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升级版 > 军史小说 > 江山国色 >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断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断

推荐阅读:极品女仙网游之妖孽人生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恶婆婆不洗白,只虐渣儿女八零改嫁男主小叔,靠科研成国宝重生娶了清纯初恋后,再度发家致富!我的低保,每天到账1000万大玄第一侯过境小兵灰烬领主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d></r></ble></d></r></ble>
    长安城。
    少陵原左近竹林茂盛。
    穿过少陵原的浐水清澈见底,水下可见游鱼摆尾而游。
    此刻秦王李世民正与他谋臣杜如晦一并于水边垂钓。
    杜如晦起了起鱼钩,笑着问:“没想到秦王能放下军国大事,偷得浮生半日闲,与卑职一同来此垂钓。”
    李世民闻言笑了笑,言道:“父皇一直在说一统江山,一统江山,我有时候一直在想,江山是什么,在长安城里,是见不到江山的。我大唐的江山在田园之,在这山川之,在这少陵原之,在每名大唐百姓的福祉之。”
    杜如晦露出赞叹的神色,出言言道:“秦王可谓一语,处处都有江山。秦王你看,我所在的少陵原,故名凤栖原,后汉宣帝杜陵建此,故而名为少陵原。秦王可知道此水名叫什么?”
    李世民笑着言道:“克明这是在考孤么?脚下钓鱼此水,名为浐水,通灞水,司马相如在上林赋有云,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古人有云八水绕长安,这浐水,灞水就是八水之一。”
    李世民,杜如晦二人一问一答,皆是博闻多识,不由相视大笑。
    李世民笑容一敛,将鱼竿一放,站起身来负手言道:“听闻父皇有意,撤淮安王山东道安抚大使之职。”
    杜如晦闻言露出沉思,李神通一贯与李世民交好,眼下李渊要收回李神通的兵权,这对于李世民而言并非是好消息。
    李世民言道:“天用人虽一贯是喜动不喜静,但淮安王乃是他器重的人,虽这两年在河北连连损兵折将。但眼下我大唐除了秦王殿下之外,并没有其他可以替换淮安王的大将,此事恐怕是有人在后推动的。”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言道:“果真什么都瞒不过克明你,正是太与齐王在天面前建议的,近来太与齐王一直走得很近。”
    杜如晦闻言言道:“这不奇怪。眼下大唐内是秦王与太殿下二人分庭抗争。秦王有军方大将的支持,而太则有名分大义。太贵为一国储君,不能领兵在外,故而齐王有意结好太,以得军权,求得一席之地。而太也有意结好齐王,以分秦王军权……”
    杜如晦看见,李世民独自站立在河岸边,望去令人感觉一股孤寂萧索之意,当下停口不说。
    李世民静静地言道:“自从晋阳起兵以来,孤早就明白会失去很多。也早就做好这个准备。只是没有想到太,竟然将三妹牵扯进来。”
    “平阳公主?”杜如晦双目一转,随即会意过来言道,“太下得这是一步好棋啊!”
    李世民转过身言道:“你说是好棋?”
    杜如晦言道:“不错,平阳公主乃是陛下,太都足以信赖,器重的人物。平阳公主巾帼不让须眉,最重要是她对大唐皇位,全无窥探之心。”
    李世民言道:“我怎么不知,但是太这一步好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杜如晦当下问道:“那秦王殿下胸可有取代淮安王的人选?”
    李世民缓缓点了点头,言道:“只是他们都不如三娘合适。”
    杜如晦笑着看着一旁的浐水,言道:“水至清则无鱼,合适不合适有何关系,在陛下心合适就好了。”
    李世民进一步问道:“计将安出?”
    无极宫。
    李渊正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刘静问事。不久书令萧瑀上殿送上公,言道:“陛下。这是这几日书省议论关于河北道安抚大使,接替人选之事的奏折,还请过目。”
    李渊皱眉言道:“朕什么说要换淮安王了?”
    萧瑀言道:“陛下真是贵人多忘事,前几日陛下令太传旨至书省的。”
    李渊恍然言道:“此事朕一时疏忽了。不错,确有此事。拿来给朕看一看。”
    李渊将奏折拿来仔细看了一遍,摇了摇头,言道:“不妥,不妥。”
    刘静问道:“陛下可是没有合适人选?”
    李渊直接将奏折给刘静,言道:“你替朕合计合计。”
    刘静当下接过奏章,看了一遍,故作惊讶言道:“陛下,这奏折之上都是我大唐大将,足可坐镇河东,为何陛下言道不妥。”
    李渊言道:“糊涂,若换了巴蜀,河东,河西,陇右,这些大将并非不可,但是河北道安抚大使,岂可轻托他人,这里有我大唐的数万大军,数州之地,李重,刘黑闼,宇化及对此都是虎视眈眈,非一般大将可以守之。”
    刘静点点头,言道:“那么陛下心可有人选?”
    李渊看向刘静,言道:“倒是有一人,朕有意高阳公主前往。”
    刘静言道:“陛下既是迟迟未做决定,显然高阳公主也有不妥之处。”
    李渊点点头,言道:“你说的没错,三娘也不小了,还没有婆家,皇后临终前交代朕一定照顾好她,这几年朕将她留在长安,就是要她享这荣华富贵,不再戎马奔波。”
    刘静抱拳言道:“陛下这一番爱惜之意,实在令臣感动。”
    李渊苦笑言道:“爱卿感动有什么用,你也是为人父母,也知天下父母都是无二的心思,朕不瞒你,我们父女失和已是多年……”
    “公主殿下,还因当初求亲之事埋怨陛下啊。”
    刘静当初也是见证人,李虎前往李渊府邸,向李渊亲自求亲时,正是刘静为李虎领的路,当年之事依稀在目。
    刘静问道:“陛下今日是否后悔,当初之决定?”
    无论从李芷婉与李渊父女之情,还是与李重,翁婿没有作成,反而为大唐竖了一个劲敌。
    李渊闻言看向刘静,虎目一动,冷声言道:“朕行事俯仰无愧,一生从不后悔,李重不足惜哉,只是苦了三娘罢了。”
    “是,”在李渊的盛威之下,刘静低下头言道,“那么陛下的疑难,也就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
    “若是李重仍在河北,微臣以为令高阳公主出镇,实在为难。”刘静回禀言道。
    “那你胸可有人选?”
    刘静抬起头,言道:“以微臣猜测,陛下心底实不想寻人代替淮安王镇守山东,只是淮安王连连损兵折将,朝臣又有众议,这才有了此心。”
    李渊微微点头。
    “那么微臣建议不如将替字,更为助字,遣一将增兵山东,以安局势!”
    李渊闻言抚掌大笑,言道:“知我者肇仁也。”
    刘静微微一笑,心底却感叹杜如晦,果真是断事如神,将李渊心底所想,料得丝毫不差。
    李渊重新将奏折拿起,这一回奏折上诸将名字,当下都看得是个个顺眼,当下言道:“肇仁你以为谁可以胜任?”
    刘静拱手言道:“略阳郡公,襄邑郡王即可?”
    李渊闻言仔细思索起来。
    因为李渊是士族出身,故而极重用士族,特别是李家宗室,这也与他见前朝大乱,故而极不放心将军权交给异姓将领有关。
    如经略巴蜀的河间郡王李孝恭,是李渊从侄,领利、蒲、绛三州总管,驻扎河东的襄武王李琛,是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孙,也是从侄。还有就是山东道安抚大使李神通,乃是李渊从弟。
    在往前说,太原郡未失守前,留守太原乃是齐王李元吉,甚至连晋阳起兵时,李渊亲领三万大军进军长安,而在长安呼应的,也是其女李芷婉的七万人马。
    而诸之,李建成储国,而出征在外,总领大军,一贯是由李世民领兵在外。一是李世民能征惯战,二是李渊只信任李世民一人。
    后来李世民李渊担心其功劳太大,将他调回,之后刘黑闼于河北再起,分是李神通,李元吉,李建成轮番上阵,这才平定的,而这三人还是李家的侄。
    故而书省给李渊上的奏折上,也是一排李字打头的将领。
    至于刘静所提的略阳郡公,襄邑郡王,他们本是代替李神通的备用人选。略阳郡公名为李道宗,是李渊堂侄,之前与李世民渡河与李重,反击河东时,其有出色表现,被视作李氏宗室的后起之秀,称作下一个李孝恭。
    只是李道宗太过年轻,资历差一点,否则倒是取代李神通最佳人选。
    至于襄邑郡王名为李神符,为李神通的弟弟,之前一直负责李唐对梁师都征战,战功颇赫,也是取代李神通的有力人选。
    书省,刘静与联名推举这二人,令李渊这一次十分满意。
    李渊当下对萧瑀,言道:“就这二人了,将奏折拿到门下省议一议,就这么定下。”
    萧瑀领命当下退下。
    李渊心情略好,看向刘静言道:“肇仁,听闻你近来与李密走得很近?”
    刘静不知何故李渊突然提起,当下言道:“微臣与李密乃是姻亲,故而有些走动,但也没那么亲密。”
    李渊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倒是刘静一肚存疑。
    这时东宫之,当下李建成得知李渊与刘静今日所言之事后。
    当下李建成拍案大怒,言道:“好个刘静,竟坏我好事。”
    <cener>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8/8172/59643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