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升级版 > 玄幻小说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六十一章:据南国而望天下

第四百六十一章:据南国而望天下

推荐阅读:重写科技格局今天起做钢铁猛男我能看到准确率我真不是科技大佬开错外挂怎么办大唐一刀999级贫僧法海我们岛主是奇葩重生之玩转魔兽世界王牌一对一:陆少,你出局了!

    风起明末_第四百六十一章:据南国而望天下!影书
    :yingsx第四百六十一章:据南国而望天下!第四百六十一章:据南国而望天下!:
    扬州郊外的旷野之上,举目望去,疮痍一片。
    折断的刀枪斜插在冻土中,残破的旌旗半掩在血泥里,被寒风撕扯出呜咽的声响。
    几处未熄的野火仍在燃烧,黑烟随之袅袅升腾而起。
    凛冽的寒气凝在遍地尸骸之上,将昨夜尚未干涸的血泊冻成暗红色的冰晶。、
    晨雾如纱,缓缓漫过尸横遍野的战场。
    靖南军的士兵们正在打扫战场,他们沉默地搬运着同袍的遗体,将战死的弟兄小心地排列整齐,盖上白布。
    而更多的,则是万民军的尸体,他们横七竖八地倒伏在荒野上,却无人为其收敛尸骨。
    一队队垂头丧气的万民军俘虏被押解着走过,他们的衣甲残破,脸上满是血污与疲惫,眼神空洞,麻木不堪。
    前路黯淡,败者无言,他们知道,他们的命运,已经不再为他们自己所控。
    战败者的存亡,只在战胜者的一念之间。
    东方的天际泛起青灰色,照见满地霜华与血冰交织的惨烈。
    江水滔滔,断裂的桅杆伴随着水流向南飘流而去,半沉半浮的船板随着波浪起伏。
    两岸的枯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灰白的芦花被风撕扯着飘散在浑浊的水面上。
    一艘福船的桅杆斜插进另一艘的船舱,丝绸船帆裹着尸体垂落水中,像送葬的白幡。
    尔有鱼群游过,惊扰了沉积的泥沙,顿时翻起几缕暗红色的絮状物,又很快被湍急的江水冲散。
    寒风掠过江面,带着硝烟和血腥气,卷向东南。
    陈望左手放在腰间的玉带之上,右手按着腰间的雁翎刀,赤红色的大氅在朔风中猎猎作响,内中赤红色的铁甲凝着细密的霜花。
    他沉默的看着周遭疮痍的一片。
    一众亲卫甲士也是同样沉默,犹如雕塑般肃立。
    随着李岩的身死,万民军最后的抵抗就此消失。
    残存的万民军虽然还有二十余万,但是却已经再翻不起任何的风浪。
    郑氏的船队已经开入了扬州附近的运河,控制了东南两面的水域,万民军的水师也已经彻底的覆灭。
    辽阔的江河之上,却是容不下属于万民军的片板。
    守卫扬州东郊的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三部在万民军的主力被聚歼之后,便已经是派人送来了降表。
    虽然在那个时候,李岩还未身死,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大局已定。
    “我军如今已经掌控了扬州全境,万民军制将军瓦罐子赵守平、老回回马守应两人于战阵身亡,已经证实。”
    “一斗谷常见希领兵退入西郊边缘的棱堡之中,而后遣散麾下从者,于堡内自焚而死。”
    赵怀良从一侧走来,递来了参谋部传来的军报。
    “江畔芦苇荡中飞鸟盘旋不落,夜不收入其搜索,于水畔,发现袁时中的尸首,身被七创,中五箭,致命伤为脖颈刀伤,应为自刎而死,掩藏其尸首者应为其亲兵。”
    “革里眼贺一龙请降,李总兵不敢擅专,询问总镇应当如何处置?”
    大幕落下,扬州的归属彻底的易主,南国的易主也已经成为了定局。
    残存的万民军在黎明之时,或降或灭。
    这个世间,并没有第三种选择,留给他们。
    战争,便是如此的残酷。
    胜利者享受一切,而失败者只能将自身的命运,交付于他人之手,期盼着胜利者的仁慈。
    “允降。”
    陈望没有去接赵怀良手中的军报。
    对于如何处置万民军中的将校和军兵,在最初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有了腹稿。
    瓦罐子、一斗谷、袁时中,这些几名一直以来拥护着李岩的死忠派,选择了追随李岩而赴死。
    但是革左五营,除去死于混战之中的马守应,余众都选择了归降。
    革左五营的归顺,陈望并不感到丝毫的意外。
    在他掌控了南国的军事,完成了实质上的割据之后,他就已经三番四次的向着李岩递出劝降的书信。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只要李岩选择归降,他绝不会吝啬封赏与嘉奖。
    但是李岩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仍然不肯放弃南国,仍然想要牢牢的握住手中的权力。
    甚至不惜以麾下五十万军兵的性命为赌注,以华夏数千年以来的社稷为赌注,与虎谋皮,与塞北的清国相互勾连。
    在这个时候,李岩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但是这一切的选择,都是李岩所做。
    万民军上下的军民,大部分的将校都只不过是被时代洪流,被李岩的个人意志所裹挟着前行。
    李岩在熊熊的野心驱使之下,违背了他的誓言,忘掉了他的许诺,也烧尽了万民军最后的生机。
    “天下,并非士绅王侯之天下!”
    “天下,当为天下万民之天下!”
    就算是李岩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天下,也不过只是换了一位主人,换了一任皇帝。
    天下从未改变,世界也从未改变。
    不过是一群王侯,取代了另一群王侯。
    天下,不会是万民之天下。
    而李岩,甚至连这都做不到。
    他麾下的万民军,和历史上的李自成麾下的顺军一样,都挡不住清军……
    在他选择与外人联合之时,就已经失去了一位雄主应有的气度。
    若是一直胜利还好。
    但只要遭遇一次惨痛的失败。
    无论是他李岩,还是万民军,都没有办法从失败之中站起来。
    在一次次的逃窜,一次次的放弃之下,他们早已经失去了拼死一搏的勇气,丧失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就如同历史上的李自成一般。
    在一片石大败之后,犹如丧家之犬一般仓皇而逃,甚至连守卫北京的勇气都没有。
    陈望心如铁石,满目的疮痍没有办法影响他的心绪分毫。
    有的时候,他在想,如果他是李岩的话。
    他会怎么做。
    在这样的时刻,身处于这样绝望的处境。
    在很多的夜晚,他也曾经思索过。
    不过陈望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因为他绝对不会和李岩走到相同的处境。
    自始自终,他想要的不是那皇帝的尊位。
    他的野心,也从来不是成为天下的共主。
    最初,他只是想要为自己争一条活路。
    但是现在,在手握权柄,在肩负着数以千万计生民的命运时刻。
    他想要的。
    是让崖山那样的惨事不再出现。
    让神州之地,不会再闻胡笳之声。
    是让天下重新回归安宁,是要让这天下焕然一新。
    真正的。
    改天换日!
    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也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他不会逃跑。
    绝不。
    哪怕是风雨再如何的暴烈。
    哪怕是前路再如何的曲折。
    他仍旧会迎难而上,仍旧会砥砺前行。
    陈望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这一条路是否正确。
    时代的局限,历史的限制,决定了他不可能彻底的改天换日。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走下去的决心。
    一粒名为希望的种子被播下。
    终会在神州的这片沃土之上生根发芽。
    后世的路。
    自有后世的人去走。
    他要做的,是留住今世。
    为后世的人留下一份遗产。
    一份能够改变天下的遗产。
    “大哥。”
    一声轻唤,打断了陈望的思绪。
    陈望循声望去。
    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你来了。”
    陈望平静的脸庞终于是有了些许的波动。
    来人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容,迎着陈望的目光一路走来。
    来人伸出了双臂,陈望也伸出了双臂相迎。
    两人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亦如辽东血战之时。
    “幸不辱命。”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陈功。
    早前便被陈望派去运河的两岸募兵训练的陈功。
    如今的陈功不再只是那个一直以来都跟随在陈望的身侧,莽撞冲动的青年小伙。
    陈功的身上多了一份沉稳的气质,也多了一丝从容不迫。
    多年的征战,悉心的教导,让陈功与以前的自己早已经截然不同。
    “辛苦了。”
    看着眼前满脸倦容的胞弟,陈望的表情缓和了许多。
    在去年,也就是崇祯十五年的时候,陈望在襄阳大婚之后,便让陈功东去抵达了南直隶的运河两岸。
    漕运断绝之后,运河两岸百万漕工无业,滋生了混乱。
    南直隶经受了连番的战乱,万民军根除了大量的地主士绅,使得南直隶凭空多出了大量无主的土地。
    所以这些漕工基本都重新编为屯民,以军屯的形式,重新安置在南直隶的各地。
    运河的漕工们,其实是最好的兵员。
    他们的体格坚韧,吃苦耐劳,有秩序,听指挥。
    只是让他们作为屯民,实在是过于可惜。
    当时南直隶的战兵早在凤阳一战损失殆尽,连各城的防务都出现了问题。
    所以陈望派遣陈功过去,增设了靖南镇,定兵额六师,练兵七万两千人。
    调陈功,为靖南镇镇守总兵官,总辖练兵事务。
    后来朝廷加封为陈望为靖南侯,为避名讳,陈望将陈功镇下的兵马改为平南镇。
    这支兵马一直以来,都在南直隶凤阳府的东面泗州训练。
    因为周围都是军屯的原因,这些军屯作为民兵也一直都在训练,所以若不是仔细探查,便难以知晓。
    通过情报司的情报,陈望一直都清楚,李岩并不知道在泗州,自己还有这样的一支兵马。
    而陈功麾下的这支兵马,虽然在此时已经经过了差不多三四个月的训练。
    但是终究是没有经历过战阵,武备也落后。
    若是直接投入战场,起到的作用其实并不会太大,甚至还有可能被万民军当作一个突破口。
    所以,陈望便一直扣着这张底牌,隐而不发。
    一直时间不断的推移,一直到到万民军的进攻逐渐疯狂。
    陈望于是下令陈功率领兵马,星夜连程赶赴扬州。
    为了筹备扬州之战,陈望调动的自然不仅仅是麾下的战兵,还征调了南直隶大量的百姓作为民夫,用以挖掘壕沟,运送粮食,打制军械。
    因为情报司的活动,万民军的斥候、哨探、细作能够得到的消息也极为有限。
    正是如此,所以陈功才能够领兵如神兵天降一般抵达扬州城外,为这场大战划上了最终的句号。
    接着夜幕的掩护,万民军根本不知道人有几何。
    他们也并不知道,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靖南军。
    其实只是一支刚刚训练了没有多久的军队。
    只是一支连武备都只配齐了一半的军队。
    突袭而来的骑兵摧垮了他们的防线。
    如同星海一般四面八方而来的火光,击垮了他的勇气。
    一支士气跌落谷底的军队。
    一支失去了勇气的军队。
    最终等待着他们的结局,只有覆灭一途。
    “结束了吗?”
    陈功的脸色苍白,带着长途跋涉的倦容。
    “结束?”
    陈望笑了一笑,眼眸之中同样闪过了一丝倦意。
    “结束了,但是还没有完全结束。”
    陈望摇了摇头。
    南国平定,但是北国落入清军之手已成定局。
    李自成雄踞西北,南望川中。
    和硕特汗国盘踞雪区,窥视西南。
    郑氏根深蒂固,控制着海运。
    这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开始。
    陈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李岩已死,万民军的残存势力还在,大哥决定如何处置。”
    陈望的神色重新恢复了如常。
    万民军残存的势力,还有不少。
    李际遇还在南京,南国诸府,还有残存的万民军。
    他们有的是革左五营的余部,有的则是河南的义军,该如何处理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过,陈望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历史上,在清军入关,屠戮中原之际。
    在大量的明军归降,无数的官宦士族倒戈之时。
    却是那些,一直以来被明廷称为流寇,称为叛逆的农民军举起了抗清的大旗。
    比起南国的那些官宦士族,这些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对手的万民军,其实反而更为值得依靠。
    明末的农民军,在最初的时候,走错了道路,犯下了很多的错误。
    但是在那个时代,他们的浅薄的见识,让他们的视野受到了局限,一些不好的事情使得他们走到了错误的终点。
    不过在危难来临之际,当国破山河近在咫尺之际。
    更多的人选择的是,共赴国难。
    他们坚持到了最后。
    一直僵持到了康熙三年。
    清军集结二十万重兵,将最后一支还打着明军旗号的军队围困茅麓山九莲坪。
    而他们的主将,名叫李来亨,他是李过的养子,一直以来都是在闯军的序列。
    历战终败,突围无望,在粮尽援绝之际。
    李来亨遣散诸将,将妻子杀死,烧毁了山寨,毅然自杀。
    麾下诸将奉承遗命,与清军拼死,大多身死,少有降者。
    《永历实录》载:“来亨败没,中原无寸土一民为明者,惟诸郑屯海外。”
    对于农民军,陈望并没有任何的歧视。
    他们只是走错了道路,做错了选择。
    时代如此,世道如此。
    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浪潮之下,是那般的无足轻重。
    陈望没有办法完全的体会到,历史上李定国在绝望中倒下,瘫倒在病榻之上,在遗留之际有多么的悔恨,有多么的绝望。
    李定国留下的遗言,只有短短七个字。
    那七个字,字字啼血。
    “宁死荒外,勿降也!”
    在那个时候,李定国不再是一心反对明廷的农民军。
    也不是被称为晋王的明帅。
    而只是一个普通明人。
    崖山,几乎泯灭了中华文化上千年的积累。
    中华文明,从战火与硝烟之中重生。
    北国仅仅失去数百年,北人始不知何谓华夏,以为南人皆为外族。
    “中军部拟令,传告南国。”
    陈望的语气没有一丝一毫的波折。
    “李岩已死。”
    “降者赦。”
    “逆者……”
    “亡!”
    大势如潮。
    滚滚东去。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8/8924/67112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