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北伐,北伐!

推荐阅读:腹黑小帝妃:狼性僵尸,咬一口极品透视高手霸宠痞妃:皇叔,正经点冥媒正娶最强装逼抽奖系统美女上司的王牌高手媚骨驭兽师夺情他从烽烟中走来甜蜜婚恋:命中注定我爱你

    满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十一月。
    在十月下旬重庆一战后,进川的四十万清军全军覆没,生还者寥寥无几。
    真可以是寥寥无几。
    因为老朱把整个营地都给围了,炮火覆盖,不许一个人逃出去。
    但也有幸运儿,跳嘉陵江或者长江逃走。
    生还者不超过五百人。
    之后朱棣快马加鞭,直取潼川,打算弄死吴三桂。
    只是没想到吴三桂还是太胆了,在清军包围重庆的情况下,他每天派出无数探马打听消息。
    当时他的探马就位于嘉陵江以北的山林里,眼睁睁地看着鳌拜大军覆灭。
    那一瞬间,吴三桂的探马吓得魂飞魄散,马不停蹄地赶回潼川,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他。
    吴三桂得知此事,同样是吓得魂不附体,权衡利弊后,毫不犹豫地抛弃步卒,仅带着骑兵北上逃亡陕西。
    他知道如果想带着他的十万大军走,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必然会被明军追上。
    因此不如壮士断腕。
    不得不,吴三桂虽然打仗本事一般,但逃命的本事确实一流。
    等朱棣赶到的时候,吴三桂本人早就逃得不知所踪,他麾下的步卒见主帅跑了,便抢夺了军中物资一哄而散,同样四处逃亡。
    朱棣只能派人一边四处追杀吴三桂部下散兵游勇,一边寻找吴三桂本人的踪迹。
    基本上是一路追一路杀。
    俘虏到人,问了吴三桂去哪,不管知不知道,都会枪毙。
    绿营全都不是什么好鸟,屠城略地比起他们的鞑子主人还要厉害几分,南方百姓深受其害,四川之屠更有他们的一份。
    只是虽然到处追杀,但吴三桂还是跑得比兔子还快,一路追击都没影,让朱棣颇为遗憾。
    之后老朱让他带队进入陕西,追击吴三桂的同时,也是把陕西攻占。
    而老朱本人则率领着队伍,于十一月开始进入湖北。
    此时明军的炮火几乎已经打光,但同样的整个西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等地的清军都已经被肃清。
    甚至广东广西都是如此。
    因为两广总督李栖凤接到了鳌拜的命令,带着兵马攻打贵州,刚好遇到了从贵州出来的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直接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死得不能再死。
    结果就是两广的清军被肃清,只剩下广东满清平南王尚可喜的队伍还留守广州,现在也被冯胜和蓝玉一锅端了。
    于是在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整个西南的清军几乎都被杀光。
    明军势如破竹,几乎毫无阻碍。
    接下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老朱进驻湖北,再兵分两路,一路北上至襄阳,进入南阳盆地,往河南方向进军。
    他自己本人则率军一路向东,走长江水道至武汉,一路杀奔黄州府。
    消息也随着明军的一路攻城略地,而传遍大江南北。
    一时间天下震惊。
    特别是江西、福建等地的清军,已是惶惶不可终日。
    因为明军收复两广和湖广,非常靠近江西和福建,当地清军很多人都开始四散逃命。
    民间也出现大量起义部队,攻打县城,杀清廷官员,掀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时任江西总督张朝璘慌忙调集清军镇压,可清军军心涣散,听明军对待清军鞑子一个不留,惊恐之下纷纷作鸟兽散。
    结果等到张朝璘召集兵马的时候,到了校场一看,原本驻扎在江西南昌的两万驻防部队,跑得只剩下不到三千人。
    起义军随即猛攻南昌,只是起义军很多都是民间结社弟子,如罗教、闻香教、斋教、白莲教、大乘教、弥勒教等,虽声势浩大,却苦于没有重武器。
    反观南昌城内虽然只剩下不到三千名清军,可他们有红衣大炮,一时也是僵持不下。
    其实主要也是城中清军将领害怕被清算。
    顺治五年和顺治六年,满清鞑子在征南大将军谭泰的指挥下,对南昌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
    几十万百姓遭到杀戮。
    而担当攻城与屠城主力的,便是满清绿营的狗腿子。
    如高进库、冯君瑞、刘伯禄、贾熊、白元裔、何鸣陛、徐启仁、杨武烈、崔国祥、李士元等人。
    其中高进库、刘伯禄、何鸣陛正分别担任广东高雷、潮州、嘉应州总兵,被两广总督李栖凤带去贵州,现在死翘翘了。
    冯君瑞、徐启仁、杨武烈之前在广西担任总兵,也被李栖凤带去贵州,也死翘翘了。
    江西留守的还有贾熊、白元裔、崔国祥、李士元等人。
    各地起事者可是打出了口号,要活剐了他们,以慰藉当年南昌以及赣南大屠杀当中死难者。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这些人也想跑,奈何没法跑。
    起义军已经开出了悬赏,到处在通缉,他们的目标太大,如果抛弃军队自己逃跑,一旦被抓住十死无生,因而还不如保留亲卫队伍,先守住城池,等待援军。
    当然。
    也没援军了。
    因为此时厦门,郑成功已经上岸。
    他一上岸,再加上江南各地也是到处揭竿而起,江南地区的清军就没办法动,江西的清军便只能孤军作战。
    而当初郑成功被迫攻打台湾,是因当时江南地区清军实在是太多,他实在没法打。
    但眼下江南各地狼烟四起,清军自顾不暇,正是他上岸的好时机。
    福建思明州,呼啸的海风吹拂,上千艘帆船宛若遮天蔽日,向着这座悬浮在海上岛屿驶来。
    厦门是一个岛,同时也是一个港口,与金门岛相近。
    十一月的北风吹得船上旗帜猎猎,那朱明的红色耀眼,徐徐到了岛边厦门港。
    在厦门对岸便是海门港。
    去年郑成功便是在这里与清军将领达素交战,全歼达素四万水军,占领厦门与金门,以两地为根基,准备攻打台湾。
    但这个时候台湾尚未攻克,他便急匆匆回来。
    船只靠岸,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就迎了上来,与他在一起的还有南明内阁大学士张煌言。
    张煌言得知朱元璋的事情,就想在浙江起事,可他的力量太弱,不足以撼动浙江的清军,于是派人联络郑成功。
    在台湾的郑成功得知这件事后,就马上写信邀请他来厦门,并且告诉张煌言,自己也会不日回厦门与他会面。
    因此现在岛上除了郑成功的兵马以外,张煌言也带了大概三四千人的队伍,走海路坐船抵达了厦门岛上。
    “玄著公!”
    “延平王爷。”
    “父亲。”
    “嗯。”
    下了船,众人聚拢。
    可能是常年漂泊在海上的关系,今年三十七岁的郑成功面容略显沧桑。
    他并没有穿武将铠甲,而是一身儒生长袍,皮肤黝黑。
    张煌言其实也就比他大四岁。
    此时的南明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鲁王一派,如熊汝霖、马思理、张肯堂、沈宸荃、钱肃乐、张国维等支柱,也在清廷的屡次打击下,全都殉国了。
    张煌言只是个后辈,明亡时才二十四岁,这些年来却一直奔走于江浙,试图在南方竖起抗清大旗。
    奈何南明内斗纷争不止,相互倾轧。不仅朝堂上,还有各军阀派系林立,以至于被清军逐个击破,抗清力量不断减少,最终到今天这个局面。
    本来张煌言已经绝望,如今他却是面露喜色,上前对郑成功道:“郡王,事情已经听了吗?”
    “嗯。”
    郑成功点点头道:“听了,太祖陛下下凡救世,鞑子调集重兵围攻西南。”
    “这已经是很久之前的消息了。”
    张煌言乐道:“郡王恐怕不知道,现在整个江南都已经知晓,鞑子派了四十余万重兵围剿重庆,被太祖全部歼灭!太祖的兵马甚至没有损伤一兵一卒!”
    罢他向着西北的方向拱拱手道:“实话,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以为是假的。可整个江南都在传,何况太祖麾下颖国公、宋国公、凉国公、延安侯、吉安侯等开国大将已经攻克两广、湖广等地,兵进江西。江西鞑子四散奔逃,消息早就传遍江南之地,我也是不得不信。如今刘良佐、李率泰、耿继茂等辈惶惶不可终日,马得功、黄梧、施琅、于成龙等人已如丧家之犬。”
    他嘴里的这些人,刘良佐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大屠杀的元凶之一,现在担任南京以及安徽的最高军事主官,为江安总督。
    李率泰则为闽浙总督,负责浙江以及福建事务。
    耿继茂更不用多。
    因而这三人基本上是目前清廷在江南地区最高军事和主政长官。
    此时顺治时期还没有大规模用满人在各地开启八旗驻防制度,各地军政主官也以汉人为主,直到三藩之乱后康熙才开始大规模用满人统治江山。
    眼下这些所谓的“汉人”主官被抬了汉八旗的籍,如刘良佐为汉军镶黄旗,李率泰为汉军正蓝旗,耿继茂为汉军正黄旗,是汉人,实为汉奸,充当满人刽子手,可以是罪行累累。
    随着老朱在重庆剿灭了以鳌拜为首的满清四十万大军,李栖凤带着两广几万人去贵州送死。再加上尚可喜,以及之前被杀的偏沅巡抚袁廓宇,贵州巡抚卞三元。
    眼下整个满清江山损失的兵马已经超过了五十万,目前除了东南还有二十万军队以外,就连北京朝堂那边,都只有几万人。
    一时间满清内部人心惶惶,江南各地起义军不断,就连郑成功也是听了这事才急着赶回厦门。
    郑成功之前可是在打赤嵌城,往来八百多公里,消息沟通非常不便,他知道的还是八月份老朱大肆放传单的事,眼下才知道老朱居然已经剿灭了四十万清军。
    因而听到这里,郑成功愣在原地站了许久,直到郑经喊了几句:“爹,爹?”
    “啊?哦。”
    郑成功回过神来,问道:“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爹。”
    郑经亦是道:“这些天有不少鞑子跑了,甚至还有向我们投降的,江南各地也是很多都揭竿而起,鞑子大势已去。”
    “好,好,好。”
    郑成功连了三声好,眺望西北方,忍不住道:“是真的话,那真就是太祖爷下凡了,大明有救了。”
    “爹,我们是不是要把鲁王接回来?”
    郑经心翼翼地询问。
    郑成功想了想便道:“先请鲁王移驾厦门,我们即刻派人前往四川联系太祖爷。”
    “不用去四川。”
    张煌言道:“宋国公和凉国公攻克了广州,凌迟了尚可喜,已经与福建接壤,我们可以派遣船只去广州寻他们。”
    “对,听太祖爷也已经到了湖北,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杀到南京,我们现在正是北伐的好时机。”
    郑经亦是道。
    虽然历史上他的儿子后来投降了。
    可至少郑经本人一直坚持父亲遗愿,抗清至死,如今自然是满脑子在想北伐的事宜。
    张煌言亦是劝道:“不错,现在海门的鞑子都跑了,已经空虚。我们之前就派人去探过,现在我的兵马就驻扎在那,上了海门进入了陆地,则可西取漳州,前往广东寻宋国公和凉国公。届时如果能够得到太祖的诏令,即便只是跟随宋国公凉国公讨伐鞑子,那也是莫大的荣誉。”
    跟随开国大将讨伐满清鞑子?
    “嗯,北伐!”
    郑成功撩起儒袍,一时间竟显得意气风发,对身边左右的将领马信、杨朝栋等部将道:“快,传令,兵进海门!”
    “是!”
    众将士已经听到了事情的情况,一个个也是兴奋不已,马不停蹄登船。
    很快。
    大军就渡过厦门海峡,进入了海门港。
    跟张煌言的一样,此地的清军早就跑路了,甚至连清军的营地都被张煌言的队伍占领,根本没有任何阻碍。
    见此,郑成功站在船头,俯瞰着海门港,一时间竟有些难以置信。
    当年海门一战虽然他大获全胜,可他只是打败了清廷的水师,岸上的清军依旧不计其数,令他无法登陆。
    最终他只能远走台湾,准备以台湾为根据地北伐。
    然而去年还是漫山遍野,一眼看不到头的清军营垒,此刻却是人去营空,早就消失不见。
    那一瞬间,郑成功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太祖爷真的来了。
    而且还一战消灭了几十万清军鞑子,让鞑子覆灭,纷纷逃走。
    无数郑军士卒从船上下来,所有人都激动地上了岸,他们就是福建人,曾以为以后再也踏不上故土,如今却是谁也没有想到,还有回来的那一天。
    再看船头,郑成功已是泪流满面,大手一挥,喊道:“将士们,北伐,北伐!”
    “北伐,北伐,北伐!”
    下方岸边将士听到声音,纷纷高呼。
    声音迅速传了出去,一个传一个,很快已是岸上上万人齐齐呼喊,山呼海啸,经久不息。
    他们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太久!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3/3260/24213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