
    这种成就对于他们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甚至都超过了读书人从古至今那名传青史的梦想。
    可能入此阁之人,也唯有李世民能够决定。
    李世民显然十分的在乎此事。
    他将朝政交给了李承乾,而他自己则是认真的思索了起来。
    虽然追忆功臣,但自然也不仅仅是追忆功臣。
    一个皇帝任何的所作所为都需要去考虑政治用途,更别是李世民这样英明的皇帝。
    整个朝堂的目光都放在了凌烟阁之上。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
    直至数日之后,李世民这才最后确定了人选。
    ——共二十七位功臣。
    其目标不仅仅是只有贞观一朝,还包括了武德朝,并且各方势力皆在其中。
    关陇集团、山东豪杰、江南士族、外戚与宗室。
    其实对于这个名单。
    群臣虽然十分的期待但心中却也早就已经有了猜测,毕竟大唐才建国多久,有哪些人立下了多少的功劳,包括与李世民的亲疏远近实在是太好判断了。
    但当见到了这个名单之时,众人还是惊了。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等这些臣子就无须多言了,就连魏征等臣子竟然也在其中。
    这还不是关键。
    真正让群臣震惊的是李世民竟然为此排了序。
    并且——
    位列榜首之人竟然是顾泉。
    这个名字已经多年未曾出现在朝堂之中了,在看到了这个排名之时众人自是惊讶。
    顾泉的功劳确实很大。
    但对于群臣而言,却并不觉着他能够排到这凌烟阁第一位。
    毕竟在他们看来顾泉死的太早了。
    于整个贞观盛世并没有什么功勋可言,甚至都有人去找到了长孙无忌等人,想要同他们一起谏言。
    但毫无任何例外,长孙无忌等人皆是拒绝了。
    且不论顾泉的功勋到底如何。
    就以顾泉的性情而言,他们皆是自愧不如。
    割面或可忍受。
    但顾泉那放弃了一辈子功勋声望的举动,是他们万万都做不出来的。
    顾彦与顾兹同样也在其中。
    顾彦就无须多言了,他是真正承继了顾泉功勋声望响彻天下,哪怕就是将他放到第一群臣都不会多言。
    而顾兹对于整个大唐而言同样也是功勋卓著。
    在这让无数人猜测政治意味的名单之中,他们三人宛若清流,让人自然而然的只关注到了此楼的核心。
    消息不断传开。
    在文化盛行的当下,李世民的这个举动瞬间便引起了轰动。
    ——圣天子!
    这个称号已经成为了天下百姓的共识。
    毫无任何意外,李世民的这个举动自是让天下士子更加向往朝廷。
    正所谓“明君贤臣”。
    对于那一个个心怀壮志的士子而言,谁又不想在当今圣天子的麾下为臣呢?
    如今的九州已经完全到了文化蓬勃发展的时候,尤其是在顾氏建立“云韶阁”之后,这种风气更是盛行。
    一片片歌颂李世民的诗词歌赋从各地传开。
    上至朝堂,下至民间。
    皆是感念其德。
    整个大唐再次迎来了一阵狂潮。
    但在这表面的狂潮之下,李世民却只感愈发的孤独了。
    凌烟阁。
    李世民孤身一人缓缓走入阁内,穿过一幅幅画像,并为其中已经离世之人点燃香烛。
    殷开山;屈突通;张公谨;杜如晦;秦叔宝.
    李世民没有丝毫的敷衍。
    在上香的同时,甚至还能出他们所立下的功勋,为何而离世。
    泪水早已在不觉间流出。
    直至最后——
    他走入了凌烟阁内的最深处,那里挂着顾泉的画像。
    “子渊。”
    李世民点燃香烛,竟不顾仪态,径直坐在了画像旁,一如当年顾泉在世时两人对坐闲谈的模样。
    “朕也老了……”他平静道,语气里听不出一丝对死亡的畏惧,“等着朕吧,怕是没有多少时日了。”
    目光投向画中人,他喟然长叹:“时光匆匆,故人陆续凋零……朕寂寞啊。”
    停顿片刻,声音里却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但你放心。”
    “朕心中的壮志,从未熄灭。许多人以为朕老了,该偃旗息鼓了。”他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洞悉世情的锐利,“但朕只是在等!”
    “等西域平定,等大船建成!”
    “顾公昔年所言朕一日不敢忘却。”
    “为君者,最难的是守住初心。”
    “朕如今深以为然。”
    “你且放心,饶是朕这一朝不能彻底走完前方之路,但朕亦是能为后人踏破泥泞,走出这一步!”
    “.”
    朕如今深有体会。”
    “你且安心。纵使朕这一朝未能走尽前路,”他声音陡然沉厚,带着劈山开道的决绝,“也定要为后人奋力踏开这泥泞,走出这一步!”
    李世民就这样对着画像,将朝堂纷扰、胸中丘壑,乃至对太子李承乾的思量,都缓缓道来。
    顾泉的遗泽,终究是渐渐消融了他心中对太子的芥蒂。
    虽无亲近之意,却也添了几分认可。
    “子渊且放心,”他对着画像,如同立下誓言,“朕,不会糊涂!”
    直至烛泪流尽,余烬微温,李世民才缓缓起身。
    孤身一人,步出这供奉着功臣画像的凌烟高阁,没入殿外的天光里。
    (Ps:过渡一章,贞观朝不会这么结束,后面还有更大的,求个月票吧兄弟们,么么哒!)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3/3230/24033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