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天价竹筒

推荐阅读:重生之创界女神踏破苍天候选王妃贴身护美烽火自妖娆清穿之盛清时代总裁的天价小妻子末世凰途穿越之谷香田园福临门之农家医女

    “兄弟,好好伺候你媳妇吧!我有点儿事儿,先走了!”尖嘴猴腮的买家再也待不住了,撂下一句话就夺门而去。
    孙中原笑了笑,也指向了这幅画儿,“老板娘儿,这画儿还可以,不过你要两万也确实太贵了。”
    “我就是瞅这种玩心眼儿的人不爽!”媳妇对孙中原迎上了笑脸,“您要是真想要,给您便宜点儿。”
    霍晓东看了看这幅画的款:周隐庵。
    这幅画,看起来有点儿中规中矩,画是工笔,这题写的诗句也是楷书,不过有一方朱印“灌园老叟”,特别见功力。
    “这画儿,两万是有点儿贵了。”孙中原看了看霍晓东,又重复了一遍。其实,他对这画兴趣不大。
    周隐庵,是民国时期的画家,隐庵是他的号,名叫周湘,灌园老叟是他的另一个别号。这个人主要就是画山水和仕女。他的治印名气不算。
    根据孙中原的了解,虽然他的名气还可以,而且曾经致力于书画教育,但他的画在市场上也不算贵,主要是因为一度曾经卖画为生。在倭国也卖过。
    当然了,不算贵,也不止两万块钱。要不是这幅画上残了一个洞,两万还算是捡便宜了。孙中原这么,除了因为兴趣不大,再就是他觉得霍晓东好像挺有兴趣。
    霍晓东笑了笑,“老板娘,那我要是买,你能便宜多少?”
    霍晓东的确有点儿兴趣,不是他自己有兴趣,他是想送给外公史老。
    这里面,肯定有他的心思。周隐庵,算是民国的有点儿名气的画家,那个破洞,重新装裱一下就看不出来了;所以送给外公,不算寒碜。
    同时呢,价钱不贵。
    而送给外公之后,外公一高兴,没准儿就会也给他件东西,外公给他的东西,那当然不会差!绝对要比这幅画儿好。
    更重要的是,霍晓东早就看中了外公的一件和田玉扳指,白玉籽料,带着红皮,清代的好工。
    老人念及孩子的孝心,一高兴,要是问他想要什么,他顺势提出来,十有八九就“得手”了。
    这里面的事儿,孙中原当然不知道,他只是看出来霍晓东有点儿意思。
    媳妇笑了笑,“我看出来了,你们两位是行家,不过不像刚才那猴子那么不地道。这个人的画儿,我上网查过,几万块总是值的,不过确实破了个洞,你们要是要,一万五拿走吧!”
    “老板娘,我拿回去,重新装裱,找个好师傅,还得花几千块呢!”霍晓东又墨迹了一会儿,最终一万二拿下了。
    霍晓东在那里交易这幅画儿,孙中原接着看了看床上摆着的东西。
    这里面,多是一些玉件和型瓷器,实话,都没孙中原看上眼的东西。
    有件高仿康熙的青花人物大笔筒,做得还不错,上面还压着一本旧书,孙中原拿开旧书,多瞅了两眼。
    结果,这一拿开旧书,发现青花瓷质笔筒里,居然还有一个笔筒!
    这个笔筒,是竹制的,直径十几公分,高约二十公分,就是取用了一段竹子,正好不用封底了,就这么雕刻而成。下面还做出了三足。
    竹筒已经暗黄发亮,上面有一层厚厚的包浆。表面雕刻的是赤夜游,浮雕,刀工很是爽利。不过看起来有点儿脏,有些缝隙里堆积了些脏污。
    雕工这东西,有时候一点儿地方就能看出来。这上面浮雕的赤夜游图,不别的,就那个摇橹的船工,那种发力的态势,还有使劲儿的表情,惟妙惟肖,功力可见一斑。
    更关键的是,在赤夜游图的空白处,还雕了半阕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行草,以刀代笔,遒劲秀雅。
    有款儿:东海道人。
    这东西,孙中原结合宝光和包浆、工艺,初步断定,应该就是清早期的东西,确切地,应该是康熙朝的东西。
    再加上这个款儿,没啥问题了!
    “这个竹筒挺漂亮的,好事成双,一起拿了吧!”孙中原对卖家笑道。
    “行啊,一回生两回熟,都是第二单生意了,给你便宜点儿。”五大三粗的卖家笑起来很憨厚。不过,他一边,一边又看了看他那个厉害的媳妇。
    媳妇和霍晓东货款两清,一听又要买东西,直接凑上来了。她一凑上来,她老公不话了,等着她发。
    孙中原当然也看出来了,媳妇了算,“老板娘,这个竹筒怎么卖?”
    媳妇看了看,这个笔筒她还真没在意。毕竟,这材质太普通了,竹子的,而且这个笔筒有点儿脏,还有两条裂痕。
    孙中原一问,她拿起了笔筒,仔细看了看。毕竟是做古玩生意的,她注意到了“东海道人”的款儿,也没太忸怩,掏出手机就上网查了查。
    这一查不要紧,东海道人,吴之璠,清代竹雕第一高手!
    不过,她同时也看到了,整个清代,“东海道人”款儿的竹雕很多,不管是竹雕笔筒,还是竹制臂搁,都有。
    就和陆子冈一样,高仿太多。
    “要是是吴之璠的东西,那就贵了,能值十几万呢!”媳妇拿着手机笑道。
    孙中原一听,心里就挺高兴。要不,如果是外行,上网让你查有可能也起不了大作用。这个价格,哪是吴之璠真品的价格?
    网上的报价,乱七八糟,参差不齐。但是孙中原心里清楚,其实大部分都是高仿浑水摸鱼的价儿,十几二十万的有,几万的有,还有报价很低的,因为仿制的工艺不行嘛!
    吴之璠的真品,流传下来的太少了,大部分都在博物馆里坐着呢!
    这个赤夜游笔筒,体量不,雕工精美,虽有两条裂痕,但几百年的东西,在所难免。这样的东西,如果上拍,那很可能是上百万的价儿!
    百万,对于一些瓷器和书画珍品来,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竹制笔筒,那可就是天价!
    “这只是一个竹筒啊,老板娘,十几万,你还真敢!”孙中原立即应道。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5/5674/41350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