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推荐阅读:超级黑锅系统保安的逆袭美人沉香次元神厨总裁老公超给力宠妻密令,权少的旧爱新欢仙庭封道传晚清风云天才主播逆清

    她感觉长安侯府的脸,被人打了。
    在心里嘟囔着:这两个祖宗这么难伺候,看看到了长安侯府还这么矫情?
    对,她认为孩子们是矫情。
    完全忘记两个孩子,还都不满七岁。
    还需要大人的呵护,才能长大。
    这一刻的她,根本就忘记杨家在京城里,也是有房子的。
    杨家人并不见得愿意住在候府。
    她是自作多情。
    对于陈妈妈的想法,杨家人根本就不在意。
    就在不久之前,余颖已经派出人把京城里杨家整理一番。
    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打算住在长安侯府。
    她可是记得一句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家里的房子,干嘛跑去寄住在别人家?
    吃啥喝啥,都不方便。
    一个不好,还要看人家脸色。
    没有这个可能!
    另外,对于那一家子人的屁事,余颖根本就不感兴趣。
    住了好几天后,唐嬷嬷走进来,看见正在打坐的余颖睁开了眼睛。
    “娘子,咱们现在可以走了吗?”
    “我让你们办的事情已经做了吗?”余颖。
    “做了,奴婢按娘子的吩咐的,绝对没有在话语中露出来对侯府的不敬。”唐嬷嬷。
    看着这位姑奶奶,唐嬷嬷十分恭敬。
    即使她不怎么明白为什么那么做,但还是按着姑奶奶的吩咐去做。
    这位可是很会算计人心。
    已经让人传出,长安侯府的人慢待自家外孙。
    这个过程,并没有夸大,也没有隐瞒。
    起来,哥儿姐儿真的是遭罪了。
    要是按长安侯府的打算,只怕到了侯府,两个人就是不大病一场,也会是身体变虚。
    就是现在,两个孩子也是好不容易养得好点的。
    只是,以前调养的功夫都白费了。
    都要从头再来。
    这一点,郎中们都是可以作证。
    余颖微微一笑,看着唐嬷嬷:“你一定奇怪,为什么不夸大点?”
    唐嬷嬷点点头,:“是啊,按咱们夸大点,没有错。”
    “不必,不管怎么样,郎中咱们不必收买,有药方为证,一收买,反而透着咱们心虚。”
    “唐嬷嬷,整个镇的人应该是有不少喜欢八卦的。在传播八卦的时候,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添油加醋,根本不需要咱们去夸大,自然有人已经夸大。”
    “那么咱们干嘛要去搞什么收买和夸大?”
    “让那些能知道真相的人,反而讨厌咱们作假,那是多此一举。”
    余颖还有一句话没有出口。
    人们都是同情弱者。
    这时候示弱,显示温和善良,远比留下一个咄咄逼人的印象好。
    在定位上,还是让长安侯府去当恃强凌弱的一方。
    效果是很明显的。
    只怕长安侯府,在这里人心里,已经是被定位成有权有势的黑心人家。
    这也不怪老百姓想象力丰富。
    在老百姓心里,长安侯府干出的事情,的确是很不对劲。
    在人们的心里,更多是在意孩子的情况。
    偏偏长安侯府的人做事时,太过马虎,竟然一点也不在意孩子的情况。
    据郎中们,孩子这几天就没有吃些什么东西,身体很虚。
    要是这样下去,绝对是......
    话到这里,郎中就没有再下去。
    这比了更加引人思考。
    怎么看,都感觉这情况绝对是不对劲。
    而这个时代里,传宗接代就是最最最重要的事情。
    不少人都会想:长安侯府的奴仆,只怕是故意不给孩子请什么郎中看看。
    什么想着,到了京城再去请名医治病。
    切!
    只怕就是孩子到了侯府,也没有啥好下场的。
    虽然门户的人,并不一定懂得什么合纵连横,什么阴谋阳谋的。
    但有些争斗还是有的。
    他们心里也是有一杆秤的。
    比如,牵扯到了钱财,就曾经有过外家就上门讨要去世女儿的嫁妆。
    全而不顾女儿的骨血,还活在世上。
    也有舅家,为了拿到出嫁姐妹的嫁妆,把嫡亲外甥给害了。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在有些老百姓眼里,长安侯府打的主意,就和那个舅舅的套路一样。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在猜想。
    有人已经打听出来,原来这所谓的外家齐心不良。
    自家女儿去世,就急急火火把孩子接走。
    只怕是打什么鬼主意。
    闲着没事找事的人,自然在八卦时,还要做一下预测。
    一个个吐沫星子齐飞。
    的是有鼻子有眼,不去书都太可惜了。
    余颖是早就让人打听清楚,但装着什么都不知道。
    也没有出面澄清谣言的想法。
    她就打算一点点消除,杨家和长安侯府的羁绊。
    这仅仅是个开始。
    反正,一点点慢慢磨就是。
    总有一天,长安侯府的人把这种所谓亲情磨光。
    “嗷,原来是这样的。”唐嬷嬷一下明白。
    长安侯府的人啥不知道。
    根本就没有想到侯府的名声,已经在外面臭了。
    余颖是早就有所打算,看了一下,感觉事态发酵得不错,才让船接着开,准备去京城。
    反正她又不急着去京城。
    再云双、大宝也已经渐渐适应了船上的生活。
    有了余颖的照顾,他们甚至可以慢慢在船上走动,甚至可以钓鱼。
    看到两个主人康复,杨家的奴仆一个个是很高兴的。
    但长安侯府的人,一个个都是不怎么高兴。
    为什么他们两个不早点好起来?
    可他们也不敢问什么。
    余颖并没有在意,长安侯府的奴仆是怎么想。
    此刻的她在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好像有人在偷看他们。
    这是怎么一回事?
    余颖想了一下,决定心为上,
    看看那些人想要做什么?
    反正她是有所准备,根本就不怕。
    就等着事态的发展如何?
    开船后,早就察觉的她,确定有人一直跟随着。
    起来那艘船,要比她们坐的船要巧些。
    所以才能追得上。
    因为运河上的船只不少,一般还真的看不出来自己的船被追踪。
    但余颖却一直关注着。
    她自我感觉,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惦记着的东西。
    难道是有别的吸引了注意力?
    是杨大人的仇敌?
    或者只是为了钱财?
    有太多的可能性,一时间无法确定。
    好在被发现,那些人就不在暗处。
    那么就好对付很多。
    起来,杨大人并没有给孩子带很多珍贵的东西,大都是些银票。
    余颖看后,感觉倒是很低调。
    但对于去长安侯府的孩子来,并不怎么合适。
    因为杨陵太不了解长安侯府的人。
    句不客气的话,长安侯府的主人原本是土包子出身。
    甄家一家人,原本就是边城的兵户。
    他们在边关已经好多代,一直是起起伏伏的。
    直到第一代老侯爷,也就是大宝的外祖父那一代才兴盛起来。
    他机缘巧合救下游历边关的皇室成员。
    后来那位竟然当了皇帝。
    于是甄家发达了。
    皇帝在登基后,大力提拔他。
    老侯爷从那之后,运气还很好,就没有输过,屡立战功,一点点晋升。
    到了年过半百时,已经升到大将军的位置。
    到了这时候,皇帝一看,感觉甄家在边关的声誉太高,有种功高震主的感觉。
    再加上与老侯爷联姻的,也是一个武将之女。
    这么一算,北方边城的将领们,不是甄家的故交,就是甄妻那边的关系。
    怎么看,都感觉甄家在军中势力太大。
    好在这个皇帝还不是那种昏君,没有找个机会做掉长安侯。
    而是册封为侯爷。
    封侯后,把他们一家人都弄到京城来。
    皇帝另外派人去边关,一点点取代甄家的势力。
    作为武将,长安侯更喜欢边关的生活。
    但他知道自己不听话的下场。
    虽然他看上去很粗,但也是有心眼的。
    后来发现皇帝不可能把自己一家放走,就打算给自家转型。
    武将不但辛苦,而且危险。
    就是立功再多,只要打一次败仗,就有可能是全家被杀。
    所以长安侯就想着,能不能让自己的儿孙后代们都变成文官?
    这么一想,他回过头才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因为自己长期不怎么在家的缘故,已经就被自己的亲娘给养歪。
    只喜欢吃喝玩乐,其他都是干啥啥不成。
    长安侯是很失望的。
    但转念一想,儿子要是一个纨绔的话,皇帝没准更加放心。
    也就没有费心去管束什么。
    他就把希望寄托在二儿子身上。
    这个儿子倒是喜欢念书,但就是一直考不中。
    反倒是他后来得来的女儿,从就是聪明伶俐,读书什么都好。
    让长安侯心里感觉郁闷,为什么这不是个儿子?
    要是有这样的儿子,何愁考不上进士?
    可惜,才女并不可能当官。
    长安侯就给自己女儿找了家好婆家。
    甄氏就嫁到杨家。
    在他看来,杨家是正统的书香门第,不定以后能帮着自己的儿孙走上仕途。
    长安侯在甄氏出嫁后不久,就去世。
    因为做武将是很辛苦,身体里有不少内伤,所以并不长寿。
    长安侯府就是老侯夫人撑着。
    在她看来,大儿子就是一个纨绔,根本就是撑不起整个侯府。
    早年时节,大儿子一直和他的祖母更加亲近,因为他是祖母一手带大的。
    婆媳之间,有着不少恩恩怨怨的。
    对此,老侯夫人是不怎么喜欢自己的大儿子。
    她一看到大儿子,就会想起自己在婆婆手下吃过的苦头。
    她更喜欢自己的二儿子,老实听话。
    可惜的是,现在兴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她也无力对抗。
    不得不看着侯爷的爵位,到大儿子身上。
    好在她有孝道这个武器,还是能拿捏住大儿子。
    她觉得自己要长长久久地活着,看看能不能给自己心爱的儿子,拿到最好的东西。
    在她的助长下,二房的人一个个自我感觉良好。
    在这些资料查出来后,余颖第一感觉就是乱,长安侯府没有规矩可言,只有上位者的喜好问题。
    这是个大问题。
    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容易出事。
    搞得那些奴仆,一个个也是长着富贵眼。
    要是去长安侯府去借住。
    带着一箱子黄金进去,比带着银票进去,看上去更加令人满意。
    可惜的是,杨大人不知道。
    带着轻飘飘的银票进去,奴仆们不知道。
    绝对以为是打秋风的。
    余颖到了后,让人把两个孩子的东西重新规整了一下。
    这一次来,她可是带了不少东西,趁着这个机会给两个孩子全部换了一遍。
    该遵守的礼仪,一定要遵守。
    就连长安侯府的人,也是同样要遵守。
    陈妈妈这时候才发现自己人,犯了不少忌讳。
    来接人的长安侯府人等,即使不需要守孝,但绝对只能穿素色的衣服。
    那种穿金戴红的行为,是很不尊重去世姑奶奶的。
    陈妈妈这才注意到,那些丫鬟的问题。
    怎么办?
    她自己倒是还好点,没有过火。
    但其他人可是被抓个正着。
    看样子杨家姑奶奶是那种看重规矩的人。
    她只能是听着,让其他人改正。
    她还有些懊恼,自家姑奶奶的陪嫁们都不知道到了哪里?
    偏偏她这一次到了杨家,就急着带杨家的儿女走人,根本就没有想起来联系一下。
    等到现在已经晚了。
    其实,余颖要是知道,一定会觉得好笑。
    那些甄家陪嫁,在甄氏死后,大都被她一举拿下。
    在甄氏做主母,甄家的一些陋习也随着而来,贪污成性。
    被余颖查出来后,打的打,买的买。
    只有那种老老实实的人,还留在杨家,已经不向着甄家。
    甄家的势力一扫而空。
    好在老宅这边,全是余颖了算,所以杨家的奴仆才没有被全部拉下水去。
    这一次杨陵身边的人,也是全部要接受审查。
    毕竟那个慢性毒药,是哪里来的?
    需要查清楚。
    全看杨大人自己的本事。
    余颖绝对不会认为他是笨蛋,会查不出来。
    此外她把两个孩子受的罪,已经写信告知杨陵,让他心里有数。
    他还活着,孩子的外家就如此慢待。
    那么要是他死掉,外家会对两个孩子好?
    这个问题,杨大人会明白的。
    相信他也不会愿意,让自己儿女托庇在长安侯府那里。
    再杨陵已经接到姑姑的信,看到信里的消息后,他差点问候长安侯府的祖宗。
    杨家的孩子并没有,求着长安侯府养。
    干嘛如此慢待?
    除非侯府的人知道他一定会死,而且活的时间不长,才会如此不客气。
    这一刻的他有些黑化。
    作为一个纯正的古人,在子嗣这个问题上,是最在意的。
    他琢磨着,长安侯府是不是想要弄死杨家的子孙?
    然后找机会把杨家的家产弄过去?
    这一刻的他,根本就对所谓的岳家没有什么好印象。
    余颖折腾出来的事情,杨陵就是一笑。
    对于杨大人的黑化,余颖是一无所知,她正在研究有人想要干什么?
    按这时候,是有些什么水匪。
    但不敢和官宦人家作对的。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5/5439/39014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