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

推荐阅读:谍涯无痕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过于贤惠了人间苦剑仙三千万原来主角是我女儿全职公敌养殖凶猛神豪从垂钓开始我们野怪不想死路易的奇幻冒险

    几人这才想到,确实还没说完啊。
    只是都被摊丁入亩的构思给震撼到,以至于忘了还有精简这一条没说。
    朱元璋笑道:“一激动给忘了,景恪你继续说,咱听着呢。”
    陈景恪笑了笑,说道:“赋税繁琐,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实物税上缴的物品繁多,这个方才我说过了。”
    众人回想了一下,仅仅是农作物就分好几十类,确实很多很乱。
    “其二是税种,除了朝廷规定的地税和丁税,还会加收多种附加税,比如鼠雀耗。”
    鼠雀耗是宋朝搞出来的。
    粮食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会有损耗,宋朝就将这种损耗转嫁到了百姓头上。
    最开始是地方官吏私收,后来干脆朝廷明文要求征收。
    并且将鼠雀耗,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的夸张程度。
    缴纳一百斤粮食的税,就要再多给二十斤的鼠雀耗。
    总共要缴纳一百二十斤。
    宋朝赋税之重,堪称历朝历代之重,那是一点都不带假的。
    元朝时期,虽然朝廷没有加收鼠雀耗,但地方官吏一直在变着花样的收。
    明朝也好不到哪去,名义上没有,但地方官巧立名目,用各种方法在征收多种附加税。
    政治清明的时期,附加税和正税持平。
    政治昏暗时期,附加税是正税的几倍甚至更多。
    “复杂繁琐的税务,既增加了征税的难度,也为官吏提供了贪腐的空间。”
    “所以有必要进行简化……”
    “我以为,可以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现钱。”
    “此法我称之为一条鞭法。”
    “再结合摊丁入亩之法,将所有的税统一均摊到天下的土地里,最后以田税的方式征收。”
    “最终实现田多者多交税,田少者少交税,无田者不交税。”
    朱标赞道:“如此一来,税制就被简化为了田税一项,且由实物税变成现钱。”
    “既方便了朝廷征税,又可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
    朱元璋说道:“以往杂征都被地方官吏截留,并未进入国库。”
    “现在将杂征并入地税,全部都要上交国库,可以增加朝廷的税入。”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确实比两税法更加高明。”
    马皇后却有不同的考虑:“好是好,可收获季节往往是粮食最便宜的时候。”
    “如果实行此法,交税的时候粮商竞相压价,等交过税再抬高粮价,百姓就要吃两次亏啊。”
    其他人都默然不语,确实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可比起优点,这点缺陷完全可以忍受。
    如果不是马皇后提,他们压根就不会在意。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此事好办,义仓会在粮食收获的时候收粮备荒。”
    “只需要规定一个最低购粮价格,托住粮价不会降的太低,就可减少百姓的损失。”
    马皇后也知道此事在所难免,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这时,陈景恪说道:“其实这也是我支持开海的原因。”
    “百姓家里都种的有棉花,但现在棉织品除了交税,基本只能自用。”
    原因很简单,家家户户都种的有棉花,谁还买别人家的啊?
    靠城里人那点需求量拉动消费,只能说在这个年代很不现实。
    “但棉布等棉织品,在海外是非常紧俏的。”
    “海商收购远销海外,百姓就可以用卖布的钱缴纳赋税。”
    “粮食可以囤起来,等价格贵了再出售。”
    “除了棉织品,别的商品也是一样的。”
    “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其它各种手工品,都有机会卖到海外去。”
    朱标点头道:“这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但具体如何施行,还需要详细的谋划才行。”
    陈景恪决定,再给他们上点猛药:
    “想摆脱王朝周期律,就不能和之前的朝代走一样的路。”
    “历朝历代的财政都系于土地,土地制度崩溃,国家也就亡了。”
    “大明要开源,要给百姓找到更多可以活下去的路。”
    “开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目的是替百姓找一条不同的谋生渠道。”
    “如此,就可以增加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
    “就算将来失去了土地,他们还能靠别的方法活着。”
    “而不至于和之前的朝代那般,土地制度崩溃,百姓马上就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开海容易,引导难。”
    “虽然宋朝海贸兴旺,可真正从中获利的只有海商和朝廷。”
    “占人口大多数的百姓,依然只能靠土地为生。”
    “如果我们不能找到有效的引导办法,就会步宋朝的后尘。”
    王朝周期律?开源?引导百姓?
    听到这几个词,朱棡和朱棣都有些麻了。
    不是,你们平时就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吗?
    朱元璋几人表情只是有些兴奋,就没有别的了。
    这些问题,大家确实聊到过。
    一本正经的上课只是少数,大多数时候就是闲聊,聊到哪是哪。
    王朝周期律自然也聊到过。
    只是不一样的是,以前陈景恪只说王朝周期律形成的原因,却没有说过破解的办法。
    嗯……也不是完全没说过,只是笼统的提了一下。
    发展生产力,是最有机会打破周期律的。
    可问题是,生产力是想发展就能发展的吗?
    今天他首次拿出了具体的策略,开源。
    既然之前的朝代,都是因为土地政策崩溃而灭亡,那我们就找到更多活下去的办法。
    这个想法确实不错。
    可问题又来了。
    朱元璋问道:“可是,如何让百姓从开海中获利呢?”
    “总不能给他们每家发一条船,让他们去做海贸吧。”
    “噗……”朱雄英一个没忍住,笑喷了。
    看着笑不停的大儿子,朱标只觉得手痒痒的厉害。
    朱元璋却没有生气,而是道:“莫非爷爷又说错了?”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方法景恪方才都已经说过了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啊,说过了吗?”
    朱雄英解释道:“棉布啊,让百姓种棉花织布,把布卖给海商获利。”
    “理都是相通的,海商售卖的商品需要从民间采购。”
    “朝廷引导百姓生产相关商品就可以了啊。”
    “有些地方比较偏远,海商可能不愿意去。”
    “这时候朝廷就要想办法,帮助百姓把布卖出去。”
    “或者引导海商,去一些偏远的地方采购。”
    “总结起来就是,海商是负责售卖商品的人,百姓是负责生产商品的人。”
    “如此一来,大家就都能从海贸中获利了。”
    朱标看他得意的样子,终于忍不住了,呵斥道:
    “混账,怎么和你皇爷爷说话的。”
    朱元璋脸一拉:“伱才是混账,你要是能听懂,也可以这么和老子说话。”
    “你能听懂吗?啊?你听不懂就闭嘴。”
    朱标被训斥的哑口无言,只能求助的看向自家母亲。
    马皇后忍住笑,说道:“这么多人呢,给孩子留点面子。”
    朱元璋立即就说道:“就是,这么多人呢,你都不知道给咱乖孙留点面子。”
    “他可是堂堂太孙,不要面子的吗,有你这样当爹的吗。”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569/25056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