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升级版 > 军史小说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158章:殷正茂渡口审案,运河畔行刑砍头

第0158章:殷正茂渡口审案,运河畔行刑砍头

推荐阅读:修真漫途千世契约:废材嫡小姐汉末辽王总裁一婚误终身大唐第一家丁神明大人异世录网游之全敏法师侠女孙小梅盖世农民工养鬼为祸

    入夜。
    通州马头集渡口,火把燃起,亮如白昼。
    通州仓场太监高锦、巡漕御史秦成、户部坐粮厅郎中段树堂、工部通惠河郎中彭久山四人被从漕船上放了下来。
    此刻的四人已奄奄一息。
    殷正茂命人给他们喂了一些干粮和水,四人才渐渐缓和过来。
    不远处。
    堆放着十余个开盖的木箱,里面有丝绸、茶叶、香料、药材等,皆是上品。
    这还只是漕船上的一部分。
    具体数目还正在对照着丁元植提供的账本核查中。
    片刻后。
    四人被押到殷正茂面前。
    通州仓场太监高锦见到殷正茂,便扯着公鸭嗓叫嚷道:“殷阁老,您……您要为我们做主啊,通州州判丁元植鼓动一群刁民发起暴乱,差点儿就将我们四人杀了!”
    他以为,殷正茂是来救他们,是为他们主持公道的。
    殷正茂望了一眼不远处的木箱,道:“你们先解释解释这些从漕船上搜出来的货物是怎么回事儿?”
    高锦看了一眼木箱,然后扭脸看向巡漕御史秦成。
    秦成扭脸看向户部坐粮厅郎中段树堂和工部通惠河郎中彭久山。
    四人的官职排序是——
    通州仓场太监与巡漕御史皆为正七品,户部坐粮厅郎中与工部通惠河郎中为正五品。
    但前两个是监察官,后两个是地方常驻官,高锦与秦成虽然官职低,但实际权力却要比两位郎中大得多。
    当即。
    户部坐粮厅郎中段树堂站了出来。
    他作为户部属官,乃是殷正茂的直接下属,与殷正茂也最熟悉。
    “阁老,这批漕船应全运漕粮,不可夹带私货。下官推测,不是一些漕军夹带私货便是通州州判丁元植夹带私货,阁老若能给下官半日时间,下官一定能查个水石出!”
    段树堂,约四十来岁,身材有些发福,白白胖胖,长着一张甚是圆润的脸,有很明显的双下巴。
    一旁的工部通惠河郎中彭久山也连忙拱手道:“下官愿与段郎中一起调查!”
    沈念看向二人一脸认真的模样,有些想笑。
    能如此脸不红心不跳地谎,明绝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
    殷正茂站起身,走到段树堂的面前,突然捏住他那白白胖胖的大脸,冷声道:“再一遍,这些货物到底与你有没有关系?”
    段树堂的脸被拉拽得生疼。
    “阁老,与我无关啊!是不是丁元植诬陷我?有高公公与秦御史在此,下官绝对不敢夹带私货,谋取私利啊!”
    “砰!”
    殷正茂一脚踹在段树堂的肚子上,将后者踹出去一丈多远。
    这一脚,使得另外三人全都跪了下来。
    殷正茂喜欢动粗,乃是全朝堂都知晓的事情,
    他是大明唯一一个将冯保气得见到他都要躲着走的官员。
    “带上来!”殷正茂高喊道。
    顿时。
    锦衣卫石青带着漕船上的书吏、算手、主簿,还有数名漕军头头走了过来。
    这几人全都被打得鼻青脸肿。
    锦衣卫问案,向来都是先动手后动嘴,这些人不到片刻便全招了!
    唰!唰!
    殷正茂将数册账本还有这些证人撰写的供词扔到四人面前。
    “人证、物证俱在,你们还打算如何抵赖?”
    四人连忙捡起账本与供词看了起来。
    稍倾。
    就在户部坐粮厅郎中段树堂和工部通惠河郎中彭久山发愣之时。
    通州仓场太监高锦拱手道:“殷阁老,奴婢完全不知此事,但奴婢监管有失,请您责罚!”
    巡漕御史秦成先是一愣,然后也连忙拱手道:“殷阁老,下官也完全不知情,亦是监管有失,请您责罚!”
    这二人见账本与供词上交待的都是段树堂和彭久山。
    故而,想要逃避罪责。
    监管有失之过可比渎职贪墨之罪要轻多了。
    殷正茂没有理会高锦与秦成,而是走到段树堂和彭久山的身旁,蹲下身子,问道:“你们认罪吗?还需要老夫再提醒提醒吗?”
    殷正茂的提醒,自然是动手。
    当年他在沿海剿倭时,那可是持刀冲锋能将倭寇劈成两半的人。
    “下官认罪!”段树堂拱手道。
    “下官……下官也认罪!”彭久山也开口道。
    人证物证皆在,他们狡辩已无用。
    殷正茂又问道:“高锦与秦成是不知此事,还是与你们合谋夹带私货?”
    二人面带犹豫,不敢开口。
    “不要想着他们背后有靠山能救你们,你们犯的乃是死罪,区别只在于你们的家人会被赦免,还是被流放,充军,籍没为奴?老实交待,才能为家人减罪!”
    “他们……他们参与了!私货之利,我二人共占三成,秦御史占三成,高公公占四成!”彭久山忍不住了出来。
    殷正茂看向段树堂,问道:“可是实情?”
    “是,是实情!”段树堂的额头紧紧贴着地面,背后已被汗水浸湿。
    殷正茂看向不远处的沈念,沈念点头道:“皆已记录在案!”
    这时。
    高锦抬起头,冷声道:“殷阁老,当下漕运夹私,已是常态,您并非不知,朝廷也不可能不知。您若以此为我们定罪,整条大运河上的漕船都有问题,漕运河道之官没有几个是干净的,而干净的根本完不成朝廷定下的漕运考绩!”
    “我劝您三思,此事若闹大,耽误了漕运,恐怕今年京师各位老爷的日常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严重影响陛下明年的大婚!”
    “此事就是一个州判带着一群刁民暴动,破坏漕运之事。只要抓了丁元植,抓了这些闹事的刁民,此事便算了结,您若抓住我们四人不放,搜集罪证,实则是为朝廷添乱,将会影响到许多人的生计!”
    ……
    殷正茂瞪眼道:“那你是承认夹私,承认欲将见到你们夹带私货的漕工全部杀掉了?”
    “哼!”
    高锦环顾四周,面带冷笑。
    “殷阁老,您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当务之急是立即恢复漕运,而不是问询漕工的身死!”
    “死几个漕工很严重吗?你要知晓,运河漕运养活了无数流民乞丐,因有漕运,他们才能有一口饭吃,他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休息,要求涨月钱,还想要发棉衣,真是书生之见,这些人,死了就死了,我大明最不缺的便是这类人!”
    听到这番话,沈念面色严肃。
    运河之上,如他这样想的官员绝不会是少数。
    在他们眼里,这些百姓就是牲畜。
    死掉一批,换掉一批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怜惜。
    殷正茂在沿海抗倭时,与许多底层百姓同吃同住过,他不喜欢这种将底层百姓当牲畜的法。
    而此刻,围观的百姓听到此话,皆是脸色阴沉。
    他们知晓很多官员就是这样看待他们,但他们根本无法反抗。
    殷正茂缓了缓,环顾四周,然后高声道:“马头集渡口的乡亲们,相信你们已经听到了,通州仓场太监高锦已承认夹带私货,已承认欲草菅人命。其罪大恶极,且仍不知错。陛下准许老夫便宜行事,今日老夫便给大家一个交待!”
    就在许多人都疑惑是什么交待的时候。
    殷正茂突然抽出斜放在桌子上的腰刀,然后一道寒光飞过。
    唰!
    一颗血淋淋的脑袋滚到地上,然后脑袋以下的身体倒了下去。
    被砍头者,正是通州仓场太监高锦。
    他的鲜血,恰好洒溅在秦成、段树堂、彭久山三人的身上。
    这一刻,周围一片安静。
    通州知州汪义,巡漕御史秦成、户部坐粮厅郎中段树堂、工部通惠河郎中彭久山,全都干呕起来。
    他们见过杀人,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杀人。
    丁元植与沈念都有些发愣,他们知殷正茂今晚要杀四人,但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动手方式。
    锦衣卫百户石青一脸兴奋,惊叹道:“太厉害了!”
    殷正茂以花甲高龄,还能使出这种动作,砍人如砍瓜切菜,确实令人惊讶。
    周围的百姓也都傻眼了,随后有人高喊道:“杀的好!杀的好!”
    这里的百姓见惯了一些官员犯下重罪,然后经过审判后只受到轻惩的案例。
    故而,他们对朝廷不太信任。
    但殷正茂这一举动,让他们瞬间觉得殷正茂的形象高大了起来。
    随即。
    殷正茂拿着带血的刀,看向另外三人。
    “秦御史、段郎中、彭郎中,老夫越问案越想动手,你们还是将罪行都写出来吧,最好,别瞒我!”
    石青立即命人为三人准备纸笔与火把。
    此刻的三人,哪里还敢胡言乱语,当即一股脑地将他们与高锦欺负漕工,夹带私货的事情全都撰写了出来。
    而此刻,才刚到戌时(19:00-20:59)。
    若是三法司来调查此事,估计当下这四人肯定还在狡辩呢!
    一刻钟后。
    三人写罢罪状,签字画押。
    殷正茂看罢后,道:“三位,为了朝廷能重视此事,为了能改善漕工们的待遇,为了践行老夫许下的承诺,也为了不让你们的家人受到过多牵连,老夫现在亲自杀了你们!”
    “来人啊,将他们带到河畔,老夫亲自施刑!”
    三人听到此话,顿时急了。
    他们虽知必然是死罪,但大理寺还未曾复核就要被杀,他们还是有些不甘心。
    可惜三人还未曾开口,就被锦衣卫们堵住了嘴巴,然后朝着前方河畔处拉去。
    沈念见殷正茂提起大刀,他也连忙寻了一把大刀。
    他动手,乃是为殷正茂减责,当然也能将此事的舆论造得甚大。
    沈念心情有些忐忑。
    这还是他第一次砍头,或许还将会是他这一生唯一一次砍头。
    就在这时,殷正茂扭过脸来。
    “石青,将沈侍讲的手中的刀卸下,他以后前途无限,不应受到此事连累,老夫一人动手即可!”
    在殷正茂眼里,沈念比漕河河畔的所有人都重要。
    若沈念因此事被外放,朝廷便损失大了,故而他不允许沈念动手。
    石青二话不,直接将沈念手中的刀夺了过去。
    沈念顿时急了!
    “殷阁老,您……您……您作为户部尚书,内阁阁臣,不能话不算话啊,让我砍一个就行,让我砍一个就行!”
    殷正茂没有理会沈念,扭脸就走。
    而此刻,石青则是紧紧搂住沈念的腰。
    “石青,速速松开,不然我到陛下面前弹劾你!”
    听到此话,石青将沈念腰搂得更紧了。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数道百姓的欢呼声。
    石青松开沈念的腰,那边的殷正茂已经砍人砍完了。
    沈念一脸无奈,朝着殷正茂那边走去。
    这时。
    殷正茂朝着丁元植道:“丁元植,你虽是罪臣,但为了漕运畅通,老夫还不能抓你,本官现在命令你立即配合汪知州,将马头集渡口的漕运恢复正常,至于如何抚恤漕工,后续朝廷自会讨论,而你明日一早便随老夫进京!”
    “罪臣遵命!”丁元植道。
    当下,四大漕运河官都被杀,丁元植就是最清楚漕运的官员,在他的命令下,漕工们才能行动,运河才能迅速恢复正常。
    随即,众官吏都忙碌起来。
    殷正茂来到沈念面前,笑着道:“子珩,接下来咱们就要立即撰写奏疏禀报朝廷了,老夫杀是杀痛快了,但解释起来就麻烦了,还须靠你多多润色。之后,我们在天亮之时便带着丁元植返京!”
    “对了,不要漏掉弹劾通州知州汪义,这样的官员不配成为一州主官!”
    沈念无奈一笑,拱手道:“下官遵命!”
    丁元植虽是为了百姓伸张正义,但他必然会是死罪。
    因为一名官员任何时候不能率领百姓暴动,不能绑架上官,更不能影响漕运的正常进行。
    临近寅时(03:00-04:59),殷正茂与沈念撰写完奏疏,令兵卒送出,然后见河上漕船已恢复正常,趴在桌子上便睡了。
    ……
    天微微亮。
    就在殷正茂与沈念还正在酣睡之时。
    锦衣卫百户石青从外面快步奔了过来,喊道:“殷阁老、沈侍讲,快醒一醒!醒一醒!”
    殷正茂与沈念缓缓睁开眼睛,坐直了身体。
    “不好了,通州州判丁元植服砒霜自尽了!”
    “什么?”
    殷正茂与沈念骤然精神起来,然后朝着外面快步走去。
    丁元植就住在距离二人不远处的一个木棚内,与他同棚而睡的还有七十三岁高龄的刘伯。
    片刻后,木棚前的河畔处。
    被一块麻布完全盖住身体的丁元植躺在那里,一群百姓跪在那里失声痛哭。
    跪在他身旁的刘伯看到殷正茂与沈念后,道:“昨晚,他,宁愿死在河畔,也不愿接受审判;他,他的死若能使得以后的漕工在酷暑之日多歇息一个时辰,在严冬腊月拖拽漕船时多一件棉服,他便死得其所!”
    “殷阁老,沈侍讲,丁州判在将那四人抓到漕船后,便已有了求死之心,这是他服毒前为二位写的一封信!”
    殷正茂双手颤抖着接过书信。
    沈念眼眶发红,望着丁元植的尸体,道:“培初兄,运河河畔的漕工们都会记住你的,你必将名垂青史!”
    就在这时。
    刘伯突然从怀里拿出一把短刀,然后一下子捅到自己的心窝里。
    沈念大喊道:“快救人!快救人!”
    刘伯摇了摇头,慢慢躺在丁元植的身旁,然后道:“若还有下辈子,咱们都别来了!”
    罢,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4/4587/31035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