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余毒无穷

推荐阅读:灵魂之声:绝色魅优伶龙零至尊霸爱:火爆召唤师太妖孽至尊嫡女重生之护花保镖重生之嫡女傲世穷途末恋机电帝国三国之天龙大帝修真英格兰

    曹操是肯定要打的!
    但怎么打,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陶谦灵前表态之后,魏哲便召集戏志才等人商议起来。
    会议刚一开始,魏哲便定下基调:
    “兵符虽在咱们手中,但这一战能不动用就最好不用。”
    话在陶谦让位之后,徐州的行政军事大权理论上便在魏哲手中。
    比如徐州刺史的印信和兵符,就是陶谦在众目睽睽之下交到他手中的。
    对此徐州的诸位地方太守、军中将校也都当场表示承认。
    然而承认陶谦的命令是一回事儿,服从魏哲的命令又是一回事儿。
    严格来,他上位徐州刺史还不足一天时间。
    一切都尚未开始整顿,下面人阳奉阴违是难免的。
    毕竟军中将士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有血有肉的人类。
    只要是人,那必然无法摆脱人性。
    对于这样的情况魏哲心中也做好了准备。
    他终究是个外来者,想要让徐州军民接受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魏哲有自信,也坚信他能得到徐州民心。
    可还是那个问题——需要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曹军忽然入寇徐州确实选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对于眼前的局势戏志才自然清楚。
    然而听了魏哲的话,他依旧忍不住可惜道:“不必如此吧?”
    闻听此言,魏哲毫不犹豫的果断道:
    “军心未稳,上不知下,下不知上,如何能战?”
    徐州不是青州,他魏哲更不是在徐州经营许久的陶谦。
    在这种情况下别魏哲是骠骑将军了,就算是天子的命令都未必管用。
    当然,他大可以发布军令,可效果如何就是个未知数了。
    带过兵打过仗的人都知道,军令并不是系统指令。
    帅帐之中将领谋划的再如何精妙,下面兵马执行不到位也都是空谈。
    甚至有些时候做得越多错的越多,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比如原历史中刘备按照陶谦遗命接手徐州时,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当时徐州看似兵马众多,可刘备实际上能有效指挥的只有本部兵马。
    这便是刘备明明贵为徐州牧,最后却被客将吕布鸠占鹊巢的主要原因。
    后世人以为这是徐州一把手刘备和外来者吕布之间的战争。
    可实际上这不过是两个客将之间的厮杀罢了,率领的都是本部兵马。
    刘关张打不过吕奉先,所以失去了徐州,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啧啧,这么魏哲现在的境况和当年的刘备还真几分相似。
    幸好魏哲的本钱比刘备要厚实多了。
    戏志才思量片刻后便建议道:
    “既如此,不如令徐州本土兵马守城,我军在外寻找战机?”
    魏哲闻言想了想,当即颔首表示同意:
    “扬长避短,确实是个好主意,就这么办!”
    让徐州兵负责守卫乡土,魏兵来负责野战,正好各司其职。
    当这个战略基调定下之后,后面的安排便很快出炉。
    然而片刻之后,当魏哲召集臧霸等徐州将领告知此事时却出了意外。
    臧霸、孙观等泰山客将倒是没有意见,他们巴不得能打守土战。
    毕竟陶谦在时他们就是这样,处于半独立的地位。
    但陶谦的亲军将领曹豹却颇为不满道:“将军何以视我等?”
    曹豹倒不是对魏哲不服,而是对这个安排感到不服气。
    只见虬髯铜肤的曹豹拍着胸脯豪迈道:
    “某虽不才,但麾下儿郎哪个不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
    “如今曹贼入寇,我等徐州将士岂能龟缩城中坐视将军在外厮杀?”
    闻听此言,魏哲顿时不怒反喜。
    对于这样直肠子的将领他是最喜欢的,当即哈哈大笑道:
    “言之有理,确是我疏忽了。那子虚便随我一同出战罢!”
    “多谢将军!”见魏哲这么一,曹豹这才开心的咧嘴大笑起来。
    臧霸、孙观等人见状面上虽然笑呵呵的夸曹豹勇壮,可心底却忍不住一阵冷笑,嘲讽这厮没有脑子。
    ……
    且不徐州军内部如何山头林立。
    在军议结束之后,魏哲很快便开始行动起来。
    由于徐州五郡国除了下邳国之外,现在都已经接受了他的统治,所以他现在算是本土作战,后勤暂时是不需要考虑的。
    在粮草不缺后,各地兵马接收到各守其土的命令后也都不禁松了口气。
    实在的,他们还真担心魏哲拿徐州军当炮灰去送死,好安排自己人。
    现在魏哲让这些各郡徐州兵马不动,各守其土,各司其职,对于他们来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唯独曹豹,兴冲冲带着魏哲一行人进入东城大营。
    作为陶谦的绝对心腹,曹豹率领的自然是陶谦的亲军。
    人数不多,只有五千人,但精锐程度却是首屈一指。
    至少在徐州境内,曹豹手中的这支丹阳精兵绝对是顶级战力。
    经过简单校场阅兵之后,即便是魏哲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回到帅帐之后,他不由面露赞许之色:
    “早知丹阳山险,民多果劲,没想到竟然如此剽悍勇猛,当真不凡。”
    闻听此言,自曹豹以下的军吏都忍不住面色红润,与有荣焉。
    毕竟以如今魏哲的功勋与地位,他的一句夸奖对这些军伍汉子来已经是相当有分量的荣耀了,甚至都足够史书记上一笔。
    不过随即魏哲话音一转便看向曹豹问道:
    “如今徐州的丹阳兵到底有多少?其他诸部的战力与尔等相比如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也算是他对徐州军的一次摸底。
    曹豹闻言倒是没有丝毫隐瞒,愁眉沉思片刻便干脆道:
    “使君入徐之前便派我回乡招揽青壮,后来黄巾平定亦派人回去过几次。前前后后……大概招揽了三万余人。”
    不过到这里,曹豹却颇为自傲道:
    “然丹阳兵亦有高下之分,其他诸部论战力绝对比不上我等。”
    听到这里,魏哲这才轻轻点了点头。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有些事情就合理了。
    难怪原历史中刘备入徐便获陶谦赠四千丹阳兵,原来他足足有三万人。
    也就是陶谦本就是丹阳豪族,否则换个人还未必能有这份号召力。
    不过从曹豹等人的表现来看,丹阳不愧是精兵之地。
    要知道即便是在后世的现代社会,也是存在优质兵源地区法的。
    这不是迷信,反而是一等一的科学。
    比如后世华夏军队之中,云贵川子弟兵就颇受某些将军喜爱。
    而在当下,丹阳郡则是天下公认的顶级兵源地。
    因为多山险地,民风尚武,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各种势力做斗争。
    比如贪官污吏、比如山越蛮人!
    拜《三国演义》所赐,起山越人很多三国迷都不陌生。
    但起山越人具体的分布范围,很多人就未必清楚了。
    实际上两汉之时绝大部分山越部都分布于丹阳、会稽两郡的山区。
    如果再具体点,那就是在安徽黄山与浙江天目山一带山区活跃,以山地农耕、山林狩猎为生。
    不过山越并非单一民族,其中成分十分复杂。
    是蛮人,可事实上却是古越人、南迁的楚蛮以及部分汉人逃户的统称,被汉庭视为“化外之民”。
    这和血脉无关,不服王化者,即“蛮夷”也!
    比如在三国时期,孙吴政权为巩固江东,就曾多次征讨丹阳山越。
    在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丹阳人不得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时日一久,自然就形成了剽悍勇猛的性格与尚武好战的传统。
    最关键的是丹阳郡冶铁业发达,是两汉重要的冶铁中心,所以优质铁兵对于丹阳兵来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丹阳男儿成年之后,环首刀或长矛基本算是标配。
    如此种种,导致丹阳兵并非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战斗力远超临时征募的农民兵,甚至大多都自带军械装备。
    比如曹操在昔日丹阳太守周昕的大力帮助下,便前后招募万余丹阳兵。
    只可惜曹操没能力降服,导致万余丹阳雇佣兵拿钱直接跑路了。
    基于这一点,魏哲对丹阳兵欣赏归欣赏,但信任还是有所保留的。
    在全军上下饱食一顿后,他便率领万余兵马离开郯城,不知去向。
    ……
    话分两头,另一边下邳城外的曹操也差不多搞清了徐州局势。
    当得知陶谦临终之前竟然将徐州牧的位置亲手让给魏哲时,曹操羡慕的眼睛都要红了。
    凭什么?
    凭什么他累死累活连下邳国都没有拿下,魏哲却轻而易举获得一州?
    一时间嫉妒、不服、惶恐,各种情绪在他心中交织。
    但很快曹操便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心情给压了下去。
    毕竟打都打了,下邳国都快全拿下了,现在再什么也晚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要求饶那也得打过再,这份血性曹操还是有的!
    不过正当曹操准备背水一战的时候,荀彧却忽然领着一人走了进来。
    还不等他开口,曹操便快步迎上,诧异道:
    “长文?你怎的也在此地?”
    荀彧闻言当即解释道:
    “自董卓乱后,长文兄便随元方公在郯城旷野隐居,不问世事,尔来已有数年矣!”
    “今日天赐良机,吾便是为了荐贤而来。”
    不想曹操闻言豪迈一笑道:“长文大才我岂能不知,何须文若多言。”
    着他便执手把臂,亲热的拉着陈群坐下,令人设宴招待起来。
    而在酒桌上,陈群也终于出了他来此的前因后果。
    由于距离远近的缘故,当其他信件还在路上耽搁的时候,陈纪、陈群父子就已经收到了辛评的信件。
    可是当他们正准备动身时,冀州度田风波便传到了徐州。
    这让陈群父子顿时停下了动作,而这一观望便让两人彻底改变主意。
    毕竟魏哲度田的尺度远超前世曹操屯田的程度,甚至比光武帝还强硬。
    如此一来,两父子能去冀州才怪。
    陈群作为“九品中正制”的缔造者,他的政治理念自然不用多。
    而这次他便是奉父命前来投靠曹操,助其抵御魏氏。
    大堂之上,只见俊美无双的陈群慨然道:
    “君以审令为明,臣以奉令为忠。”
    “故背制而行赏,谓之作福;背令而行罪。谓之作威。”
    “作威则人畏之,作福则人归之。”
    “是故,夫威福者,人主之神器也!譬之操莫邪,执其柄,则人莫敢抗。失其柄。则还见害也!”
    “今魏氏擅专人主之威福,显然心怀不轨,与董贼无异。当今天下凡受汉室恩德,心怀忠义者,俱当拨乱反正,讨平此贼也!”
    此言一出,堂内顿时一静。
    但随即曹操便激动的鼓掌喝彩。
    “长文此言实乃字字珠玑,当浮一大白!”
    罢,曹操便豪迈的举起手中耳杯一饮而尽。
    即便是荀彧,此刻闻言都佩服的朝陈群敬了一杯酒。
    因为陈群的这个理论看似只是空谈虚言,但却帮曹操解决了一个麻烦。
    那便是师出有名的问题!
    大义,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有和没有区别却很大。
    有了陈群的这份辞,曹操此次出兵至少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法了。
    然而陈群这次准备的见面礼却不止如此。
    于是当曹操准备拉着陈群继续喝酒时,却见他起身正色道:
    “某客居徐州四载,对本地的风土略有了解,愿为将军降笮融!”
    闻听此言,惊喜莫名的曹操顿时欣然应允……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3/3914/28083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